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冷却箱的一侧与冷风机螺纹连接,所述冷风机的底部与通管插接,所述通管为两组分支管,所述通管的一端与出风罩卡接,所述出风罩的数量为两组且分别位于通风板的上下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冷却箱的内壁与通风板卡接,所述通风板的上表面与电机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机的数量为四组,所述电机的顶部与主动轮转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电机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与从动轮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轮与底座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所述从动轮与主动轮的外壁与传动皮带套接,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的高度一致,所述从动轮的顶部与转盘螺纹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转盘的上表面与导向板螺纹连接,所述导向板的上表面与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形状呈l状,所述连接座的内壁与压缩簧焊接,一组所述连接座的压缩簧的数量为两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压缩簧的一端与定位板焊接,所述连接座的一侧与夹板活动连接,所述夹板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且位于导向板的导向槽内,所述夹板与连接座的内侧与螺纹杆螺纹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冷却箱的下表面与基座卡接,所述基座形状呈矩形状且基座的长度大于冷却箱的长度,所述基座下表面的四端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与滚轮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与冷却箱内部结构相连的共同作用,可通过冷却箱内部增加的四组铸件定位装置,利用转动螺纹杆将夹板通过底部的移动轮可对定位板靠近,从而对金属铸件进行接触,并跟随金属铸件的大小可使得定位板对压缩簧压缩,从而进行完全的固定,使其导向板可对不同大小的金属铸件进行放置,随后可依次对其余三组金属部件进行放置,使得一次可对多组金属部件进行冷却,并通过电机的转动可带动导向板进行运转,从而可以实现对金属铸件的不同部位进行冷却,使得金属铸件得到更充分的冷却效果,且通过冷却箱顶部增加的散热结构,利用其扇叶可进行电力散热,从而可保证其冷却箱内的多组铸件成型装置进行散热,保证其电机的正常运转,从而使得其冷却装置的使用更加完善,另外其装置底部增加的基座,可利用滚轮将其冷却箱推置于合适的位置,从而方便对其装置进行位移。
附图说明
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金属铸件成型冷却装置的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金属铸件成型冷却装置的驱动箱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金属铸件成型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金属铸件成型冷却装置的内部放置机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例说明: 1、冷却箱;2、合页;3、开合门;4、把手;5、观察窗;6、驱动箱;7、支撑架;8、扇叶;9、顶盖;10、冷风机;11、通管;12、出风罩;13、通风板;14、电机;15、主动轮;16、底座;17、从动轮;18、传动皮带;19、转盘;20、导向板;21、连接座;22、压缩簧;23、定位板;24、夹板;25、螺纹杆;26、基座;27、支撑柱;28、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
