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喷涂装置 专利正文
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护膜。


背景技术:

2.在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的生产过程中,通常在设备的屏幕上贴附有保护膜,以防止屏幕划伤。然而在对屏幕显示区域之外的一些功能(例如,摄像头或者距离感应等)进行测试的时候,保护膜会干扰测试,影响测试结果,因此在进行测试时,需要先撕除保护膜。但如果将整个保护膜全部撕掉,则会失去对屏幕的保护,导致屏幕划伤或脏污等,因此相关技术中心都是将保护膜分段设计,在进行测试时仅将部分保护膜撕除即可,以在不影响测试结果的同时,对屏幕进行保护。
3.相关技术中的分段式保护膜在分段处的切缝都采用的是一字型切缝,以实现部分保护膜的撕除。但是,由于在撕除时不能保证用力方向始终与切缝预断的延伸方向一致,因此会导致如此设计的分段式保护膜需要被撕除的部分容易发生断裂,致使设备重新返工,这不仅会损耗大量物料,还非常耗费工时,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护膜,旨在提高剥离体被完整撕除的成功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保护膜包括:
6.膜主体;和
7.剥离体,所述膜主体与所述剥离体连接,所述膜主体与所述剥离体的连接处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切缝,所述切缝具有沿剥离方向设置的起始端和连接端,在所述剥离方向上的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切缝中,定义先剥离的所述切缝的起始端的端点与先剥离的所述切缝的连接端的端点沿剥离方向的距离为s1,先剥离的所述切缝的起始端的端点与后剥离的所述切缝的起始端的端点沿剥离方向上的距离为s2,s1>s2,且先剥离的所述切缝的连接端朝向后剥离的所述切缝延伸。
8.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在所述剥离方向上的相邻两个所述切缝中,至少一所述切缝包括:
9.主体段,所述主体段沿所述剥离方向延伸;和
10.折弯段,所述折弯段连接于所述主体段的一端,所述起始端位于所述主体段或所述折弯段的其中之一,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主体段或所述折弯段的其中之另一。
11.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折弯段自与所述主体段连接的一端向所述剥离体延伸,所述起始端设于所述折弯段,所述连接端设于所述主体段背离所述折弯段的一端。
12.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折弯段包括:
13.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连接于所述主体段的一端,并自与所述主体段连接的一端向所述膜主体方向延伸;和
14.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折弯部背离所述主体段的一端,并自与所述第一折弯部连接的一端向所述剥离体方向延伸,所述连接端设于所述第二折弯部,所述起始端设于所述主体段背离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端。
15.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切缝包括:
16.主体段,所述主体段沿所述剥离方向延伸;和
17.折弯段,在所述剥离方向上的相邻两个所述切缝中,一所述切缝的折弯段至少设于其主体段与另一所述切缝相邻的一端。
18.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定义在所述剥离方向上的相邻两个所述切缝中,先剥离的所述切缝为第一切缝,后剥离的所述切缝为第二切缝,所述第一切缝的主体段为第一主体段,设于所述第一主体段朝向所述第二切缝一端的折弯段为第一折弯段,所述第二切缝的主体段为第二主体段,设于所述第二主体段朝向所述第一切缝一端的折弯段为第二折弯段;
19.所述第一折弯段自与所述第一主体段连接的一端向所述剥离体延伸,所述第一切缝的连接端设于所述第一折弯段,所述第二折弯段自与所述第二主体段连接的一端向所述剥离体延伸,所述第二切缝的起始端设于所述第二折弯段。
20.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弯段在所述膜主体所在的平面上为直线段;
