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承热处理用快速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2.在热处理工艺中,需要在淬火之后对部件进行回火,对于轴承来说,轴承分为两种,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滑动轴承属于铸造成型,不需要热处理,滚动轴承才需要热处理,热加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轴承的强度,在对滚动轴承进行回火时,通常采用低温回火的方式进行,其目的是在保持淬火钢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前提下,降低其淬火内应力和脆性,以免使用时崩裂或过早损坏。
3.现有的回火工序通常将轴承放置于托盘上,随后将托盘连带轴承放置于加热炉内进行回火工作,一般情况下轴承均匀放置于托盘上,加热炉借助设置于四周炉壁上的加热装置对轴承进行加热,在这样的加热状态下由于轴承放置于托盘上的位置不同,靠近炉壁的轴承相较于处于中间位置的轴承,承受的温度存在些许的不同,对于精密程度要求较高的轴承来说,由于温度存在的些许差别,会导致轴承质量存在区别,同时对于四周炉壁均设置有加热装置的加热炉来说,由于低温回火要求温度相对较低,因此供给热能过剩的情况,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轴承热处理用快速加热装置一方面确保进行热处理的轴承承受的热量相同,另一方面在保证热能供给的同时,减少加热炉用材消耗,并且精简加热炉结构以便降低加热炉故障率,满足资金相对匮乏的厂家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在对精密轴承进行回火时,确保轴承承受的热量一致,同时实现在保证加热温度的前提下,减少加热炉的用材,并且精简加热炉的结构以便满足资金相对匮乏的厂家的生产需求。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技术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轴承热处理用快速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转筒,所述加热转筒内开设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腔壁设置有加热板,所述加热转筒下表面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连接有电机输出端,所述电机设置于安装腔内,所述安装腔开设于底座内。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转筒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安装腔数量设置为四个。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加热转筒在电机的带动下能够进行转动,设置四个安装腔能够对应设置有四个加热转筒,以便增加同一时间进行回火处理的轴承的数量。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腔内插入有挂放臂,所述挂放臂靠近中心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内能够卡合有托盘勾,所述托盘勾设置于托盘外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缺口以及托盘勾,当结束回火时,借助外用供给即可将托盘从挂放臂上拆卸下来,方便工作人员对轴承进行拆卸。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腔内设置的加热板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加热板呈对称安装。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两个加热板代替通常情况下四周均设有加热板的模式,以便一方面将热量进行集中,另一方面能够减少用材的数量降低成本,同时当加热转筒转动时,加热板随同进行转动,能够使放置于加热腔中的轴承进行均匀受热,保证生产质量。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挂放臂设置于隔热板下表面中间位置,所述隔热板上表面设置有盖板,所述隔热板与加热腔腔口大小相互对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隔热板能够避免加热腔中的热能散发出去,减少热能的浪费。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板上表面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方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表面设置有升降柱。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连接板能够将多个连接柱结合在一起,借助升降柱,升降柱与外部升降装置进行连接,随后便能借助升降装置对挂放臂进行升降处理,方便对轴承的拿取。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7.1、通过设置加热板,单一加热转筒中在筒壁上对称设置两个加热板,两个加热板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将热量进行集中,减少设备用材的数量,降低设备的成本,另一方面配合电机带动加热转筒转动,随着加热转筒的转动能够使加热腔内轴承处于均匀受热的状态,同时能够确保同一批次轴承受热的均匀性。
