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轴承内外圈磨削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2.轴承内外圈是指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均为圆环形,在制造轴承内外圈时其中需要进行磨削加工,将轴承内外圈磨削成符合加工质量要求的工件,通常情况下是在磨削机床上加工。在磨削机床的下料处设有料车,从磨削机床加工完成后下来的工件会直接掉落到料车内,掉落的轴承内外圈与料车内存放的轴承内外圈或料车的侧壁之间会发生碰撞,不利于外圆的保护,这样会损坏轴承内外圈的表面质量,造成质量缺陷,降低产品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内外圈磨削下料装置,旨在解决轴承内外圈从磨削机床下料时容易与料车中轴承内外圈或料车侧壁之间发生碰撞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轴承内外圈磨削下料装置,包括输送滚道、下料框架、下料平台和缓冲机构,输送滚道的一端用于与磨削机床的下料端连接、另一端为出料端,所述输送滚道用于承接并输送从磨削机床落下的轴承内外圈;下料框架设于所述输送滚道的出料端,所述下料框架的两侧均设有透孔;下料平台设于所述下料框架内部且上端面设有缓冲垫,一端为进料端且可通过一侧的所述透孔与所述输送滚道的出料端对接、另一端设有挡板,所述下料平台用于承接、缓冲并存放从所述输送滚道上输出的轴承内外圈;缓冲机构设于所述下料框架内部,可沿轴承内外圈的滚动方向滑动,用于缓冲从所述输送滚道落下的轴承内外圈并拨动轴承内外圈向远离所述输送滚道的方向移动,使多个轴承内外圈均匀摆放至所述下料平台上。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滑轨、旋转台和拨杆,滑轨水平设置,两端均固设在所述下料框架内部相对两侧内壁上,所述滑轨位于所述下料平台上方;所述旋转台背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接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旋转台借助于所述滑块滑动,所述旋转台可在轴承内外圈的圆周向平面内旋转或摆动;拨杆呈弧形,一端固设于所述旋转台的旋转端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且可抵接拨动轴承内外圈,所述拨杆借助于所述旋转台的旋转拨动位于所述下料平台上的轴承内外圈向远离所述输送滚道的方向移动,所述拨杆拨动一次随后所述滑块在所述滑轨上向靠近所述输送滚道方向滑动一次,所述滑块的滑动距离与所述下料平台上布设的相邻两个轴承内外圈的中心距相同,且所述滑块滑动后,所述拨杆可拨动下一个输送到所述下料平台上的轴承内外圈。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拨杆的外侧面上设有缓冲件,从所述输送滚道上输送到所述下料平台上的轴承内外圈的惯性力被所述缓冲件缓冲。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下料框架内部且位于所述滑轨上方设有直线推顶件,所述直线推顶件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下料框架内壁上、推顶端与所述滑块固结,所述
直线推顶件用于间歇式推顶所述滑块在所述滑轨上滑动。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送滚道上方设有传感器和控制器,传感器用于探测所述输送滚道出料端落下的轴承内外圈;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传感器、所述旋转台和所述直线推顶件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传感器信号并指示所述旋转台和所述直线推顶件动作,轴承内外圈从所述输送滚道落料一次、到所述下料平台上后被所述缓冲件缓冲、随后所述控制器指示所述旋转台旋转并使所述拨杆向远离所述输送滚道的一侧拨动轴承内外圈一次,以使两个轴承内外圈彼此相邻、所述控制器指示所述直线推顶件推顶滑块向靠近所述输送滚道方向滑动、随后所述拨杆离开被拨动的轴承内外圈、以使所述拨杆对下一个落到所述下料平台上的轴承内外圈缓冲和拨动。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料框架内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下料平台升降和侧翻的升降机构,所述下料平台对轴承内外圈的承接高度借助于所述升降机构调节。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至少两组竖向设置在所述下料框架内部的伸缩柱,所述下料平台的侧翻角度借助于多组所述伸缩柱的不同伸缩长度进行调节,所述下料平台的高度借助于多组所述伸缩柱的同时伸缩进行调节。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升降机构的底端设有电动旋转组件,所述电动旋转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机构在水平面内周向旋转,以使所述下料平台的进料端朝向所述透孔,所述下料平台上的轴承内外圈可被穿过所述透孔的工具或设备取放。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送滚道上用于与磨削机床连接的一端的底部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磨削机床的下料端可拆卸连接,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输送滚道;
