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工程车辆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多功能工程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车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工程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程机械车辆的需求量和使用要求也随之增加;市面常见的工程机械的机械臂包括装载机、叉车、铲车、挖掘机等等,客户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生产需求进行选择,但是,由于工业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人们越来越追求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传统具有单一功能和用途的工程车辆远远不能满足现有生产与施工的需求,因此,现有的工程车辆暴露出以下弊端:
3.1、现有的工程车辆在使用前会根据施工工况、施工环境及自身结构等因素而选定特定的属具,其功能和用途比较单一,只能完成特定的作业场景,无法满足多种工况作业需求;
4.2、现有工程车辆上的属具拆卸和安装流程较为繁琐,对属具与车辆之间的配合精度要求较高,增加了装配难度,极大地浪费了操作人员的时间与精力,因此效率不高,实用性不强。
5.3、现有的工程车辆采用前车架与后车架铰接结构,转向时前车架与后车架围绕铰接轴中心转动,转弯半径大,不利于在狭小空间作业,且稳定性不高,不利于施工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工程车辆。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工程车辆,包括工程车主体,所述工程车主体包括车身主体和与其底部相连的车架主体,所述车架主体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与一动力臂总成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动力臂总成的另一端设置有快换装置,所述快换装置上相配合连接有附属属具,所述附属属具由动力臂总成驱动其进行工作,所述工程车主体上设置有油源模块,所述油源模块用于驱动施工属具和液压工具进行工作,所述车架主体上设置有驱动总成和转向控制系统,所述驱动总成用于驱动工程车主体进行运动,所述转向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驱动总成的转向模式;
8.所述动力臂总成设置为提升臂总成或伸缩臂总成;
9.所述附属属具上设置有装配组件和横梁,所述装配组件上开设有多组用于与快换装置相配合的装配孔和装配槽,所述横梁用于对附属属具进行加固与限位。
10.进一步地,所述车架主体包括与连接结构相连接的车架前段、与车架前段相连接的车架中段、以及与车架中段相连接的车架后段,所述车架前段与车架后段于车架中段上形成容置腔,所述车架后段上设置有安置槽,所述容置腔和安置槽用于工程车主体中部件与设备的容纳与安装。
11.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前段、车架中段和车架后段之间设置呈一体成型。
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车架前段的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用于将提升臂总成安装于车架前段,所述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用于将伸缩臂总成安装于车架前段。
13.进一步地,所述提升臂总成包括提升臂、摇臂、驱动杆、提升缸和转动缸,所述提升臂一端与第二转动轴转动相连,其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快换装置上,所述摇臂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提升臂上,其上端与驱动杆转动相连,且该摇臂的中部与转动缸活塞杆的输出端转动相连,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快换装置上,所述转动缸与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提升缸与第四转动轴转动相连,其活塞杆输出端分别与摇臂的一端和提升臂转动相连。
14.进一步地,所述附属属具设置为铲斗。
15.进一步地,所述铲斗包括推铲、夹斗和驱动缸,所述推铲连接与快换装置相连接,所述夹斗通过一销轴组件转动连接于推铲上,所述驱动缸转动连接于推铲上,其活塞杆输出端与夹斗转动相连,且该驱动缸用于驱动推铲与夹斗之间进行展开与闭合。
