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尾水多点放流式复合生态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2.尾水是指虽经处理但尚未达到水环境标准的工业、生活、农业排水,所以尾水不能随意排放,还得进行另外的处理,使它达标后再排放。
3.现有的部分尾水多点放流式复合生态水处理系统结构简单,污水处理效果较差,污染物浓度较高,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尾水多点放流式复合生态水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尾水多点放流式复合生态水处理系统。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尾水多点放流式复合生态水处理系统,包括地面,所述地面的内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地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进水渠、一级生态处理区和二级生态处理区,所述进水渠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闸阀和两个不锈钢堰板,所述进水渠和一级生态处理区的顶部共同设置有玻璃钢盖板,所述二级生态处理区的内部设置有挺水植物,所述壳体位于进水渠和一级生态处理区之间的内壁贯穿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壳体位于一级生态处理区和二级生态处理区之间的内壁贯穿开设有过水口,所述所述壳体远离进水渠的表面贯穿开设有出水口。
6.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渠呈两段式设计,所述闸阀位于进水渠的中间,所述闸阀与进水管对应接通。
7.进一步的:所述一级生态处理区和二级生态处理区的内部均设置有填料,所述挺水植物位于二级生态处理区内填料的上方。
8.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开设在靠近上方位置,所述过水口开设在最下方,所述出水口的高度低于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过水口和出水口的数量均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进水口、过水口和出水口均呈矩形阵列排布。
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靠近进水口的内壁开设有若干个螺纹槽,两个所述不锈钢堰板的表面均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不锈钢堰板通过通孔、螺纹槽和螺栓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一级生态处理区、二级生态处理区和挺水植物等之间的配合,形成结合多级填料拦截吸附、生物降解于一体、植物降解处理的复合生态处理构型,同时采用多点放流优化排放方式,降低污染物浓度,达到复合、多重、高效处理效果,产品的体验感更好,实用性更高。
12.2、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挺水植物、进水口、出水口和不锈钢堰板等之间的配合,溢流进水使布水更加均匀,配合多点放流方式,使出水更加均匀且美观,同时挺水植物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减了污染负荷,并且可作为岸边景观美化河道,满足了实际使用中的更多需求。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尾水多点放流式复合生态水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左视剖面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尾水多点放流式复合生态水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俯视剖面图;
15.图3为图1中b-b方向剖视图;
16.图4为图1中a-a方向剖视图。
1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8.1、地面;2、壳体;3、进水管;4、闸阀;5、进水渠;6、进水口;7、过水口;8、出水口;9、挺水植物;10、一级生态处理区;11、二级生态处理区;12、玻璃钢盖板;13、不锈钢堰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20.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2.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尾水多点放流式复合生态水处理系统:包括地面1,地面1的内部设置有进水管3,地面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壳体2,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进水渠5、一级生态处理区10和二级生态处理区11,进水渠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闸阀4和两个不锈钢堰板13,进水渠5和一级生态处理区10的顶部共同设置有玻璃钢盖板12,二级生态处理区11的内部设置有挺水植物9,壳体2位于进水渠5和一级生态处理区10之间的内壁贯穿开设有进水口6,壳体2位于一级生态处理区10和二级生态处理区11之间的内壁贯穿开设有过水口7,壳体2远离进水渠5的表面贯穿开设有出水口8。
23.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进水渠5呈两段式设计,闸阀4位于进水渠5的中间,闸阀4
与进水管3对应接通。使用时待处理水首先通过进水管3和闸阀4分散进入两段进水渠5,在此过程中可通过闸阀4自由控制水流流量;当进水渠5液面达到不锈钢堰板13的顶高后,水由进水口6越过不锈钢堰板13溢流入一级生态处理区10,在此过程中不锈钢堰板13的高度可根据需要自主调节。
24.具体的,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进水口6开设在靠近上方位置,过水口7开设在最下方,出水口8的高度低于进水口6,进水口6、过水口7和出水口8的数量均为若干个,若干个进水口6、过水口7和出水口8均呈矩形阵列排布。一级生态处理区10和二级生态处理区11的内部均设置有填料,挺水植物9位于二级生态处理区11内填料的上方。二级生态处理区11内的填料密度大于一级生态处理区10;当待处理水进入一级生态处理区10后,水由上往下流经内部填料,对进水起到初级处理作用;而后水流通过最下方过水口7流入二级生态处理区11,经过不同的填料,起到强化污水处理的效果,两段不同的填料发挥拦截吸附作用净化尾水,长期过水后,填料上形成的生物膜对尾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降解;水进入二级生态处理区11后,总体趋势由下往上流动,最终由出水口8流出,此外在二级生态处理区11顶部还栽种挺水植物9,挺水植物9通过待处理水中氮磷等物质供养,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减了污染负荷,并且可作为岸边景观美化河道;矩形阵列排布的若干个进水口6,形成溢流进水使布水更加均匀,矩形阵列排布的若干个出水口8,形成多点放流方式,使出水更加均匀且美观。
25.具体的,壳体2靠近进水口6的内壁开设有若干个螺纹槽,两个不锈钢堰板13的表面均贯穿开设有通孔,不锈钢堰板13通过通孔、螺纹槽和螺栓与壳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使用时松开螺栓,然后调节不锈钢堰板13的高度,再通过通孔、螺纹槽和螺栓与壳体2等结构的配合,将不锈钢堰板13与壳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起来,即可完成不锈钢堰板13高度的自主调节。
26.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为:使用时首先将待处理水通过进水管3和闸阀4分散进入两段进水渠5,当进水渠5液面达到不锈钢堰板13的顶高后,水由进水口6越过不锈钢堰板13溢流入一级生态处理区10;
27.当待处理水进入一级生态处理区10后,水由上往下流经内部填料,对进水起到初级处理作用;而后水流通过最下方过水口7流入二级生态处理区11,经过不同的填料,配合拦截吸附作用起到强化污水处理的效果;水进入二级生态处理区11后,总体趋势由下往上流动,最终由出水口8流出;此外二级生态处理区11顶部的挺水植物9,通过待处理水中氮磷等物质供养,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减了污染负荷,并且可作为岸边景观美化河道;
28.通过一级生态处理区10、二级生态处理区11和挺水植物9等之间的配合,形成结合多级填料拦截吸附、生物降解于一体、植物降解处理的复合生态处理构型,降低污染物浓度,达到复合、多重、高效处理效果;通过进水口6、出水口8和不锈钢堰板13等之间的配合,采用溢流进水使布水更加均匀,配合多点放流方式,使出水更加均匀且美观,整体效果更好,实用性更高。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
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