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木业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为一种木业加工智能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2.木材是能够次级生长的植物,如乔木和灌木,所形成的木质化组织。这些植物在初生生长结束后,根茎中的维管形成层开始活动,向外发展出韧皮,向内发展出木材。木材是维管形成层向内的发展出植物组织的统称,包括木质部和薄壁射线。木材对于人类生活起着很大的支持作用。根据木材不同的性质特征,人们将它们用于不同途径。
3.目前,对木材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对板材进行压合,从而使两块板材之间连接,但现有的生产线智能化程度低,且工作效率慢。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业加工智能化生产线,解决了目前,对木材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对板材进行压合,从而使两块板材之间连接,但现有的生产线智能化程度低,且工作效率慢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木业加工智能化生产线,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传送带且第二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部设置有第一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和第三送料机构,所述第一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和第三送料机构之间结构相同且呈并排设置,所述第一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和第三送料机构均包括固定架且固定架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设置有调节螺杆且调节螺杆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架外部并安装有第一转轮,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与固定架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螺杆的表面设置有活动板且活动板和固定板均呈l型结构设置,所述固定板和活动板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上部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下部设置有压块,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部设置有挡板且挡板与第一支撑架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挡板位于出料口的边缘处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架且第一安装架的内部设置有升降螺杆,所述升降螺杆的表面设置压合机构且压合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器且电加热器的输出端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板且导热板与电加热丝之间相互接触,所述第二传送带的出口处设置有导向传输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侧面设置有收料机构且收料机构与导向传输机构之间相对应。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活动板和固定板的内侧设置有弹簧柱且弹簧柱的侧面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通过弹簧柱与活动板和固定板之间伸缩连接。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杆且限位杆位于调节螺杆的上下两侧,所述调节杆与固定架之间固定连接且贯穿活动板。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下部设置有第一电机且第二
支撑架的下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侧面均设置有转动轮且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驱动链且驱动链与转动轮相连接。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热板通过螺栓与安装槽之间固定连接且导热板的内部设置有保温腔体,所述保温腔体呈长条状结构设置。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升降螺杆的底部设置有联动盒且第二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驱动盒且驱动盒和联动盒的内部设置有齿轮组,所述驱动盒和联动盒之间设置有皮带。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向传输机构包括第一压合辊且第一压合辊的一端设置有驱动轮,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三电机且第三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驱动轮之间通过驱动链相连接。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向传输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架且第二安装架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顶部延伸至第二安装架外部并安装有第二转轮,所述调节杆的表面设置有活动块且活动块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压合辊,所述第二压合辊与第一压合辊之间相互对应。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收料机构呈矩形框架式结构设置,所述收料机构的内壁设置有活动槽且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表面设置有缓冲柱且缓冲柱的上部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通过缓冲柱与滑动杆之间伸缩连接,所述托板的初始高度与导向传输机构的出口处相互平齐,所述托板的表面设置有垫块且垫块设置有两组并呈平行设置。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5.本发明在第一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传送带且第二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传送带,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相连接,在第一支撑架的上部设置有第一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和第三送料机构,第一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和第三送料机构之间结构相同且呈并排设置,送料机构包括固定架且固定架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在固定架的内部设置有调节螺杆且调节螺杆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架外部并安装有第一转轮,在固定架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与固定架之间固定连接,在调节螺杆的表面设置有活动板且活动板和固定板均呈l型结构设置,通过调节螺杆的转动带动活动板进行横向移动,从而调节固定板与活动板之间的间距,方便对不同大小的板材进行固定,在固定板和活动板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上部设置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下部设置有压板,此种设置可以将固定在活动板和固定板之间的板材逐个向下移动,从而使板材实现自动放料,使用时第一送料机构进行正常放料,板材移动至第二送料机构使,将第二送料机构内的胶合板放置在板材上部,使其完全重合层叠,然后继续移动至第三送料机构,第三送料机构将另一块板材放置在胶合板上,多个送料机构的设置实现了板材和胶合板之间的自动层叠,使用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该结构可以自由增加或减少,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在第二支撑架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架且第一安装架的内部设置有升降螺杆,升降螺杆的表面设置有压合机构且压合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器且电加热器的输出端设置有电加热丝,电加热丝呈u型结构设置并蛇形分布,增加了加热面积,受热更加均匀,在安装槽的内部还设置有导热板导热板与电加热丝之间相互接触,通过层叠的板材通过第二传送带移动至压合机构的下部,通过升降螺杆使压合机构与板材之
