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和建筑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桁架梁组件和梁柱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2.在土木和建筑领域,建筑物的横梁通常由封闭的横梁管材在浇注混凝土之后形成。然而这可能带来多个缺点,一方面,在封闭的横梁管材上开浇注口会削弱横梁管材本身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楼承板需要放置在横梁管材的顶部,从而在安装好之后,横梁管材以其整个高度从楼承板向下突出,这不仅影响美观性,而且减小了室内的可用空间。
3.此外,横梁的宽度受限于横梁管材自身的强度而不能任意扩展。
4.最后,横梁管材被单独地浇注混凝土,并且独自承载,因此承载能力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5.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桁架梁组件、梁柱连接节点及其制造方法,借助它们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桁架梁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桁架梁组件包括:
7.壳件,所述壳件具有两个平行的侧壁和一个垂直于侧壁并且将各侧壁连接的底壁,所述壳件朝上敞开,所述壳件在其至少一个侧壁上还具有垂直于该侧壁延伸的折弯部;
8.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具有在其顶部和底部平行于壳件延伸的第一钢筋、固定于第一钢筋并且锯齿形延伸的第二钢筋,以及在第二钢筋侧面固定于第二钢筋的第三钢筋;
9.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将钢筋桁架的底部的第一钢筋固定在壳件内侧;和
10.横拉板,所述横拉板与钢筋桁架的第三钢筋连接并且将壳件的两个侧壁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桁架梁组件所实现的技术效果例如包括:桁架梁组件基于钢筋桁架与u形壳件的组合而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桁架梁组件的宽度可以通过增加钢筋桁架个数而任意扩展。桁架梁组件基于其对楼承板的t形支承而形成更加牢靠的支承。基于与楼承板的重合高度,桁架梁组件从楼承板底部向下突出的高度较小,由此增大了室内的可用空间。桁架梁组件可以与楼承板一起浇注混凝土,并且二者因此可以由混凝土材料锁合地连接为一体。桁架梁组件既可以用于建造主梁又可以用于建造次梁。
12.有利地,所述壳件仅在其一个侧壁上具有折弯部,或者在其两个侧壁上分别具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侧向向外延伸。
13.有利地,所述壳件在其侧壁的端部上设有孔排。
14.有利地,所述壳件在其折弯部的端部上设有平行于壳件纵向的狭缝。
15.有利地,所述钢筋桁架向上突出于所述折弯部。
16.有利地,所述第二钢筋在顶部和底部的第一钢筋之间延伸,所述第二钢筋的最高
点固定于顶部的第一钢筋,并且所述第二钢筋的最低点固定于底部的第一钢筋。
17.有利地,所述第三钢筋分别在第二钢筋两侧固定于第二钢筋。
18.有利地,所述第三钢筋具有平行于第一钢筋的直线的主体区段并且具有端部区段,所述端部区段要么向上弯折并且抵靠和固定到顶部的第一钢筋上、要么向下弯折并且抵靠和固定到底部的第一钢筋上、要么直线地延伸。
19.有利地,所述第三钢筋的端部区段与第一钢筋固定的固定部位具有一定的长度并且沿着第一钢筋延伸。
20.有利地,多个钢筋桁架在壳件的横向方向上相继布置。
21.有利地,所述支撑板包括两个彼此成角度的平板,这两个平板的相交部与底部的第一钢筋固定。
22.有利地,多个支撑板在壳件的纵向上相继地间隔开地布置。
23.有利地,所述横拉板平板状地构成。
24.有利地,所述横拉板平行于壳件的底壁延伸。
25.有利地,所述横拉板以其至少一个端侧固定在所述至少一个侧壁的至折弯部的过渡处或者固定在所述折弯部上。
26.有利地,多个横拉板在壳件的纵向上相继地间隔开地布置。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该梁柱连接节点包括:
28.至少一个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桁架梁组件的端部区段;
29.立柱管材区段;
