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地下室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地下室防潮防凝露结构。
背景技术:2.地下室是建筑工程中为了增加建筑物使用面积而在低于基层地面高度的位置建造的房间。
3.授权公告号为cn212153755u的相关专利提供了一种地下室防潮防结露结构,其包括保温加固板,保温加固板固定连接在地下室墙体上,保温加固板一侧设置有活动板;保温加固板靠近活动板一侧侧壁的四角位置均设置有固定管,活动板靠近保温加固板一侧设置有四个连接杆,四个连接杆分别插设在各个固定管内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保温加固板上设置有风扇,风扇可提高保温加固板和活动板之间的空气流动,减少空气结霜的情况。长时间使用后可将活动板从保温加固板上卸下并对其进行维护和清理,以维持活动板的使用效果。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专利,发明人认为将活动板写下进行清理时,由于活动板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连接在保温加固板,操作人员需旋拧多个螺栓才可将活动板卸下,导致活动板的清理操作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提高活动板的清理操作的便捷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地下室防潮防凝露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地下室防潮防凝露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新型地下室防潮防凝露结构,包括保温板,所述保温板一侧设置有活动板;所述保温板一侧侧壁设置有四个连接柱,四个所述连接柱呈矩形分布在保温板侧壁上,沿竖直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同一个连接杆;所述活动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连接杆上。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柱为保温板和活动板之间提供了空气流动的空间,连接杆为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提供了安装处;长时间使用活动板需对其进行清理时,可转动打开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对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进行清理,从而减少了操作人员旋拧多个螺栓对活动板拆卸的情况,提高了活动板的清理操作的便捷性。
9.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远离转动连接点一端和第二侧板远离转动连接点一端可拆卸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使用时,可对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进行固定连接,以实现对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位置的限位,减少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使用时因空气流动产生的压强变化导致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晃动的情况。
11.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端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插设有限位杆,所述第二侧板端壁开设有供限位杆插设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杆侧壁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第一侧板侧
壁开设有与安装槽相通的滑槽,所述移动杆穿过滑槽并可沿滑槽长度方向滑移。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转动闭合时,沿滑槽长度方向拉动移动杆带动限位杆插入限位槽内,限位杆限位槽内侧壁对限位杆限位,限位杆对安装槽内侧壁限位,即可对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相对位置限位,减少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使用时发生意外转动的情况。从而提高了对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限位的便捷性。
13.可选的,所述限位杆、限位槽、移动杆和滑槽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限位杆的设置,可提高对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相对位置限位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限位槽底壁设置有与限位杆磁性相吸的磁性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性件与限位杆磁性相吸,从而对限位杆在限位槽内的位置进行限位,减少限位杆从限位槽内脱出的情况,提高了限位杆插设在限位槽内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侧壁开设有与滑槽相通的锁止槽,所述移动杆可转动插设在锁止槽内,所述安装槽底壁和限位杆之间设置有弹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撤去限位杆的限位作用时,拉动移动杆带动限位杆全部插入安装槽内,此时令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移动杆移动至锁止槽位置时,再转动移动杆插入锁止槽内,此时弹簧推动限位杆带动移动杆与锁止槽内侧壁抵紧,即可对限位杆在安装槽内的位置限位;需使用限位杆时可转动移动杆从锁止槽内脱出,弹簧恢复原长的弹力即可推动限位杆插入限位槽内。
19.可选的,所述锁止槽内侧壁设置有摩擦垫,所述摩擦垫与移动杆侧壁相抵。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摩擦垫的设置,间接增大了移动杆与锁止槽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力,减少移动杆在外力作用下从锁止槽内转动脱出的情况,提高了锁止槽内侧壁对移动杆限位的稳定性。