间相互接触,通过加热使胶合板融化,使两块板材之间完全粘连,从而实现板材的连接,在第二支撑架的出口处设置有导线传送机构,导线传送机构包括第一压合辊且第一压合辊的侧面设置有驱动轮,在第二支撑架的下部设置有第三电机且第三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驱动链与驱动轮相连接,从而带动第一压合辊转动,导向传输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架且第二安装架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杆,调节杆的上端延伸至第二安装架的外部并安装有第二转轮,在调节杆的表面设置有活动块且活动块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压合辊,通过调节杆调节第二压合辊与第一压合辊之间的间距,使压合的板材在其内部通行,再次对其进行压紧,并通过压合辊传送至收料机构内。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另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送料结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正视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发明第二支撑架底部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发明压合机构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发明导热板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本发明收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26.图11为本发明导向传输机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第一支撑架;2、第一传送带;3、第二支撑架;4、第二传送带;5、第一送料机构;6、第二送料机构;7、第三送料机构;8、第一安装架;9、导向传输机构;10、收料机构;11、挡板;12、固定架;13、固定板;14、活动板;15、调节螺杆;16、限位杆;17、出料口;18、第一转轮;19、夹板;20、安装板;21、电动推杆;22、伸缩杆;23、压块;24、弹簧柱;25、升降螺杆;26、压合机构;27、联动盒;28、动力机构;29、第一电机;30、第二电机;31、第三电机;32、驱动链;33、驱动盒;34、齿轮组;35、皮带;36、导热板;37、安装槽;38、电加热器;39、电加热丝;40、活动槽;41、保温腔体;42、滑动杆;43、缓冲柱;44、托板;45、垫块;46、第二安装架;47、第一压合辊;48、驱动轮;49、第二压合辊;50、调节杆;51、活动块;52、第二转轮。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1:请参阅图1
‑
图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木业加工智能化生产线,包括: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3,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传送带2且第二支撑架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传送带4,所述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3之间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上部设置有第一送料机构5、第二送料机构6和第三送料机构7,所述第一送料
机构5、第二送料机构6和第三送料机构7之间结构相同且呈并排设置,所述第一送料机构5、第二送料机构6和第三送料机构7均包括固定架12且固定架12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7,所述固定架12的内部设置有调节螺杆15且调节螺杆15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架12外部并安装有第一转轮18,所述固定架1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板13且固定板13与固定架12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螺杆15的表面设置有活动板14且活动板14和固定板13均呈l型结构设置,所述固定板13和活动板14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板20且安装板20的上部设置有电动推杆21,所述电动推杆21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杆22且伸缩杆22的下部设置有压块23,通过调节螺杆15的转动带动活动板14进行横向移动,从而调节固定板13与活动板14之间的间距,方便对不同大小的板材进行固定,在固定板13和活动板14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板20且安装板20的上部设置有电动推杆21,电动推杆21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杆22且伸缩杆22的下部设置有压板,此种设置可以将固定在活动板14和固定板13之间的板材逐个向下移动,从而使板材实现自动放料,使用时第一送料机构5进行正常放料,板材移动至第二送料机构6使,将第二送料机构6内的胶合板放置在板材上部,使其完全重合层叠,然后继续移动至第三送料机构7,第三送料机构7将另一块板材放置在胶合板上,多个送料机构的设置实现了板材和胶合板之间的自动层叠,使用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该结构可以自由增加或减少,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上部设置有挡板11且挡板11与第一支撑架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挡板11位于出料口17的边缘处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架3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架8且第一安装架8的内部设置有升降螺杆25,所述升降螺杆25的表面设置压合机构26且压合机构26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槽37,所述安装槽37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器38且电加热器38的输出端设置有电加热丝39,所述安装槽37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板36且导热板36与电加热丝39之间相互接触,所述第二传送带4的出口处设置有导向传输机构9,所述第二支撑架3的侧面设置有收料机构10且收料机构10与导向传输机构9之间相对应,在第二支撑架3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架8且第一安装架8的内部设置有升降螺杆25,升降螺杆25的表面设置有压合机构26且压合机构26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槽37,安装槽37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器38且电加热器38的输出端设置有电加热丝39,电加热丝39呈u型结构设置并蛇形分布,增加了加热面积,受热更加均匀,在安装槽37的内部还设置有导热板36导热板36与电加热丝39之间相互接触,通过层叠的板材通过第二传送带4移动至压合机构26的下部,通过升降螺杆25使压合机构26与板材之间相互接触,通过加热使胶合板融化,使两块板材之间完全粘连,从而实现板材的连接。
