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使用效率高的水利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使用效率高的水利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水利清淤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效率高的水利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水利工程是为消除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工程,因为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而修建水利工程就会存在泥沙及淤泥堆积的情况,水利清理淤泥装置在水利清理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水利清理淤泥装置水利工程中河道系统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3.相关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1314317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水利清淤装置,包括底座和清淤机构;清淤机构包括设于底座上的箱体、设于箱体上端面的第一管道、设于第二箱体上端面的抽泥泵、与抽泥泵进口连通的第二管道和设于第二管道端部的吸泥罩;箱体上设有翻泥机构;翻泥机构包括设于箱体顶部的挂杆、设于挂杆端部的横梁和设于横梁上的气缸;挂杆沿箱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挂杆的一端向远离箱体的方向水平延伸;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伸出,且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设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转动设有水平设置的转杆;转杆上设有翻泥组件,翻泥组件沿转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翻泥组件包括固定于转杆上的固定部和设于固定部上的翻泥片。本技术具有提高清淤作业的效率的效果。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箱体内的淤泥重量可能有点庞大,因此可能需要消耗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以及体力去清理箱体内的淤泥,从而可能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进而不便于工作人员清理箱体的内的淤泥。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对箱体内的淤泥进行清洁,从而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本技术提供一种使用效率高的水利清淤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使用效率高的水利清淤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使用效率高的水利清淤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排淤机构,所述排淤机构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底部侧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于箱体的底部侧壁,所述箱体上设有用于对密封盖进行驱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排淤机构包括用于对淤泥进行振动的振动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箱体内的淤泥进行清理时,首先通过驱动组件将密封盖打开,随后在密封盖的下方放置收集淤泥的收集桶,之后在振动组件的作用下,箱体内的一些淤泥能够由于重力作用经过密封盖滑落到收集桶中,箱体深处的淤泥则需要工作人员用相关工具将其输送到收集桶中,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淤泥进行清洁,进而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8.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以及第一转轴,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于箱体的侧壁,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箱体的侧壁,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驱动电机转动轴的侧壁,所述第一转轴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箱体的底部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丝杠,所述丝杠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固定板的侧壁,所述丝杠靠近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丝杠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转动杆上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密封盖转动时,首先开启第一驱动电机,随后第一驱动电机上的转动轴能够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丝杠转动,丝杠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带动密封盖转动,从而能够降低驱动密封盖发生转动的难度。
