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属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轴承套圈退火加工用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轴承套圈退火加工用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下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冷却功能轴承套圈退火加工用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2.轴承套圈是具有一个或几个滚道的向心滚动轴承的环形零件,在对轴承套圈进行加工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退火加工的工艺,而退火加工完毕后需要实用下料装置进行卸料。
3.常见的下料装置在对轴承套圈进行卸料的过程中,轴承套圈直接从出料口滑落,互相碰撞可能会导致轴承套圈的外表面发生损坏,且轴承套圈下料时会在箱体内杂乱摆放,需要工人重新整理码齐,十分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冷却功能轴承套圈退火加工用下料装置,解决了常见的下料装置在对轴承套圈进行卸料的过程中,轴承套圈直接从出料口滑落,互相碰撞可能会导致轴承套圈的外表面发生损坏,且轴承套圈下料时会在箱体内杂乱摆放,需要工人重新整理码齐,十分费时费力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冷却功能轴承套圈退火加工用下料装置,包括冷却管,所述的冷却管的顶部设置有进料管,所述冷却管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冷却管的一侧设置有冷却风机,所述冷却管远离冷却风机的一侧设置有推动杆,所述冷却管的底部靠近中心点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冷却管的底部设置有均匀分料装置和接料箱装置,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缓冲结构。
8.所述均匀分料装置包括两个竖板,两个所述竖板对称设置在冷却管的外表面底部,其中一个所述竖板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液压电机,所述液压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圆杆,另一个所述竖板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杆,所述第一圆杆远离液压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杆,所述矩形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缺口环块,所述第二圆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驱动短杆,所述连接块的外表面位于缺口环块的缺口下方处固定连接有传动杆。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冷却管的底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一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齿条板,所述齿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输板,所述传输板的外表面顶部与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接料箱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外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搬抬块,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框,所述传输板的内表面两侧开设有圆
孔。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箱体的外表面两侧均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圆杆,所述第三圆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圆杆。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第五圆杆,所述第五圆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第五圆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齿条块。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凹槽块,所述凹槽块的内表面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六圆杆,所述第六圆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六圆杆的外表面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齿轮的外表面一侧和凹槽块的内表面一侧固定连接。
14.(三)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该具有冷却功能轴承套圈退火加工用下料装置,通过设置均匀分料装置,在轴承套圈从出料口下料的过程中,依靠均匀分料装置可以将轴承套圈接住,并且与接料箱装置进行配合作用,可以将轴承套圈单个进行排列,避免轴承套圈之间发生碰撞导致外表面损坏,且可以自动排列整齐,不需要工人手动将其摆放整齐,省时省力。
17.2、该具有冷却功能轴承套圈退火加工用下料装置,通过设置接料箱装置,接料箱装置内部的分隔框可以有效将轴承套圈进行分别排列,进而避免相互碰撞,且箱体上的第四圆杆与传输板上的圆孔配合可以将箱体固定和拆卸,十分便捷。
18.3、该具有冷却功能轴承套圈退火加工用下料装置,通过设置缓冲结构,在轴承套圈从进料管传输进冷却管内时,会产生移动的震动力,冲击力过大可能会导致装置受损,进而使得装置的使用寿命缩短,缓冲结构可以将这股冲击力大大减缓,进而使得冲击力对冷却管的伤害降低,冷却风机和冷却管的配合作用,可以使得轴承套圈的冷却速度提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接料箱装置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23.图中:1、冷却管;2、进料管;3、出料口;4、冷却风机;5、推动杆; 6、支撑杆;7、均匀分料装置;71、竖板;72、液压电机;73、第一圆杆; 74、连接块;75、矩形杆;76、缺口环块;77、第二圆杆;78、第一齿轮; 79、齿条板;710、传动杆;711、驱动短杆;712、传输板;713、连接杆;8、接料箱装置;81、箱体;82、分隔框;83、搬抬块;84、圆槽;85、第三圆杆;86、第四圆杆;87、第一弹簧;9、缓冲结构;91、第五圆杆;92、底座; 93、第二弹簧;94、凹槽块;95、第六圆杆;96、第二齿轮;97、扭簧;98、齿条块;10、矩形槽;11、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5.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冷却功能轴承套圈退火加工用下料装置,包括冷却管1,的冷却管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管2,冷却管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3,冷却管1的一侧设置有冷却风机4,通过设置冷却风机4和冷却管1,使得轴承套圈在冷却管1内可以得到冷却,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冷却管1远离冷却风机4的一侧设置有推动杆5,通过设置推动杆5,使得冷却后的轴承套圈可以从出料口3推出来,冷却管1的底部靠近中心点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冷却管1的底部设置有均匀分料装置7和接料箱装置8,支撑杆6的底部设置有缓冲结构9。
