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硬质合金加工外圆的夹具。
背景技术:2.硬质合金是由难熔金属的硬质化合物和粘结金属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成的一种合金材料;硬质合金具有硬度高、耐磨、强度和韧性较好、耐热、耐腐蚀等一系列优良性能,特别是它的高硬度和耐磨性,即使在500℃的温度下也基本保持不变,在1000℃时仍有很高的硬度;由于硬度高,一般都采用磨削加工。
3.在加工轴类工件的时候需要对工件的外圆进行加工,现有技术中一般是使用车床上的卡盘将工件进行夹持,然后进行外圆面的加工,加工完毕后将工件取下,然后将加工后的一端进行夹持,然后对工件的另一端进行夹持;工人在加工两端的外圆面时,容易造成误差,导致外圆面上均在类似阶梯的结构,造成工件表面加工质量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质合金加工外圆的夹具,其在实际的使用中能够对待加工的工件进行夹持,一次即可完成外圆面的加工,能够提高工件外圆面的加工质量。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硬质合金加工外圆的夹具,包括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第一固定组件用于安装在车床的卡盘上,第二固定组件用于安装在车床的尾座上;
7.其中,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一弹簧、第一内芯和第一端盖,第一连接座左端具有一个第一连接部,右端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端盖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内芯整体呈t型结构,且滑动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第一弹簧设置在第一腔体内且一端与第一腔体侧壁接触,另一端与第一内芯接触,第一端盖安装在第一连接座上后所述第一内芯右端穿过第一通孔后,第一内芯的小端延伸出第一端盖,第一内芯小端端部设置有第一锥形结构;
8.第二固定组件包括顶针本体、第二连接座、第二端盖、第二弹簧和第二内芯,顶针本体用于与车床的尾座连接,第二连接座连接在顶针本体上,第二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二腔体,第二端盖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内芯呈t型结构且第二内芯滑动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第二弹簧位于第二腔体内且一端与第二腔体接触,另一端与第二内芯接触,第二端盖连接在第二连接座上后第二内芯的小端延伸出第二端盖,第二内芯小端端部设置有第二锥形结构;第一、二锥形结构形状与工件上的工艺孔形状匹配。
9.其中,第一端盖与第一连接座通过螺钉连接。
10.其中,第二端盖与第二连接座通过螺钉连接。
11.进一步优化,第一连接座上设置有限位凸台,限位凸台左侧端面形成一限位面。
12.进一步优化,第一固定组件还包括移动板和调节组件,移动板设置在第一箱体内,第一弹簧的左端与移动板接触,调节组件设置在第一连接座上并与移动板连接,调节组件
用于驱动移动板在第一腔体内移动。
13.进一步限定,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斜块、第二斜块和螺杆,第一斜块与第二斜块均具有一斜面,第二斜块与移动板连接,所述螺杆穿过第一连接座后延伸进第一腔体内,第一斜块位于第一腔体内且与螺杆转动连接,第一斜块的斜面与第二斜块的斜面相互配合。
14.其中,螺杆为一具有端头的螺栓。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组成,在实际的使用中,将第一固定组件中的第一连接座夹持在车床的卡盘上,然后将第二固定钻进中的顶针本体连接在车床的尾座上,第一固定组件中的第一内芯与第二固定组件中的第二内芯对将工件进行定位,在夹持工件的时候,将工件水平拿持,并将第一内芯与第二内芯对准工件两端的工艺孔(中心孔)上,然后推动尾座,进而使得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与工件的端面进行接触,当工件两端的端面分别与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紧密接触后,即可实现摩擦传动的目的;同时由于第二连接座连接在顶针本体上,能够保证第二连接座转动,这样,在对工件的外圆面车削加工时,可实现一刀加工的目的,不需要加工一端后,再加工另一端,对工件的外圆面能够实现一次加工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在实际的使用中能够对待加工的工件进行夹持,一次即可完成外圆面的加工,能够提高工件外圆面的加工质量;
17.第一内芯及第二内芯均为活动设置,在固定工件的时候能够实现以工艺孔为基准进行定位,提高夹持时的精度。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固定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22.附图标记:
23.1卡盘,2尾座,3工件,4螺钉,5限位凸台,6移动板,7调节组件,8第一斜块,9第二斜块,10螺杆,11工艺孔;
24.101第一固定组件,1011第一连接座,1012第一弹簧,1013第一内芯,1014第一端盖,1015第一连接部,1016第一腔体,1017第一通孔,1018第一锥形结构;
25.201第二固定组件,2011顶针本体,2012第二连接座,2013第二端盖,2014第二弹簧,2015第二内芯,2016第二腔体,2017第二通孔,2018第二锥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6.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2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3.实施例一
