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砼构件与钢构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2.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结构中最常见的两种结构,但随着建筑功能需求增加,单一结构体系难以满足建筑的需求,同时采用二者的混合结构逐渐增多。在结构设计中,经常出现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柱连接的情况。为满足节点构造需要,往往需在钢筋混凝土柱一定范围内部设置钢骨,节点连接处设置牛腿等钢构件,而钢牛腿一般会打断钢筋混凝土柱内部的纵筋和箍筋,需要使用钢筋套筒连接,或钢板打孔等避让措施,此处节点十分复杂,需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施工难度较高,也不够经济。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砼构件与钢构件连接结构。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砼构件与钢构件连接结构,包括砼构件、钢构件和转换件,所述的转换件设置在砼构件上位于与钢构件连接节点位置处,所述的钢构件与转换件连接实现节点转换。
6.优选地,所述的转换件包括套箍、连接端、传力件和连接器,所述的套箍套设在砼构件上连接节点位置处外侧,所述的连接端一端固定在套箍外壁上,另一端用于与钢构件连接,所述的传力件固定在套箍内壁上并埋设在砼构件内部,所述的连接器设置在套箍两端部内壁上,所述的连接器用于连接砼构件中的纵筋。
7.优选地,所述的转换件还包括加强件,所述的加强件固定在套箍内壁上且位于砼构件中。
8.优选地,所述的套箍兼做砼构件上连接节点位置处的模板。
9.优选地,所述的套箍两端部内壁上的连接器的数量与砼构件中纵筋数量一致,且连接器的位置与纵筋位置一一匹配对应。
10.优选地,所述的传力件设置在连接端对应位置处。
11.优选地,所述的传力件包括劲板、钢板条、钢筋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2.优选地,所述的加强件包括栓钉、加劲板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3.优选地,所述的连接器包括钢筋套筒。
14.优选地,所述的砼构件包括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梁中的任意一种。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6.(1)本实用新型砼构件和钢构件通过转换件进行节点转换连接,可不在砼构件内设置构造钢骨,通过转换件与砼构件内部进行连接,节点范围内可不设置任何钢筋,不存在传统方法中钢筋与加劲板碰撞的问题,连接形式十分简单,传力路径明确,施工方便易行。
17.(2)本实用新型用于砼构件和钢构件连接的转换件利用套箍内部传力件、加强件、连接器实现连接与力的传输,可实现节点的刚接、铰接的多种需求,针对存在多向钢构件交汇连接的情况,连接也更为简单,施工方便。
18.(3)本实用新型钢构件能够连接于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梁,方柱、圆柱、异形柱,适用性十分广泛。
19.(4)本实用新型转换件的套箍兼做砼构件上连接节点位置处的模板,可与砼构件一体成型,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砼构件与钢构件连接结构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换件位置处的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换件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换件结构侧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砼构件与钢构件连接结构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型钢砼构件的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与钢骨混凝土连接的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00为砼构件,110为纵筋,120为箍筋,130为型钢,200为钢构件,300为转换件,310为套箍,320为连接端,330为传力件,340为加强件,350为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注意,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实质上的例示,本实用新型并不意在对其适用物或其用途进行限定,且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如图1所示,一种砼构件与钢构件连接结构,包括砼构件100、钢构件200和转换件300,转换件300设置在砼构件100上位于与钢构件200连接节点位置处,钢构件200与转换件300连接实现节点转换。砼构件100包括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梁中的任意一种,当为混凝土柱时包括箍筋120和纵筋110。钢构件200截面可为工型钢、箱型等形状,可为钢梁、支撑、拉索等构件。
