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轴向定位的数控铣镗床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便于轴向定位的数控铣镗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轴向定位的数控铣镗床。


背景技术:

2.数控铣镗床适用于加工大、中型零件和箱形零件的粗、精镗孔,铣削等多种工序的加工,适宜工序较多的箱形零件孔及平面加工、外圆柱面的车削、孔内环形槽切削和利用丝锥攻公英制螺纹等,还具有数控机床所具有的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及轮廓加工的工艺机能,目前的数控铣镗床不便于轴向定位,调节加工高度,不方便对加工产生的废屑进行收集清理,难以有效防止废屑飞出。
3.根据中国专利网公开的专利号为
ꢀ“
cn 213318802 u”的“一种便于轴向定位的数控铣镗床”,包括数控铣镗床主体、加工座和安装座,所述数控铣镗床主体的上表面安装有加工座,且加工座的上端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的上端连接有加工台,且加工台的右端设置有固定销,所述加工座的左侧设置有安装在数控铣镗床主体上表面的固定座,且固定座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安装有限位套,所述支撑杆的下端焊接固定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下端安装有铣头,所述限位套的右侧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上端连接有控制柄。该便于轴向定位的数控铣镗床,便于轴向定位,调节加工高度,方便对加工产生的废屑进行收集清理,解决了难以有效防止废屑飞出的问题。
4.上述专利中虽可通过连接杆进行轴向定位,调节加工高度,设备在进行运作时会产生一定的走动,此时连接杆便会发生一定的转动,如此便可对设备的运作造成影响,且上述专利中是通过透明外壳来对碎屑进行遮挡,但透明外壳体积加大,如此便会对设备整体的搬运移动造成影响,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轴向定位的数控铣镗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便于轴向定位的数控铣镗床,包括:
8.底座;
9.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部;
10.加工台,所述加工台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所述支撑架的一侧;
11.丝杆,所述丝杆自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贯穿至所述支撑架的底部;
12.推块,所述推块套接于所述丝杆的外侧,且位于所述支撑架的下方;
13.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用于对所述丝杆进行限位;
14.遮挡机构,设置于所述推块的底部,用于对设备加工所产生的碎屑进行遮挡。
1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有定位板、连接板、齿轮环、套杆、直齿轮、转块、第二伸缩弹簧,所述齿轮环固定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所述第二伸缩弹
簧设置于所述丝杆的内侧,所述转块设置于所述第二伸缩弹簧的一端,且贯穿至所述丝杆的外侧,所述直齿轮固定于所述转块的顶部,所述套杆设置于所述直齿轮的顶部,且位于所述齿轮环的内侧,所述定位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推块的外侧,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所述推块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定位板的下方。
1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遮挡机构包括有铣头、透明环形挡板、限位柱、第一伸缩弹簧,所述铣头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底部,所述第一伸缩弹簧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且位于所述铣头的一侧,所述透明环形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伸缩弹簧的底部,所述限位柱固定于所述透明环形挡板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伸缩弹簧的内侧。
1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透明环形挡板的底部设置有毛刷,所述连接板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柱相契合的通孔。
1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板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推块相契合的滑槽,所述推块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丝杆相匹配的螺纹孔。
1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直齿轮外侧的卡齿与所述齿轮环内侧的卡齿相啮合,所述丝杆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转块相切的滑槽。