10.可选的,所述振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转轴、驱动杆以及连接杆,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安装于箱体的侧壁,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箱体的底部侧壁,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驱动电机转动轴的侧壁,所述第二转轴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箱体的底部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内开还设有滑孔,所述驱动杆滑动连接于滑孔的侧壁,所述驱动杆靠近凸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滚动连接于凸轮的侧壁,所述驱动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抵接板,所述驱动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抵接板与第二固定板的相对内侧,所述密封盖内开设有穿孔,所述驱动杆远离凸轮的一端能滑移于穿孔的内腔;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缓冲板,所述密封盖上依次开设有滑移槽以及滑移孔,所述滑移槽与滑移孔相连通,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缓冲板的侧壁,所述连接杆滑动连接于滑移孔的侧壁,所述滑移槽内设有挡片,所述挡片的一侧固定连接于连接杆远离缓冲板的一端,所述挡片滑动连接于滑移槽的内壁;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密封盖与缓冲板的相对内侧;所述驱动杆远离凸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能够滚动连接于缓冲板的底部侧壁。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开启第二驱动电机,随后第二驱动电机上的转动轴能够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凸轮转动,凸轮能够通过与第一滚轮之间的配合,推动驱动杆做往复运动,驱动杆移动带动第二滚轮移动,之后驱动杆能够通过第二滚轮与缓冲板之间的配合,推动缓冲板做往复运动,从而能够对缓冲板上的淤泥进行振动,进而能够降低淤泥滞留在缓冲板上的可能性。
12.可选的,所述箱体上设有用于对密封盖进行支撑的支撑组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支撑组件能够对密封盖进行支撑。
14.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滑移块以及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固定板的相对内侧,所述滑移块螺纹连接于丝杠的侧壁,所述滑移块滑动连接于导向杆的侧壁;所述滑移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靠近密封盖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板的侧壁,所述密封盖的底部侧壁开设有第一插接槽,所述支撑板能与第一插接槽进行插接配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开启第一驱动电机,随后第一驱动电机上的转动轴
能够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丝杠转动,丝杠转动带动滑移块移动,滑移块移动带动支撑杆移动,支撑杆移动带动支撑板移动,当支撑板移动插接到第一插接槽的内腔中时,此时关闭第一驱动电机,从而能够对密封盖进行支撑,进而降低支撑板向下发生移动的可能性。
16.可选的,所述第一插接槽内设有稳定组件,所述第一插接槽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存放槽,所述第一存放槽内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滑动连接于第一存放槽的侧壁,所述第一存放槽内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存放槽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侧壁,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导向块远离支撑板的一侧,所述导向块靠近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半球体块,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半球体块能与限位槽进行插接配合。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接板移动插接到第一插接槽中时,插接板能够推动半球体块移动,半球体块移动带动导向块克服第三弹簧的弹力移动,当插接板移动至半球体块与限位槽相对应的位置时,此时第三弹簧的弹力能够推动导向块移动,导向块移动带动半球体块移动插接到限位槽中,从而能够降低支撑板与密封盖之间发生晃动的可能性。
18.可选的,所述箱体上设有用于对密封盖进行连接的连接组件。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连接组件能够将密封盖与箱体进行连接。