16.进一步地,所述伸缩臂总成包括外框架、内框架、伸缩缸、动力缸、随动缸、摆动缸、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外框架的一端与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内框架相配合滑动穿设于外框架当中,所述随动缸与第三转动轴转动相连,其活塞杆输出端与外框架的另一端转动相连,所述动力缸与第四转动轴转动,其活塞杆输出端与外框架的另一端转动相连,所述伸缩缸与外框架的一端转动相连,其活塞杆输出端与内框架靠近附属属具的一端转动相连,所述摆动缸设置于内框架的内部,且该摆动缸与内框架转动相连,其活塞杆输出端与第一连杆的上端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转动连接于内框架的另一端,其下端与第二连杆一端转动相连,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与快换装置转动相连。
17.进一步地,所述附属属具设置为平叉。
18.进一步地,所述快换装置包括上连接销柱、下连接销柱、连接框架、缸筒、限位套、活塞杆、第一供油管路和第二供油管路,所述上连接销柱的端部相配合嵌设于装配组件上的装配槽内,所述下连接销柱转动设置于动力臂总成的端部,所述连接框架上开设有多组安装孔,且该连接框架由多组安装孔相配合套设于上连接销柱和下连接销柱上,所述缸筒设置于连接框架上,所述限位套相配合嵌设于缸筒的内部,所述活塞杆杆身相配合滑动设置于限位套内,且该活塞杆的一端相配合滑动设置于缸筒内,其另一端用于连接附属属具,所述第一供油管路的输出端和第二供油管路的输出端均与缸筒相连通,所述第一供油管路用于驱动活塞杆伸长,所述第二供油管路用于驱动活塞杆收缩。
19.进一步地,所述油源模块包括模块本体、分别设置于模块本体上的液压油口装置和切换控制装置,所述液压油口装置用于输送的液压油,所述切换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和切换液压油的输送量。
20.进一步地,所述车架主体上设置有驱动单元和液压油源,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为内燃机驱动单元、电动驱动单元或液压马达驱动单元,且该驱动单元用于为驱动总成提供动力,所述液压油源用于为动力臂总成、快换装置、油源模块和转向控制系统提供液压油。
2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总成包括分别连接于车架主体底部的驱动轮组和分动箱,所述驱动轮组设置为多组,多组所述驱动轮组的输入端均与分动箱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分动箱的输入端与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
22.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组包括驱动桥组件、转向油缸、拉杆、转向节和轮胎,所述驱动桥组件连接于车架主体的底部,所述转向油缸连接于驱动桥组件上,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转向油缸的活塞杆输出端和转向节上,所述转向节设置于驱动桥组件上,所述轮胎转动与转向节转动相连,且该轮胎的输入端与驱动桥组件的输出端相连。
23.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控制系统设置为电磁阀控制单元,所述电磁阀控制单元用于切换多组驱动轮组的转向模式。
24.进一步地,所述车身主体上设置有驾驶室,所述驾驶室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车门和扶梯,所述扶梯位于车门的下方。
25.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26.1、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功能多样,通过车架前段设置的连接结构能够将提升臂总成或伸缩臂总成连接至车架主体上,使得本装置既能够用于铲装和运输工作,又能够用于运输和高空工作,扩大了本装置的使用范围,提高设备的工作能力;
27.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车架主体设置呈一体成型,便于生产和加工,降低制作难度和成本,使得车架前段、车架中段和车架后段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凑,且车架主体在运动过程中,其重心不会随工程车主体的运动而发生变化,保证车辆运行时的稳定性,车架主体上设置有容置腔和安置槽,能够对车身主体中的部件和设备进行放置与安装,同时也能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