2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伸缩弹簧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丝杆的内部、所述转块的底端。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1、通过设置限位机构,可将外界六角转杆扣在套杆的内侧,之后按压套杆便可使直齿轮与齿轮环分离,之后便可通过转动外界的六角转杆来对丝杆进行转动,以此来对铣头的高度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可松开套杆,此时第二伸缩弹簧便会通过推动转块来使直齿轮移至齿轮环的内侧,由此便可通过齿轮环内侧的卡齿与直齿轮外侧的卡齿对丝杆进行限位,从而防止丝杆进行转动,以此来增加铣头的稳定性;
23.2、通过设置遮挡机构,当设备进行运作时可透明环形挡板会对铣头进行遮挡,同时透明环形挡板的底端会在第一伸缩弹簧的作用下与需加工的产品贴合,同时限位柱会对透明环形挡板进行限位,防止透明环形挡板发生偏移,如此便可通过透明环形挡板对零件加工而产生的碎屑进行遮挡,从而防止碎屑飞溅而对工作环境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24.图1为一种便于轴向定位的数控铣镗床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一种便于轴向定位的数控铣镗床的丝杆与转块的连接示意图;
26.图3为一种便于轴向定位的数控铣镗床的丝杆与推块的连接示意图;
27.图4为一种便于轴向定位的数控铣镗床的图1中的a处放大图。
28.图中:1、底座;2、支撑架;3、加工台;4、定位板;5、透明环形挡板;6、铣头;7、第一伸缩弹簧;8、连接板;9、齿轮环;10、套杆;11、丝杆;12、推块;13、限位柱;14、直齿轮;15、转块;16、第二伸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9.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便于轴向定位的数控铣镗床,包括:
30.底座1;
31.支撑架2,支撑架2设置于底座1的顶部;
32.加工台3,加工台3设置于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支撑架2的一侧;
33.丝杆11,丝杆11自支撑架2的顶部贯穿至支撑架2的底部;
34.推块12,推块12套接于丝杆11的外侧,且位于支撑架2的下方;
35.限位机构,设置于支撑架2的顶部,用于对丝杆11进行限位;
36.遮挡机构,设置于推块12的底部,用于对设备加工所产生的碎屑进行遮挡。
37.该种数控铣躺床,通过设置限位机构来对丝杆11进行限位,防止丝杆11因设备的震动而进行转动,同时通过设置遮挡机构来对碎屑进行遮挡。
38.在图1、2、3、4中:限位机构包括有定位板4、连接板8、齿轮环9、套杆10、直齿轮14、转块15、第二伸缩弹簧16,齿轮环9固定于支撑架2的顶部,第二伸缩弹簧16设置于丝杆11的内侧,转块15设置于第二伸缩弹簧16的一端,且贯穿至丝杆11的外侧,直齿轮14固定于转块15的顶部,套杆10设置于直齿轮14的顶部,且位于齿轮环9的内侧,定位板4设置于支撑架2的一侧,且位于推块12的外侧,连接板8固定于推块12的底部,且位于定位板4的下方。
39.该种数控铣躺床,可将外界六角转杆扣在套杆10的内侧,之后按压套杆10便可使直齿轮14与齿轮环9分离,同时第二伸缩弹簧16收缩、转块15完全插入丝杆11的内部,之后便可通过转动外界的六角转杆来对丝杆11进行转动,丝杆11在进行转动时便会使推块12进行移动,以此来对铣头6的高度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可松开套杆10,此时第二伸缩弹簧16便会通过推动转块15来使直齿轮14移至齿轮环9的内侧,由此便可通过齿轮环9内侧的卡齿与直齿轮14外侧的卡齿对丝杆11进行限位,从而防止丝杆11进行转动。
40.在图1中:遮挡机构包括有铣头6、透明环形挡板5、限位柱13、第一伸缩弹簧7,铣头6设置于连接板8的底部,第一伸缩弹簧7设置于连接板8的底部,且位于铣头6的一侧,透明环形挡板5设置于第一伸缩弹簧7的底部,限位柱13固定于透明环形挡板5的顶部,且位于第一伸缩弹簧7的内侧。
41.该种数控铣躺床,当设备进行运作时可透明环形挡板5会对铣头6进行遮挡,同时透明环形挡板5的底端会在第一伸缩弹簧7的作用下与需加工的产品贴合,同时限位柱13会对透明环形挡板5进行限位,防止透明环形挡板5发生偏移,如此便可通过透明环形挡板5对零件加工而产生的碎屑进行遮挡,从而防止碎屑飞溅而对工作环境造成影响。
42.在图1中:透明环形挡板5的底部设置有毛刷,连接板8的两侧设置有与限位柱13相契合的通孔。
43.该种数控铣躺床,通过设置此结构来使透明环形挡板5进行上下移动。
44.在图3中:定位板4的内侧设置有与推块12相契合的滑槽,推块12的内侧设置有与丝杆11相匹配的螺纹孔。
45.该种数控铣躺床,通过设置此结构来使丝杆11在进行转动时推块12进行移动。
46.在图4中:直齿轮14外侧的卡齿与齿轮环9内侧的卡齿相啮合,丝杆11的顶部设置有与转块15相切的滑槽。
47.该种数控铣躺床,通过设置此结构来四齿轮环9对直齿轮14进行限位。
48.在图2中:第二伸缩弹簧16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丝杆11的内部、转块15的底端。
49.该种数控铣躺床,通过设置此结构来对转块15进行限位。
5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可将外界六角转杆扣在套杆10的内侧,之后按压套杆
10便可使直齿轮14与齿轮环9分离,同时第二伸缩弹簧16收缩、转块15完全插入丝杆11的内部,之后便可通过转动外界的六角转杆来对丝杆11进行转动,丝杆11在进行转动时便会使推块12进行移动,以此来对铣头6的高度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可松开套杆10,此时第二伸缩弹簧16便会通过推动转块15来使直齿轮14移至齿轮环9的内侧,由此便可通过齿轮环9内侧的卡齿与直齿轮14外侧的卡齿对丝杆11进行限位,从而防止丝杆11进行转动,当设备进行运作时可透明环形挡板5会对铣头6进行遮挡,同时透明环形挡板5的底端会在第一伸缩弹簧7的作用下与需加工的产品贴合,同时限位柱13会对透明环形挡板5进行限位,防止透明环形挡板5发生偏移,如此便可通过透明环形挡板5对零件加工而产生的碎屑进行遮挡,从而防止碎屑飞溅而对工作环境造成影响。
51.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