21.和/或,所述第二折弯段在所述膜主体所在的平面上为直线段。
22.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定义在所述剥离方向上的相邻两个所述切缝中,先剥离的所述切缝为第一切缝,后剥离的所述切缝为第二切缝,所述第一切缝的主体段为第一主体段,设于所述第一主体段朝向所述第二切缝一端的折弯段为第一折弯段,所述第二切缝的主体段为第二主体段,设于所述第二主体段朝向所述第一切缝一端的折弯段为第二折弯段;
23.所述第一折弯段设于所述第一主体段朝向所述膜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切缝的连接端设于所述第一折弯段,所述第二折弯段设于所述第二主体段朝向所述剥离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切缝的起始端设于所述第二折弯段。
24.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弯段为凹面朝向所述剥离体的弧形段;
25.和/或,所述第二折弯段为凹面朝向所述膜主体的弧形段。
26.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剥离体包括剥离主体和第一握持部,所述剥离主体与所述膜主体连接,所述切缝设于所述剥离主体与所述膜主体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握持部与所述剥离主体连接,所述第一握持部凸设于所述膜主体的一侧;
27.和/或,所述膜主体包括主体部和第二握持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剥离体连接,所述第二握持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并凸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
2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提供了一种保护膜,该保护膜包括膜主体和可以与膜主体分离的剥离体,膜主体与剥离体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两个切缝,以便于膜主体与剥离体分离。由于本技术提供的保护膜在剥离方向上的至少两个相邻的切缝中s1大于s2,且先剥离的切缝的连接端朝向后剥离的切缝延伸,故,在撕除剥离体时,即便施力方向与剥离方向不一致,先剥离的切缝的连接端也能够导引指向后剥离的切缝的起始端,以保证剥离体可以沿着先后设置的切缝被撕除,避免剥离体在撕除时发生断裂,能够提高剥离体被完整撕除
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膜主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图1所示的a处局部放大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膜主体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图3所示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膜主体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图5所示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36.图7为本实用新型膜主体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7.图8为图7所示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
38.附图标号说明:
39.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保护膜51主体段10膜主体53折弯段11主体部531第一折弯部13第二握持部533第二折弯部30剥离体55第一切缝31剥离主体551第一主体段33第一握持部553第一折弯段50切缝57第二切缝50a起始端571第二主体段50b连接端573第二折弯段
40.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2.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3.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4.参照图1至图8,图中a方向为剥离方向,剥离方向为至少两个切缝50的设置方向。例如,参见图1,剥离方向为a所指方向,也即从右至左的方向。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剥离方向也可以是从左至右的方向、从上至下的方向或者先从右至左再从下至上的方向等,具体由膜主体10和剥离体30连接处的延伸方向决定。