28.3、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操作便捷,通过利用快换装置,能够对动力臂总成端部连接的附属属具进行快速更换,并且方便拆卸与安装,降低了附属属具的操作难度,节省了更换时间,使其在框架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更换其他工作装置,从而满足多工况作业需要;
29.4、本实用新型采用油源模块,可以为施工属具和液压工具提供液压动力源,方便在野外区域施工作业;同时,通过转向控制系统控制转向油缸的活塞杆伸出长度,能够调节驱动轮组的转向模式,使得工程车主体实现前轮转向、多轮组同相位转向、多轮组异相位转向等转向模式,使工程车辆的应用更加灵活高效;
30.5、当采用提升臂进行工作时,通过驱动缸带动铲斗中的夹斗和推铲进行展开和闭合,能够满足多种施工作业的需求,当推铲与夹斗之间闭合时,能够实现铲装、搬运、卸载和推运等相关作业;当推铲和夹斗之间展开时,能够对目标物料进行抓取、拾取或拔放等操作,功能多样且操作灵活,提高生产或施工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31.图1是实施例1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车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提升臂总成和铲斗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1;
35.图5是提升臂总成和铲斗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2;
36.图6是快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7.图7是油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8.图8是驱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39.图9是实施例2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10是伸缩臂总成和平叉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1;
41.图11是伸缩臂总成和平叉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2。
42.图中:1、车身主体;2、车架主体;201、车架前段;202、车架中段; 203、车架后段;204、容置腔;205、安置槽;3、连接结构;301、第一转动轴;302、第二转动轴;303、第三转动轴;304、第四转动轴;4、提升臂总成;401、提升臂;402、摇臂;403、驱动杆;404、提升缸;405、转动缸;5、伸缩臂总成;51、外框架;52、内框架;53、伸缩缸;54、动力缸; 55、随动缸;56、摆动缸;57、第一连杆;58、第二连杆;6、快换装置; 601、上连接销柱;602、下连接销柱;603、连接框架;604、缸筒;605、限位套;606、活塞杆;607、第一供油管路;608、第二供油管路;7、铲斗; 701、推铲;702、夹斗;703、驱动缸;8、平叉;9、油源模块;901、模块本体;902、液压油口装置;903、切换控制装置;10、驱动总成;1010、驱动轮组;1011、驱动桥组件;1012、转向油缸;1013、拉杆;1014、转向节;1015、轮胎;1020、分动箱;11、装配组件;12、横梁;13、驾驶室;14、车门;15、扶梯。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44.实施例1:
4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多功能工程车辆,包括工程车主体,工程车主体包括车身主体1和与其底部相连的车架主体2,车架主体2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结构3,连接结构3与一动力臂总成的一端相连接,动力臂总成的另一端设置有快换装置6,快换装置6上相配合连接有附属属具,附属属具由动力臂总成驱动其进行工作,工程车主体上设置有油源模块9,油源模块9用于驱动施工属具和液压工具进行工作,车架主体2上设置有驱动总成10和转向控制系统,驱动总成10用于驱动工程车主体进行运动,转向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驱动总成10的转向模式,车架主体2用于承载车身主体1和安装动力臂总成,同时也能通过其端部设置的连接结构3对动力臂总成的安装,结构紧凑且工作稳定;通过在动力臂总成的端部安装快换装置6,能够实现附属属具的快速安装与拆卸,节省了装配时间,通过在工程车主体上安装油源模块9,能够为施工属具和液压工具提供动力,从而使液压工具能够于施工现场进行工作与作业,利用驱动总成10能够带动整个装置进行运动,同时,利用转向控制系统能够控制驱动总成10的转向模式,使得驱动装置能够以不同的转向模式进行运动,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46.