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装配式建筑用墙板及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2.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3.目前,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相邻两墙板安装完毕后,需要在相邻两面装配式外墙之间拼装浇筑模箱,通过浇筑模箱在相邻两墙板之间浇筑出连接桩,利用连接桩将两墙板连接在一起,连接桩固化后,再将浇筑模箱拆除。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墙板安装完毕后,再进行浇筑模箱的拼装,存在影响装配式建筑外墙安装效率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缓解拼装浇筑模箱影响装配式建筑外墙安装效率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绿色装配式建筑用墙板。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绿色装配式建筑用墙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绿色装配式建筑用墙板,包括墙板本体,所述墙板本体包括外墙板和内墙板,所述外墙板与所述内墙板平行设置,所述外墙板与所述内墙板连接,所述外墙板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与相邻墙板的外墙板连接的第一模箱侧板,所述内墙板远离所述第一模箱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模箱侧板,所述第二模箱侧板与相邻墙板的所述内墙板连接,所述第一模箱侧板与所述第二模箱侧板尺寸相同。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墙板的一端连接第一模箱侧板,在内墙板远离第一模箱侧板的一端连接第二模箱侧板,第一模箱侧板与第二模箱侧板尺寸相同;在墙板安装完毕后,第一模箱侧板与相邻墙板的第二模箱侧板围成连接桩的浇筑模箱,无需工作人员再对浇筑模箱进行拼装,提高装配式建筑外墙的安装效率。
8.可选的,所述第一模箱侧板远离所述外墙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岩棉层,第二模箱侧板远离所述内墙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岩棉层。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模箱侧板远离外墙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岩棉层,降低第一模箱侧板与相邻墙板的外墙板连接时因碰撞而破损的可能性;在第二模箱侧板远离内墙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岩棉层,降低相邻墙板的内墙板与第二模箱侧板连接时因碰撞而破损的可能性。
10.可选的,所述外墙板与所述内墙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件,多个所述连接件沿远离地面的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外墙板与内墙板之间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连接件部分埋设于所述混凝土层内,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模箱侧板的一端和靠近所述第二模箱侧
板的一端凸出所述混凝土层,所述外墙板靠近所述内墙板的侧壁与所述混凝土层抵接,所述内墙板靠近所述外墙板的侧壁与所述混凝土层抵接,所述外墙板远离地面的一端、所述内墙板远离地面的一端和所述混凝土层远离地面的一端平齐。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多个连接件将外墙板与内墙板连接,在外墙板与内墙板之间成型混凝土层,连接件部分埋设于混凝土层内,从而将混凝土层与外墙板和内墙板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墙板整体的结构强度以及承重能力。
12.可选的,所述第一模箱侧板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紧固机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连接杆和多组连接组件,多组所述连接组件与多个所述连接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连接件通过连接组件与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与相邻墙板的连接件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紧固机构将相邻两外墙连接在一起,提高外墙整体的稳定性。