31.转换件300包括套箍310、连接端320、传力件330和连接器350,套箍310套设在砼构件100上连接节点位置处外侧,连接端320一端固定在套箍310外壁上,另一端用于与钢构件200连接,传力件330固定在套箍310内壁上并埋设在砼构件100内部,连接器350设置在套箍310两端部内壁上,连接器350用于连接砼构件100中的纵筋110。其中:
32.套箍310外尺寸与砼构件100外尺寸一致,壁厚及长度根据计算确定,套箍310兼做砼构件100上连接节点位置处的模板。
33.连接端320尺寸及截面形式根据计算和连接需要确定。传力件330设置在连接端320对应位置处,传力件330可传递钢构件200的内力,传力件330包括劲板、钢板条、钢筋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34.转换件300还包括加强件340,加强件340固定在套箍310内壁上且位于砼构件100中。套箍310两端部内壁上的连接器350的数量与砼构件100中纵筋110数量一致,且连接器350的位置与纵筋110位置一一匹配对应,加强件340包括栓钉、加劲板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35.连接器350包括钢筋套筒。
36.具体地,如图1所示,钢构件200通过转换件300连接在砼构件100上,转换件300与砼构件100紧密相连,尺寸基本一致,在满足节点的结构需求下,还实现建筑美观。
37.在其中一个实施案例中,砼构件100为钢筋混凝土方柱,如图2所示。但砼构件100截面形式不仅限于方柱,也可为圆柱或异性柱,亦或是梁构件。砼构件100包括纵筋110和箍筋120。
38.如图3、图4所示,转换件300主体部分为套箍310,套箍310外壁尺寸与砼构件100外尺寸一致,其壁厚根据节点受力特性设计相应尺寸。在施工中,将套箍310置于节点处,套箍310将兼做砼构件100的钢模板,混凝土直接浇筑在套箍内部,形成砼构件100,与套箍310一体成型,保证二者之间的内力传递。套箍310具有约束砼构件100的作用,因此砼构件100内部的箍筋120在套箍310范围内可不设置,也能满足节点受力性能要求。
39.套箍310外表面设置有连接端320,连接端320其截面形式和尺寸可根据钢构件200的形式改变,已满足二者之间的连接。
40.在其中一个实施案例中,钢构件200为工字钢梁,连接端320设置为与之截面一致的工字型接口,钢构件200与连接端320通过高强螺栓连接。
41.在其中一个实施案例中,钢构件200为箱型钢梁,连接端320设置为与之截面一致的箱型接口,钢构件200与连接端320通过剖口对接焊连接。
42.在其中一个实施案例中,钢构件200为圆管支撑,连接端320设置为连接耳板,钢构件200与连接端320通过销轴连接。
43.套箍310内表面设置有传力件330,如图3、图4所示。传力件330设置在与连接端320对应的位置,钢构件200将内力传递给连接端320,连接端320通过套箍310与传力件330将内力分散传递给整个砼构件100,从而保证了节点的传力路劲明确。传力件330为辅助传力,可根据节点和钢构件200的受力特性确定数量及位置,根据需要也可不设置。
44.在其中一个实施案例中,传力件330为钢板条。
45.在其中一个实施案例中,传力件330为钢筋。
46.套箍310内表面设置有加强件340,其数量可根据节点受力计算确定。加强件340在混凝土浇筑前已设置在套箍310内壁,使得浇筑后的砼构件100与加强将340紧密贴合,使得套箍310的内力可有效的传递给砼构件100,保证二者之间的受力特性。
47.在其中一个实施案例中,加强件340为栓钉。
48.在其中一个实施案例中,加强件340为加劲板。
49.如图5所示,套箍310内表面设置有连接器350,其数量和尺寸与砼结构100内部纵筋110数量一致,连接器350设置在套箍310上下两端,与砼结构100内纵筋110连接。使得节
点外侧两端的纵筋110的内力可通过套箍310传递,在套箍310范围内不设置纵筋110的情况下,保证砼构件100内力有效传递。
50.在其中一个实施案例中,砼构件100为钢骨混凝土柱,如图6所示。砼构件100,内部设置有型钢130。如图7所示,转换件300内部的传力件330一端与套箍310内壁连接,一端与型钢130连接,使得钢构件200的内力可依次通过连接端320、套箍310、传力件330传递给砼构件100。
51.上述实施方式仅为例举,不表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这些实施方式还能以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且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作各种省略、置换、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