30.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两个平行的侧壁和一个垂直于侧壁并且将各侧壁连接的顶壁,所述连接件朝下敞开,所述连接件将桁架梁组件的所述端部区段与立柱管材区段固定连接。
31.有利地,所述连接件的顶壁具有狭缝,钢筋桁架的顶部的第一钢筋部分地嵌入到连接件的顶壁的狭缝中。
32.有利地,所述连接件的侧壁具有孔排,连接件的侧壁上的孔排与壳件的侧壁上的孔排至少部分地重合。
33.有利地,所述连接件的两个侧壁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大于壳件的两个侧壁的外侧面之间的间距,所述壳件在其折弯部的端部上设有平行于壳件纵向的狭缝,所述壳件嵌入连接件内侧并且所述连接件的侧壁嵌入所述狭缝中。
34.有利地,所述连接件的两个侧壁的外侧面之间的间距小于壳件的两个侧壁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从而所述壳件在外侧包围连接件。
35.有利地,所述连接件的高度大致相应于桁架梁组件的高度。
36.有利地,所述第三钢筋直线地延伸,加强板一方面固定在立柱管材区段上,一方面固定在第三钢筋的端部区段上。
37.有利地,所述梁柱连接节点包括多个桁架梁组件的端部区段,各个桁架梁组件的端部区段通过立柱管材区段的不同侧壁上的连接件与立柱管材区段连接。
38.有利地,加强板将不同壳件的相邻的折弯部连接。
3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制造按照本实用新型的
梁柱连接节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40.将连接件固定在立柱管材区段的侧壁上;
41.使桁架梁组件从连接件侧面或下面靠近连接件,直至壳件的侧壁上的孔排与连接件的侧壁上的孔排对齐,并且使顶部的第一钢筋嵌入连接件的顶壁的狭缝中;
42.用螺接件穿过孔排并且拧紧,以将连接件与壳件螺接,并且将顶部的第一钢筋与连接件焊接;
43.将壳件与连接件以及立柱管材区段的侧壁在内侧和/或外侧进行焊接。
44.有利地,将加强板焊接在第三钢筋的端部区段和立柱管材之间。
45.有利地,所述梁柱连接节点包括多个桁架梁组件的端部区段,通过加强板将不同壳件的相邻的折弯部连接。
46.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参照下面列出的附图阅读相应实施例的如下详细描述,将会明白相应实施例以及各种另外的实施例的优点。
附图说明
4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说明,其中:
48.图1a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梁柱连接节点的示意性透视图,在此连接件处于u形壳件的侧壁外侧并且卡入u形壳件,
49.图1b是图1a中的梁柱连接节点的示意性俯视图,在此连接件容纳在u形壳件的侧壁内侧,
50.图1c、图1d和图1e是图1a和图1b中的梁柱连接节点的立柱管材区段-连接件组件的示意性主视图、俯视图和右视图,
51.图1f是图1a中的梁柱连接节点的桁架梁组件的端部区段的示意性俯视图,
52.图1g和图1h是图1a和图1b中的梁柱连接节点的桁架梁组件的端部区段的示意性主视图,其中,第三钢筋的端部区段具有不同的形状,
53.图1i是图1g中的桁架梁组件的端部区段的示意性右视图,在此用虚线示意出放置在桁架梁组件一侧上的楼承板,
54.图1j和图1k分别是图1i中的桁架梁组件的横拉板的示意性俯视图和主视图,
55.图1l和图1m分别是图1i中的桁架梁组件的支撑板的示意性俯视图和主视图,
56.图1n是图1b中的梁柱连接节点的桁架梁组件的u形壳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57.图1o是图1b中的梁柱连接节点的桁架梁组件的u形壳件与连接件连接处的示意性横剖视图,
58.图1p是图1g中的桁架梁组件的钢筋桁架的示意性主视图,
59.图2a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梁柱连接节点的示意性透视图,在此连接件处于u形壳件的侧壁外侧并且卡入u形壳件,
60.图2b是图2a中的梁柱连接节点的示意性俯视图,
61.图2c、图2d和图2e是图2a中的梁柱连接节点的立柱管材区段-连接件组件的示意性主视图、俯视图和右视图,
62.图2f是图2a中的梁柱连接节点的桁架梁组件的端部区段的示意性俯视图,
63.图2g是图2f中的桁架梁组件的端部区段的示意性主视图,
64.图2h是图2g中的桁架梁组件的端部区段的示意性右视图,在此用虚线示意出放置在桁架梁组件两侧的楼承板,
