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专利正文
一种带水作业水体综合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带水作业水体综合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水作业水体综合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美好居住环境需求的提高,构建优美的水体环境愈发重要。水体污染治理与修复一直是环境、生态等学科研究的重点,目前已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主要修复方法包括动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其中,植物修复具有成本低、修复效果明显等优点,又以沉水植物对污染物去除效果为最佳。沉水植物在水体中分布广、生物量大,不仅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起到吸收转化的作用,还能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同时能够防止底泥再悬浮,是实现水体从浊水态到清水态转变的关键物种。因此,沉水植物的种植与维护是水体修复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3.沉水植物的种植分两种情况,一种为不带水作业,即在不蓄水或少量蓄水的情况下种植沉水植物,该方法一般适用于新建水体;另一种是带水作业,即在蓄水情况下种植沉水植物,该方法可针对已经建成景观水体出现的沉水植物死亡以及运营和维护不当出现的富营养化、水体浑浊、透明度低甚至黑臭等问题。沉水植物的种植方法包括插种、扦插、抛种等。然而,插种仅适用于水深较浅的情况,扦插法虽可以适用于带水作业,但当水体较深或底泥较稀时也不适用。因此,现有技术中常采用抛投法种植沉水植物,然而采用抛投法种植的沉水植物仍然会存在易上浮、存活率低、需要反复补种、后期费用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水作业水体综合修复系统,其通过对种植体进行改进,从而解决沉水植物易上浮、存活率低的问题,有效改善修复水体的效果并形成优美的水下景观。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带水作业水体综合修复系统,包括水体以及抛投于所述水体中的种植体,所述种植体包括沉水植物、种植土层以及无纺布袋,所述沉水植物种植于所述种植土层内,所述无纺布袋用于包覆所述种植土层。
7.可选的,所述种植体还包括环形卡环,所述环形卡环卡设于所述无纺布袋外壁的中部位置。
8.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卡环为非闭环结构且采用碳纳米材料制成。
9.进一步的,所述种植体还包括牵引绳以及与所述牵引绳一一对应的浮漂;所述牵引绳一端与所述环形卡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浮漂连接。
10.可选的,所述种植土层包括垒土和砂石,所述垒土与所述砂石的重量比为1:2或1:3。
11.进一步的,所述砂石的粒径为3-5mm。
12.可选的,所述无纺布袋的孔径为2-3mm。
13.可选的,所述种植体的抛投密度为18-24个/m2。
14.可选的,所述沉水植物为苦草、刺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篦齿眼子菜、狐尾藻、金鱼藻以及伊乐藻中的一种或多种。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种植体进行改进,能够实现带水作业;种植体的种植土层采用垒土以及砂石,并利用无纺布袋包覆住种植土层,从而解决沉水植物易上浮、存活率低的问题,有效改善修复水体的效果并形成优美的水下景观。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修复系统的局部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种植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形卡环的俯视图。
21.图标:1-水体,2-种植体,201-沉水植物,202-种植土层,203-无纺布袋,204-环形卡环,205-牵引绳,206-浮漂。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
27.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水作业水体综合修复系统,包括水体1以
及抛投于水体1中的种植体2,种植体2包括沉水植物201、种植土层202、无纺布袋203和环形卡环204。
28.其中,沉水植物201种植于种植土层202内,沉水植物201优选为苦草、刺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篦齿眼子菜、狐尾藻、金鱼藻以及伊乐藻中的一种或多种。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种植单一品种的沉水植物201,也可以将多个品种的沉水植物201进行混种,对于沉水植物201的品种在此不做限定。同时,沉水植物201的植株高度也应根据水体1的实际深度进行合理选择。
