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一般分为有支护和无支护两种,基坑是现有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而基坑挖掘和建设过程中内部会有大量的水,需要采用排水泵进行排水,而由于基坑中存有大量泥沙,从而水泵抽水过程中容易将泥沙带入,从而容易导致泵体和抽水装置等发生堵塞,影响排水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基坑排水抽水过程中易混入大量泥沙,导致抽水装置以及水管等发生堵塞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包括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两端均通过法兰盘和螺栓连通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污管的内表面左侧分别固定设有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所述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的内部分别开设有多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滤孔和第二滤孔,所述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均通过第一轴承共同转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排污管的内部右侧设有第一传动机构,所述横杆的杆壁两端均固定套接有刮板,两个所述刮板的左侧均固定设有毛刷,两个所述毛刷分别与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接触设置,所述横杆的上方设有第二传动机构。
7.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竖杆,所述竖杆通过第二轴承与排污管的右端转动套接,所述竖杆的杆壁通过转动块固定设有多个对称设置的转板,所述竖杆的上端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
8.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杆,所述排污管的顶部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过第三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杆壁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传动杆通过第四轴承与排污管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杆壁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分别与第一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啮合,所述横杆的杆壁左端固定套接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与下方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
9.优选的,所述横杆的左端且位于第四锥齿轮的右侧固定套接有防护罩。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滤孔的孔径小于第二滤孔的孔径。
11.优选的,所述排污管为钢管。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通过设有的第一滤板、第二滤板、第一滤孔和第二滤孔,能够在排水过程中对泥沙进行进行过滤,防止泥沙进入排水抽水装置中造成堵
塞。
14.2、该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通过设有的横杆、刮板、毛刷和第一传动机构以及第二传动机构,能够对滤板上的泥沙进行刮动,防止泥沙堵塞滤孔,提高排水效率和稳定性。
15.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能够对基坑中抽出的水进行有效的排污过滤,防止泥沙涌入抽水装置中造成泵体和水管等的堵塞,提高了基坑排水的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排污管、2法兰盘、3螺栓、4排水管、5第一滤板、6第二滤板、7横杆、8刮板、9毛刷、10竖杆、11转动块、12转板、13第一锥齿轮、14传动杆、15固定板、16转杆、17第二锥齿轮、18第三锥齿轮、19第四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参照图1-2,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包括排污管1,排污管1的两端均通过法兰盘2和螺栓3连通设有排水管4,采用法兰连接,可后续快速对排污管1进行拆卸检修或更换,排污管1的内表面左侧分别固定设有第一滤板5和第二滤板6,第一滤板5和第二滤板6的内部分别开设有多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滤孔和第二滤孔,第一滤板5和第二滤板6均通过第一轴承共同转动连接有横杆7,排污管1的内部右侧设有第一传动机构,横杆7的杆壁两端均固定套接有刮板8,两个刮板8的左侧均固定设有毛刷9,两个毛刷9分别与第一滤板5和第二滤板6接触设置,横杆7的上方设有第二传动机构。
22.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竖杆10,竖杆10通过第二轴承与排污管1的右端转动套接,竖杆10的杆壁通过转动块11固定设有多个对称设置的转板12,竖杆10的上端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13。
23.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杆14,排污管1的顶部固定设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通过第三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16,转杆16的杆壁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二锥齿轮17,传动杆14通过第四轴承与排污管1的顶部转动连接,传动杆14的杆壁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18,两个第二锥齿轮17分别与第一锥齿轮13和第三锥齿轮18啮合,横杆7的杆壁左端固定套接有第四锥齿轮19,第四锥齿轮19与下方第三锥齿轮18啮合,通过通过锥齿轮之间的啮合,并配合转板12转动,可不在外部电力等设备的辅助下对滤板进行刮动,防止发生堵塞。
24.横杆7的左端且位于第四锥齿轮19的右侧固定套接有防护罩,防止泥沙对第四锥齿轮19与第三锥齿轮18的啮合传动造成影响。
25.第一滤孔的孔径小于第二滤孔的孔径,从而对泥沙进行有效充分的过滤阻隔。
26.排污管1为钢管,保证排污管1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稳定性。
27.本实用新型中,对基坑内部进行排水时,将两个排水管4分别与水泵和基坑连接,从而泵体启动通过排水管4对基坑内部水进行抽吸排出,水流在流动过程中进入排污管1开始对多个转板12进行推动,使得转板12在转动块11的连接下带动竖杆10转动,而竖杆10顶部第一锥齿轮13与第二锥齿轮17啮合,带动转杆16转动,通过转杆16左端的第二锥齿轮17与第三锥齿轮18之间的啮合,使得传动杆14转动,而传动杆14底部第三锥齿轮18与横杆7上第四锥齿轮19啮合,使得两个刮板8带动毛刷9进行转动,从而对第一滤板5和第二滤板6进行刮动,而水流通过第一滤板5和第二滤板6时将泥沙进行阻隔,防止泥沙进入抽水装置中造成堵塞,同时在毛刷9的刮动下防止滤孔发生堵塞,保证了排水过程中的稳定性。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包括排污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1)的两端均通过法兰盘(2)和螺栓(3)连通设有排水管(4),所述排污管(1)的内表面左侧分别固定设有第一滤板(5)和第二滤板(6),所述第一滤板(5)和第二滤板(6)的内部分别开设有多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滤孔和第二滤孔,所述第一滤板(5)和第二滤板(6)均通过第一轴承共同转动连接有横杆(7),所述排污管(1)的内部右侧设有第一传动机构,所述横杆(7)的杆壁两端均固定套接有刮板(8),两个所述刮板(8)的左侧均固定设有毛刷(9),两个所述毛刷(9)分别与第一滤板(5)和第二滤板(6)接触设置,所述横杆(7)的上方设有第二传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竖杆(10),所述竖杆(10)通过第二轴承与排污管(1)的右端转动套接,所述竖杆(10)的杆壁通过转动块(11)固定设有多个对称设置的转板(12),所述竖杆(10)的上端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杆(14),所述排污管(1)的顶部固定设有固定板(15),所述固定板(15)通过第三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16),所述转杆(16)的杆壁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二锥齿轮(17),所述传动杆(14)通过第四轴承与排污管(1)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14)的杆壁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18),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17)分别与第一锥齿轮(13)和第三锥齿轮(18)啮合,所述横杆(7)的杆壁左端固定套接有第四锥齿轮(19),所述第四锥齿轮(19)与下方所述第三锥齿轮(18)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7)的左端且位于第四锥齿轮(19)的右侧固定套接有防护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孔的孔径小于第二滤孔的孔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1)为钢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包括排污管,排污管的两端均通过法兰盘和螺栓连通设有排水管,排污管的内表面左侧分别固定设有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的内部分别开设有多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滤孔和第二滤孔,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均通过第一轴承共同转动连接有横杆,排污管的内部右侧设有第一传动机构,横杆的杆壁两端均固定套接有刮板,两个刮板的左侧均固定设有毛刷,两个毛刷分别与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接触设置,横杆的上方设有第二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泥沙进入抽水排水装置内部,防止发生堵塞。防止发生堵塞。防止发生堵塞。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德国
技术研发日:2021.08.04
技术公布日:202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