20.可选的,所述箱体靠近密封盖一端的侧壁开设有第二插接槽,所述缓冲板上固定连接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能与第二插接槽进行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插接槽的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第四弹簧和插接块,所述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第四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挡板远离插接杆的一侧,所述第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插接块远离插接杆的一侧,所述插接杆上开设有卡槽,所述插接块靠近插接杆的一端设有斜面,所述插接块能与卡槽进行插接配合。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密封盖关闭时,首先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密封盖转动,随后当密封盖转动至插接杆插接到第二插接槽中时,插接杆能够通过斜面推动插接块克服第四弹簧的弹力移动,当插接杆移动至插接块与卡槽相对应的位置时,此时第四弹簧的弹力能够推动插接块移动插接到卡槽中,从而能够降低密封盖与箱体之间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22.可选的,所述箱体上设有解除组件,所述解除组件包括拉绳以及旋转块,所述挡板内开设有通孔,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插接块远离插接杆的一侧,所述拉绳滑动连接于通孔的侧壁,所述箱体上开设有第二存放槽,所述第二存放槽与滑槽相连通,所述旋转块转动连接于第二存放槽的侧壁,所述拉绳远离插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旋转块的侧壁。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密封盖打开时,首先转动旋转块,旋转块转动带动拉绳移动,拉绳移动带动插接块移动,当插接块移动至远离插接杆的位置时,此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密封盖转动,从而能够降低密封盖与箱体之间发生分离的难度。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需要对箱体内的淤泥进行清理时,首先通过驱动组件将密封盖打开,随后在密封盖的下方放置收集淤泥的收集桶,之后在振动组件的作用下,箱体内的一些淤泥能够由于重力作用经过密封盖滑落到收集桶中,箱体深处的淤泥则需要工作人员用相关工具将其输送到收集桶中,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淤泥进行清洁,进而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
度;2.当需要将密封盖关闭时,首先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密封盖转动,随后当密封盖转动至插接杆插接到第二插接槽中时,插接杆能够通过斜面推动插接块克服第四弹簧的弹力移动,当插接杆移动至插接块与卡槽相对应的位置时,此时第四弹簧的弹力能够推动插接块移动插接到卡槽中,从而能够降低密封盖与箱体之间发生分离的可能性;3.当需要将密封盖打开时,首先转动旋转块,旋转块转动带动拉绳移动,拉绳移动带动插接块移动,当插接块移动至远离插接杆的位置时,此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密封盖转动,从而能够降低密封盖与箱体之间发生分离的难度。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突显丝杠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突显导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突显拉绳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排淤机构;21、密封盖;22、转动杆;3、驱动组件;31、第一驱动电机;32、第一转轴;33、第一齿轮;34、第一固定板;35、丝杠;36、第二齿轮;37、第三齿轮;38、第四齿轮;4、振动组件;41、第二驱动电机;42、第二转轴;43、驱动杆;44、连接杆;45、凸轮;46、第二固定板;47、滑孔;48、第一滚轮;49、抵接板;50、第一弹簧;51、穿孔;52、缓冲板;53、滑移槽;54、滑移孔;55、挡片;56、第二弹簧;57、第二滚轮;6、支撑组件;61、滑移块;62、支撑板;63、导向杆;64、支撑杆;65、第一插接槽;7、稳定组件;71、第一存放槽;72、导向块;73、第三弹簧;74、半球体块;75、限位槽;8、连接组件;81、第二插接槽;82、插接杆;83、滑槽;84、第四弹簧;85、插接块;86、挡板;87、卡槽;88、斜面;9、解除组件;91、拉绳;92、旋转块;93、通孔;94、第二存放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使用效率高的水利清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箱体1上设有排淤机构2。
