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防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不断扩张,地下室已成为所有建筑物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地下室底板的防水工程则是地下室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3.传统的地下室底板防水工程采用在底板的外侧设置防水涂料层,容易老化开裂,地下水容易从底板向上渗入;同时相关技术中,用于支承混凝土结构柱的承台大都是上表面与底板平齐,混凝土结构柱直接与底板上表面所在的平面接触,容易导致两者交接处出现潮湿渗水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旨在提高地下室地面的防水防潮效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地下室防水结构,包括:
6.混凝土底板;
7.承台,所述承台设于所述混凝土底板上,并自所述混凝土底板的上表面向上延伸设置;所述承台与所述混凝土底板为一体结构;
8.混凝土面板,所述混凝土面板与所述混凝土底板间隔设置,并搭设在所述承台的上表面;所述混凝土面板、所述混凝土底板以及所述承台围合形成一防水腔;以及
9.排水吸潮层,所述排水吸潮层填充于所述防水腔。
1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吸潮层包括:
11.疏水层,所述疏水层设于所述混凝土底板上;和
12.吸水层,所述吸水层设于所述疏水层的上方。
1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疏水层为碎石层;和/或,所述吸水层为石粉层。
1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吸潮层的厚度尺寸不小于500mm,且不大于900mm。
1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地下室还包括承重柱,所述承重柱设于所述承台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在所述承重柱的外周围设有所述混凝土面板,所述混凝土面板的侧壁与所述承重柱的侧壁贴合设置。
1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承台的周围均设有所述排水吸潮层。
1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面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承台的上表面平齐。
1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混凝土面板与所述承台连接的边角处设有防水层。
1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底板的抗渗压力等级不小于p6,抗压强度等级不小于c30,所述混凝土底板的厚度尺寸不小于300mm,且不大于500mm;
20.和/或,所述混凝土面板的抗压强度等级不小于c25,所述混凝土面板的厚度尺寸不小于150mm,且不大于250mm。
2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底板的下表面设有防水涂料层。
2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地下室防水结构中,承台设置在混凝土底板上,并自混凝土底板的上表面向上延伸设置,承台与混凝土底板为一体结构,使得承台与混凝土底板的相接的边角处为整体结构,防止了地下水从两者相接的边角处渗入。同时,在承台上设有混凝土面板,使得混凝土面板与混凝土底板间隔设置形成了防水腔,在防水腔内填充排水吸潮层,从而当水从混凝土底板渗入到防水腔时,能够同排水吸潮层的排水吸水作用,防止了水的继续向上运动,同时混凝土面板也会起到第三重结构防水,从而达到混凝土底板、排水吸潮层以及混凝土面板的多层防水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地下室地板的防水能力。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下室防水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号说明:
26.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混凝土底板41疏水层2承台42吸水层3混凝土面板5承重柱4排水吸潮层
ꢀꢀ
27.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0.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旨在通过多层地板结构以及承台凸出于混凝土底板设置,以实现增强防水强度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防水结构不一定仅适用于地下室的地板,也可适用于任意可能会从下往上渗水的地板结构的防水,其具体的适用位置可以不做限制。下面以地下室的地板防水为例进行说明。
3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地下室防水结构包括混凝土底板1、承台2、混凝土面板3以及排水吸潮层4。
33.所述承台2设于所述混凝土底板1上,并自所述混凝土底板1的上表面向上延伸设置;所述承台2与所述混凝土底板1为一体结构;
34.所述混凝土面板3与所述混凝土底板1间隔设置,并搭设在所述承台2的上表面;所述混凝土面板3、所述混凝土底板1以及所述承台2围合形成一防水腔;所述排水吸潮层4填充于所述防水腔。
35.本实施例中,混凝土底板1为地下室的地板的最下层板,起到基础的支撑作用。在混凝土底板1上设置承台2,该承台2起到加强加厚的作用,用于支承上方的承重柱5或者承重墙结构,以保证建筑结构的支撑可靠性。通过将承台2设置在混凝土底板1的上表面,并且自混凝土底板1的上表面向上延伸设置,便于制造成型浇筑的同时,保证了支承强度。在浇筑时,可将承台2与混凝土底板1一起浇筑,形成一体结构,使得承台2与混凝土底板1的边角处为整体结构,防止地下水从边角处渗入,进一步提高了防水效果。
36.在承台2的上表面设有混凝土面板3,该混凝土面板3与混凝土底板1通过承台2间隔设置,三者围合形成了一防水腔,当有水从混凝土底板1渗入时,会先进入到防水腔中,而不会直接与混凝土面板3接触,进而也不会很快渗入到混凝土面板3的上面;进一步地,通过在防水腔中填充排水吸潮层4,使得当有水从混凝土底板1渗入到防水腔时,会通过排水吸潮层4进行排水和吸附,以阻断水继续向上流动,同时混凝土面板3也会起到第三重结构防水,从而达到混凝土底板1、排水吸潮层4以及混凝土面板3的多层防水结构,进一步提升了地下室地板的防水能力。