14.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安装块、第一连杆、齿条、齿轮、转动杆和卡接杆,所述安装块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第一模箱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块转动连接,所述齿条穿设在所述安装块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侧壁上,所述齿条与所述安装块滑动连接,所述卡接杆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齿条远离所述安装块的一端,所述卡接杆位于所述齿条靠近地面的一侧,所述齿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块内部,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转动杆穿设在所述安装块靠近所述第一模箱侧板的侧壁上,所述转动杆与所述安装块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与所述齿轮同轴固定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墙板本体与地基连接后,向靠近地面的方向移动连接杆,使卡接杆位于相邻墙板本体的连接件与混凝土层之间,转动转动杆,转动杆转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齿条向靠近安装块的方向移动,卡接杆在齿条的带动下向靠近安装块的方向移动,直到卡接杆与相邻墙板本体的连接件抵接,从而将墙板本体与相邻的墙板本体连接在一起。
16.可选的,所述第一模箱侧板上开设有多个灌注孔,所述灌注孔内穿设有灌浆管,所述灌浆管的外壁与所述灌注孔的内壁贴合,所述灌浆管与所述转动杆键连接,所述灌浆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浆口,所述出浆口位于所述第一模箱侧板靠近所述第二模箱侧板的一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模箱侧板上开设多个灌注孔,并在灌注孔内穿设灌浆管,混凝土经开设在灌浆管侧壁上的多个出浆口进入浇筑模箱内,提高混凝土灌注的均匀程度。
18.可选的,多个所述灌注孔与多个所述转动杆一一对应,所述灌注孔与其对应的所述转动杆同轴设置,所述灌浆管与所述转动杆键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浆管与转动杆键连接,通过转动灌浆管带动转动杆转动,提高工人操作的便捷性。
20.为了缓解拼装浇筑模箱影响装配式建筑外墙安装效率的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绿色装配式建筑用墙板的装配方法。
2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绿色装配式建筑用墙板的装配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绿色装配式建筑用墙板的装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外墙板与内墙板连接;步骤s2:成型混凝土层;步骤s3:安装紧固机构。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墙板本体上安装紧固机构,利用紧固机构将墙板本体与相邻的墙板本体连接,提高装配式建筑外墙整体的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在外墙板的一端连接第一模箱侧板,在内墙板远离第一模箱侧板的一端连接与第一模箱侧板尺寸相同的第二模箱侧板,墙板本体安装完毕后,第一模箱侧板与相邻墙板的第二模箱侧板围成连接桩的浇筑模箱,无需工作人员再对浇筑模箱进行拼装,提高装配式建筑外墙的安装效率;通过在第一模箱侧板远离外墙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岩棉层,降低第一模箱侧板与相邻墙板的外墙板连接时因碰撞而破损的可能性;在第二模箱侧板远离内墙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岩棉层,降低相邻墙板的内墙板与第二模箱侧板连接时因碰撞而破损的可能性;通过在墙板本体上安装紧固机构,利用紧固机构将墙板本体与相邻的墙板本体连接,提高装配式建筑外墙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紧固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墙板本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装配方法的流程图。
25.附图标记:100、墙板本体;110、外墙板;120、内墙板;130、第一模箱侧板;131、灌注孔;140、第二模箱侧板;150、岩棉层;160、连接件;170、混凝土层;180、灌浆管;200、紧固机构;210、连接杆;220、连接组件;221、安装块;222、第一连杆;223、齿条;224、转动杆;225、卡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绿色装配式建筑用墙板。参照图1和图2,一种绿色装配式建筑用墙板,包括墙板本体100,墙板本体100水平方向的一端安装有紧固机构200,墙板本体100通过紧固机构200与相邻的墙板本体100连接。
28.参照图1和图3,墙板本体100包括外墙板110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件160,连接件160为矩形钢筋框架,连接件160的长度方向与外墙板110的长度方向平行,多个连接件160沿竖直方向等间隔设置。连接件160远离外墙板1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墙板120,内墙板120与外墙板110平行。内墙板120与外墙板110之间浇筑成型有混凝土层170,混凝土层170为长方体结构。连接件160中部嵌设于混凝土层170内,连接件160长度方向的两端凸出混凝土层170水平方向的两端。外墙板110上端与内墙板120上端平齐,混凝土层170上端与外墙板110上端平齐。通过在外墙板110与内墙板120之间成型混凝土层170,连接件160部分埋设于混凝土层170内,从而将混凝土层170与外墙板110和内墙板120连接为一个整体,提
高墙板整体的结构强度以及承重能力。