65.图2i是图2a中的梁柱连接节点的桁架梁组件的u形壳件的示意性透视图,在此未示出u形壳件上的狭缝,
66.图2j是图2a中的梁柱连接节点的连接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67.图2k是图2a中的梁柱连接节点的桁架梁组件的u形壳件与连接件连接处的示意性横剖视图,在此连接件容纳在u形壳件的侧壁内侧,
68.图3a、图3b、图3d、图3e、图3f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梁柱连接节点的不同实施例的示意性俯视图,其中,相邻u形壳件的相邻折弯部彼此通过加强板焊接,以及
69.图3c是图3a和图3b中所示梁柱连接节点的示意性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70.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说明性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中,仅为了解释起见,在附图中示意性地描绘各个系统、结构和装置,但未描述实际系统、结构和装置的所有特征,比如熟知的功能或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得本实用新型模糊不清。当然应该明白,在任何实际应用时,需要作出许多具体实施决策以达到开发者或使用者的特定目标,并且需要遵从与系统相关和行业相关的限制,这些特定目标可能随着实际应用的不同而不同。此外,应该明白,这样的具体实施决策虽然是复杂的且耗费大量时间的,然而这对于受益于本技术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例行任务。
71.本文使用的术语和短语应该被理解和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对这些术语和短语的理解一致的含义。本文的术语或短语的一致用法不意在暗示术语或短语的特殊定义,即,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普通和惯常含义不同的定义。对于意在具有特殊含义的术语或短语,即,与技术人员所理解的不同的含义,这种特殊定义将在说明书中以定义方式明确列出,直接且毫不含糊地给出术语或短语的特殊定义。
72.除非内容要求,否则在下文的整个说明书中,词语“包括”及其变型、诸如“包含”将以开放式的、包容的意义来解释,也就是如“包括但不限于”。
73.在本说明书的整个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因而,整个该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者“在一实施例中”不是必须都涉及相同实施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7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联接”、“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6.在接下来的附图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整个附图及其描述中指代相似或相同的元件。此外,下面所讨论的附图的各个特征没有必要按比例绘制。附图中的各个特征和元件的尺寸可以扩大或缩小,以更清楚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关于从附图中能够直接识别的教导的补充方面参见相关的现有技术。在此要注意的是,能够实行关于实施方式的形式和细节的多种改型和变化,而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
77.接下来结合图1a至图1p描述按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梁柱连接节点1和桁架梁组件2。该第一实施例的梁柱连接节点1和桁架梁组件2例如可以用于建造楼宇的主梁。
78.图1a和图1b示出梁柱连接节点1的示意图。梁柱连接节点1可以包括桁架梁组件2的一个端部区段3。
79.图1f至图1i示出桁架梁组件2的一个端部区段3。桁架梁组件2可以被填充混凝土以形成钢混桁架梁。桁架梁组件2例如可以具有200mm-600mm的高度,1500mm-8000mm的长度以及可任意选择的宽度(后面会进一步阐述)。
