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锌合金瓦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2.瓦片是重要的屋面防水材料,一般用泥土烧成,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形状有拱形的、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的等,用于盖房子,由于传统的泥质瓦片的结构强度低,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并且泥质瓦片需要配合泥浆安装,施工难度高,因而锌合金瓦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3.中国专利(cn201620372061.5)公开了一种屋面琉璃瓦的安装结构,包括琉璃瓦本体,还包括与屋面结构连接的钢骨架,所述钢骨架上设有多个凸起;所述琉璃瓦本体的结构与所述钢骨架相适配,所述琉璃瓦本体设在所述钢骨架上,所述琉璃瓦本体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琉璃瓦单元,所述每个琉璃瓦单元通过至少两个连接组件与所述钢骨架连接。
4.目前,锌合金瓦在安装时,将瓦片铺设在屋顶上,再利用紧固件从外部打入瓦片内并螺接屋顶上的龙骨,安装效率低,紧固件的作用力会使得瓦片变形,另外,紧固件裸露在外,影响瓦片安装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锌合金瓦在安装时,将锌合金瓦铺设在屋顶上并用紧固件从外部打入固定,导致安装效率低、瓦片变形、装饰美观性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锌合金瓦的安装结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锌合金瓦的安装结构,其包括:
7.若干根龙骨,其固定安装在屋顶基层上,若干根所述龙骨之间相互平行并沿直线方向等距离排布;
8.若干组底瓦组件,所述底瓦组件为下凹的弧形长条,若干组底瓦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龙骨上,且所述底瓦组件与所述龙骨之间相互垂直;
9.若干组筒瓦组件,所述筒瓦组件为拱起的弧形长条,所述筒瓦组件位于两相邻所述底瓦组件之间,且所述筒瓦组件的两端分别卡接在两相邻所述底瓦组件上,若干组筒瓦组件和若干组底瓦组件交错排布,并形成波浪形的瓦顶。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底瓦组件由多个底瓦本体搭接形成,所述底瓦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龙骨上,所述底瓦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弧形过渡板,所述弧形过渡板搭接在与其相邻的一所述底瓦本体的顶面上。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两根相邻的所述龙骨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底瓦本体的长度。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龙骨上开设有腰型孔,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腰型孔。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筒瓦组件由多个筒瓦本体搭接形成,所述筒瓦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弧形过渡板,所述弧形过渡板搭接在于其相邻的一所述筒瓦本体的底面上,所述筒瓦本体的两端分别卡接在两相邻所述底瓦组件的边缘处。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所述筒瓦本体上的所述弧形过渡板与其搭接的所述筒瓦本体之间通过第三螺栓连接,所述第三螺栓位于所述弧形过渡板的下方。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1.所述龙骨为l型钢轨,所述龙骨的一折弯端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安装在屋顶基层上,且所述龙骨的另一折弯端固定连接所述底瓦组件。
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3.所述屋顶基层上铺设有防水层,所述龙骨贴合在所述防水层上。