29.参照图1和图3,外墙板110水平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模箱侧板130,第一模箱侧板130与外墙板110一体成型。内墙板120远离第一模箱侧板13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模箱侧板140,第二模箱侧板140与内墙板120一体成型。第一模箱侧板130与第二模箱侧板140尺寸相同,第一模箱侧板130远离外墙板1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岩棉层150,连接在第一模箱侧板130的岩棉层150与相邻外墙本体的外墙板110抵接;第二模箱侧板140远离内墙板1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岩棉层150,固定连接在第二模箱侧板140上的岩棉层150与相邻外墙本体的内墙板120抵接,利用第一模箱侧板130与第二模箱侧板140围成连接桩的浇筑模箱,不需要工作人员在外墙本体安装完毕后再对连接桩的浇筑模箱进行拼装,提高外墙的安装效率。
30.参照图2和图3,第一模箱侧板130靠近内墙板120的一侧设置有紧固机构200,紧固机构200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杆210,连接杆210的侧壁上安装有多组连接组件220,多组连接组件220沿连接杆210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多组连接组件220与多个连接件160一一对应设置。连接件160包括固定连接在连接杆210上的安装块221,安装块221位于连接杆210靠近第一模箱侧板130的一侧。安装块221靠近连接件160的侧壁上铰接第一连杆222,第一连杆222的转动轴线与外墙板110垂直,第一连杆222远离安装块221的一端铰接在连接件160靠近连接杆210的一端。
31.参照图2,安装块221远离连接件160的侧壁上穿设有齿条223,齿条223水平设置,齿条223与安装块221滑动连接;安装块221内部转动连接有齿轮,齿轮与齿条223啮合,安装块221靠近第一模箱侧板130的侧壁上穿设有转动杆224,转动杆224与安装块221转动连接,转动杆224与齿轮同轴固定连接;齿条223远离安装块221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有卡接杆225,卡接杆225位于齿条223下方。在墙板本体100与地基连接后,向靠近地面的方向移动连接杆210,使卡接杆225位于相邻墙板本体100的连接件160与混凝土层170之间;转动转动杆224,转动杆224转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齿条223向靠近安装块221的方向移动,使卡接杆225在齿条223的带动下向靠近安装块221的方向移动,直到卡接杆225与相邻墙板本体100的连接件160抵接,从而实现相邻两墙板本体100的连接,提高外墙整体的稳定性。
32.参照图1和图2,第一模箱侧板130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灌注孔131,多个灌注孔131等间隔设置。灌注孔131内穿设有灌浆管180,灌浆管180的侧壁与灌注孔131的内壁抵接;多个灌浆管180与多根转动杆224一一对应设置,灌浆管180与转动杆224键连接,当卡接杆225与连接件160抵接时,转动杆224的轴线与灌注孔131的轴线共线,将灌浆管180与转动杆224键连接。灌浆管180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浆口,多个出浆口沿灌浆管180的周向等间隔设置。当灌浆管180与转动杆224连接时,出浆口位于第一模箱侧板130与第二模箱侧板140之间。在浇筑连接桩时,通过灌浆管180向浇筑模箱内灌注混凝土,混凝土经开设在灌浆管180侧壁上的多个出浆口进入浇筑模箱内,提高混凝土灌注的均匀程度。灌浆管180与转动杆224键连接,通过转动灌浆管180带动转动杆224转动,提高工人操作的便捷性。
3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绿色装配式建筑用墙板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在外墙板110的一端连接第一模箱侧板130,在内墙板120远离第一模箱侧板130的一端连接与第一模箱侧板130尺寸相同的第二模箱侧板140,墙板本体100安装完毕后,第一模箱侧板130与相邻墙板的第二模箱侧板140围成连接桩的浇筑模箱,无需工作人员再对浇筑模箱进行拼装,提高装
配式建筑外墙的安装效率。
34.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绿色装配式建筑用墙板的装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参照图2、图3和图4,步骤s1:在外墙板110一侧固定连接多个连接件160,多个连接件160沿外墙板110的高度方向等间隔设置,将内墙板120与连接件160远离外墙板110的一端固定连接,内墙板120与外墙板110平行。
35.步骤s2:在外墙板110与内墙板120之间安装两块成型板,成型板与外墙板110垂直,两块成型板位于连接件160的两端之间,向两块成型板之间浇筑混凝土,混弄土凝固后形成混凝土层170,连接件160部分埋设于混凝土层170内。
36.步骤s3:将多个第一连杆222分别与其对应的连接件160连接,从而实现紧固机构200与墙板本体100的连接。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绿色装配式建筑用墙板的装配方法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在墙板本体100上连接紧固机构200,利用紧固机构200将墙板本体100与相邻的墙板本体100连接,提高装配式建筑外墙整体的稳定性。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