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一体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一体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面瓦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瓦。


背景技术:

2.在屋面上铺设瓦片时,通常是自下而上连续排列并堆叠形成连续的盖瓦层,这一条连续的瓦片集合由多块单独的瓦片组成,这种瓦片和瓦片铺设方式是十分传统的建筑技术。但由于瓦片需要一片一片堆叠,所以导致瓦片的铺设效率较低,建筑工人在铺设瓦片时费时费力;同时,每块瓦片都是单独的存在,导致盖瓦层中重力分散,铺设在有坡度屋面上的瓦片会在自重、振动、风吹、动物走动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移动,导致盖瓦层的紧密性被破坏,从而引发屋面渗漏。针对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由多块单独瓦片组合而成的一体式瓦片,如申请号为201820654283.5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一体式小青瓦块状纵向梯次重叠组合体,由两块以上的弧形瓦依次长轴纵向对齐并重叠组合为整体,并且组合体的第一梯面和最后梯面上设有用于与相邻的组合体连接的孔和卡扣。
3.上述专利将两块以上的单块瓦组合为一个组合体,所述组合体增强了瓦片抗松动、移动和下沉的能力,同时提高了铺设效率。但所述组合体在结构形式上仍为多块瓦片堆叠形成,相较于传统的瓦片堆叠仅仅在于互相堆叠的瓦片连接为一体,从宏观上看仍为一块传统的瓦片,只是整体长度得到加长,其稳定性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在铺设时不同组合体之间只能纵向连接,不能横向并排连接,导致由所述组合体铺设完成的盖瓦层整体紧密性较差,易发生屋面渗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技术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瓦,包括沿左右方向直线延伸并呈长直板状的板瓦体,所述板瓦体具有朝向上方的上瓦面组和朝向下方的下瓦面组,所述上瓦面组上固定有上限位部,所述下瓦面组上固定有下限位部。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上瓦面组为一个连续的面,所述上限位部突出在所述上瓦面组上;所述下瓦面组为一个连续的面,所述下限位部突出在所述下瓦面组上。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上瓦面组由至少两个离散的上瓦面组成,所述上瓦面沿所述板瓦体的延伸方向均匀排列,并且所述上瓦面的高度依序降低。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上限位部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处于相邻两个所述上瓦面之间。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上限位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上瓦面之间。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上瓦面中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间区域朝下方凹陷形成左右贯通的排水槽。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下瓦面组由若干个离散的下瓦面组成,所述下瓦面
的数量与所述上瓦面相同,所述下瓦面沿所述板瓦体的延伸方向均匀排列,并且所述下瓦面的高度依序降低。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下限位部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处于相邻两个所述下瓦面之间,所述下限位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下瓦面之间。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下瓦面中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间区域朝下方拱起。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上瓦面的前后两侧区域开设有供所述板瓦体的前后两侧边缘嵌入的插接槽。