13.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输送滚道底端的呈z字型的固定架和穿设在所述固定架上的螺栓,所述螺栓内端用于抵靠磨削机床下料端的底端。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送滚道内设有滚槽,轴承内外圈在所述输送滚道内自上向下滚动,所述输送滚道呈向下凸起的圆弧形,所述下料平台高度小于磨削机床下料端高度。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内外圈磨削下料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轴承内外圈磨削下料装置包括输送滚道、下料框架、下料平台和缓冲机构,输送滚道的一端用于与磨削机床的下料端连接、另一端为出料端,输送滚道用于承接并输送从磨削机床落下的轴承内外圈,下料框架设于输送滚道的出料端,下料框架的两侧均设有透孔,下料平台设于下料框架内部且上端面设有缓冲垫,一端为进料端且可通过一侧的透孔与输送滚道的出料端对接、另一端设有挡板,下料平台用于承接、缓冲并存放从输送滚道上输出的轴承内外圈,缓冲机构设于下料框架内部,可沿轴承内外圈的滚动方向滑动,用于缓冲从输送滚道落下的轴承内外圈并拨动轴承内外圈向远离输送滚道的方向移动,使多个轴承内外圈均匀摆放至下料平台上,解决了轴承内外圈从磨削机床下料时容易与料车中轴承内外圈或料车侧壁之间发生碰撞的技术问题,具有对轴承内外圈从磨削机床下料时不与料车中轴承内外圈或料车侧壁之间发生碰撞,保护磨削后产品完好无损,提高产品合格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轴承内外圈磨削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的轴承内外圈磨削下料装置的下料框架、下料平台和缓冲机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的下料平台在水平面内旋转180
°
后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输送滚道;2、下料框架;21、透孔;3、下料平台;31、缓冲垫;32、挡板;4、缓冲机构;41、滑轨;42、旋转台;43、拨杆;44、滑块;45、缓冲件;5、磨削机床;6、直线推顶件;7、传感器;8、控制器;9、升降机构;91、伸缩柱;10、电动旋转组件;11、连接组件;12、行走轮;13、滚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内外圈磨削下料装置进行说明。所述轴承内外圈磨削下料装置,包括输送滚道1、下料框架2、下料平台3和缓冲机构4,输送滚道1的一端用于与磨削机床5的下料端连接、另一端为出料端,输送滚道1用于承接并输送从磨削机床5落下的轴承内外圈;下料框架2设于输送滚道1的出料端,下料框架2的两侧均设有透孔21;下料平台3设于下料框架2内部且上端面设有缓冲垫31,一端为进料端且可通过一侧的透孔21与输送滚道1的出料端对接、另一端设有挡板32,下料平台3用于承接、缓冲并存放从输送滚道1上输出的轴承内外圈;缓冲机构4设于下料框架2内部,可沿轴承内外圈的滚动方向滑动,用于缓冲从输送滚道1落下的轴承内外圈并拨动轴承内外圈向远离输送滚道1的方向移动,使多个轴承内外圈均匀摆放至下料平台3上。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内外圈磨削下料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包括输送滚道1、下料框架2、下料平台3和缓冲机构4,输送滚道1的一端用于与磨削机床5的下料端连接、另一端为出料端,输送滚道1用于承接并输送从磨削机床5落下的轴承内外圈,下料框架2设于输送滚道1的出料端,下料框架2的两侧均设有透孔21,下料平台3设于下料框架2内部且上端面设有缓冲垫31,一端为进料端且可通过一侧的透孔21与输送滚道1的出料端对接、另一端设有挡板32,下料平台3用于承接、缓冲并存放从输送滚道1上输出的轴承内外圈,缓冲机构4设于下料框架2内部,可沿轴承内外圈的滚动方向滑动,用于缓冲从输送滚道1落下的轴承内外圈并拨动轴承内外圈向远离输送滚道1的方向移动,使多个轴承内外圈均匀摆放至下料平台3上,解决了轴承内外圈从磨削机床5下料时容易与料车中轴承内外圈或料车侧壁之间发生碰撞的技术问题,具有对轴承内外圈从磨削机床5下料时不与料车中轴承内外圈或料车侧壁之间发生碰撞,保护磨削后产品完好无损,提高产品合格率的技术效果。
25.通过使用该下料装置,可以承接下料,为便于理解,轴承内外圈也可称作工件,工件与工件之间不产生硬性接触或碰撞,避免产生磕碰等影响产品外观质量或缺陷。位于下料平台3上的工件,摆放整齐,当需要放置很多工件时,人工或使用机器,可将位于下料平台3上的工件放置到料车内,该下料装置一是起到了对工件缓冲的作用,二是可以使工件摆放整齐。缓冲垫31为一层缓冲绵或弹性垫,当工件滚动在缓冲垫31上时会得到减速。