34.参看图1-图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硬质合金加工外圆的夹具,包括第一固定组件101和第二固定组件201,第一固定组件101用于安装在车床的卡盘1上,第二固定组件201用于安装在车床的尾座2上;
35.其中,第一固定组件101包括第一连接座1011、第一弹簧1012、第一内芯1013和第一端盖1014,第一连接座1011左端具有一个第一连接部1015,右端设置有第一腔体1016,第一端盖101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017,第一内芯1013整体呈t型结构,且滑动设置在第一腔体1016内,第一弹簧1012设置在第一腔体1016内且一端与第一腔体1016侧壁接触,另一端与第一内芯1013接触,第一端盖1014安装在第一连接座1011上后所述第一内芯1013右端穿过第一通孔1017后,第一内芯1013的小端延伸出第一端盖1014,第一内芯1013小端端部设置有第一锥形结构1018;
36.第二固定组件201包括顶针本体2011、第二连接座2012、第二端盖2013、第二弹簧2014和第二内芯2015,顶针本体2011用于与车床的尾座2连接,第二连接座2012连接在顶针本体2011上,第二连接座2012上设置有第二腔体2016,第二端盖2013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2017,第二内芯2015呈t型结构且第二内芯2015滑动设置在第二腔体2016内,第二弹簧2014位于第二腔体2016内且一端与第二腔体2016接触,另一端与第二内芯2015接触,第二端盖2013连接在第二连接座2012上后第二内芯2015的小端延伸出第二端盖2013,第二内芯2015小端端部设置有第二锥形结构2018;第一、二锥形结构形状与工件3上的工艺孔11形状匹配。
37.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第一固定组件101和第二固定组件201组成,在实际的使用中,将第一固定组件101中的第一连接座1011夹持在车床的卡盘1上,然后将第二固定钻进中的顶针本体2011连接在车床的尾座2上,第一固定组件101中的第一内芯1013与第二固定组件201中的第二内芯2015对将工件3进行定位,在夹持工件3的时候,将工件3水平拿持,并将第一内芯1013与第二内芯2015对准工件3两端的工艺孔11(中心孔)上,然后推动尾座2,进而使得第一端盖1014与第二端盖2013与工件3的端面进行接触,当工件3两端的端面分别与第一端盖1014及第二端盖2013紧密接触后,即可实现摩擦传动的目的;同时由于第二连接座2012连接在顶针本体2011上,能够保证第二连接座2012转动,这样,在对工件3的外圆面车削加工时,可实现一刀加工的目的,不需要加工一端后再加工另一端,对工件3的外圆面能够实现一次加工成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在实际的使用中能够对待加工的工件3进行夹持,一次即可完成外圆面的加工,能够提高工件3外圆面的加工质量。
38.第一内芯1013及第二内芯2015均为活动设置,在固定工件3的时候能够实现以工艺孔11为基准进行定位,提高夹持时的精度。
3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座2012与顶针本体2011连接后,第二连接座2012能够实现跟随自转的目的,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座2012是连接在顶针本体2011的端部以便于实现第二连接座2012跟随工件3转动的目的。
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盖1014与第一连接座1011通过螺钉4连接;第二端盖2013与第二连接座2012通过螺钉4连接。
41.这样,在实际的使用中便于安装和拆卸第一、二端盖,便于实现对第一、二内芯的维护。
42.进一步优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1011上设置有限位凸台5,限位凸台5左侧端面形成一限位面;通过形成的限位面能够使得第一连接座1011安装在车床上的卡盘1上时实现定位的目的。
43.实施例二
44.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组件101还包括移动板6和调节组件7,移动板6设置在第一箱体内,第一弹簧1012的左端与移动板6接触,调节组件7设置在第一连接座1011上并与移动板6连接,调节组件7用于驱动移动板6在第一腔体1016内移动。
45.这样,通过设置的调节组件7来实现对移动板6的调节,进而实现对第一弹簧1012预紧力的调节,在实际的使用中,第一内芯1013伸出第一端盖1014的长度将会更长,这样第一内芯1013作用在工件3端部的力会更大,第一内芯1013上的第一锥形结构1018与工件3的工艺孔11配合更加紧密,在安装的时候能够进一步提高夹持时的定位精度,进而提高工件3表面加工精度。
46.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7包括第一斜块8、第二斜块9和螺杆10,第一斜块8
与第二斜块9均具有一斜面,第二斜块9与移动板6连接,所述螺杆10穿过第一连接座1011后延伸进第一腔体1016内,第一斜块8位于第一腔体1016内且与螺杆10转动连接,第一斜块8的斜面与第二斜块9的斜面相互配合。
47.这样,在实际的使用中,通过转动螺杆10即可驱动第一斜块8上下移动,由于第一斜块8的斜面与第二斜块9的斜面相互配合,第一斜块8向下移动的时候即可推动第二斜块9向右侧移动,进而推动移动板6推动第一弹簧1012移动,如此即可实现第一弹簧1012预紧力的调节。
48.进一步优化,螺杆10为一具有端头的螺栓,这样在调节的时候更加便捷。
49.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