45.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保护膜100,该保护膜100为可以剥离的分体式保护膜100,该保护膜100可以为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在生产过程所贴附的保护膜100、成品出货所使用的保护膜100或者食品保鲜膜等。
4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保护膜100包括膜主体10和剥离体30,膜主体10与剥离体30连接,膜主体10与剥离体30的连接处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切缝50,切缝50具有沿剥离方向设置的起始端50a和连接端50b,在剥离方向上的至少两个相邻的切缝50中,定义先剥离的切缝50的起始端50a的端点与先剥离的切缝50的连接端50b的端点沿剥离方向的距离为s1,先剥离的切缝50的起始端50a的端点与后剥离的切缝50的起始端50a的端点沿剥离方向上的距离为s2,s1>s2,且先剥离的切缝50的连接端50b朝向后剥离的切缝50延伸。
47.可以理解的是,在剥离方向上的至少两个相邻的切缝50中,将s1>s2设置意味着,在膜主体和剥离体连接处设置的所有切缝50中,可以所有切缝50都以s1>s2方式设置,也可以仅有所有切缝50中的部分切缝50以s1>s2方式设置,在此不作进一步限制。
48.由于不同保护膜100在剥离剥离体30时剥离体所受到的力的方向不同,且s1大于s2,因此在剥离方向上的相邻两个切缝50中,先剥离的切缝50的连接端50b和后剥离的切缝50的起始端50a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剥离体30剥离时常用的受力方向设置。若常用力为沿剥离方向偏向剥离体30背离膜主体10的方向的力,则后剥离的切缝50的起始端50a位于先剥离的切缝50的连接端50b朝向剥离体30的一侧;若常用力为沿剥离方向偏向剥离体30朝向离膜主体10的方向的力,则后剥离的切缝50的起始端50a位于先剥离的切缝50的连接端50b朝向膜主体10的一侧。此外,根据剥离体30的待剥离长度,切缝50可以设为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
4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提供了一种保护膜100,该保护膜100包括膜主体10和可以与膜主体10分离的剥离体30,膜主体10与剥离体30的连接处设有至少两个切缝50,以便于膜主体10与剥离体30分离。由于本技术提供的保护膜100在剥离方向上至少两个相邻的切缝50中s1大于s2,且先剥离的切缝50的连接端50b朝向后剥离的切缝50延伸,故,在撕除剥离体30时,即便施力方向与剥离方向不一致,先剥离的切缝50的连接端50b也能够导引指向后剥离的切缝50的起始端50a,以保证剥离体30可以沿着先后设置的切缝50被撕除,避免剥离体30在撕除时发生断裂,能够提高剥离体30被完整撕除的成功率,减少物料损耗,提高电子设备的生产效率,生产成本。
5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切缝50具有的起始端50a不局限于在相邻两个切缝50中,后剥离的切缝50邻近先剥离的切缝50的端点,其具体可以为后剥离的切缝50自邻近先剥离
的切缝50的端点朝后剥离的切缝5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一段距离,或者也可以仅代指后剥离的切缝50邻近先剥离的切缝50的端点。同理,切缝50具有的连接端50b参照前文表述,在此不做赘述。
51.参见图2或图4,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在剥离方向上的相邻两个切缝50中,至少一切缝50包括主体段51和折弯段53,主体段51沿剥离方向延伸,折弯段53连接于主体段51的一端,起始端50a位于主体段51或折弯段53的其中之一,连接端50b位于主体段51或折弯段53的其中之另一。
52.可以理解,将主体段51沿着剥离方向延伸能够提高切缝50在剥离体30剥离时的导向作用,便于剥离体30的剥离。同时,将所有切缝50的主体段51沿着剥离方向,还可保证所有切缝50的主体段51可以沿同一直线设置,不仅使得切缝50在制作时更加方便,还使得剥离体30剥离更加方便、齐整,从而保证在剥离体30剥离后电子产品显示屏幕被保护膜100保护的面积更大、更规整。折弯段53的设置提高了在剥离方向上的相邻两个切缝50之间的导向作用,更便于将先剥离的切缝50导向后剥离的切缝50。