30.进一步改进地,如图4所示:所述活动板14和固定板13的内侧设置有弹簧柱24且弹簧柱24的侧面设置有夹板19,所述夹板19通过弹簧柱24与活动板14和固定板13之间伸缩连接,此种设置使夹板19具有延展性,提高了夹持的稳定性。
31.进一步改进地,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架12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杆16且限位杆16位于调节螺杆15的上下两侧,所述调节杆50与固定架12之间固定连接且贯穿活动板14,限位杆16的设置增加了活动板14移动的稳定性。
32.进一步改进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下部设置有第一电机29且第二支撑架3的下部设置有第二电机30,所述第一传送带2和第二传送带4的侧面均设置有转动轮且第一电机29和第二电机30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驱动链32且驱动链32与转动轮相连接,此种设置方便带动第一传送带2和第二传送带4进行转动。
33.进一步改进地,如图9所示:所述导热板36通过螺栓与安装槽37之间固定连接且导
热板36的内部设置有保温腔体41,所述保温腔体41呈长条状结构设置,保温腔体41的设置增加了导热板36的保温性能。
34.进一步改进地,如图7所示:所述升降螺杆25的底部设置有联动盒27且第二支撑架3的底部设置有动力机构28,所述动力机构28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驱动盒33且驱动盒33和联动盒27的内部设置有齿轮组34,所述驱动盒33和联动盒27之间设置有皮带35,此种设置可以通过一台动力机构28带动四组升降螺杆25进行转动,有效节约了成本。
35.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安装在第二支撑架3出口处的导向传输机构9,如图11所示:所述导向传输机构9包括第一压合辊47且第一压合辊47的一端设置有驱动轮48,所述第二支撑架3的底部设置有第三电机31且第三电机31的动力输出端与驱动轮48之间通过驱动链32相连接,第三电机31的动力输出端通过驱动链32与驱动轮48相连接,从而带动第一压合辊47转动。
36.进一步改进地,如图7所示:所述导向传输机构9包括第二安装架46且第二安装架46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杆50,所述调节杆50的顶部延伸至第二安装架46外部并安装有第二转轮52,所述调节杆50的表面设置有活动块51且活动块51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压合辊49,所述第二压合辊49与第一压合辊47之间相互对应,通过调节杆50调节第二压合辊49与第一压合辊47之间的间距,使压合的板材在其内部通行,再次对其进行压紧,并通过压合辊传送至收料机构10内。
37.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安装在第二支撑架3侧面的收料机构10,如图11所示:所述收料机构10呈矩形框架式结构设置,所述收料机构10的内壁设置有活动槽40且活动槽40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杆42,所述滑动杆42的表面设置有缓冲柱43且缓冲柱43的上部设置有托板44,所述托板44通过缓冲柱43与滑动杆42之间伸缩连接,所述托板44的初始高度与导向传输机构9的出口处相互平齐,所述托板44的表面设置有垫块45且垫块45设置有两组并呈平行设置,收料机构10的内部设置有托板44通过缓冲柱43与滑动杆42之间伸缩,其初始高度与导向传输机构9的出口相平齐,使板材传输出来时没有高度落差,随着重力的增加,托板44会自动下降,从而始终保证一定的高度,垫块45的设置方便板材卸货。
38.本发明在第一支撑架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传送带2且第二支撑架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传送带4,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3之间相连接,在第一支撑架1的上部设置有第一送料机构5、第二送料机构6和第三送料机构7,第一送料机构5、第二送料机构6和第三送料机构7之间结构相同且呈并排设置,送料机构包括固定架12且固定架12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7,在固定架12的内部设置有调节螺杆15且调节螺杆15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架12外部并安装有第一转轮18,在固定架1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板13且固定板13与固定架12之间固定连接,在调节螺杆15的表面设置有活动板14且活动板14和固定板13均呈l型结构设置,通过调节螺杆15的转动带动活动板14进行横向移动,从而调节固定板13与活动板14之间的间距,方便对不同大小的板材进行固定,在固定板13和活动板14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板20且安装板20的上部设置有电动推杆21,电动推杆21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杆22且伸缩杆22的下部设置有压板,此种设置可以将固定在活动板14和固定板13之间的板材逐个向下移动,从而使板材实现自动放料,使用时第一送料机构5进行正常放料,板材移动至第二送料机构6使,将第二送料机构6内的胶合板放置在板材上部,使其完全重合层叠,然后继续移动至第三送料机构7,第三送料机构7将另一块板材放置在胶合板上,多个送料机构的设置实现了板材和胶合板
之间的自动层叠,使用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该结构可以自由增加或减少,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在第二支撑架3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架8且第一安装架8的内部设置有升降螺杆25,升降螺杆25的表面设置有压合机构26且压合机构26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槽37,安装槽37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器38且电加热器38的输出端设置有电加热丝39,电加热丝39呈u型结构设置并蛇形分布,增加了加热面积,受热更加均匀,在安装槽37的内部还设置有导热板36导热板36与电加热丝39之间相互接触,通过层叠的板材通过第二传送带4移动至压合机构26的下部,通过升降螺杆25使压合机构26与板材之间相互接触,通过加热使胶合板融化,使两块板材之间完全粘连,从而实现板材的连接,在第二支撑架3的出口处设置有导线传送机构,导线传送机构包括第一压合辊47且第一压合辊47的侧面设置有驱动轮48,在第二支撑架3的下部设置有第三电机31且第三电机31的动力输出端通过驱动链32与驱动轮48相连接,从而带动第一压合辊47转动,导向传输机构9包括第二安装架46且第二安装架46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杆50,调节杆50的上端延伸至第二安装架46的外部并安装有第二转轮52,在调节杆50的表面设置有活动块51且活动块51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压合辊49,通过调节杆50调节第二压合辊49与第一压合辊47之间的间距,使压合的板材在其内部通行,再次对其进行压紧,并通过压合辊传送至收料机构10内。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