80.桁架梁组件2可以具有在其整个纵向上延伸的长形的壳件4,该壳件4可以由钢制成。参见图1n和图1o,壳件4可以具有大致u形的横截面形状并且因此朝上敞开。“大致”在这里可以意为,形状“u”的两条侧边中的至少一条以其顶部侧向向外、即远离对置的另一条侧边弯折大约90
°
。由此,除了两个对置的侧壁和一个底壁之外,u形壳件4还可以具有邻接于侧壁的折弯部5,该折弯部5可以在u形壳件4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折弯部5可以用于支承楼承板6,参见图1i。该第一实施例的梁柱连接节点1和桁架梁组件2的特点在于,u形壳件4仅在其一个侧壁上具有折弯部5。这例如适于构成主梁。
81.此外,u形壳件4可以在其端侧在两个侧壁上设有供例如螺接件如螺栓穿过的孔排7,对此可以参见图1n。u形壳件4还可以在其两端在折弯部5上分别设有长形的狭缝8,参见图1f。狭缝8可以设置在折弯部5的至相应邻接侧壁的过渡部上。狭缝8可以平行于壳件4纵向延伸并且可以以其外端侧向外敞开。
82.桁架梁组件2可以具有钢筋桁架9,参见图1p,该钢筋桁架9可以具有两个分别位于顶部和底部的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一钢筋10以及一个在第一钢筋10之间锯齿形延伸的第二钢筋11。第一钢筋10例如可以是抗弯的螺纹钢筋。第一钢筋10必要时也可以由钢管代替。第一钢筋10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二钢筋11的直径。锯齿形延伸的第二钢筋11的最高点可以焊接于顶部的第一钢筋10的下侧,而第二钢筋11的最低点可以焊接于底部的第一钢筋10的上侧。锯齿形的第二钢筋11可以构成多个三角形区段,三角形区段可以实现对两个第一钢筋10的稳固的三角支撑。此外,钢筋桁架9还可以具有两个第三钢筋12,这两个第三钢筋12在第二钢筋11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例如中间分别焊接在第二钢筋11的两侧。第三钢筋12的设置可以大幅提高第二钢筋11乃至整个钢筋桁架9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第三钢筋12可以在其整个主体区段上基本上直线地延伸,而第三钢筋12的端部区段3可以有三种设置方式:一是可以向上弯折并且抵靠和焊接到顶部的第一钢筋10上(参见图1a、图1g和图1i),二是可以向下弯折并且抵靠和焊接到底部的第一钢筋10上(未示出),三是可以直线地延伸、即无弯折地结束(参见图1h)。对于弯折构造的前两种情况,第三钢筋12的抵靠到第一钢筋10上的部位可以平行于第一钢筋10延伸一段距离,从而使得第三钢筋12与第一钢筋10的焊接部位由点焊变成线焊或者说面焊以提升焊接强度。
83.桁架梁组件2可以具有支撑板14,参见图1l和图1m,每个支撑板14可以由两个彼此对置的成角度的矩形平板构成,由此形成一个头部和两个脚部。参见图1i,支撑板14可以与钢筋桁架9的底部的第一钢筋10焊接。在图1i中,支撑板14可以以其头部的下侧面焊接在底部的第一钢筋10的上侧,当然也可想到将支撑板14以其头部的上侧面焊接在底部的第一钢筋10的下侧。支撑板14可以以其两个脚部支撑并且焊接在u形壳件4的底壁上、例如底壁与侧壁的邻接处。支撑板14头部可以距u形壳件4的底壁20mm-50mm的距离或者说高度。支撑板14的一个头部和两个脚部形成三角形的三个点,支撑板14由此可以对钢筋桁架9形成三角稳定支撑。在支撑板14与底壁之间后续被填充混凝土之后,该支撑会令人意想不到的稳固。每个支撑板14的厚度可以位于6mm-20mm之间,并且其在钢筋桁架9纵向上测量的宽度可以在40mm-100mm之间。多个支撑板14可以彼此间隔开间距地相继地在u形壳件4的纵向上设置,其中,每两个相邻支撑板14之间的间距可以位于350mm-600mm之间。
84.桁架梁组件2可以具有横拉板15,参见图1j和图1k,每个横拉板15可以由一个矩形平板构成。横拉板15可以以其两个端侧一方面焊接在u形壳件4的一个侧壁上、一方面焊接在侧壁的至折弯部5的过渡处(参见图1i)或者搭接地焊接在折弯部5上(参见图1b和图1f),由此可以将u形壳件4的两个侧壁连接。横拉板15在其中部可以与钢筋桁架9的第三钢筋12焊接。在图1i中,横拉板15可以焊接在第三钢筋12的上侧。当然也可想到将横拉板15焊接第三钢筋12的下侧,或者焊接在一个第三钢筋12的上侧和另一个钢筋的下侧。每个横拉板15的厚度可以位于6mm-20mm之间,并且其在钢筋桁架9纵向上测量的宽度可以在40mm-100mm之间。多个横拉板15可以彼此间隔开间距地相继地在u形壳件4的纵向上设置。每两个相邻横拉板15之间的间距可以位于350mm-600mm之间。横拉板15的设置在此可以同时起到三个作用:第一、横拉板15可以使u形壳件4在其纵向上形成部分地矩形封闭的结构,由此可以大幅增强u形壳件4自身的强度,防止壳件4受力扭转或者侧壁侧翻;第二、横拉板15可以与邻接的折弯部5一起支承楼承板6,在此,横拉板15可以与折弯部5以及侧壁形成对楼承板6的t形牢靠支承,参见图1i。第三、横拉板15可以对钢筋桁架9起到固定作用,防止钢筋钢架侧倾等。