53.参见图2,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折弯段53自与主体段51连接的一端向剥离体30延伸,起始端50a设于折弯段53,连接端50b设于主体段51背离折弯段53的一端。
54.可以理解,在剥离方向上的相邻两个切缝50中,折弯段53折弯连接于后剥离的切缝50的主体段51朝向先剥离的切缝50的一端。由于主体段51沿剥离方向延伸,且折弯段53自与主体段51连接的一端向剥离体30延伸,因此,折弯段53设于主体段51朝向剥离体30的一侧。在施加剥离方向偏向自膜主体10向剥离体30方向的力撕除剥离体30时,剥离体可以先沿着先剥离切缝50的主体段51剥离,在剥离到先剥离的切缝50与后剥离的切缝50的间隔处时,由于所施加的力偏向自膜主体10向剥离体30方向,且s1大于s2,因此间隔处将从先剥离的切缝50的主体段51向剥离体30方向撕除,并在撕除过程中,间隔处将与后剥离的切缝50的折弯段53连接,以保证剥离体30可以继续沿着后剥离切缝50继续撕除。当切缝50设有多个时,重复上述步骤,以最终将剥离体30与膜主体10分离。
55.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折弯段53折弯连接于后剥离的切缝50的主体段51朝向先剥离的切缝50的一端,而在剥离方向上的第一个切缝50前面没有切缝50,因此,在剥离方向上的第一个切缝50的起始端50a可以设置在折弯连接在主体段51的折弯段53,也可以不设置折弯段53,直接将起始端50a设于第一个切缝50的主体段51上。
56.为了便于切缝50的成型,且保证膜主体10与剥离体30设置切缝50的位置在剥离后更平整,在膜主体10所在的平面上,可以将折弯段53设置为直线段。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折弯段53也可以为曲线段或者折线段等,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57.参见图4,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折弯段53包括第一折弯部531和第二折弯部533,第一折弯部531连接于主体段51的一端,并自与主体段51连接的一端向膜主体10方向延伸,第二折弯部533连接于第一折弯部531背离主体段51的一端,并自与第一折弯部531连接的一端向剥离体30方向延伸,连接端50b设于第二折弯部533,起始端50a设于主体段51背离第一折弯部531的一端。
58.可以理解,在剥离方向上的相邻两个切缝50中,第一折弯部531折弯连接于先剥离的切缝50的主体段51朝向后剥离的切缝50的一端,第二折弯部533折弯连接于第一折弯部531背离先剥离的切缝50的主体段51的一端。由于主体段51沿剥离方向设置,且第一折弯部
531自与主体段51连接的一端向膜主体10方向延伸,因此,第一折弯部531位于主体段51朝向膜主体10的一侧。又由于,连接端50b设于第二折弯部533,且第二折弯部朝向后剥离的切缝50延伸,因此,第一折弯部531也位于主体段51朝向膜主体10的一侧。在施加剥离方向偏向自膜主体10向剥离体30方向的力撕除剥离体30时,可以先沿着先剥离的切缝50的主体段51撕除,再先后沿着与主体段51连接的第一折弯部531和与第一折弯部531连接的第二折弯部533撕除。在剥离到先剥离的切缝50的第二折弯部533与后剥离的切缝50的主体段51的间隔连接处时,由于所施加的力偏向自膜主体10向剥离体30方向,且第二折弯部533朝剥离体30方向延伸,因此在撕除到间隔连接处时,将通过先剥离的切缝50的第二折弯部533导向,以使先剥离的切缝50可以与后剥离的切缝50导通,以保证剥离体30可以继续沿着后剥离切缝50继续撕除。当切缝50设有多个时,重复上述步骤,以最终将剥离体30与膜主体10分离。
59.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折弯段53折弯连接于先剥离的切缝50的主体段51朝向后剥离的切缝50的一端,而在剥离方向上的最后一个切缝50后面没有切缝50,因此,在剥离方向上的最后一个切缝50的连接端50b可以设置在折弯连接在主体段51的折弯段53上,也可以不设置折弯段53,直接将连接端50b设于最后一个切缝50的主体段51上。