29.如图1和图2所示,排淤机构2包括密封盖21,密封盖21呈长方体状,密封盖21的底部侧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2,转动杆22水平设置,转动杆2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箱体1开口的底部侧壁,箱体1上设有用于对密封盖21进行驱动的驱动组件3,排淤机构2包括用于对淤泥进行振动的振动组件4;当需要对箱体1内的淤泥进行清理时,首先通过驱动组件3将密封盖21打开,随后在密封盖21的下方放置收集淤泥的收集桶,之后在振动组件4的作用下,箱体1内的一些淤泥能够由于重力作用经过密封盖21滑落到收集桶中,箱体1深处的淤泥则需要工作人员用相关工具将其输送到收集桶中,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淤泥进行清洁,进而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30.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组件3包括第一驱动电机31以及第一转轴32,第一驱动电机31通过螺栓安装于箱体1的侧壁;第一转轴32水平设置,第一转轴32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箱体1的左右两侧侧壁,第一转轴32靠近第一驱动电机31的一端通过联轴器
连接于第一驱动电机31转动轴的侧壁;第一转轴32的侧壁套设固定有第一齿轮33,第一齿轮33为锥齿轮,箱体1的底部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板34,第一固定板34呈长方体状,两个固定板之间设有丝杠35,丝杠35水平设置,丝杠35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固定板34的侧壁;丝杠35靠近第一转轴32的一端套设固定有第二齿轮36,第二齿轮36为锥齿轮,第二齿轮36与第一齿轮33相啮合;丝杠35远离第一转轴32的一端套设固定有第三齿轮37,第三齿轮37为锥齿轮,转动杆22上套设固定有第四齿轮38,第四齿轮38为锥齿轮,第四齿轮38与第三齿轮37相啮;当需要驱动密封盖21转动时,首先开启第一驱动电机31,随后第一驱动电机31上的转动轴能够带动第一转轴32转动,第一转轴32转动带动第一齿轮33转动,第一齿轮33转动带动第二齿轮36转动,第二齿轮36转动带动丝杠35转动,丝杠35转动带动第三齿轮37转动,第三齿轮37转动带动第四齿轮38转动,第四齿轮38转动带动转动杆22转动,转动杆22转动带动密封盖21转动,从而能够降低驱动密封盖21发生转动的难度。
31.如图2和图3所示,振动组件4包括第二驱动电机41、第二转轴42、两个驱动杆43以及多个连接杆44,箱体1底部的左右两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呈长方体状,第二驱动电机41通过螺栓安装于安装板上,第二转轴42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两个安装板的侧壁,第二转轴42靠近第二驱动电机41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于第二驱动电机41转动轴的侧壁,第二转轴42的左右两端侧壁均套设固定有凸轮45,两个凸轮45与两个驱动杆43对应设置,箱体1的底部的左右两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46,第二固定板46呈长方体状,两个凸轮45与两个第二固定板46对应设置,第二固定板46内开设有滑孔47,滑孔47沿第二固定板46的宽度方向延伸,两个驱动杆43与两个第二固定板46对应设置,驱动杆43沿第二固定板46的宽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滑孔47的侧壁,驱动杆43靠近凸轮45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48,第一滚轮48滚动连接于凸轮45的侧壁,驱动杆43的侧壁套设固定有抵接板49,抵接板49呈长方体状,驱动杆43上套设有第一弹簧50,第一弹簧50水平设置,第一弹簧50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抵接板49与第二固定板46的相对内侧,密封盖21内开设有穿孔51,驱动杆43远离凸轮45的一端能滑移于穿孔51的内腔;密封盖21上设置有缓冲板52,缓冲板52呈长方体状,密封盖21上开设有多个滑移槽53以及多个滑移孔54,多个滑移槽53与多个滑移孔54一一对应设置,滑移槽53与滑移孔54均沿密封盖21的高度方向延伸,滑移槽53与滑移孔54相连通;连接杆44呈长方体状,连接杆44靠近缓冲板5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缓冲板52的底部侧壁,多个连接杆44与多个滑移孔54一一对应设置,连接杆44沿密封盖21滑动连接于滑移孔54的侧壁,滑移槽53内设有挡片55,挡片55呈长方体状,挡片55靠近缓冲板52的一侧固定连接于连接杆44远离缓冲板52的一端,挡片55沿密封盖21的高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滑移槽53的内壁;连接杆44上套设有第二弹簧56,第二弹簧56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密封盖21与缓冲板52的相对内侧;驱动杆43远离凸轮45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57,第二滚轮57能够滚动连接于缓冲板52的底部侧壁;首先开启第二驱动电机41,随后第二驱动电机41上的转动轴能够带动第二转轴42转动,第二转轴42转动带动凸轮45转动,凸轮45能够通过与第一滚轮48之间的配合,推动驱动杆43做往复运动,驱动杆43移动带动第二滚轮57移动,之后驱动杆43能够通过第二滚轮57与缓冲板52之间的配合,推动缓冲板52做往复运动,从而能够对缓冲板52上的淤泥进行振动,进而能够降低淤泥滞留在缓冲板52上的可能性。