24.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5.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底瓦本体固定安装在龙骨上,底瓦本体之间相互搭接形成底瓦组件,多组底瓦组件之间留有间距,保证第一螺栓的调节安装方便,将筒瓦本体之间相互搭接并使用第三螺栓连接,形成筒瓦组件,将筒瓦组件卡接在相邻的两组底瓦组件上,即可完成安装,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无需从外部传入紧固件,避免了瓦片变形的情况,紧固件全部隐藏式安装于构件的下方,提高了装饰效果的美观性。
26.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调节第一螺栓在腰型孔内的位置,即可对底瓦本体的高度进行调节,安装灵活性高,安装精度高。
附图说明
27.图1为一种锌合金瓦的安装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一种锌合金瓦的安装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29.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0.图4为一种锌合金瓦的安装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31.图5为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2.图6为一种锌合金瓦的安装结构的主视图。
33.图例说明:
34.1、龙骨;2、屋顶基层;3、底瓦组件;4、筒瓦组件;5、瓦顶;6、底瓦本体;7、固定板;8、第一螺栓;9、弧形过渡板;10、腰型孔;11、筒瓦本体;12、第二螺栓;13、第三螺栓;14、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锌合金瓦的安装结构,包括:
37.若干根龙骨1,其固定安装在屋顶基层2上,若干根所述龙骨1之间相互平行并沿直线方向等距离排布;
38.若干组底瓦组件3,所述底瓦组件3为下凹的弧形长条,若干组底瓦组件3固定安装在所述龙骨1上,且所述底瓦组件3与所述龙骨1之间相互垂直;
39.若干组筒瓦组件4,所述筒瓦组件4为拱起的弧形长条,所述筒瓦组件4位于两相邻所述底瓦组件3之间,且所述筒瓦组件4的两端分别卡接在两相邻所述底瓦组件3上,若干组筒瓦组件4和若干组底瓦组件3交错排布,并形成波浪形的瓦顶5;
40.所述底瓦组件3由多个底瓦本体6搭接形成,所述底瓦本体6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通过第一螺栓8固定连接在所述龙骨1上,所述底瓦本体6的一端设置有弧形过渡板9,所述弧形过渡板9搭接在与其相邻的一所述底瓦本体6的顶面上,将固定板7贴合在龙骨1上并使用第一螺栓8固定,即可完成底瓦本体6的安装,后续将底瓦本体6上的弧形过渡板9搭接在已经安装好的底瓦本体6的顶面上,即可完成底瓦组件3的组装;
41.两根相邻的所述龙骨1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底瓦本体6的长度,使得底瓦组件3上的底瓦本体6与龙骨1之间一一对应,保证结构的连接稳固;
42.所述龙骨1上开设有腰型孔10,所述第一螺栓8穿过所述腰型孔10,便于固定板7在龙骨1上的位置调节,从而对底瓦本体6和底瓦组件3进行局部调节,安装精度高;
43.所述筒瓦组件4由多个筒瓦本体11搭接形成,所述筒瓦本体11的一端设置有弧形过渡板9,所述弧形过渡板9搭接在与其相邻的一所述筒瓦本体11的底面上,所述筒瓦本体11的两端分别卡接在两相邻所述底瓦组件3的边缘处;所述筒瓦本体11上的所述弧形过渡板9与其搭接的所述筒瓦本体11之间通过第三螺栓13连接,所述第三螺栓13位于所述弧形过渡板9的下方,将筒瓦本体11之间相互搭接,弧形过渡板9贴合在相邻的筒瓦本体11的底面上,拧动第三螺栓13即可使筒瓦本体11之间连接,从而形成筒瓦组件4,将预组装成的筒瓦组件4作为整体卡接在底瓦组件3上,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
44.所述龙骨1为l型钢轨,所述龙骨1的一折弯端通过第二螺栓12固定安装在屋顶基层2上,且所述龙骨1的另一折弯端固定连接所述底瓦组件3,使得第二螺栓12的安装和第一螺栓8的安装互不干涉;
45.所述屋顶基层2上铺设有防水层14,所述龙骨1贴合在所述防水层14上,保证屋顶的密闭性。
46.工作原理:首先,将龙骨1沿直线方向等距离排布在屋顶基层2上,使用第二螺栓12将龙骨1固定在屋顶基层2上,其次,将固定板7贴合在龙骨1上并使用第一螺栓8固定,即可完成底瓦本体6的安装,后续将底瓦本体6上的弧形过渡板9搭接在已经安装好的底瓦本体6的顶面上,即可完成底瓦组件3的组装,若需要调节底瓦本体6的高度,松动第一螺栓8使第一螺栓8在腰型槽内滑动,即可完成底瓦本体6高度的调节,依次安装多组底瓦组件3,并使相邻的底瓦组件3之间留有相同的间距,接着,将筒瓦本体11之间相互搭接,弧形过渡板9贴合在相邻的筒瓦本体11的底面上,拧动第三螺栓13即可使筒瓦本体11之间连接,从而形成筒瓦组件4,最后,将预组装好的筒瓦组件4置于两相邻底瓦组件3之间,筒瓦组件4的两端卡接在底瓦组件3的边缘处,形成具有波浪形的瓦顶5。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