如图5所示,动力臂总成设置为提升臂总成4,使其能够实现铲装和运输工作,附属属具上设置有装配组件11和横梁12,装配组件11上开设有用于与快换装置6相配合的装配孔和装配槽,通过装配组件11和快换装置6 的配合使用,能够实现附属属具和快换装置6的快速拆卸与安装,通过在附属属具上装配横梁12,能够对附属属具进行加固,提高其承载力和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附属属具进行限位,防止其使用过程中出现过度翻转。
47.如图2所示,车架主体2包括与连接结构3相连接的车架前段201、与车架前段201相连接的车架中段202、以及与车架中段202相连接的车架后段203,车架前段201与车架后段203于车架中段202上形成容置腔204,车架后段203上设置有安置槽205,容置腔204和安置槽205用于工程车主体中部件与设备的容纳与安装;车架前段201、车架中段202和车架后段
203 设置呈一体成型,通过采用一体成型设计,便于生产和加工,降低制作难度和制作成本,使三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凑,且车架主体2在运动过程中重心不会随工程车主体的移动而发生变化,保证车辆运动的稳定性,且车架主体 2上设置有容置腔204和安置槽205,能够对车身主体1中的部件和设备进行放置与安装,保护其内部部件和设备不受损坏。
48.如图1和图3所示,连接结构3包括连接结构3包括连接结构3包括分别设置于车架前段201的第一转动轴301、第二转动轴302、第三转动轴303 和第四转动轴304,第一转动轴301、第二转动轴302和第四转动轴304用于将提升臂总成4安装于车架前段201,利用连接结构3中的第一转动轴301、第二转动轴302和第四转动轴304将车架前段201和提升臂总成4之间进行装配连接,使两者之间能够实现转动相连,且装配方法简单,只需要将第一转动轴301、第二转动轴302和第四转动轴304分别穿入提升臂总成4和车架前段201,即可完成入提升臂总成4和车架前段201之间的转动相连。
49.如图4和图5所示,提升臂总成4包括提升臂401、摇臂402、驱动杆 403、提升缸404和转动缸405,提升臂401一端与第二转动轴302转动相连,其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快换装置6上,摇臂402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提升臂401 上,其上端与驱动杆403转动相连,且该摇臂402的中部与转动缸405活塞杆606的输出端转动相连,驱动杆40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快换装置6上,转动缸405与第一转动轴301转动连接,提升缸404与第四转动轴304转动相连,其活塞杆606输出端分别与摇臂402的一端和提升臂401转动相连,提升臂总成4在工作时,控制动力臂进行运动,同时带动附属属具向被铲装的目标物料方向进行运动,直至目标物料进入到附属属具当中,此时,控制转动缸405的活塞杆606长度,使其带动属具向上翻转,并通过控制提升缸 404带动提升臂401上升,从而实现对目标物料的装铲操作;当需要进行卸料时,通过控制转动缸405带动附属属具向与铲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翻转,由此使目标物料脱离附属属具当中,从而完成目标物料的卸载。
50.如图4和图5所示,附属属具设置为铲斗7;铲斗7包括推铲701、夹斗702和驱动缸703,推铲701连接与快换装置6相连接,夹斗702通过一销轴组件转动连接于推铲701上,驱动缸703转动连接于推铲701上,其活塞杆606输出端与夹斗702转动相连,且该驱动缸703用于驱动推铲701与夹斗702之间进行展开与闭合,通过控制驱动缸703活塞杆606的伸出长度,来带动夹斗702和推铲701之间进行展开和闭合,当夹斗702进而推产之间闭合时,两者形成一个整体,且该整体可用于装载、搬运、铲运和举升等操作,当夹斗702与推铲701之间两者展开时,能够实现对目标物料的夹取、拾取、平铺和拔放等操作,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51.如图6所示,快换装置6包括上连接销柱601、下连接销柱602、连接框架603、缸筒604、限位套605、活塞杆606、第一供油管路607和第二供油管路608,上连接销柱601的端部相配合嵌设于装配组件11上的装配槽内,下连接销柱602转动设置于动力臂总成的端部,连接框架603上开设有多组安装孔,且该连接框架603由多组安装孔相配合套设于上连接销柱601和下连接销柱602上,缸筒604设置于连接框架603上,限位套605相配合嵌设于缸筒604的内部,活塞杆606杆身相配合滑动设置于限位套605内,且该活塞杆606的一端相配合滑动设置于缸筒604内,其另一端用于连接附属属具,第一供油管路607的输出端和第二供油管路608的输出端均与缸筒604 相连通,第一供油管路607用于驱动活塞杆606伸长,第二供油管路608用于驱动活塞杆606收缩,通过利用快换装置6,能够实现附属属具的快速拆卸与安装,有效的提高更换效率,当需要对附属属具进行更换时,先将当前所使用的附属属具进行