32.如图2和图3所示,箱体1上设有用于对密封盖21进行支撑的支撑组件6,设置的支撑组件6能够对密封盖21进行支撑;支撑组件6包括滑移块61以及支撑板62,滑移块61呈长方体状,两个第一固定板34之间设有导向杆63,导向杆63水平设置,导向杆6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固定板34的相对内侧,滑移块61螺纹连接于丝杠35的侧壁,滑移块61沿导向杆63的轴向滑动连接于导向杆63的侧壁;滑移块6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4,支撑杆64的截面呈l形;支撑板62呈长方体状,支撑杆64靠近密封盖2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板62靠近滑移块61的一侧,密封盖21的底部侧壁开设有第一插接槽65,支撑板62能与第一插接槽65进行插接配合;首先开启第一驱动电机31,随后第一驱动电机31上的转动轴能够带动第一转轴32转动,第一转轴32转动带动第一齿轮33转动,第一齿轮33转动带动第二齿轮36转动,第二齿轮36转动带动丝杠35转动,丝杠35转动带动滑移块61移动,滑移块61移动带动支撑杆64移动,支撑杆64移动带动支撑板62移动,当支撑板62移动插接到第一插接槽65的内腔中时,此时关闭第一驱动电机31,从而能够对密封盖21进行支撑,进而降低支撑板62向下发生移动的可能性。
33.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插接槽65内设有稳定组件7,第一插接槽65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存放槽71,第一存放槽71内设有导向块72,导向块72呈长方体状,导向块72滑动连接于第一存放槽71的侧壁,第一存放槽71内设有第三弹簧73,第三弹簧73远离支撑板6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存放槽71远离支撑板62的一端侧壁,第三弹簧73靠近支撑板6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导向块72远离支撑板62的一侧,导向块72靠近支撑板6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半球体块74,支撑板62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75,半球体块74能与限位槽75进行插接配合;当插接板移动插接到第一插接槽65中时,插接板能够推动半球体块74移动,半球体块74移动带动导向块72克服第三弹簧73的弹力移动,当插接板移动至半球体块74与限位槽75相对应的位置时,此时第三弹簧73的弹力能够推动导向块72移动,导向块72移动带动半球体块74移动插接到限位槽75中,从而能够降低支撑板62与密封盖21之间发生晃动的可能性。
34.如图1和图4所示,箱体1上设有用于对密封盖21进行连接的连接组件8,设置的连接组件8能够将密封盖21与箱体1进行连接;箱体1靠近密封盖21一侧顶部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第二插接槽81,第二插接槽81沿箱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缓冲板52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插接杆82,两个插接杆82与两个第二插接槽81对应设置,两个插接杆82均呈长方体状,两个插接杆82能分别与两个第二插接槽81进行插接配合,第二插接槽81的侧壁开设有滑槽83,滑槽83沿箱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滑槽83内设有第四弹簧84和插接块85,滑槽8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板86,挡板86呈长方体状;第四弹簧84水平设置,第四弹簧84远离插接杆8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挡板86远离插接杆82的一侧,插接块85呈长方体状,第四弹簧84靠近插接杆8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插接块85远离插接杆82的一侧,插接杆82上开设有卡槽87,卡槽87沿插接杆82的宽度方向延伸,插接块85靠近插接杆82的一端设有斜面88,插接块85能与卡槽87进行插接配合;当需要将密封盖21关闭时,首先通过驱动组件3驱动密封盖21转动,随后当密封盖21转动至插接杆82插接到第二插接槽81中时,插接杆82能够通过斜面88推动插接块85克服第四弹簧84的弹力移动,当插接杆82移动至插接块85与卡槽87相对应的位置时,此时第四弹簧84的弹力能够推动插接块85移动插接到卡槽87中,从而能够降低密封盖21与箱体1之间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35.如图1和图4所示,箱体1上设有解除组件9,解除组件9包括拉绳91以及旋转块92,
拉绳91为钢丝绳,挡板86内开设有通孔93,通孔93沿挡板86的宽度方向延伸,拉绳91靠近插接杆8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插接块85远离插接杆82的一侧,拉绳91沿挡板86的宽度方向滑动连接于通孔93的侧壁,箱体1上开设有第二存放槽94,第二存放槽94沿箱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第二存放槽94与滑槽83相连通;旋转块92呈长方体状,旋转块9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第二存放槽94的底部侧壁,拉绳91远离插接块8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旋转块92的侧壁;当需要将密封盖21打开时,首先转动旋转块92,旋转块92转动带动拉绳91移动,拉绳91移动带动插接块85移动,当插接块85移动至远离插接杆82的位置时,此时通过驱动组件3驱动密封盖21转动,从而能够降低密封盖21与箱体1之间发生分离的难度。
36.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箱体1内的淤泥进行清理时,首先通过驱动组件3将密封盖21打开,随后在密封盖21的下方放置收集淤泥的收集桶,之后在振动组件4的作用下,箱体1内的一些淤泥能够由于重力作用经过密封盖21滑落到收集桶中,箱体1深处的淤泥则需要工作人员用相关工具将其输送到收集桶中,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淤泥进行清洁,进而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