85.上述的横拉板15与支撑板14可以配合作用以将钢筋桁架9牢靠固定在u形壳件4内。钢筋桁架9由此可以在u形壳件4内部对其形成稳定的支撑。
86.由第一钢筋10、第二钢筋11和第三钢筋12构成的钢筋桁架9可以视为片状地构成。钢筋桁架9可以基本上垂直于u形壳件4底壁地设置在u形壳件4内。在u形壳件4较窄时,可以仅设置一个钢筋桁架9。在u形壳件4较宽时,可以将多个钢筋桁架9在壳件4宽度上相继地间隔开地设置在壳件4内。由此可以实现对任意宽度的u形壳件4进行加强。
87.梁柱连接节点1还可以包括立柱管材区段-连接件组件,即立柱管材的一个区段16和连接件17。立柱管材区段16可以具有矩形横截面并且可以被填充混凝土。连接件17可以固定、例如焊接在立柱管材区段16的侧壁上,参见图1c、图1d和图1e。
88.参见图1e和2j,连接件17可以具有倒u形的形状,并且因此具有两个侧壁和将侧壁彼此连接的顶壁。连接件17因此可以朝下敞开。顶壁可以在其远离立柱管材区段16的部分上在中间设有纵向的狭缝18(参见图1d),该狭缝18可以供钢筋桁架9的顶部的第一钢筋10嵌入。连接件17的侧壁在其下部可以设有供例如螺接件如螺栓穿过的孔排19。连接件17的侧壁上的孔排19可以相应于u形壳件4的侧壁上的孔排7,从而二者能够至少部分地重叠。
89.参见图1a,连接件17的高度可以大致相应于桁架梁组件2的高度(在不考虑第一钢筋10从连接件17顶壁向上突出部分的情况下)。
90.参见图1e,连接件17未设置在立柱管材区段16的宽度上的中央,而是靠侧向地设置,这适宜于建造主梁的情形。
91.参见图1a,连接件17的两个侧壁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可以(略微)大于u形壳件4的两个侧壁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形成例如0.2mm-0.5mm的安装间隙,由此u形壳件4在安装时可以顺利地嵌入连接件17内部。同时,为避免连接件17与u形壳件4的折弯部5的干涉,u形壳件4的折弯部5上的狭缝8是必要的,该狭缝8的长度可以基本上等于连接件17的在纵向上测得的长度。连接件17的侧壁可以卡入狭缝8内而不与折弯部5发生干涉。在此,u形壳件4在连接件17上的安装可以称为嵌入式安装。
92.参见图1b和图1o,连接件17的两个侧壁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可以(略微)小于u形壳件4的两个侧壁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形成例如0.2mm-0.5mm的安装间隙,由此u形壳件4在安装时可以包围连接件17外侧。此时,u形壳件4的折弯部5不需要设置狭缝8。在此,u形壳件4在连接件17上的安装可以称为包围式安装。
93.在桁架梁组件2在连接件17上的安装状态,u形壳件4的下侧可以与连接件17侧壁的下方齐平,并且钢筋桁架9的顶部的第一钢筋10至少部分地嵌入到连接件17顶壁的狭缝18内并且与之焊接。顶部的第一钢筋10从连接件17顶壁向上突出的高度例如可以相应于第一钢筋10的直径的一半至三分之二。
94.对于图1h所示的实施例,基于第二钢筋11的端部区段直线无弯折地结束,可以在第二钢筋11的端部区段与立柱管材区段16侧壁之间焊接加强板20。参见图3a-图3f,加强板20可以分别与第二钢筋11的端部区段、立柱管材区段16的侧壁以及u形壳件4的两个侧壁焊接连接。加强板20可以进一步增强桁架梁组件2与连接件17以及立柱管材区段16的连接可靠性。
95.梁柱连接节点1的制造方法的步骤可以包括:
96.将连接件17焊接在立柱管材区段16的侧壁上;
97.例如借助于吊机,使桁架梁组件2从连接件17侧面或下面靠近连接件17,直至u形壳件4的侧壁上的孔排7与连接件17的侧壁上的孔排19对齐,并且顶部的第一钢筋10嵌入连接件17的狭缝18中;
98.用螺接件穿过孔排7、19并且拧紧,以将连接件17与u形壳件4螺接,并且将顶部的第一钢筋10与连接件17焊接;
99.将u形壳件4与连接件17以及立柱管材在内侧和/或外侧进行焊接;
100.必要时,将加强板20焊接在第二钢筋11的端部和立柱管材之间。
101.在图1a至图1p中所示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梁柱连接节点1和桁架梁组件2的共同点在于,桁架梁组件2的u形壳件4仅具有一个折弯部5,在该折弯部5上可以设置一个楼承板6,参见图1i。楼承板6的高度加上u形壳件4的支承该楼承板6的侧壁的高度基本上等于桁架梁组件2的总高度。由此,在楼宇建造完成后,由桁架梁组件2所形成的钢混桁架梁仅以该侧壁的高度从楼承板6底部露出,该高度远小于现有技术中露出的整个桁架梁组件2高度,由此大大提高了美观性以及增大了室内可用空间。在浇注混凝土时,可以同时将混凝土向楼承板6和桁架梁组件2一起浇注。浇注完成后,楼承板6和桁架梁组件2一体地构