18.2、通过设置安装于托盘上的托盘勾,配合设置于挂放臂上的缺口,从而能够方便的对托盘以及挂放臂进行安装或拆卸,从而更加便捷的将轴承放置于托盘上,以便进行后续的热处理工作。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视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加热转筒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加热转筒;2、加热腔;3、加热板;4、转轴;5、电机;6、安装腔;7、底座;8、挂放臂;81、缺口;9、托盘;91、托盘勾;10、隔热板;11、盖板;12、连接柱;13、连接板;14、升降柱。
具体实施方式
24.经申请人的研究分析,轴承回火过程中,通常将轴承均匀的放置于托盘上,随后将托盘连带轴承放置于加热炉内进行加热,一般的加热炉通常会在炉壁四周安装加热装置以便确保炉内的温度,对于低温回火工作来说,虽然传统的加热炉能够确保加热温度,但是四周设置的加热装置存在设备用材过剩的情况,过剩的设备用材会导致设备成本以及售价的增加,对于资金相对缺乏的厂家并不友好,同时对于要求精密的轴承来说,均匀的放置于托盘上的轴承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位置存在些许的不同,会导致不同位置的轴承受热程度不
同,因此会对不同位置的轴承的热处理质量产生一定的区别,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轴承热处理用快速加热装置,一方面能够减少设备用材,降低设备成本,另一方面在有限设备用材的前提下能够确保轴承受热均匀,同一批次轴承承受的热量一致,以满足要求严格的精密轴承的热处理需求。
25.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6.结合附图1-4所示,一种轴承热处理用快速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转筒1、加热腔2、加热板3、转轴4、电机5、安装腔6、底座7、挂放臂8、缺口81、托盘9、托盘勾91、隔热板10、盖板11、连接柱12、连接板13以及升降柱14。
27.结合附图1-4所示,一种轴承热处理用快速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转筒1,所述加热腔2开设于所述加热转筒1内,所述加热板3设置于所述加热腔2腔壁上,所述底座 7上开设有四个所述安装腔6,四个所述安装腔6内均设置有所述电机5,所述电机5 输出端与所述转轴4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4固定连接于所述加热转筒1下表面,所述加热转筒1与所述底座7为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柱14外接有外部升降装置(图中未标示),所述升降柱14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板13,所述连接板13下表面设置有四个所述连接柱12,四个所述连接柱12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盖板11,四个所述盖板11下表面均固定设置有所述隔热板10,四个所述隔热板10下表面中间位置均连接有所述挂放臂8,四组所述挂放臂8上均开设有若干所述缺口81,所述托盘9外周两侧固定设置有所述托盘勾91,所述托盘勾91能够卡入所述缺口81内,四个所述盖板11对应四个所述加热腔2,四个所述隔热板10大小与四个所述加热腔2上部腔口大小相互对应,单一所述加热腔2内设置的所述加热板3数量为两个,且所述加热板3呈对称安装,通过设置电机5,电机5输出端连接有转轴4,从而电机5能够带动转轴4转动,通过设置转轴4,转轴4连接于加热转筒1下表面,从而转轴4转动能够带动加热转筒1转动,进而电机5能够带动加热转筒1转动,通过设置加热转筒1与底座7为转动连接,从而一方面能够保证加热转筒1能够在电机5的带动下转动,另一方面能够在转动连接的作用下能够对安装腔6带到一定的遮挡作用,避免杂物进入至安装腔6内,通过设置托盘9,从而能够对轴承进行拖放,通过设置挂放臂8,配合托盘9上的托盘勾91以及开设于挂放臂8上的缺口81,从而能够借助托盘勾91于缺口81的卡合关系,便于托盘 9与挂放臂8之间的安装与拆卸,通过设置加热板3,单一加热转筒1内对称设置有两个加热板3,一方面能够对热量集中,另一方面替代了传统情况下设置多个加热装置进行加热情况下造成的设备用材的过剩,减少设备用材数量降低设备的成本,对于资金相对缺乏的厂家更加友好,同时在电机5带动加热转筒1转动的前提下,两个加热板3能够随加热转筒1进行转动,能够转动的加热板3能够使加热腔2内放置于托盘9上的轴承均匀受热,同时还能根据工作需要调整转动速度以保证加热腔2内若干托盘9上的轴承承受的热量一致,满足部分要求精密的轴承的生产需求,通过设置隔热板10,隔热板 10大小与加热腔2腔口大小相互对应,从而当盖板11盖于加热腔2上方时,隔热板10 能够对加热腔2进行封闭,从而能够很好的降低加热腔2内的热量流失,减少热能的浪费,已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装置的故障率,以便更好的适应资金相对缺乏厂家的生产使用要求。
28.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轴承放置于托盘9上,随后将若干放置有轴承的托盘9 借助托盘勾91以及缺口81挂放于挂放臂8上,随后操作外部升降装置(图中未标示),将放置好轴承的挂放臂8移动至加热腔2内,使隔热板10与加热腔2腔口相互扣合,以确保加热腔2
的密闭性,随后启动电机5,使电机5带动加热转筒1转动,随后打开加热板3,使加热板3产生热量对放置于挂放臂8上的托盘9内的轴承进行加热,转动的加热转筒1能够带动加热转筒1内的加热板3同时转动,转动两个加热板3一方面能够使轴承受热均匀,且统一批次轴承受热程度一致,以满足要求精密的轴承的需要,另一方面两个加热板3的设置能够使热量进行集中,同时减少设备的用材数量,以降低生产成本,对于资金相对缺乏的厂家更加友好,整个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减少故障率,以提高使用寿命。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