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钢管下料除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钢管下料除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油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钢管下料除油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管件生产过程中,管件从冷轧管机出来时,在管件的表面留在大量的润滑油。而管件表面油渍过多会导致后续加工不方便,因此需要对管件表面的油渍进行去除。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液体清洗等方式对管件表面的油渍进行冲洗,而冲洗之后的管件还需要进行后续的加工,因此需要对表面的液体进行擦拭。
3.另一种除油方式是,为节约成本和保护环境,需要对管件表面的润滑油进行回收再利用。传统的除油方式是将收料架做成一定斜度,在收料架下方摆放接油盘。管件轧制完成后收集到收料架中,由于存在斜度,管件上的润滑油会顺着管件往下流,滴落在接油盘中。这种除油方式存在以下缺点:整个除油过程需要将管件静置几个小时,且管与管接触面容易形成虹吸效应,使除油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管下料除油装置,能够对钢管表面的油渍进行吸附擦除,操作简单且成本低。
5.一种钢管下料除油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能够容纳管件通过的通道;所述底座上设有进给组件和除油组件;所述除油组件包括呈长条状的擦拭件,所述擦拭件的下端捆绑有重物,使擦拭件始终下垂;所述擦拭件的上端捆绑在转动杆上,且转动杆能够在转动件的带动下绕着通道转动,将擦拭件卷绕到管件上进行除油。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擦拭件对管件表面的油渍进行擦拭,无需进行后续水渍的清理,同时除油速度快,效果好,操作方便。
7.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件为从动齿轮;所述底座的前端面上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转动杆设置在所述从动齿轮的外端面上;主动齿轮转动,带动从动齿轮的转动,进而使得转动杆绕从动齿轮的中心轴转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齿轮的啮合带动转动杆的转动,使得转动结构更加稳定,转动杆在转动过程中不易晃动,更容易把控。
9.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从动齿轮上设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凸设在所述从动齿轮的外侧端面上,且开设有与所述通道同轴的支撑孔,且所述支撑孔的截面呈圆台状,外端口的内径小于内端口的内径。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件长度较大的话容易弯曲,会使得在进给过程中产生晃动等不稳定因素,设置支撑套,延长管件在孔内的路径,同时将支撑孔设置成圆台状,外端口的内径小,对管件起到向上支撑的作用,减少了管件的弯曲程度,进而减少晃动,使管件稳定进给。
11.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前端面上设有限位环,所述从动齿轮
的内端面上设有与底座接触的抵持部,所述抵持部上设有能够套设到所述限位环上的转动槽,所述限位环插接到转动槽内,从动齿轮能够相对底座的端面转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限位环插接到抵持部上,增大从动齿轮于底座端面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使得啮合传动更加稳定。
13.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辅助杆,所述辅助杆设置在从动齿轮侧部下方,且辅助杆上设有限位孔,擦拭件穿过所述限位孔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辅助杆将擦拭件进行限位,使擦拭件下端的重物远离从动齿轮或者管件,避免在转动过程中擦拭件的随意晃动造成干涉。
15.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擦拭件为具有吸附功能的棉线或者布条。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具有吸附功能的擦拭件,能够对管件上的油渍进行吸附后再擦拭无法吸附的部分,除油更加彻底。
17.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背面上设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穿过所述底座与主动齿轮连接,驱动主动齿轮的转动。
18.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给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背部,且包括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滚轮;两个滚轮之间的间隙与所述通道的直径一致;管件插入到通道内时,两个滚轮夹紧管件露在外面的部分。
