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专利正文
一种分离式生物巢污水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分离式生物巢污水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离式生物巢污水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在乡村,水质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对生活、生产污水的处理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紧迫问题。传统的污水处理效果差,还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因此,净水装置及其过滤方法或过滤材料的研发尤其必要,有利于解决广大乡村地区饮水不洁的问题。
3.乡村污水处理多为 sbr、mbr、mbbr工艺、生物转盘技术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的小型化,处理技术和工艺复杂,设备存在缺陷,不适应乡村污水处理波动大、间隔长的特点。并且,由于没有稳定持续的污水流,容易造成调试频繁,导致设备不能稳定运行。与此同时,污水处理设备多为单管道通入,污水进入路径直接,使得污水在生物巢中处理时间过短,水质净化效果较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分离式生物巢污水净化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离式生物巢污水净化系统,具有适应乡村污水的特点,生物巢净化罐体积小,便于运输,通过设置分支管道和布水机构,延长了污水流通路径,解决了现有污水处理设备水流急速的问题,达到布水均衡,有利于实现更好的污水净化效果。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分离式生物巢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罐和生物巢净化罐,所述沉淀罐和所述生物巢净化罐之间设有主管道、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所述第一分支管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分支管道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生物巢净化罐上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所述主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沉淀罐的出水口连通,所述主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分支管道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二分支管道的第三端连通,所述第一分支管道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伸入所述生物巢净化罐内,所述第二分支管道的第四端通过所述第二进水口伸入所述生物巢净化罐内;
7.在所述第一分支管道的第二端的下方以及在所述第二分支管道的第四端的下方均设有布水机构,所述布水机构设置在所述生物巢净化罐内,所述布水机构包括配水管和布水盘,所述配水管设置在所述布水盘的上方,所述布水盘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
8.优选的,所述第一分支管道和所述第二分支管道均为u型结构。
9.优选的,在所述生物巢净化罐内设有生物巢,所述生物巢设置在所述布水盘的下方,所述生物巢内填充有生物巢填料。
10.优选的,在所述生物巢净化罐内的底部设有隔板和排水管道,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生物巢的下方,所述排水管道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下方,在所述隔板上设有出水孔,所述排
水管道与所述生物巢净化罐的出水口连通。
11.优选的,在所述沉淀罐上设有污水进水管,所述污水进水管与所述沉淀罐的进水口连通;在所述沉淀罐内设有前置过滤器,所述前置过滤器与所述沉淀罐的出水口连通。
12.优选的,所述污水进水管伸入所述沉淀罐的一端连接防回流管道,所述防回流管道的出水口朝向所述沉淀罐的侧壁,所述防回流管道的顶部设有管盖。
13.优选的,所述防回流管道为“j”形结构。
14.优选的,所述沉淀罐的顶部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顶端设有通气管盖。
15.优选的,所述生物巢净化罐的顶部设有第一罐盖和第二罐盖,所述第一罐盖与所述第二罐盖相邻设置;所述第一罐盖的顶部设有第一罐盖顶,所述第二罐盖的顶部设有第二罐盖顶,所述第一罐盖顶与所述第二罐盖顶平齐。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1.沉淀罐和生物巢净化罐之间设有主管道和分支管道,延伸了污水流通的路径,使得水流的进入更加均匀,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有利于设备的稳定运行。
18.2.生物巢净化罐中设有布水机构,布水机构中的布水盘扩大了单向管道与的生物巢接触面积,有利于达到布水平衡,与此同时,布水盘表面的出水孔能够有效控制污水进水量,使得布水频率更加合理。
19.3.生物巢污水净化设备为可以拆装的,可以根据净水需要进行相应的增减,装置便于运输操作并且占用空间小,该装置成本低,可以建得起、用得起,得以持续运行。