21.可选的,若干所述移动杆的同一端转动设置有同一个控制杆。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杆的设置,令操作人员可同时对多个移动杆进行操作,提高了对多个限位杆进行操作时便捷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连接柱和连接杆的设置,以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转动连接,减少了操作人员旋拧多个螺栓对活动板拆卸的情况,提高了活动板的清理操作的便捷性。
25.2.限位杆、限位槽、移动杆和滑槽的配合,可对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减少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使用时因空气流动产生的压强变化导致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晃动的情况。
26.3.磁性件的设置,提高了限位杆插设在限位槽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地下室防潮防凝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关系的剖面示意图。
29.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保温板;11、连接柱;12、连接杆;13、风扇;2、活动板;21、第一侧
板;211、安装槽;212、滑槽;213、锁止槽;214、弹簧;215、摩擦垫;22、第二侧板;221、限位槽;222、磁性件;3、限位杆;31、移动杆;311、控制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地下室防潮防凝露结构。参照图1,新型地下室防潮防凝露结构包括保温板1,保温板1固定连接在墙体上,保温板1远离墙体一侧设置有活动板2;保温板1一侧侧壁通过螺纹连接有有四个连接柱11,四个连接柱11成矩形分布;沿竖直方向相邻的两述连接柱11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杆12,保温板1两侧设置有风扇13。
33.参照图1和图2,活动板2包括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分别通过铰链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连接杆12上;启动风扇13可提高活动板2和保温板1之间的空气流动性,减少空气凝霜,长时间使用活动板2后,可转动打开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对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进行清理,从而减少了操作人员旋拧多个螺栓对活动板2拆卸的情况,提高了活动板2的清理操作的便捷性。
34.参照图2和图3,第一侧板21端壁开设有安装槽211,安装槽211内插设有限位杆3,限位杆3为铁杆,限位杆3可沿安装槽211长度方向移动,第二侧板22端壁开设有供限位杆3插设的限位槽221;第一侧板21侧壁开设有滑槽212,滑槽212与安装槽211相通,限位杆3侧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移动杆31,移动杆31穿过滑槽212并可沿滑槽212长度方向滑移。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转动闭合时,沿滑槽212长度方向拉动移动杆31带动限位杆3插入限位槽221内,限位杆3限位槽221内侧壁对限位杆3限位,限位杆3对安装槽211内侧壁限位,从而对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的相对位置限位,减少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在使用时发生意外转动的情况。
35.参照图2和图3,限位杆3、限位槽221、移动杆31和滑槽212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多限位杆3的设置,可提高对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限位的稳定性。限位槽221底壁通过胶粘固定有磁性件222,磁性件222为磁铁,磁性件222与限位板磁性相吸以实现对限位杆3在限位槽221内的限位,提高限位杆3插在限位槽221内的稳定性。
36.参照图3,第一侧板21侧壁开设有锁止槽213,锁止槽213与滑槽212相通,移动杆31可转动插设在锁止槽213内,安装槽211底壁和限位杆3之间设置有弹簧214,弹簧214两端与安装槽211底壁和限位杆3端壁相抵。限位杆3插入限位槽221前,可转动移动杆31插入锁止槽213内,此时弹簧214处于压缩状态,锁止槽213内侧壁可对移动杆31限位从而对限位杆3进行限位;需要使用限位杆3时,可转动移动杆31从锁止槽213内脱出,弹簧214恢复原长的弹力可推动限位杆3插入限位槽221,减少了操作人员手动拉动移动杆31的情况。
37.参照图2和图3,所有移动杆31的远离限位杆3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同一个控制杆311,移动控制杆311可同时将所有移动杆31从锁止槽213内转动脱出,提高了转动全部移动杆31的效率。
38.参照图3,锁止槽213内侧壁通过胶粘固定连接有摩擦垫215,移动杆31插设在锁止槽213内时,移动杆31与摩擦垫215相抵,摩擦垫215可间接增大移动杆31与锁止槽213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锁止槽213对移动杆31限位的稳定性。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新型地下室防潮防凝露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40.需对活动板2进行清理时,可先沿限位杆3长度方向移动控制杆311带动所有移动杆31令所有限位杆3从对应的限位槽221内脱出,再沿竖直方向移动控制杆311带动所有移动杆31转动插入对应的锁止槽213内;然后转动打开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即可实现对活动板2的清理。从而减少了操作人员旋拧多个螺栓对活动板2拆卸的情况,提高了活动板2的清理操作的便捷性。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