19.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滚轮的周面上包覆有防滑层。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滑层与管件表面进行接触,增大摩擦力,避免在管件进给过程中滚轮和管件之间打滑导致进给不稳定。
21.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滚轮的下方连接有驱动电机,底座的背板上设有用于放置驱动电机的安装座。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3.1.设置简单的转动结构将擦拭件卷绕到管件表面上对油渍进行除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低,适合被推广;
24.2.采用具有吸附作用的擦拭件对管件表面的油渍进行吸附后再擦拭掉无法吸附的部分,使得除油更加彻底;
25.3.擦拭件捆绑到转动杆上,使用后可进行替换,操作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除油组件与底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从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进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上标注:1、底座;a、通道;2、擦拭件;3、重物;4、转动杆;5、主动齿轮;6、从动齿轮;601、支撑套;b、支撑孔;101、限位环;602、抵持部;603、转动槽;102、辅助杆;1021、限位孔;7、驱动件;8、滚轮;9、防滑层;103、安装座;10、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3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管下料除油装置,包括有底座1,底座1呈l型设置,竖直的面为工作面。底座1上设有经给组件和除油组件。底座1上设有能够容纳管件10通过的通道a。进给组件设置在底座1的背部,将管件10送入到通道a内并且继续想前输送,除油组件设置在底座1的前端上,给伸出到底座1前部的管件10进行除油。
33.如图4所示,进给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1背部的两个水平设置的滚轮8,两个滚轮8堆成设置,且两个滚轮8之间的间隙与通道a的直径一致。滚轮8的周面上包覆有防滑层9。底座1的背面设置有安装座103,驱动电机放置在安装座103内,且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滚轮8的中心连接,带动滚轮8的转动。管件10插入到通道a内,两个滚轮8周面上的防滑层9与管件10的表面接触,将管件10夹紧。驱动电机转动时,两个滚轮8朝相反方向转动,进而通过摩擦力带动管件10向前移动。
34.本实施例中,防滑层9为橡胶层等软质材料或者能增大与管件10之间的摩擦力的硬质材料,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管件10上的油渍进行少量的吸附。
35.底座1的前端面上还设有相互啮合连接的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6。主动齿轮5通过驱动件7带动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齿轮6的转动。除油装置设置在从动齿轮6上,并且绕着从动齿轮6的中心轴转动。除油组件包括设置在从动齿轮6前端面上的转动杆4转动杆4上捆绑有擦拭件2,除油件的下端捆绑有重物3。底座1上还设有辅助杆102,且辅助杆102上设有容纳擦拭件2穿过的限位孔1021。擦拭件2的一端捆绑在转动杆4上,另一端穿过限位孔1021后捆绑重物3,使擦拭件2垂挂在辅助杆102的下方。
36.主动齿轮5在驱动件7的带动下转动时,从动齿轮6随之转动,带动了转动杆4的转动。擦拭件2的一端与转动杆4一起转动,另一端由于限位在辅助杆102上无法转动。在转动杆4转动的过程中,转动杆4和辅助杆102之间的擦拭件2卷绕到位于中心的管件10上,对管件10进行除油。
37.本实施例中,擦拭件2为具有吸附功能的棉线或者布条。
38.本实施例中,驱动件7设置在底座1的背面上,驱动轴穿过底座1与主动齿轮5连接,带动主动齿轮5的转动。
39.如图2和图3所示,底座1的前端面上凸设有限位环101,从动齿轮6的内端面上设有抵持部602,抵持部602的端面与底座1的前端面接触,抵持部602上还凹设有转动槽603,限位环101卡入到转动槽603内,从动齿轮6能够相对限位环101进行稳定转动。
40.从动齿轮6的外端面上还设有支撑套601,支撑套601凸设在从动齿轮6上,并且开设有与通道a同轴的支撑孔b。管件10穿过通道a后再伸入到支撑孔b内,且支撑孔b的截面呈圆台状,外端口的内径小于内端口的内径,外端的端口将管件10向上支撑,稳定管件10。
41.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将管件伸入到两个滚轮之间,打开驱动电机,滚轮转动,带动管件前进伸入到通道内,管件继续前进伸入到从动齿轮的支撑孔内并且向外移动。驱动件开启,主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随之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擦拭件的一端绕管件转动,擦拭件的另一端限位在辅助杆的下方。在转动过程中,擦拭件卷绕到管件的外表面上,对管件外表面上的油渍进行吸附。随着管件的持续进给,擦拭件不能随管件进行移动,因此在管件移动时,擦拭件相对管件后移,对管件表面进行擦拭,将未吸附的油渍进行擦
除。
4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