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综合管廊与监控中心的连接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综合管廊与监控中心的连接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廊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综合管廊与综合管廊监控中心的连接口结构。


背景技术:

2.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各地大力推进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综合管廊的建设。发展综合管廊技术,可以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管线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为了满足运维管理人员及来访人员的进入管廊需求,需要设置综合管廊与监控中心的连接口。
3.目前,综合管廊与监控中心的连接技术方案存在着较多问题:不设连接或仅设置简易通道,内部狭窄,管线杂乱,美观性与安全性差;连接口仅有通行通道,功能单一,未充分开发利用空间;连接口仅考虑了人员的通行,未考虑运维人员携带设备材料工具等的运输问题,使用不便;未统筹考虑通风系统,地下空间空气质量差等。
4.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可用于连接综合管廊与监控中心的连接口技术方案,内部空间足,空间利用率高,美观经济,实际使用方便,空气质量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综合管廊与监控中心的连接口结构,通过合理的布局与设计,满足综合管廊运维中的各项需求,解决了传统方案存在的多项问题,实际使用方便。
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综合管廊与监控中心的连接口结构,所述综合管廊被沿管廊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隔墙分隔成若干个管廊舱室,所述综合管廊的上方、位于所述监控中心处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被沿管廊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二隔墙分隔成吊装间、管廊出入口间和连接通道;
7.其中,
8.所述吊装间内开设有与所述若干个管廊舱室一一对应的吊装口;
9.所述管廊出入口间被沿管廊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三隔墙分隔成与所述若干个管廊舱室一一对应的工具间,每个所述工具间与该工具间对应的所述管廊舱室之间设置有楼梯;
10.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监控中心相连通。
11.进一步地,所述吊装间的顶部设置有沿管廊宽度方向布置的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上设置有电动葫芦。
12.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吊装口上设置有预制砼盖板。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墙为防火墙,所述吊装间与所述管廊出入口间之间的第二隔墙、所述管廊出入口间与所述连接通道之间的第二隔墙均设置有防火门。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隔墙为防火墙。
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通道位于地面下。
1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通道远离所述管廊出入口间的一侧外部设置有直达室外的自然通风口,所述自然通风口包括地下混凝土风道和地面自然风亭,所述地下混凝土风道通过设置在所述所述连接通道侧壁上的百叶风口与所述连接通道的内部相连通。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综合管廊通过地下联络通道与监控中心连接,节约地面空间。地下联络通道空间宽敞,同时兼做展示教育厅,合理利用,美观性好,便于来访人员进入管廊前参观学习。
19.2.在连接口设置了吊装间,并于吊装间内设置电动葫芦,便于综合管廊日常运维过程中的设备材料吊运。
20.3.连接口布局合理,连接通道、管廊出入口间、吊装间集合设置,集成度高;采用隔墙分隔,功能分区明确,便于管理。