20.4.污水进水管的一端设有防回流管道,减小了水流沿直管道流下所形成的冲击力,防回流管道朝向沉淀罐的侧壁,能有效防止进入的污水回流,不容易造成污泥堵塞进水管,使得污水在沉淀罐中进行充分的处理,减轻了后续污水净化压力。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离式生物巢污水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1、沉淀罐;2、生物巢净化罐;3、主管道;4、第一分支管道;5、第二分支管道;6、配水管;7、布水盘;8、生物巢;9、生物巢填料;1 0、隔板;11、排水管道;12、管盖;13、污水进水管;14、前置过滤器;15、防回流管道;16、通气管;17、通气管盖;18、第一罐盖;19、第二罐盖;20、第一罐盖顶;21、第二罐盖顶。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参照图1-2,一种分离式生物巢污水净化系统,包括沉淀罐1和生物巢净化罐2,沉淀罐1和生物巢净化罐2之间设有主管道3、第一分支管道4和第二分支管道5,第一分支管道4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分支管道5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生物巢净化罐2上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主管道3的一端与沉淀罐1的出水口连通,主管道3的另一端与第一分支管道4的第一端以及与第二分支管道5的第三端连通,第一分支管道4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进水口伸入生物巢净化罐2内,第二分支管道5的第四端通过第二进水口伸入生物巢净化罐2内;第一分支管道4和第二分支管道5均为u型结构。
26.分支管道的设计,使得污水进水量更大,另外,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均为u型结构,可以有效控制进水速度,缓和进水的流速,使得布水更加均匀、合理,净水效率更高。
27.在第一分支管道4的第二端的下方以及在第二分支管道5的第四端的下方均设有布水机构,布水机构设置在生物巢净化罐2内,布水机构包括配水管6和布水盘7,配水管6设置在布水盘7的上方,布水盘7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
28.布水机构的设置,控制了污水进水量,能够控制明确容量的污水进入生物巢,与此同时,布水盘在整个生物巢上分布有足够的表面积,使得污水与生物巢表面进行充分接触,从而确保废水的最佳处理。
29.在生物巢净化罐2内设有生物巢8,生物巢8设置在布水盘7的下方,生物巢8内填充有生物巢填料9;在生物巢净化罐2内的底部设有隔板10和排水管道11,隔板10设置在生物巢8的下方,排水管道11设置在隔板10的下方,在隔板10上设有出水孔,排水管道11与生物巢净化罐2的出水口连通。
30.生物巢净化罐结构简单、易于拆装,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处理污水的需求串联增加生物巢净化设备,便于运输。
31.在沉淀罐1上设有污水进水管13,污水进水管13与沉淀罐1的进水口连通;在沉淀罐1内设有前置过滤器14,前置过滤器14与沉淀罐1的出水口连通;污水进水管13伸入沉淀罐1的一端连接防回流管道15,防回流管道15的出水口朝向沉淀罐1的侧壁,防回流管道15的顶部设有管盖12;防回流管道15为“j”形结构。
32.污水进水管处设有防回流管道,污水进入时,延长了污水的路径,进一步降低流速,起到缓和水流的作用,同时,足够的时间让污水中的悬浮杂质颗粒达到充分下沉的效果,得以固液分离,水质得到初步净化,并减轻了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
33.沉淀罐1的顶部设有通气管16,通气管16的顶端设有通气管盖17。
34.通气管的设置是为了防止长期污泥净化造成的沉淀罐中空气的浑浊,利用通气管吸收外部氧气,使得沉淀罐中供养充分,有利于水质的初步净化。
35.生物巢净化罐2的顶部设有第一罐盖18和第二罐盖19,第一罐盖18与第二罐盖19相邻设置;第一罐盖18的顶部设有第一罐盖顶20,第二罐盖19的顶部设有第二罐盖顶21,第一罐盖顶20与所述第二罐盖顶21平齐。
36.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一罐盖或第二罐盖观察生物巢净化罐内的污水净化情况,根据水流的大小,增加或减少生物巢净化罐,有效提高处理污水效率。
37.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是:
38.将居民家中的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后,经污水进水管通入沉淀罐,污水在流入时,通过污水进水管的进水口流入,流经防回流管道,使得水流缓慢沿污水进水管的侧壁流下,而不是直接冲击到沉淀池的底部,造成沉淀池底部的淤泥被冲散,污水通过沉淀池后,达到初步净化的效果。然后,流经前置过滤器,在过滤时,污水在液力的作用下被紧紧的压在一起,杂质颗粒被截留在沉淀罐中,经过过滤的水从前置过滤器中流出。此时初步过滤的水流到主管道中,在主管道的第二端进行分支,一部分进入第一分支管道,一部分进入第二分支管道,进一步降低流速,缓和了进水速度。通过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后,水流到达布水机构的配水管中,根据流入的水流,沿长形配水管散布到布水盘上。布水盘具有较大的表
面积且设有多个出水孔,初步净化的水通过出水口均匀流到生物巢中。在生物巢中含有生物巢填料,生物巢填料中含有细菌载体,这些以污染物为食的细菌,是水质净化的主力军。由于这样的生物巢存在,大大提升了水质净化效果。经过进一步的净化,水流经隔板上的出水孔流入排水管道,得到净化水。
3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上是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