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可移动充气式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可移动充气式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充气式声屏障。


背景技术:

2.目前,城市建设工程越来越多,施工现场与周边的居民区距离也是越来越近了,甚至有的居民楼与建筑仅有一墙之隔。如何保证在施工的同时,也不影响正常的市民生活,这是目前施工现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施工现场大型机械设备多,且很多机械设备需要经常移动,现场的噪音源也会随着设备的移动而发生变化。现阶段大部分施工现场会在围墙上安装声屏障,由于高度有限,对噪声的隔离效果也十分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充气式声屏障,能够针对噪声源进行隔离处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噪声的传播距离和强度。
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充气式声屏障,包括托架和充气囊。托架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各托架均为长方体结构,且均限定出容纳空间。充气囊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各托架分别以充气状态设置在各托架的容纳空间中,以对噪声源进行物理隔离。
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各托架均为框架结构。
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各托架的底部均具有至少三个滚轮,各滚轮分别位于三角形的三个角处。
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各托架的底部均具有四个滚轮,四个滚轮分别位于托架的四个角处。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各充气囊均为长方体结构,且各充气囊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各框架的长和宽,各充气囊的高大于各框架的高。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各充气囊均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固定件,各第一固定件和各第二固定件分别位于各充气囊在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侧。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各充气囊均具有四个第一固定件和四个第二固定件,四个第一固定件分别位于长方形的四个角处,四个第二固定件分别位于长方形的四个角处。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各第一固定件和各第二固定件均位于各充气囊的边沿处。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各充气囊的充气孔位于各充气囊的底部。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可移动充气式声屏障还包括缆风绳,缆风绳的一端与充气囊连接,另一端用于固定在施工地面上。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各充气囊均为pvc夹网材料和牛津面料。
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托架的数量为四个,各托架围设出施工空间。充气囊的数量为五个,四个充气囊分别以充气状态设置在四个托架的容纳空间中,一个充气囊横置在四个充气囊上,并封堵施工空间的顶部。
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充气式声屏障,包括托架和充气囊。托架的
数量为至少一个,各托架均为长方体结构,且均限定出容纳空间。充气囊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各托架分别以充气状态设置在各托架的容纳空间中,以对噪声源进行物理隔离。本技术的可移动充气式声屏障安放在机械设备周边,可以对噪声源进行隔离,减小噪声的传播距离和强度。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可移动充气式声屏障中各充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托架的主视图;
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托架的俯视图;
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充气囊与缆风绳的连接示意图;
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充气囊的俯视图。
23.具部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部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5.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现场经常会使用大型机械设备,这些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噪声,对周边的居民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参阅图1-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充气式声屏障1,包括托架10和充气囊20。
26.托架10用于将充气囊20支撑在施工地面上。托架1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其中,可移动充气式声屏障1仅用于单向声音屏蔽时,各托架10呈一排布置,可移动充气式声屏障1用于多向声音屏蔽时,各托架10呈环状布置。
27.各托架10均为长方体结构。优选地,各托架10可以均为框架结构。其中,各托架10可以均由角钢拼装焊接而成,高、长、宽可以分别为1m、4m、0.2m。
28.各托架10均限定出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充气囊20。
29.各托架10的底部可以均具有至少三个滚轮11,各滚轮11分别位于三角形的三个角处,也就是说,各滚轮11不是呈一排设置,而是呈实现稳定支撑的三角形布置。优选地,各托架10的底部可以均具有四个滚轮11,四个滚轮11分别位于托架10的四个角处。其中,各滚轮11可以均为万向轮。
30.充气囊20用于对噪声源进行物理隔离。充气囊2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充气囊20的数量可以等于托架10的数量,此时,各充气囊20可以分别设置在各托架10上。充气囊20的数量也可以多于托架10的数量,此时,各充气囊20可以分成多组,组数可以等于托架10的数量,此时,各组充气囊20可以分别设置在各托架10上,需要说明的是,每组充气囊20的数量以及每组充气囊20在各托架上的布置方式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整。另外,组数也可以比托架的数量多出一个,多出的一组充气囊20可以设置在呈环状布置的其余各组充气囊20上,以对噪声源进行完全隔离。
31.各充气囊20可以均为长方体结构,且各充气囊20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各框架的长和宽,各充气囊20的高大于各框架的高。其中,充气囊20的高、长、宽可以分别为4m、4m、0.2m。
32.各充气囊20均为pvc夹网材料和牛津面料。可以将企业标识打印到充气囊20上。
33.各托架10分别以充气状态设置在各托架10的容纳空间中。其中,先采用充气泵通过充气囊20的充气孔23将充气囊20充气,然后将充气孔23处扎紧,接着设置在各托架10的容纳空间中。
34.在上述条件下,各充气囊20的充气孔23可以位于各充气囊20的底部,以便于各充气囊20的充气和放气。
35.另外,各充气囊20可以均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件21和至少一个第二固定件22,各第一固定件21和各第二固定件22分别位于各充气囊20在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侧,第一固定件21和第二固定件22用于充气囊20的固定。
36.优选地,各充气囊20均具有四个第一固定件21和四个第二固定件22,四个第一固定件21分别位于长方形的四个角处,四个第二固定件22分别位于长方形的四个角处,也就是说,四个第一固定件21分别位于左上侧、左下侧、右上侧、右下侧,四个第二固定件22也是分别位于左上侧、左下侧、右上侧、右下侧。
37.各第一固定件21和各第二固定件22可以均位于各充气囊20的边沿处,原因在于,各充气囊20的边沿处的耐拉伸性能更佳。
38.其中,各所述第一固定件21均具有第一预留孔210,各所述第二固定件22均具有第二预留孔220,绳体的一端通过穿设第一预留孔210和第二预留孔220绑扎在第一固定件21和第二固定件22上,从而与充气囊20连接,另一端绕设并绑扎在托架10上,从而将充气囊20与托架10绑扎固定在一起。
39.可移动充气式声屏障1还包括缆风绳,缆风绳的一端与充气囊20连接,另一端用于固定在施工地面上。其中,缆风绳通过穿设第一预留孔210和第二预留孔220绑扎在第一固定件21和第二固定件22上,从而将揽风绳与充气囊20连接,避免充气囊20任意移动。
40.需要强调的是,每个充气囊20可进行任意组合,针对不同的噪声源进行组合连接,充分起到隔离噪声源的作用,如,托架10的数量为四个,各托架10围设出施工空间。充气囊20的数量为五个,四个充气囊20分别以充气状态设置在四个托架10的容纳空间中,一个充气囊20横置在四个充气囊20上,并封堵施工空间的顶部。
41.本技术的可移动充气式声屏障1利用了充气囊20本身的厚度及材料特性,对噪声源进行物理隔离,从而起到对噪声源的传播方向进行隔断的目的。其中,利用充气囊20表层牛津面料的特性,增加了充气囊20的吸声效果,还可以印制企业标识,起到文化宣传墙的效果,做到了一物多用。而且,充气囊20本身重量较轻,放完气后可以折叠存放,使用的时候直接用充气泵打气即可恢复原状,然后通过托架10装置,将充气囊20捆绑在托架10上,使得充气式声屏障便于快速移动,安拆方便,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此外,充气囊20为标准的单元构件,利用搭积木的原理,可以任意组合,可以隔离各类不同形状的噪声源,起到隔离噪声源的效果。另外,利用充气囊20预留的孔洞,可以安装揽风绳,起到快速简易固定声屏障的效果。
42.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部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部含义。
4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