成。
102.接下来结合图2a至图2k描述按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梁柱连接节点1和桁架梁组件2。在此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可参考上面对第一实施例的描述。
103.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该第二实施例中,桁架梁组件2的u形壳件4分别在其一个侧壁上具有一个折弯部5(参见图2i),在每个折弯部5上可以分别设置一个楼承板6,参见图2h。由此,第二实施例的梁柱连接节点1和桁架梁组件2例如可以用于建造楼宇的次梁或者主梁。
104.图2a和图2b示出第二实施例中的u形壳件4在连接件17上的嵌入式安装的情形,并且为此,u形壳件4在每个折弯部5上分别设有狭缝8,参见图2f。连接件17的两个侧壁可以分别卡入这两个狭缝8内。
105.图2i和图2k示出第二实施例中的u形壳件4在连接件17上的包围式安装的情形,即u形壳件4在安装时可以包围连接件17外侧。此时,u形壳件4的折弯部5未设置狭缝8。
106.参见图2c至图2e,连接件17基本上设置在立柱管材区段16的宽度上的中央,这适宜于建造次梁的情况。
107.除了按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梁柱连接节点1和桁架梁组件2之外,也可想到,u形壳件4可以具有两个折弯部5,这两个折弯部5都侧向向内、即朝向彼此弯折或者说延伸,或者其中一个折弯部5向外延伸,而另一个折弯部5向内延伸。还可想到,u形壳件4可以仅具有一个向内弯折的折弯部5。
108.参见图3a至图3f,每个梁柱连接节点1可以包括一个立柱管材区段16以及多个分别通过连接件17与该立柱管材区段16连接的(在此按照第二实施例的)桁架梁组件2,由此形成t字形(图3a)、十字形(图3b)、l形(图3d)以及一字形(图3e和图3f)的梁柱连接节点1。这些桁架梁组件2分别通过连接件17连接在立柱管材区段16不同侧壁上。这些桁架梁组件2的宽度可以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相应立柱管材区段16侧壁的宽度。
109.由图3a至图3f还可看到,相邻u形壳件4的相邻折弯部5彼此通过加强板20焊接而进行加强。加强板20的侧边与折弯部5的侧边可以在对接之后进行焊接,参见图3c。加强板20还可以与立柱管材区段16侧壁焊接。通过加强板20可以将各个折弯部5彼此材料锁合连接,由此大幅增强各个折弯部5的承载能力。加强板20的厚度可以大于或等于折弯部5的厚度。
110.由图3a至图3f还可看到将每个桁架梁组件2的两个折弯部5在内部进行焊接的加强板20,该加强板20如更上面所述还可以与第二钢筋11的端部区段焊接。
111.本实用新型的梁柱连接节点11以及桁架梁组件2所具有的优点例如包括:桁架梁组件2基于钢筋桁架9与u形壳件4的组合而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桁架梁组件2的宽度可以通过增加钢筋桁架9的个数而任意扩展。桁架梁组件2基于其对楼承板6的t形支承而形成更加牢靠的支承。基于与楼承板6的重合高度,桁架梁组件2从楼承板6底部向下突出的高度较小,由此增大了室内的可用空间。桁架梁组件2可以与楼承板6一起浇注混凝土,并且二者因此可以由混凝土材料锁合地连接为一体。梁柱连接节点1基于焊接和螺接的组合而安装方便且牢靠。梁柱连接节点1和桁架梁组件2既可以用于建造主梁又可以用于建造次梁。
112.本实用新型可以包括在此隐含或明确公开的任何特征或特征组合或其概括,不局限于上述罗列的任何限定的范围。在此所述的有关任何元件、特征和/或结构布置可以以任何适合的方式组合。
113.以上公开的特定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对于受益于本文的教导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然的是,可以以不同但等同的方式修改和实施本实用新型。因此显然的是,可对以上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改变和修改,并且所有这些变型都被认为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