26.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缓冲机构4包括滑轨41、旋转台42和拨杆43,滑轨41水平设置,两端均固设在下料框架2内部相对两侧内壁上,滑轨41位于下料平台3上方;旋转台42背部设有滑块44,滑块44滑接在滑轨41上,旋转台42借助于滑块44滑动,旋转台42可在轴承内外圈的圆周向平面内旋转或摆动;拨杆43呈弧形,一端固设于旋转台42的旋转端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且可抵接拨动轴承内外圈,拨杆43借助于旋转台42的旋转拨动位于下料平台3上的轴承内外圈向远离输送滚道1的方向移动,拨杆43拨动一次随后滑块44在滑轨41上向靠近输送滚道1方向滑动一次,滑块44的滑动距离与下料平台3上布设的相邻两个轴承内外圈的中心距相同,且滑块44滑动后,拨杆43可拨动下一个输送到下料平台3上的轴承内外圈。
27.拨杆43为弧形,其弧形形状与工件的弧形形状一致,可以拨动工件滚动。旋转台42为电动旋转台42,通过电力驱动,可以正转和反转。
28.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在拨杆43的外侧面上设有缓冲件45,从输送滚道1上输送到下料平台3上的轴承内外圈的惯性力被缓冲件45缓冲。缓冲件45为一种可以起到缓冲作用的垫子或弹簧垫,当工件的外圆壁面触碰该缓冲件45时,可以起到削减工件的惯性力的作用。
29.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下料框架2内部且位于滑轨41上方设有直线推顶件6,直线推顶件6的固定端固定在下料框架2内壁上、推顶端与滑块44固结,直线推顶件6用于间歇式推顶滑块44在滑轨41上滑动。直线推顶件6的伸缩方向与滑轨41的滑动方向平行。
30.具体的,直线推顶件6为一种可以在直线方向上伸缩的电动伸缩杆,横平放置在下料框架2内,等间距的推顶滑块44滑动。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五节伸缩式杆件结构,通过电力驱动伸缩。
31.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输送滚道1上方设有传感器7和控制器8,传感器7用于探测输送滚道1出料端落下的轴承内外圈;控制器8分别与传感器7、旋转台42和直线推顶件6电性连接,用于接收传感器7信号并指示旋转台42和直线推顶件6动作,轴承内外圈从输送滚道1落料一次、到下料平台3上后被缓冲件45缓冲、随后控制器8指示旋转台42旋转并使拨杆43向远离输送滚道1的一侧拨动轴承内外圈一次,以使两个轴承内外圈彼此相邻、控制器8指示直线推顶件6推顶滑块44向靠近输送滚道1方向滑动、随后拨杆43离开被拨动的轴承内外圈、以使拨杆43对下一个落到下料平台3上的轴承内外圈缓冲和拨动。
32.控制器8为一种可以自动控制运行的plc控制器8或单片机控制器8,传感器7为一种接近传感器7或红外传感器7,可以探测工件是否落料,若落料一次,则控制器8接收一次信号,则执行一次动作。该控制器8和传感器7为现有技术中产品,采购完可以直接安装应用。
33.通过控制器8接收信号,指示旋转台42和直线推顶件6运行,则完成一个循环或一
连串动作,当有多个工件时,则根据传感器7探测的工件,控制器8去执行,最终将工件整齐摆放到下料平台3上。当下料平台3上的工件数量多时或工件占满了下料平台3,则控制器8发出报警指令,提醒工作人员将工件从下料平台3上取出。
34.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下料框架2内部设有用于驱动下料平台3升降和侧翻的升降机构9,下料平台3对轴承内外圈的承接高度借助于升降机构9调节。
35.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升降机构9包括至少两组竖向设置在下料框架2内部的伸缩柱91,下料平台3的侧翻角度借助于多组伸缩柱91的不同伸缩长度进行调节,下料平台3的高度借助于多组伸缩柱91的同时伸缩进行调节。伸缩柱91下端连接下料框架2底部、上端铰接连接下料平台3。
36.具体的,伸缩柱91的个数可为四个,下料平台3为长方形结构,伸缩柱91均布在下料平台3四个端角处。
37.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升降机构9的底端设有电动旋转组件10,电动旋转组件10用于驱动升降机构9在水平面内周向旋转,以使下料平台3的进料端朝向透孔21,下料平台3上的轴承内外圈可被穿过透孔21的工具或设备取放。
38.上述所说的工具或设备在附图3中是指位于下料框架2右侧的工具或设备,在图3中是一种输送机,在输送机上设有接料盘,该接料盘可以向料车内输送。在图3中位于下料框架2左侧的透孔21较大,位于右侧的透孔21较小,下料平台3旋转后接料端可以朝向右侧的透孔21,方便取放工件。
39.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输送滚道1上用于与磨削机床5连接的一端的底部设有连接组件11,连接组件11与磨削机床5的下料端可拆卸连接,并用于固定连接输送滚道1;
40.连接组件11包括固设在输送滚道1底端的呈z字型的固定架和穿设在固定架上的螺栓,螺栓内端用于抵靠磨削机床5下料端的底端。
41.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输送滚道1内设有滚槽13,轴承内外圈在输送滚道1或滚槽13内自上向下滚动,输送滚道1呈向下凸起的圆弧形,下料平台3高度小于磨削机床5下料端高度。
42.在下料框架2的底部设有多个行走轮12,其中至少一个行走轮12为驱动轮,可以驱动下料框架2在地面上行走,便于移动下料框架2至任何地点,可对不同位置、高度的磨削机床5的下料端进行接料。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