21.4.地下连接廊道设置直通室外的自然通风口,便于改善地下空间的空气质量,保障人员安全。
22.5.管廊出入口间内设楼梯连接地下联络通道,楼梯采用架空型,且设置中间休息平台,预留出楼梯下空间作为管廊巡检机器人调头、维护点。
附图说明
23.图1:本实用新型综合管廊与监控中心的连接口结构的底层平面图;
24.图2:本实用新型综合管廊与监控中心的连接口结构的夹层平面图;
25.图3:图1与图2中的a-a剖视图;
26.图4:图1与图2中的b-b剖视图;
27.图5:图1与图2中的c-c剖视图;
28.图6:图1与图2中的d-d剖视图。
29.附图标注:
30.1——综合管廊;
ꢀꢀꢀꢀꢀꢀꢀꢀꢀꢀꢀꢀꢀꢀꢀꢀ
2——第一隔墙;
31.3——管廊舱室;
ꢀꢀꢀꢀꢀꢀꢀꢀꢀꢀꢀꢀꢀꢀꢀꢀ
4——夹层;
32.5——第二隔墙;
ꢀꢀꢀꢀꢀꢀꢀꢀꢀꢀꢀꢀꢀꢀꢀꢀ
6——吊装间;
33.7——管廊出入口间;
ꢀꢀꢀꢀꢀꢀꢀꢀꢀꢀꢀꢀ
8——连接通道;
34.9——吊装口;
ꢀꢀꢀꢀꢀꢀꢀꢀꢀꢀꢀꢀꢀꢀꢀꢀꢀꢀ
10——第三隔墙;
35.11——工具间;
ꢀꢀꢀꢀꢀꢀꢀꢀꢀꢀꢀꢀꢀꢀꢀꢀꢀ
12——楼梯;
36.13——滑动轨道;
ꢀꢀꢀꢀꢀꢀꢀꢀꢀꢀꢀꢀꢀꢀꢀ
14——电动葫芦;
37.15——预制砼盖板;
ꢀꢀꢀꢀꢀꢀꢀꢀꢀꢀꢀꢀꢀ
16——防火门;
38.17——地下混凝土风道;
ꢀꢀꢀꢀꢀꢀꢀꢀꢀ
18——地面自然风亭;
39.19——百叶风口;
ꢀꢀꢀꢀꢀꢀꢀꢀꢀꢀꢀꢀꢀꢀꢀ
20——安全护栏;
40.21——休息平台;
ꢀꢀꢀꢀꢀꢀꢀꢀꢀꢀꢀꢀꢀꢀꢀ
22——挡水台沿。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42.如附图1至图6所示,一种综合管廊1与监控中心的连接口结构,所述综合管廊1被沿管廊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隔墙2分隔成若干个管廊舱室3,所述综合管廊1的上方、位于所述监控中心处设置有夹层4,所述夹层4被沿管廊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二隔墙5分隔成吊装间6、管廊出入口间7和连接通道8。
43.所述管廊出入口间7是连接所述管廊舱室3与其他连接口功能区的一个转换节点,其被沿管廊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三隔墙10分隔成与所述若干个管廊舱室3一一对应的工具间11,每个所述工具间11与该工具间11对应的所述管廊舱室3之间设置有楼梯12,所述楼梯12布置在所述管廊舱室3中间的检修通道,并且,并对管廊舱室3局部加宽以保证检修通道宽度满足通行要求。所述楼梯12采用架空型,于中间设置休息平台21,平台底距综合管廊1底板净距>1.4m,休息平台21及楼梯12下空间作为管廊巡检机器人调头、维护点。所述楼梯12的两侧及楼梯12口安装安全护栏20,楼梯12洞口设置10cm
×
10cm素砼挡水台沿22。所述楼梯12通向上层工具间11,所述工具间11内可存放管廊运维人员所需的部分设备、工具。所述工具间11采用第二隔墙5与所述连接通道8、吊装间6分隔,所述第二隔墙5为防火墙,所述吊装间6与所述管廊出入口间7之间的第二隔墙5、所述管廊出入口间7与所述连接通道8之间的第二隔墙5均设置有甲级防火门16。各个管廊舱室3对应的工具间11之间采用第三隔墙10分隔,所述第三隔墙10为防火墙,以满足消防安全要求。
44.所述连接通道8为地下式,即,所述连接通道8位于地面下;所述连接通道8位于综合管廊1上方、管廊出入口间7旁。所述连接通道8从连接口起通向监控中心的地下一层。所述连接通道8宽6m、高3.3m,预留足够的空间,便于后期装修布展,兼做综合管廊1展示教育厅。沿通道布展,进入管廊前人员可顺路参观学习。为改善地下空气质量品质,在所述连接通道8远离所述管廊出入口间7的一侧外部设直达室外的自然通风口。所述自然通风口包括地面自然风亭18以及地下混凝土风道17,所述地下混凝土风道17通过设置在所述所述连接通道8侧壁上的百叶风口19与所述连接通道8的内部相连通,为所述连接通道8引入新鲜空气。
45.所述吊装间6是为了解决管廊运维过程中携带工具设备材料等需求而设计的。所述吊装间6位于综合管廊1上方、管廊出入口间7旁。所述吊装间6的顶部设置有沿管廊宽度方向布置的滑动轨道13,所述滑动轨道13上设置有电动葫芦14。所述滑动轨道13下方的吊装间6底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若干个管廊舱室3一一对应的吊装口9,所述吊装口9对应下层各管廊舱室3中间检修通道的位置,每个所述吊装口9上平时采用预制砼盖板15封盖。
46.本实用新型综合管廊1与监控中心的连接口结构改进了传统综合管廊1与监控中心连接的技术方案,通过合理的布局与设计,满足综合管廊1运维中的各项需求,解决了传统方案存在的多项问题,实际使用方便。
47.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