37.可以理解的,排水吸潮层4的具体结构材料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如可以先设置一层具有排水管的结构,再铺设具有吸水材料,使得水从混凝土底板1渗入到防水腔时,首先能够从排水管排走,若水量较大继续向上渗流,则会被吸水材料吸附。或者,也可以先铺设具有疏水功能的材料如碎石、砂砾等,再铺设具有吸水功能的材料如石粉、碳末等。
38.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在所述混凝土底板1的下表面设置防水涂料层,以增强混凝土底板1的防水渗水效果,从而进一步加强地下室地面整体的防水能力。
3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地下室防水结构中,承台2设置在混凝土底板1上,并自混凝土底板1的上表面向上延伸设置,承台2与混凝土底板1为一体结构,使得承台2与混凝土底板1的相接的边角处为整体结构,防止了地下水从两者相接的边角处渗入。同时,在承台2上设有混凝土面板3,使得混凝土面板3与混凝土底板1间隔设置形成了防水腔,在防水腔内填充排水吸潮层4,从而当水从混凝土底板1渗入到防水腔时,能够同排水吸潮层4的排水吸水作用,防止了水的继续向上运动,同时混凝土面板3也会起到第三重结构防水,从而达到混凝土底板1、排水吸潮层4以及混凝土面板3的多层防水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地下室地板的防水能力。
4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排水吸潮层4包括疏水层41和吸水层42;
所述疏水层41设于所述混凝土底板1上,所述吸水层42设于所述疏水层41的上方。
41.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疏水层41和吸水层42分层设置,疏水层41设置在吸水层42的下方,疏水层41铺设在混凝土底板1上,则当有少量的水晶混凝土底板1渗入时,能够通过疏水层41疏通排走,而阻隔水流向上进入到吸水层42和混凝土面板3中;当渗入的水较多时,疏水层41不能及时排走时,水流会向上进入到吸水层42中,被吸水层42吸附,以防止水流继续向上运动。
42.可选地,疏水层41可为碎石层;吸水层42可为石粉层。
43.为了保证更好地防水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排水吸潮层4的厚度尺寸不小于500mm,且不大于900mm。
44.可以理解的,当排水吸潮层4的厚度尺寸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过小的话,排水吸水的效果较差,达不到较好的防水效果;过大的话,容易造成混凝土面板3与混凝土底板1的间距较大,导致在地下的深度较深,不便于施工,且承台2的高度较高,造成材料的浪费。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该排水吸潮层4的厚度尺寸可设置在区间[500mm,900mm]内,保证防水效果的同时,不会加大施工难度以及浪费成本。
[0045]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地下室还包括承重柱5,所述承重柱5设于所述承台2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在所述承重柱5的外周围设有所述混凝土面板3,所述混凝土面板3的侧壁与所述承重柱5的侧壁贴合设置。
[0046]
承台2起到支承承重柱5的作用,在应用时,为了保证更好的结构可靠性,承重柱5设置在承台2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可以理解的,承重柱5的端面的面积小于承台2的上表面的面积,以保证更好的支撑效果。
[0047]
承重柱5设置在承台2的上表面,混凝土面板3搭设在承台2的上表面,则将混凝土面板3的侧壁与承重柱5的侧壁贴合设置,此时承重柱5、承台2的上表面以及混凝土面板3均位于防水吸潮层4的上方,通过防水吸潮层4的排水吸水作用,保证了承重柱5、承台2以及混凝土面板3三者接触面的密封防水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承重柱5和混凝土面板3的接触面与混凝土面板3和承台2的接触面呈夹角设置,进一步防止了水流的渗入。
[0048]
可选地,在所述混凝土面板3与所述承台2连接的边角处设有防水层(图未示),在实际应用时,在混凝土面板3的下表面与承台2的侧壁的相接的边角处设置防水层,以进一步防止水流从混凝土面板3与所述承台2的连接处渗入。
[0049]
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承台2的周围均设有所述排水吸潮层4。可以理解的,承台2用于支撑承重柱5,则承台2对应承重柱5的位置设置,承重柱5的周围围设有混凝土面板3,相应地,混凝土面板3与混凝土底板1之间的区域均填充排水吸潮层4,排水吸潮层4围设在承台2的周围,以防止水流沿着承台2壁面上行。
[0050]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混凝土面板3的下表面与所述承台2的上表面平齐。本实施例中,通过承台2对混凝土面板3的支撑作用,减小混凝土面板3对排水吸潮层4的压力,以防止排水吸潮层4被压实而影响排水吸水效果。
[0051]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混凝土底板1的抗渗压力等级不小于p6,抗压强度等级不小于c30,所述混凝土底板1的厚度尺寸不小于300mm,且不大于500mm;
[0052]
和/或,所述混凝土面板3的抗压强度等级不小于c25,所述混凝土面板3的厚度尺寸不小于150mm,且不大于250mm。
[0053]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混凝土底板1起到基板的作用,其抗水渗入压力强度和抗压强度均需要在国家标准范围内,本实施例中,混凝土底板1的抗渗压力等级不小于p6,抗压强度等级不小于c30,以保证足够的抗压抗渗能力。混凝土底板1的厚度尺寸的范围可根据地下水压的结果而定,保证抗渗抗压的同时,不过多浪费材料,可选地,混凝土底板1的厚度尺寸可设置在区间[300mm,500mm]内。
[0054]
混凝土面板3相当于楼面结构,其抗压强度需要满足国家标准,本实施例中,混凝土面板3的抗压强度等级不小于c25,以保证足够的支撑强度。混凝土面板3的厚度尺寸按照楼面载荷而定,可设置在区间[150mm,250mm]内。
[005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