60.为了便于切缝50的成型,且保证膜主体10与剥离体30设置切缝50的位置在剥离后更平整,在膜主体10所在的平面上,可以将第一折弯部531设置为直线段,并将第二折弯部533设为直线段。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折弯部531和第二折弯部533也可以为曲线段或者折线段等,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61.参见图6或图8,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切缝50包括主体段51和折弯段53,主体段51沿剥离方向延伸,在剥离方向上的相邻两个切缝50中,一切缝50的折弯段53至少设于其主体段51与另一切缝50相邻的一端。
62.可以理解,将主体段51沿着剥离方向延伸能够提高切缝50在剥离体30剥离时的导向作用,便于剥离体30的剥离。同时,将所有切缝50的主体段51沿着剥离方向,还可保证所有切缝50的主体段51可以沿同一直线设置,不仅使得切缝50在制作时更加方便,还使得剥离体30剥离更加方便、齐整,从而保证在剥离体30剥离后电子产品显示屏幕被保护膜100保护的面积更大、更规整。在相邻两个切缝50的主体段51相邻的一端均设置折弯段53,可以提高折弯段53的导向效果,便于在剥离时从先剥离的切缝50导向后剥离的切缝50。
63.在剥离方向上,若切缝为第一个,折弯段可仅形成于其主体段朝向后剥离的切缝的一端,当然,折弯段也可设有两段,并分别形成于该切缝主体段的两端。若切缝为最后一个,折弯段可仅形成于其主体段朝向前一个剥离的切缝的一端,当然,折弯段也可设有两段,并分别形成于该切缝主体段的两端。当切缝位于中间位置时,折弯段可设有两段,并分别形成于其主体段相对的两端。
64.参见图6,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定义在剥离方向上的相邻两个切缝50中,先剥离的切缝50为第一切缝55,后剥离的切缝50为第二切缝57,第一切缝55的主体段51为第一主体段551,设于第一主体段551朝向第二切缝57一端的折弯段53为第一折弯段553,第二切缝57的主体段51为第二主体段571,设于第二主体段571朝向第一切缝55一端的折弯段53为第二折弯段573,第一折弯段553自与第一主体段551连接的一端向剥离体30延伸,第一切缝55的连接端50b设于第一折弯段553,第二折弯段573自与第二主体段571连接的一端向剥离体30延伸,第二切缝57的起始端50a设于第二折弯段573。
65.可以理解,由于第一折弯段553和第二折弯段573均自与第一主体段551连接的一端向剥离体30延伸,因此第一折弯段553和第二折弯段573均位于主体段51朝向剥离体30的一侧。又由于s1大于s2,且第一折弯段553要朝向第二折弯段573延伸,因此,第一折弯段553可导向至第二折弯段573。在施加剥离方向偏向自膜主体10向剥离体30方向的力撕除剥离体30时,剥离体30可以先沿第一主体段551向第一折弯段553撕除,当撕除到第一折弯段553与第二折弯段573之间的间隔连接处时,由于所施加的力偏向自膜主体10向剥离体30方向,因此可在第一折弯段553的导向作用下,撕除至第二折弯段573,以使剥离体30可以通过第二折弯段573和第二主体段571继续剥离。当切缝设有多个时,重复上述动作,以保证剥离体30可以继续沿着后剥离切缝50继续撕除,以最终将剥离体30与膜主体10分离。
66.可以理解,切缝50的起始端50a设有第一折弯段553,切缝50的连接端50b设有第二折弯段573,且在剥离方向上的相邻两个切缝中,第一折弯段553与第二折弯段573相邻设置。然而,在剥离方向上的第一个切缝50前面没有切缝50,因此,在剥离方向上的第一个切缝50的起始端50a可以设置在第二折弯段573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二折弯段573,直接将起始端50a设于第一个切缝50的主体段51上。同理,在剥离方向上的最后一个切缝50后面也没有切缝50,因此,在剥离方向上的最后一个切缝50的连接端50b可以设置第一折弯段553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一折弯段553,直接将连接端50b设于最后一个切缝50的主体段51上。
67.参见图6,为了便于切缝50的成型,且保证膜主体10与剥离体30设置切缝50的位置在剥离后更平整,第一折弯段553在膜主体10所在的平面上可以为直线段。同理,第二折弯段573在膜主体10所在的平面上也可以为直线段。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导向效果,保证剥离后的膜主体10与剥离体30设置切缝50的位置在剥离后更平整,既可以将第一折弯段553在膜主体10所在的平面上设为直线段,又可以将第二折弯段573在膜主体10所在的平面上设为直线段。