14.有益效果:
15.1)下限位部能够提高板瓦体与屋面之间的阻力,避免所述一体瓦从屋面滑落;
16.2)上限位部能够实现一体瓦与旁边瓦片之间的抵靠,进一步避免所述一体瓦从屋面滑落,同时提高了一体瓦与旁边瓦片之间的紧密度,从而提高屋面上整个盖瓦层的整体性,进一步防止屋面渗漏。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瓦中所述上瓦面组采取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18.图2为所述一体瓦中所述上瓦面组采取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19.图3为所述一体瓦中所述下瓦面组采取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20.图4为所述一体瓦中所述下瓦面组采取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21.图5为第二种实施例中板瓦体的截面图;
22.图6为正向铺设的一体瓦和反向铺设的一体瓦阶梯型结构相契合的示意图;
23.图中:1、板瓦体,2、上瓦面组,21、上瓦面,22排水槽,3、下瓦面组,31、下瓦面,4、上限位部,5、下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25.图2和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瓦,包括沿左右方向直线延伸并呈长直板状的板瓦体1,所述板瓦体1具有朝向上方的上瓦面组2和朝向下方的下瓦面组3,所述上瓦面组2上固定有上限位部4,所述下瓦面组3上固定有下限位部5。本实施例中所述板瓦体1呈平铺状,其长度体现在左右方向上,其宽度体现在前后方向上,并且长度至少为宽度的两倍及以上。所述板瓦体1为一块完整的瓦片,在制造时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因此所述板瓦体1制造方便,且其紧密性和完整性较好、强度较高,不易发生断裂,不易造成屋面渗漏。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将所述一体瓦放置到屋面上,而通常情况屋面呈倾斜状,因此放置到屋面上的所述一体瓦也呈倾斜状,传统的瓦片通过连续堆叠实现瓦片放置的稳定,而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一体瓦通常直接铺设在屋面上,因此所述板瓦体1的下瓦面组3上固定有下限位部5,所述下限位部5能够提高板瓦体1与屋面之间的阻力,避免所述一体瓦从屋面滑落。所述板瓦体1的上瓦面组2上固定有上限位部4,因为多块所述一体瓦并排铺设在屋面上后,相邻的一体瓦之间通常还需铺设筒瓦等其余瓦片,所以所述上限位部4能够实现一体瓦与旁边瓦片之间
的抵靠,进一步避免所述一体瓦从屋面滑落,同时提高了一体瓦与旁边瓦片之间的紧密度,从而提高屋面上整个盖瓦层的整体性,进一步防止屋面渗漏。
26.所述上瓦面组2和所述下瓦面组3的设计有两种实施例,第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上瓦面组2为一个连续的面,所述下瓦面组3也为一个连续的面,这样不仅能够降低板瓦体2的制造难度,从而降低制造成本,而且还有利于所述一体瓦的排水。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上限位部4突出在所述上瓦面组2上,所述下限位部5突出在所述下瓦面组3上,其中所述上限位部4具有两种实施方式,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限位部4为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横在所述上瓦面组2上的条形突出部,但所述上瓦面组2在左右方向上被所述上限位部4隔断,不利于上瓦面组2的排水,易造成雨水堆积而导致屋面渗漏;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限位部4包括两个在所述上瓦面组2前后两侧边缘位置的突出部,这样就使得所述上限位部4中间形成有供雨水流通的缺口,这样既满足了一体瓦与相邻的其余瓦片之间的抵靠拼接,又保证了雨水流动的顺畅。考虑到所述一体瓦有时需正反面两用,即在铺设时所述下瓦面组3朝上而上瓦面组2朝下,所以优选所述下限位部5在下瓦面组3上的实施方式与所述上限位部4在上瓦面组2上的实施方式一致。