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金属铸件成型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1,冷却箱1正面的一侧连接有合页2,使得开合门3更加方便地进行开合,合页2的外壁连接有开合门3,开合门3的正面设置有把手4,把手4的上方设置有观察窗5,冷却箱1的顶部连接有驱动箱6,驱动箱6的内壁连接有支撑架7,支撑架7的中心处连接有扇叶8,驱动箱6的顶部连接有顶盖9,冷却箱1的一侧连接有冷风机10,冷风机10的底部连接有通管11,可对冷风机10内的冷风进行分支,通管11的一端连接有出风罩12,冷却箱1的内壁连接有通风板13,通风板13的上表面连接有电机14,电机14的顶部连接有主动轮15,电机14的一侧设置有底座16,底座16的顶部连接有从动轮17,从动轮17与主动轮15的外壁连接有传动皮带18,从动轮17的顶部连接有转盘19,可使得导向板20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实现对金属铸件的不同部位进行冷却,使得金属铸件得到更充分的冷却效果,转盘19的上表面连接有导向板20,导向板20的上表面连接有连接座21,连接座21的内壁连接有压缩簧22,压缩簧22的一端连接有定位板23,连接座21的一侧设置有夹板24,夹板24与连接座21内侧贯穿设置有螺纹杆25,冷却箱1的下表面连接有基座26,基座26下表面的四端连接有支撑柱27,支撑柱27的底部连接有滚轮28,使得冷却箱1可方便快捷地移动到需要放置的位置。 冷却箱1正面的一侧与合页2螺纹连接,合页2的外壁与开合门3螺纹连接,开合门3的正面固定设置有把手4,把手4的上方固定设置有观察窗5,观察窗5的内壁连接有透明玻璃,方便工作人员对冷却箱1内部的金属铸件的冷却情况进行实时地观察,冷却箱1的顶部与驱动箱6可拆卸连接,便于后期对驱动箱6进行拆卸维修,驱动箱6的数量为两组且驱动箱6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驱动箱6的内壁与支撑架7卡接,支撑架7呈十字状结构,支撑架7的中心处与扇叶8转动连接,驱动箱6的顶部与顶盖9可拆卸连接,方便其驱动箱6进行更好地散热,且在不用时可通过顶盖9对其封闭,避免外界的灰尘落入至冷却箱1的内部,冷却箱1的一侧与冷风机10螺纹连接,冷风机10的底部与通管11插接,通管11为两组分支管,通管11的一端与出风罩12卡接,出风罩12的数量为两组且分别位于通风板13的上下端,冷却箱1的内壁与通风板13卡接,通风板13的上表面与电机14可拆卸连接,电机14的数量为四组,电机14的顶部与主动轮15转动连接,可通过主动轮15外壁的传动皮带18与从动轮17进行运转,电机14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底座16,底座16的顶部与从动轮17转动连接,从动轮17与底座16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从动轮17与主动轮15的外壁与传动皮带18套接,主动轮15与从动轮17的高度一致,从动轮17的顶部与转盘19螺纹连接,增加了转盘19结构的稳固性,转盘19的上表面与导向板20螺纹连接,导向板20的上表面与连接座21固定连接,连接座21形状呈l状,连接座21的内壁与压缩簧22焊接,一组连接座21的压缩簧22的数量为两组,压缩簧22的一端与定位板23焊接,连接座21的一侧与夹板24活动连接,夹板24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且位于导向板20的导
向槽内,夹板24与连接座21的内侧与螺纹杆25螺纹连接,冷却箱1的下表面与基座26卡接,基座26形状呈矩形状且基座26的长度大于冷却箱1的长度,基座26下表面的四端与支撑柱27固定连接,支撑柱27的底部与滚轮28活动连接。 工作原理:该种金属铸件成型冷却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可将冷却箱1利用基座26下方的滚轮28推置于合适的位置,随后即可将滚轮28的中心处插入螺钉,避免其滚轮28出现滚动现象,从而可保证其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工作人员可通过拉动开合门3上设置的把手4将开合门3进行打开,随后可将需要进行冷却的金属铸件放置于定位板23与夹板24的中间处,并将其铸件,随后工作人员即可通过对螺纹杆25进行螺纹转动,使得夹板24通过底部的移动轮可对定位板23靠近,从而对金属进行接触,并跟随金属铸件的大小可使得定位板23对压缩簧22压缩,从而进行完全的固定,使得需要进行冷却成型的金属部件完全的卡在定位板23与夹板24的内壁,使得金属部件在进行转动时具有稳定性,且使其导向板20可对不同大小的金属铸件进行放置,随后可依次对其余三组金属部件进行放置,使得一次可对多组金属部件进行冷却,将金属铸件放置完成后,随后工作人员可通过连接外部电源启动冷风机10,使得冷风机10进行工作,从而冷风可经过通管11进入出风罩12,从而进入到冷却箱1的内部,而设置的两组出风罩12可对其冷风进行分支,增加其冷却的效率,这时工作人员可通过冷却箱1外壁的控制器依次对内部的电机14进行启动,这时电机14即可带动主动轮15进行转动,并通过其主动轮15外壁的传动皮带18可对从动轮17进行带动,使其主动轮15与从动轮17实现往复转动,而从动轮17的转动可带动转盘19进行运转,而随着转盘19的转动可使得其导向板20跟随运转,从而可以实现对金属铸件的不同部位进行冷却,使得金属铸件得到更充分的冷却效果,且当冷却箱1内部的四组电机14共同使用时,易出现温度过高的现象,使用者可将驱动箱6顶部的顶盖9进行拆卸,并通过驱动箱6对扇叶8进行转动,可加快冷却箱1内部电机14的散热,从而保证其冷却装置能够长期正常进行运转,并可通过观察窗5对冷却箱1内部的金属铸件的冷却情况进行实时地观察,使得其冷却装置的使用更加完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