拆卸,利用第二供油管路608向缸筒604内输送液压油,使得活塞杆606、缸套和限位套605三者间形成的腔体之间充满液压油,随着液压油的不断增多,会带动活塞缸向靠近缸筒604中部的方向运动,从而使活塞杆606的漏出部位减小,直至使其完全从装配组件11上开设的安装孔内脱离出来,此时控制动力臂总成的端部进行运动,使其带动上连接销轴脱离装配组件11的装配槽当中,完成原有属具的拆卸;此时更换所需要的的附属属具,此时利用动力臂总成带动快换装置6进行运动,使得上连接销轴重新嵌入到装配槽当中,利用第一供油管路607向缸筒604内输送液压油,随着液压油的逐渐增多,会推动滑动设置于缸筒604内的活塞向远离缸筒604中心的方向进行运动,使得活塞杆606逐渐伸长,并逐渐穿入到安装孔内,从而完成附属属具的更换。
52.如图7所示,油源模块9包括模块本体901、分别设置于模块本体901 上的液压油口装置902和切换控制装置903,液压油口装置902用于输送的液压油,切换控制装置903用于控制和切换液压油的输送量,油源模块9用于液压工具提供其工作使所需要的液压。当需要使用液压工具时,使用者将油源模块9中的液压油口装置902和液压工具连接在一起,此时油源模块9 将为液压工具提供液压油,通过切换控制装置903,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液压油的流量,使得液压工具得以实施作业。
53.如图8所示,车架主体2上设置有驱动单元和液压油源,驱动单元设置为内燃机驱动单元、电动驱动单元或液压马达驱动单元,且该驱动单元用于为驱动总成10提供动力,当采用内燃机驱动单元时,能够为驱动总成10提供较强的驱动力;当采用电动驱动单元时,不会产生污染性的尾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当采用液压马达驱动单元时,设备所占空间小,防尘性能好,抗过载能力强,有效提高驱动单元实用性;液压油源用于为动力臂总成、快换装置6、油源模块9和转向控制系统提供液压油,能够使需要液压油进行供能的各部分部件得以正常工作。
54.如图8所示,驱动总成10包括分别连接于车架主体2底部的驱动轮组 1010和分动箱1020,驱动轮组1010设置为多组,多组驱动轮组1010的输入端均与分动箱1020的输出端相连接,分动箱1020的输入端与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驱动轮组1010包括驱动桥组件1011、转向油缸1012、拉杆 1013、转向节1014和轮胎1015,驱动桥组件1011连接于车架主体2的底部,转向油缸1012连接于驱动桥组件1011上,拉杆1013的两端分别铰接于转向油缸1012的活塞杆606输出端和转向节1014上,转向节1014设置于驱动桥组件1011上,轮胎1015转动与转向节1014转动相连,且该轮胎1015 的输入端与驱动桥组件1011的输出端相连;转向控制系统设置为电磁阀控制单元,电磁阀控制单元用于切换多组驱动轮组1010的转向模式,利用电磁阀控制单元的接通与断开来控制液压油源对转向油缸1012供油情况,当液压油源中的接通后,液压油进入到转向油缸1012当中,推动转向油缸1012 的活塞杆606输出端进行运动,带动与其相铰接的拉杆1013进行运动,由于拉杆1013的另一端铰接于转向节1014,因此转向节1014会带动轮胎1015 进行转向,通过控制各组轮胎1015的转向情况,能够实现多种转向模式。
55.如图1所示,车身主体1上设置有驾驶室13,驾驶室13为驾驶人员提供驾驶空间,驾驶室1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车门14和扶梯15,扶梯15位于车门14的下方。
56.实施例2:
57.如图9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动力臂总成设置为伸缩臂总成5,使其能够用
于运输或高空工作;附属属具上设置有装配组件11和横梁12,装配组件11上开设有用于与快换装置6相配合的装配孔和装配槽,横梁12 用于对附属属具进行加固与限位,通过装配组件11和快换装置6的配合使用,能够实现附属属具和快换装置6的快速拆卸与安装,通过在附属属具上装配横梁12,能够对附属属具进行加固,提高其承载力和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附属属具进行限位,防止其使用过程中出现过度抬升。