68.参见图8,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定义在剥离方向上的相邻两个切缝50中,先剥离的切缝50为第一切缝55,后剥离的切缝50为第二切缝57,第一切缝55的主体段51为第一主体段551,设于第一主体段551朝向第二切缝57一端的折弯段53为第一折弯段553,第二切缝57的主体段51为第二主体段571,设于第二主体段571朝向第一切缝55一端的折弯段53为第二折弯段573,第一折弯段553设于第一主体段551朝向膜主体10的一侧,第一切缝55的连接端50b设于第一折弯段553,第二折弯段573设于第二主体段571朝向剥离体30的一侧,第二切缝57的起始端50a设于第二折弯段573。
69.可以理解,第一折弯段553和第二折弯段573设于主体段51相对的两侧,先剥离的切缝50的第一折弯段553向后剥离的切缝50的第二折弯段573导向延伸。在施加剥离方向偏向自膜主体10向剥离体30方向的力撕除剥离体30时,剥离体30可以先沿第一主体段551向第一折弯段553撕除,当撕除到第一折弯段553与第二折弯段573之间的间隔连接处时,由于所施加的力偏向自膜主体10向剥离体30方向,因此可以在第一折弯段553的导向作用下,使剥离体30从第一折弯段553撕除至第二折弯段573,以使第一切缝55和第二切缝57导通,保证剥离体30可以通过第二折弯段573和第二主体段571继续剥离。当切缝设有多个时,重复上述动作,以保证剥离体30可以继续沿着后剥离切缝50继续撕除,以最终将剥离体30与膜主体10分离。
70.可以理解,切缝50的起始端50a设有第一折弯段553,切缝50的连接端50b设有第二
折弯段573,且在剥离方向上的相邻两个切缝中,第一折弯段553与第二折弯段573相邻设置,然而,在剥离方向上的第一个切缝50前面没有切缝50,因此,在剥离方向上的第一个切缝50的起始端50a可以设置在第二折弯段573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二折弯段573,直接将起始端50a设于第一个切缝50的主体段51上。同理,在剥离方向上的最后一个切缝50后面也没有切缝50,因此,在剥离方向上的最后一个切缝50的连接端50b可以设置第一折弯段553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一折弯段553,直接将连接端50b设于最后一个切缝50的主体段51上。
71.参见图8,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在剥离方向上的相邻两个切缝50中,先剥离切缝50导向至后剥离切缝50的准确性,第一折弯段553为凹面朝向剥离体30的弧形段。同理,第二折弯段573也可以为凹面朝向膜主体10的弧形段。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在剥离方向上的相邻两个切缝50中第一切缝55导向至第二切缝57的准确性,既可以设置第一折弯部531为凹面朝向剥离体30的弧形段,又可以设置第二折弯段573为凹面朝向膜主体10的弧形段。
72.参见图1、图3、图5或图7,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剥离体30包括剥离主体31和第一握持部33,剥离主体31与膜主体10连接,切缝50设于剥离主体31与膜主体10的连接处,第一握持部33与剥离主体31连接,第一握持部33凸设于膜主体10的一侧。
73.可以理解,剥离主体31主要用于覆盖电子设备的屏幕中屏幕显示区域之外的功能区,以避免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幕在生产过程中被刮伤。在对屏幕显示区域之外的一些功能(例如,摄像头或者距离感应等)进行测试的时候,需要将剥离体30撕除,以防止保护膜100干扰测试,影响测试结果。将第一握持部33凸设于膜主体10的一侧,方便工作人员找准剥离体30的位置进行撕除,并可在撕除剥离主体31前和撕除过程中用于握持,能够提高撕除剥离体30的效率。
74.参见图1、图3、图5或图7,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膜主体10包括主体部11和第二握持部13,主体部11与剥离体30连接,第二握持部13连接于主体部11,并凸设于主体部11的一侧。
75.可以理解,主体部11用于覆盖覆盖电子设备的屏幕中屏幕显示区域,以避免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幕在生产过程中被刮伤。在生产检测完成之后,贴附在电子设备屏幕上的膜主体10也需要撕除,将第二握持部13凸设于主体部11的一侧,方便工作人员找准膜主体10的位置进行撕除并可在撕除剥离主体31前和撕除过程中用于握持,能够提高撕除剥离体30的效率。
76.为了避免第一握持部33和第二握持部13相互干扰,可将第一握持部33和第二握持部13凸设于膜主体10相对的两侧。
7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