26.均匀分料装置7包括两个竖板71,两个竖板71对称设置在冷却管1的外表面底部,其中一个竖板71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液压电机72,通过设置液压电机72,液压电机72可以正向转动也可以反向转动,配合其他部件可以实现循环往复的效果,液压电机72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圆杆73,另一个竖板 71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杆77,第一圆杆73远离液压电机7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74,连接块74的外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杆75,矩形杆7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缺口环块76,通过设置第一圆杆73、连接块74、矩形杆75和缺口环块76,使得缺口环块76可以转动,进而配合第一齿轮78 起到均匀移动的效果,第二圆杆77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78,第一齿轮78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驱动短杆711,连接块74的外表面位于缺口环块76的缺口下方处固定连接有传动杆710,通过设置第一齿轮78、驱动短杆711和传动杆710,使得缺口环块76转动时会穿过驱动短杆711,进而使得传动杆710带动驱动短杆711运动,进而使得第一齿轮78转动,起到驱动的作用。
27.具体的,如图1所示,冷却管1的底部开设有矩形槽10,矩形槽10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杆713,第一齿轮78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齿条板79,通过设置齿条板79、连接杆713和矩形槽10,使得第一齿轮78在运动时可以带动齿条板79运动,进而带动其他部件运动,齿条板7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输板712,传输板712的外表面顶部与连接杆713的底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传输板712,使得传输板712在齿条板79的作用下运动进而带动其上的箱体 81运动。
28.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接料箱装置8包括箱体81,箱体81的外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搬抬块83,箱体81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框82,通过设置搬抬块83和分隔框82,搬抬块83使得箱体81的分离更加方便,分隔框82使得轴承套圈在进行出料时,不会相互碰撞发生外观损伤,传输板712的内表面两侧开设有圆孔11,箱体81的外表面两侧均开设有圆槽84,圆槽84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圆杆85,第三圆杆85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87,第一弹簧 8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圆杆86,通过设置第四圆杆86、圆孔11、第一弹簧87和第三圆杆85,使得第四圆杆86与圆孔11相契合时,会使得箱体81 被固定住,在第四圆杆86与第三圆杆85的作用下,可以使得圆孔11与第四圆杆86分离,起到拆卸作用。
29.具体的,如图2所示,缓冲结构9包括第五圆杆91,第五圆杆9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92,第五圆杆91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93,通过设置第五圆杆91和第二弹簧93,使得第五圆杆91在支撑杆6内壁滑动时会压缩第二弹簧93,起到缓冲效果,支撑杆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齿条块98,底座92 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凹槽块94,凹槽块94的内表面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六圆杆95,第六圆杆95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96,第六圆杆95的外表面套设有扭簧97,扭簧9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齿轮96的外表面一侧和凹槽块94 的内表面一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齿条块98、凹槽块94、第六圆杆95、第二齿轮96和扭簧97,使得齿条块98与第二齿轮96的作用可以起到缓冲效果,且第二齿轮96转动时会使得扭簧97发生形变,进一步
起到缓冲效果。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1.s1、当需要对轴承套圈进行出料时,此时启动液压电机72,液压电机72 带动第一圆杆73和连接块74转动,连接块74转动会带动矩形杆75和缺口环块76转动,进而使得连接块74上的传动杆710带动第一齿轮78上的驱动短杆711运动,进而使得第一齿轮78转动,第一齿轮78转动会带动齿条板 79运动,齿条板79运动会带动传输板712运动,传输板712会带动连接杆 713在矩形槽10内滑动;
32.s2、当需要将箱体81取下时,此时向内按压第四圆杆86,使得第四圆杆 86在第三圆杆85的外表面滑动,第四圆杆86滑动会使得第一弹簧87发生形变,当第四圆杆86与圆孔11分离时,此时双手抬起搬抬块83,进而将箱体 81从传输板712上分离;
33.s3、当需要对轴承套圈的冲击力进行缓冲时,当轴承套圈下落给冷却管1 一个冲击力时,冷却管1会给支撑杆6一个向下的力,进而使得第五圆杆91 在支撑杆6的内壁滑动,进而压缩第二弹簧93,同时支撑杆6会使得齿条块 98带动第二齿轮96转动,进而使得扭簧97发生形变。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