58.如图3和图11,连接结构3包括连接结构3包括连接结构3包括分别设置于车架前段201的第一转动轴301、第二转动轴302、第三转动轴303和第四转动轴304,第二转动轴302、第三转动轴303和第四转动轴304用于将伸缩臂总成5安装于车架前段201,利用连接结构3中的第一转动轴301、第二转动轴302和第四转动轴304将车架前段201和伸缩臂总成5之间进行装配连接,使两者之间能够实现转动相连,且装配方法简单,只需要将第一转动轴301、第二转动轴302和第四转动轴304分别穿入伸缩臂总成5和车架前段201,即可完成入伸缩臂总成5和车架前段201之间的转动相连。
59.如图10和图11所示,伸缩臂总成5包括外框架51、内框架52、伸缩缸53、动力缸54、随动缸55、摆动缸56、第一连杆57和第二连杆58,外框架51的一端与第二转动轴302转动连接,内框架52相配合滑动穿设于外框架51当中,随动缸55与第三转动轴303转动相连,其活塞杆606输出端与外框架51的另一端转动相连,动力缸54与第四转动轴304转动,其活塞杆606输出端与外框架51的另一端转动相连,伸缩缸53与外框架51的一端转动相连,其活塞杆606输出端与内框架52靠近附属属具的一端转动相连,摆动缸56设置于内框架52的内部,且该摆动缸56与内框架52转动相连,其活塞杆606输出端与第一连杆57的上端转动相连,第一连杆57的中部转动连接于内框架52的另一端,其下端与第二连杆58一端转动相连,第二连杆58另一端与快换装置6转动相连;是附属属具设置为平叉8,伸缩臂总成5在使用过程中,控制工程车主体进行移动,并且使平叉8工作端进入目标物料中,控制驱动总成10,带动平叉8完全进入目标物料,通过动力缸 54控制内框架52和外框架51上升,到达一定位置处,控制伸缩缸53带动内框架52进行运动,使得内框架52相对于外框架51向外延伸,直至延伸至放置区域,从而完成目标物料的运输。
60.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装配组件11与推铲701之间装配组件11与平叉 8之间,扶梯15与车身主体1之间可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提升臂401 与摇臂402之间、转动缸405活塞杆606输出端与摇臂402之间、摇臂402 与驱动杆403提升缸404之间、摇臂402与驱动杆403之间、外框架51与动力缸54活塞杆606输出端之间、外框架51与随动缸55活塞杆606输出端之间、摆动缸56的活塞杆606输出端与第一连杆57之间、第一连杆57 与第二连杆58之间可采用金属销进行连接;上述中的车架前段201、车架中段202以及车架后段203之间设置呈一体成型,其一体成型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成型、栓接成型以及二者相结合的方式等进行制造加工,提升缸 404、转动缸405、伸缩缸53、动力缸54、随动缸55、摆动缸56和驱动缸 703可采用液压油缸,转向油缸1012可采用液压转向器,切换控制装置903 可采用三位四通电磁阀,装配组件11可采用加劲板,内燃机驱动单元、电动驱动单元或液压马达驱动单元等用于驱动工程车运动的驱动单元可安装于安置槽205当中,且上述中的液压油口装置902、切换控制装置903、提升缸404、转动缸405、伸缩缸53、动力缸54、随动缸55、摆动缸56、转向油缸1012、液压油口装置902、切换控制装置903、驱动桥组件1011、转向节1014、轮胎1015、分动箱1020、装配组件11、电磁阀控制单元、横梁 12、驾驶室13和车门14的具体结构和工作
原理均属于本技术领域现有技术,本技术未对其进行改进,故不再赘述。
61.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功能多样,通过车架前段201设置的连接结构3 能够将提升臂总成4或伸缩臂总成5连接至车架主体2上,使得本装置既能够用于铲装和运输工作,又能够用于运输和高空工作,扩大了本装置的使用范围,提高设备的工作能力;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车架主体2设置呈一体成型,便于生产和加工,降低制作难度和成本,使得车架前段201、车架中段202 和车架后段203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凑,且车架主体2在运动过程中,其重心不会随工程车主体的运动而发生变化,保证车辆运行时的稳定性,车架主体 2上设置有容置腔204和安置槽205,能够对车身主体1中的部件和设备进行放置与安装,同时也能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操作便捷,通过利用快换装置6,能够对动力臂总成端部连接的附属属具进行快速更换,并且方便拆卸与安装,降低了附属属具的操作难度,节省了更换时间,使其在框架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更换其他工作装置,从而满足多工况作业需要;本实用新型采用油源模块9,可以为施工属具和液压工具提供液压动力源,方便在野外区域施工作业;同时,通过转向控制系统控制转向油缸1012 