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器声学 专利正文
背挂演奏固体式电钢琴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背挂演奏固体式电钢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指背挂演奏固体式电钢琴。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电子钢琴与手风琴广受人们的喜爱,随着文化市场和乐器本身多元化的发展,也为电子钢琴与手风琴的表演形式和音乐作品创作带来了更加广泛的可能性,但传统手风琴需通过演奏者拉合风箱吹奏弹片发声,实现发音的变化,演奏效果显的很单调且变化领域狭窄,而电子琴采用电脑控制琴键产生自动和弦,使演奏方法大为简化,但是,由于自动和旋采用固定节拍,很难实现和其他乐器合奏、伴奏,当演奏者需因感情的变化或因乐曲的变化改变时值时,使用自动和弦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背挂演奏固体式电钢琴。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背挂演奏固体式电钢琴,包括琴体、安装箱、变音按键、琴键及贝司,所述琴体顶部由左至右依次设有贝司、安装箱、变音按键及琴键,所述琴体底部设有背带扣。
5.作为改进,所述安装箱为中空结构,所述安装箱内设有电池、扬声器及电钢机芯。
6.作为改进,所述背带扣可连接背带。
7.作为改进,所述背带带体设置有太阳能充电器。
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背挂演奏固体式电钢琴,有效将电钢琴与贝司进行结合,通过使用电子数码发声区别于手拉风箱吹奏弹片发声的传统手风琴功能,演奏出的音色独特,同时本实用新型造型独特,体积小巧且轻便易携带。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挂演奏固体式电钢琴的主视图;
10.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挂演奏固体式电钢琴的俯视图;
11.图3是本实用新型背挂演奏固体式电钢琴的背带使用效果图;
12.图4是本实用新型背挂演奏固体式电钢琴的背带第一视角图;
13.图5是本实用新型背挂演奏固体式电钢琴的背带第二视角图。
14.如图所示:1、琴体,2、安装箱,3、背带扣,4、变音按键,5、琴键,6、贝司,7、背带,8、太阳能充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背挂演奏固体式电钢琴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6.结合附图1

附图5,背挂演奏固体式电钢琴,包括琴体1、安装箱2、变音按键4、琴键5及贝司6,所述琴体1顶部由左至右依次设有贝司6、安装箱2、变音按键4及琴键5,所述琴体1底部设有背带扣3。
17.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安装箱2为中空结构,所述安装箱2内设有电池、扬声器及电钢机芯。
18.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背带扣3可连接背带7。
19.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背带7带体设置有太阳能充电器8。
20.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琴体1顶部由左至右依次设有贝司6、安装箱2、变音按键4及琴键5,所述琴体1底部设有背带扣3,所述安装箱2为中空结构,所述安装箱2内设有电池、扬声器及电钢机芯,所述背带扣3可用于连接背带7,以便于随身携带,演奏者使用时,可通过背带7将电钢琴置于身前进行演奏,通过操纵变音按键4、琴键5及贝司6进行演奏,所述背带7带体可设置太阳能充电器8,当使用者在室外使用该背挂式折叠电钢琴时,太阳能充电器8可将太阳光的能量转换为电能储存在充电宝电池里,且太阳能充电器8可用于给该背挂式折叠电钢琴提供电源。
2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背挂演奏固体式电钢琴,其特征在于,包括琴体(1)、安装箱(2)、变音按键(4)、琴键(5)及贝司(6),所述琴体(1)顶部由左至右依次设有贝司(6)、安装箱(2)、变音按键(4)及琴键(5),所述琴体(1)底部设有背带扣(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挂演奏固体式电钢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2)为中空结构,所述安装箱(2)内设有电池、扬声器及电钢机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挂演奏固体式电钢琴,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带扣(3)可连接背带(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挂演奏固体式电钢琴,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带(7)带体设置有太阳能充电器(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背挂演奏固体式电钢琴,包括琴体、安装箱、变音按键、琴键及贝司,所述琴体顶部由左至右依次设有贝司、安装箱、变音按键及琴键,所述琴体底部设有背带扣,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钢琴与贝司进行有效结合,通过使用电子数码发声区别于手拉风箱吹奏弹片发声的传统手风琴功能,演奏出的音色独特,同时本实用新型造型独特,体积小巧且轻便易携带。体积小巧且轻便易携带。体积小巧且轻便易携带。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国林
技术研发日:2021.03.12
技术公布日:20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