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负荷填料型湿地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2.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水以及城市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许多河流、湖泊水体都处于比较严重的污染状态,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使这些被污染的水体变成清洁的水体,让水环境回归自然与人和谐共生,每年需处理污水量十分巨大。
3.人工湿地技术是处理污水的常用方式,但是现有的人工湿地污染物负荷有限,污染物浓度超过处理能力时很容易造成湿地堵塞,导致湿地净化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负荷填料型湿地处理系统,在较高污染负荷条件下也不易堵塞,污水净化效果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负荷填料型湿地处理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通的配水渠、主体池、集水渠和出水渠;所述主体池内设有填料区,所述填料区自上至下依次分为配水层、主体层、过渡层和排水层;所述配水层设有布水渠,所述布水渠与所述配水渠连通;所述布水渠连接有若干布水管;所述排水层内设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与所述集水渠连通,所述集水渠通过溢流的方式与所述出水渠连通;所述排水层内还设有管式曝气器。
6.进一步地,所述管式曝气器包括曝气主管和曝气支管,所述曝气主管上连接有若干曝气支管,所述曝气主管与通气管连通。
7.进一步地,所述配水层的厚度为0.7m,是由粒径为16~32mm的钙质碎石组成。
8.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层的厚度为0.5m,是由粒径为3~5mm的改性沸石组成。
9.进一步地,所述过渡层的厚度为0.2m,是由粒径为5~10mm的改性沸石组成。
10.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层的厚度为0.3m,是由粒径为50~100mm的卵石组成。
11.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渠的顶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覆盖有人工草皮。
12.进一步地,所述配水渠、所述主体池、所述集水渠和所述出水渠的底面和侧壁均采用砂浆抹面进行防渗。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的湿地处理系统结构简单,不仅在较高污染负荷条件下也不易堵塞,而且对高负荷污水净化效果好;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布水渠和布水管将配水渠中的水均匀地引入至填料区内,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去除效果更佳,深度净化处理效果好;
16.(3)本实用新型在排水层通过管式曝气器增加主体池底部氧气含量,提高微生物活性,从而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负荷填料型湿地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19.图中:1、配水渠;2、主体池;3、集水渠;4、出水渠;5、配水层;6、主体层;7、过渡层;8、排水层;9、布水渠;10、集水管;11、通气管;12、盖板;13、人工草皮。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负荷填料型湿地处理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通的配水渠1、主体池2、集水渠3和出水渠4;所述主体池2内设有填料区,所述填料区自上至下依次分为配水层5、主体层6、过渡层7和排水层8;所述配水层5设有布水渠9,所述布水渠9与所述配水渠1连通;所述布水渠9连接有若干布水管;所述排水层8内设有集水管10,所述集水管10与所述集水渠3连通,所述集水渠3通过溢流的方式与所述出水渠4连通;所述排水层8内还设有管式曝气器。本实施例通过布水渠9和布水管将配水渠1中的水均匀地引入至主体池2的填料区内,然后依次经过主体层6、过渡层7净化后进入排水层8,排水层内的管式曝气器增加填料区内的氧气含量,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降低堵塞的可能性;排水层8内的水通过集水管10排至集水渠3后溢流至出水渠4,进入下一级处理系统;本实施例的处理系统不仅在较高污染负荷条件下也不易堵塞,而且对高负荷污水净化效果好。
22.进一步地,所述管式曝气器包括曝气主管和曝气支管,所述曝气主管上连接有若干曝气支管,所述曝气主管与通气管11连通。本实施例中通过铺设管式曝气器进行曝气,曝气主管有若干根,每根曝气主管均连接有通气管11,每根通气管11均向上延伸至填料区的上方,且通气管11的顶端向下弯折形成弯钩,防止其他杂物等从通气管11中进入曝气主管中,造成效率降低以及堵塞;若干曝气支管在对应的曝气主管两侧呈交替布置。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曝气主管的直径为150mm,曝气支管的直径为50mm,通过多点同时曝气增加水中溶氧量,促进微生物的生化反应,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
23.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填料区中各层的组成及厚度为:所述配水层5的厚度为0.7m,是由粒径为16~32mm的钙质碎石组成;所述主体层6的厚度为0.5m,是由粒径为3~5mm的改性沸石组成;所述过渡层7的厚度为0.2m,是由粒径为5~10mm的改性沸石组成;所述排水层8的厚度为0.3m,是由粒径为50~100mm的卵石组成;其中,改性沸石为本领域中现有且常用的改性沸石。
24.本实施例中,填料区顶部的配水层5设有多条布水渠9,且配水渠1与主体池2之间的隔墙上对应各个布水渠9的位置都设有溢流孔,通过溢流孔将配水渠1中的水引入对应的
布水渠9中;每条布水渠9上都连有多个布水管,多个布水管可以沿布水渠9的长度方向在布水渠9两侧呈交替布置,实现布水均匀性;填料区底部的排水层8布置有集水管10,集水管10包括若干集水主管,各集水管10的一端穿过主体池2与集水渠3之间的隔墙并伸至集水渠3的底部,且每根集水主管上都连接有若干集水支管,若干集水支管在对应的集水主管两侧呈交替布置,各集水支管将各处收集的水引至对应的集水主管中,集水主管再将其内的水引入集水渠3内。本实施例的排水层8内的集水主管和集水支管与曝气主管和曝气支管偏移布置,互不影响。另外,主体池2与集水渠3之间的隔墙上也间隔设有多个溢流孔,通过溢流孔将集水渠3中的水排至出水渠4中。
25.作为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主体池2的水力坡度设置为i=0.7%,主体池2的进水标高25.46m,集水渠3的出水标高为25.09m;主体池2的总高度为1.5m,其中填料区高度为1.2m,超高为0.3m。
26.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渠3的顶部设有盖板12,所述盖板12上覆盖有人工草皮13。如图1所示,集水渠3的顶部盖有盖板12,可以防止其他杂物进入集水渠3,且盖板12上种有人工草皮13,可以增加人工湿地的景观性。
27.进一步地,所述配水渠1、所述主体池2、所述集水渠3和所述出水渠4的底面和侧壁均采用砂浆抹面进行防渗。本实施例中,配水渠1、主体池2、集水渠3和出水渠4的侧壁均采用混凝土砌块,渠/池底部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壁和渠/池底均可以采用2cm厚度1:3防水砂浆抹面进行防渗,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28.本实施例的配水渠1的底部设有支撑柱,支撑柱的底部支撑于排水层8的底面上,提高配水渠1及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配水渠1和出水渠4的岸坡上种植挺水植物,可以根据系统生态平衡自净要求、外来污水量净化效力与景观效果,选择挺水植物的种类,挺水植物可以为风车草、菖蒲、再力花、梭鱼草、芦苇、鸢尾、香蒲、美人蕉中的一种或多种,挺水植物的种植密度宜为9~25 株/m2。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