的活塞杆606伸出方向,能够调节驱动轮组1010的转向模式,使得工程车主体实现前轮转向、多轮组同相位转向、多轮组异相位转向等转向模式,使工程车辆的应用更加灵活高效;当采用提升臂401进行工作时,通过驱动缸 703带动铲斗7中的夹斗702和推铲701进行展开和闭合,能够满足多种施工作业的需求,当推铲701与夹斗702之间闭合时,能够实现铲装、搬运、卸载和推运等相关作业;当推铲701和夹斗702之间展开时,能够对目标物料进行抓取、拾取或拔放等操作,功能多样且操作灵活,提高生产或施工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62.在使用提升臂总成4时,利用连接结构3中的第一转动轴301、第二转动轴302和第四转动轴304将车架前段201和提升臂总成4之间进行装配连接,使两者之间转动相连;利用快换装置6将铲斗7安装于提升臂401的端部,将当前所使用的铲斗7进行拆卸,通过第二供油管路608向缸筒604内输送液压油,使得活塞杆606、缸套和限位套605三者间形成的腔体之间充满液压油,随着液压油的不断增多,会带动活塞缸向靠近缸筒604中部的方向运动,从而使活塞杆606的漏出部位减小,直至使其完全从装配组件11 上开设的安装孔内脱离出来,控制提升臂总成4带动快换装置6下降,使得上连接销柱601脱离装装配组件11的装配槽,完成铲斗7的拆卸;此时更换所需要的的铲斗7,控制提升臂401上升,使其带动快换装置6中的上连接销柱601重新嵌入到装配槽中,利用第一供油管路607向缸筒604内输送液压油,随着液压油的逐渐增多,会推动滑动设置于缸筒604内的活塞向远离缸筒604中心的方向进行运动,使得活塞杆606逐渐伸长,并逐渐穿入到安装孔内,从而完成铲斗7的更换;控制动力臂进行运动,同时带动铲斗7 向被铲装的目标物料方向进行运动,直至目标物料进入到铲斗7当中,此时,控制转动缸405的活塞杆606伸出长度,使其带动铲斗7向上翻转,并通过控制提升缸404带动提升臂401上升,从而实现对目标物料的装铲操作;当需要进行卸料时,通过控制转动缸405带动铲斗7向与铲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翻转,由此使目标物料脱离铲斗7当中,从而完成目标物料物品的装卸;
63.在使用伸缩臂总成5时,利用连接结构3中的第一转动轴301、第二转动轴302和第四转动轴304将车架前段201和伸缩臂总成5之间进行装配连接,并利用快换装置6将铲斗7安装于提升臂401的端部,将当前所使用的平叉8进行拆卸,利用第二供油管路608向缸筒604内输送液压油,使得活塞杆606、缸套和限位套605三者间形成的腔体之间充满液压油,
随着液压油的不断增多,会带动活塞缸向靠近缸筒604中部的方向运动,从而使活塞杆606的漏出部位减小,直至使其完全从装配组件11上开设的安装孔内脱离出来,控制伸缩臂总成5带动快换装置6下降,使得上连接销柱601脱离装配组件11的装配槽,完成平叉8的拆卸;此时更换所需要的的平叉8,控制提升臂401上升,使其带动快换装置6中的上连接销柱601重新嵌入到装配槽中,利用第一供油管路607向缸筒604内输送液压油,随着液压油的逐渐增多,会推动滑动设置于缸筒604内的活塞向远离缸筒604中心的方向进行运动,使得活塞杆606逐渐伸长,并逐渐穿入到安装孔内,从而完成平叉 8的更换;伸缩臂总成5使用过程中,控制工程车主体进行移动,并且使平叉8工作端进入目标物料中,控制驱动总成10,带动平叉8完全进入目标物料,通过动力缸54控制内框架52和外框架51上升,到达一定位置处,控制伸缩缸53带动内框架52进行运动,使得内框架52相对于外框架51向外延伸,直至延伸至放置区域,从而完成目标物料的运输。
64.当需要使用液压工具时,将油源模块9中的液压油口装置902和液压工具连接在一起,此时油源模块9将为液压工具提供液压油,在液压压力油的作用下打开切换控制装置903,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液压油的流量,使得液压工具能够实施作业;
65.当驱动总成10驱动工程车主体进行运动时,由驱动单元通过分动箱 1020驱动驱动轮组1010进行运动,使分动箱1020通过驱动桥组件1011驱动轮胎1015进行转动,当需要切换转向模式时,利用电磁阀控制单元的接通与断开来控制液压油源对转向油缸1012供油情况,当液压油源中的接通后,液压油进入到转向油缸1012当中,推动转向油缸1012的活塞杆606输出端进行运动,带动与其相铰接的拉杆1013进行运动,由于拉杆1013的另一端铰接于转向节1014,因此运动的拉杆1013带动轮胎1015进行转向,在通过控制各组轮胎1015的转向情况,从而实现多种转向模式的切换。
6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