29.种植土层202由垒土和砂石组成,垒土与砂石的重量比为1:2或1:3,砂石的粒径为3-5mm,在实际制作种植体2时需将垒土以及砂石吸水后混合均匀,并使得种植土层202包覆住沉水植物201的根系以及根茎连接处,从而使得沉水植物201能够可靠生长。通过采用垒土作为沉水植物201的培养土,同时在垒土内添加一定比例的砂石,相较于普通的土壤来说更加经久耐用,提高了沉水植物201的存活率并使得种植体2在抛投至水体1中后不会轻易上浮。
30.同时,无纺布袋203用于包覆种植土层202,即用无纺布袋203包覆住垒土以及砂石混合形成的培养土,以提高种植体2的透气性以及透水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沉水植物201的存活率。作为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无纺布袋203的孔径优选为2-3mm,以达到较佳的种植效果。
31.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种植体2抛投至水体1中后结构的稳定性,继续参照图2,种植体2还包括环形卡环204,环形卡环204卡设于无纺布袋203外壁的中部位置。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环形卡环204为非闭环结构,以便于拆装环形卡环204并利用环形卡环204从无纺布袋203外壁卡紧种植土层202,同时本实施例的环形卡环204采用碳纳米材料制成,以便于利用环形卡环204吸收水体1中的有机污染物,从而进一步提高种植体2的净化效果。
32.考虑到当种植体2抛投至水体1中后存在后期需要对沉水植物201未存活的种植体2进行更换,而当水体1的能见度较低时难以准确的找到种植体2的抛投位置。为此,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种植体2还包括牵引绳205以及与牵引绳205一一对应的浮漂206;其中,牵引绳205一端与环形卡环204连接,牵引绳205另一端与浮漂206连接。如此设置,当种植体2被抛投至水中后,种植体2的沉水植物201、种植土层202、无纺布袋203以及环形卡环204沉入水体1中,而浮漂206则漂浮在水面上且通过牵引绳205与环形卡环204连接,后期需要更换相应的种植体2时只需要找到对应的浮漂206,并通过牵引绳205将该种植体2从水体1中拉起即可进行更换,操作简单方便。需要说明的是,牵引绳205的长度可根据水体1的实际深度合理选择,以使其与水体1的实际深度相适配。本实施例牵引绳205优选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环形卡环204的两侧。
33.进一步,在实际抛投过程中,种植体2的抛投密度优选为18-24个/m2,即每平方米的水体1中抛投18-24个种植体2,以提高利用种植体2修复水体1的效果。
34.为了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修复系统,下面将进一步介绍构建该修复系统的具体作业方式。本实施例以修复面积为3000m2、水深小于2m、透明度小于0.5m的水体1为例进行说明。
35.考虑到水体1的透明度较低,因此在抛投种植体2前应提升水体1的透明度。包括向水体1投加适当的药剂使水体1的透明度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其中的药剂主要为漂白粉、
生石灰、过氧化钙、聚合氯化铝等。使用原则为少量、多次投加,一般用量为20-50g/m2。需要说明的是,当水体1的透明度较高时则可省略这一步骤。
36.待水体1的透明度提升后,根据水体1的面积按18-24个/m2的抛投密度规划种植体2的抛投点并做好记号;其中,抛投至水体1中的种植体2呈一定规律分布(如阵列分布),以进一步提高水体1的美观性。待种植体2的抛投点规划完成后,由人工乘坐载具(如皮划艇)依照事先做好的记号依次将种植体2抛投至水体1中。
37.此外,在上述修复系统的基础上,为了构建一个完整的水生态系统,以提高修复系统的自净能力和稳定性来抵抗外部环境的变化,本实施例在抛投完种植体2后还应在水体1中加入水生动物以及微生物。水生动物优选为底栖动物、鱼类以及浮游动物等。
38.其中,底栖动物优选为梨形环棱螺、铜锈环棱螺、三角帆蚌、褶纹冠蚌其中的一种。若底栖动物为螺类,则投放密度为70-100g/m2,若底栖动物为蚌类,则投放密度为60-80g/m2。而鱼类优选为滤食性鱼类(如鲢鱼、鳙鱼等)和肉食性鱼类(如鲈鱼、鳜鱼等),且滤食性鱼类投放密度为1尾/100m2,肉食性鱼类投放密度为1尾/150m2。浮游动物主要为枝角类动物(如水蚤等),投放量为50-100ml/m2。
39.微生物主要包含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菌等菌种。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将微生物冻干粉、红糖以及尿素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并充分激活后投放于水体1中,投放量为5-8g/m3。作为优选的,微生物冻干粉:红糖:尿素=10:5:1。需要说明的是,在水体1cod较高(超标)的情况下无需添加红糖,在水体1氨氮较高(超标)的情况下无需添加尿素。
40.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水生动物以及微生物投放完成后,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再次添加适量的上述用于提升水体1的透明度的药剂,以再次提升水体1的透明度,从而保证水体1的美观性。
4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