27.图1所示为所述上瓦面组2的第二种实施例,所述上瓦面组2由至少两个离散的上瓦面21组成,所述上瓦面21沿所述板瓦体1的延伸方向均匀排列,并且所述上瓦面21的高度依序降低,因此所述上瓦面组2为一个呈阶梯型的结构,这样就使得相邻的所述上瓦面21之间存在落差,加快雨水在上瓦面组2上往下流淌的速率,从而提高所述上瓦面组2的排水能力,并且上瓦面组2的阶梯型结构使得板瓦体1的强度得到提高。同时,本实施例优选所述上限位部4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处于相邻两个所述上瓦面21之间,这样就使得相邻的上瓦面21之间的落差能够与上限位部4突出在上瓦面组2上的高度部分或全部重叠,不论上限位部4采取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中的哪一种,都能够减轻上限位部4对雨水的阻挡作用。进一步改进,优选所述上限位部4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上瓦面21之间,这样就使得所述上限位部4不会高出相邻两个上瓦面21中位置较高的一个,当雨水从相邻两个上瓦面21中位置较高的一个流向位置较低的一个时完全不会受到上限位部4的阻挡。由于所述上限位部4处于相邻两个所述上瓦面21的衔接处,而所述上瓦面组2为阶梯型结构,因此在实际实施时,优选所述上限位部4即连接相邻两个上瓦面21的上转折面,所述上转折面从相邻两个上瓦面21中位置较低的一个上开始朝上方延伸,充分利用了上瓦面组2阶梯型结构的特点,降低加工制造成本。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瓦面21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间区域朝下方凹陷形成左右贯通的排水槽22,提高所述上瓦面21对雨水的容纳能力,从而提高所述一体瓦1的排水能力。
28.所述一体瓦1在常用铺设状态下,所述上瓦面组2朝上用来承接并输排雨水,所述一体瓦的前后两侧通常会设置筒瓦等其余瓦片,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一体瓦能够正反两用,在铺设时正向放置的一体瓦和反向放置的一体瓦交错排布。而一体瓦在反向放置时,所述下瓦面组3朝上来承接并输排雨水,因此所述下瓦面组3采取第二种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下瓦面组3由若干个离散的下瓦面31组成,所述下瓦面31沿所述板瓦体1的延伸方向均匀排列,并且所述下瓦面31的高度依序降低,这样设计的好处与所述上瓦面组2一样。同时,为满足前后相邻的正向放置的一体瓦和反向放置的一体瓦之间实现良好的搭接,所述下瓦面31的数量与所述上瓦面21的数量相同。进一步地,所述下限位部5在所述下瓦面组3上的
设计同样与所述上限位部4在所述上瓦面组2上的设计相同,所述下限位部5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处于相邻两个所述下瓦面31之间,所述下限位部5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下瓦面31之间,这样设计使得当一体瓦反向放置而下瓦面组3朝上时同样能够起到排水速率高、避免下限位部5对水流的阻挡等作用。同样地,在实际实施时,优选所述下限位部即5连接相邻两个下瓦面31的下转折面,所述下转折面从相邻两个下瓦面31中位置较高的一个上开始朝下方延伸,充分利用了下瓦面组3阶梯型结构的特点,降低加工制造成本。
29.进一步改进,优选所述下瓦面31中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间区域朝下方拱起,这样就使得当所述一体瓦反向铺设时,朝向上方的下瓦面31能够将雨水朝前后两侧导出,起到筒瓦的作用。当屋面上的整个盖瓦层全部由正向铺设的所述一体瓦和反向铺设的一体瓦依次并排铺设形成,则反向铺设的一体瓦通过下瓦面组将雨水输排到前后两侧的正向铺设的一体瓦上,所述一体瓦通过上瓦面组2承接和输排雨水。因此相邻的正向铺设的一体瓦与反向铺设的一体瓦之间的搭接需要保证紧密性,避免屋面渗漏。因此进一步改进,优选所述上瓦面21的前后两侧区域开设有供所述板瓦体1的前后两侧边缘嵌入的插接槽,在铺设一体瓦时,首先将正向铺设的一体瓦,即所述上瓦面组2朝上的一体瓦,铺设在屋面上,然后在该正向铺设的一体瓦的前后两侧叠放反向铺设的一体瓦,即所述下瓦面组2朝上的一体瓦,反向铺设的所述一体瓦中的每一个下瓦面31都对应正向铺设的一体瓦中的任一个上瓦面21,并且反向铺设一体瓦中的板瓦体1的前侧或者后侧边缘插入正向铺设一体瓦的上瓦面21中的插接槽中,保证一体瓦堆叠的牢固,还避免了雨水渗漏。同时,反向铺设的一体瓦在放置时还需保证其左右方向与正向铺设的一体瓦的左右方向相反,即保证反向铺设一体瓦中朝下的上瓦面组2的阶梯结构与正向铺设一体瓦中朝上的上瓦面组2的阶梯结构能够相契合,实现反向铺设一体瓦中的上限位部4与正向铺设一体瓦中的上限位部4的相互抵靠,进一步保证一体瓦堆叠的牢靠性,防止一体瓦的滑落。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