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技术 专利正文
一种鱼虾贝混养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鱼虾贝混养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虾贝混养养殖池。


背景技术:

2.对虾的池塘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养殖环境恶化和种质资源不断退化,病害频发,养殖成功率连年降低,出现了养殖户亏本或绝收的情况。改变现有的养殖模式,实行更加稳产的多品种生态混养是今后对虾养殖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因此需要对单一品种的养殖池塘进行改进,以适应多品种混养模式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将鱼虾有效隔离,实现多品种池塘分区混养,增加养殖经济效益的鱼虾贝混养养殖池。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鱼虾贝混养养殖池,包括池体,还包括围网、若干网笼和增氧机;所述的池体的中央底部设置排水口;所述池体的底部自边缘向中央倾斜;所述的围网以排水口为中心,设置于池体内的中央区域;所述的围网外的四周设有增氧机;所述的池体内、围网外设有网笼;
6.所述的围网包括若干固定柱和若干网片;所述的固定柱和网片组装成封闭结构。
7.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的固定柱的轴向上设有两组以上插槽;所述的插槽的宽度与网片的厚度相匹配。网片通过插槽插入固定柱后组装成围网,可根据鱼虾的实际规格或网片的使用情况,选择适宜的网片进行安装或者更换。
8.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每组插槽包括两条且相邻的插槽。当需要更换网片时,可先将新网片插入旧网片相邻的插槽内,再取出旧网片,实现原地更换,不影响鱼虾的隔离效果。
9.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的网片的底部设有v型块。网片插入固定柱至池体底部后,v型块有利于将网片插入池体底泥中,安装简单稳固,且隔离有效。
10.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的围网的形状为方形或圆形。
11.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的围网的上端高出池塘最高水位线25-30cm;所述的围网的面积占池体面积的1/6-1/5。
12.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以上所述的网片的网目大小为2.5cm~4.0cm。
13.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的增氧机为水车式、射流式或气提式推水增氧机。能推动池水围绕池体中央旋转流动。
14.使用时,选择合适的网片与固定柱组合围成围网,先在围网外放养对虾,然后在围网内放养杂食性鱼类,最后在围网外的网笼里吊养贝类,形成鱼虾贝多品种池塘分区混养;在养殖过程中,围网外的增氧机对池塘进行增氧,同时池水围绕池体中央旋转流动,将水体中的残余饵料、有机碎屑等汇集到池体中部,既给围网内的鱼类带来了饵料,又大大降低水
体中过剩的营养物。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围网进行鱼虾贝多品种池塘分区混养,围网内的鱼类能清除池塘的残饵及大颗粒有机物,改善养殖池塘的水质,不能到围网外养虾区域抢食虾料;围网外的养虾区域再混养贝类,以增强对有机碎屑和浮游生物的滤食作用,进一步清洁水质;多品种的同塘分区混养能合理利用池塘水体生态位,通过不同品种之间的不同习性特点互惠互助,共同生长,并减轻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减少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在提高养殖整体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17.2.本实用新型采取中央底部排水排污的方式,通过围网四周的增氧机搅动池水带动水体中的残饵及其它有机物汇集到池塘中部,既给围网内的鱼类带来了饵料,又大大降低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而通常虾塘中央底部区域因汇集大量的污物,溶氧量低,健康的对虾很少在此活动,在此区域用围网隔离混养鱼类,充分利用池塘空间,减少挤占对虾正常活动的地域,使鱼虾混养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对虾成活率高。
18.3.本实用新型的围网是由网片与固定柱可拆卸安装组合,可根据鱼虾的实际规格或网片的使用情况,选择适宜的网片进行安装或者更换,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柱的俯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柱和网片的组装示意图。
22.附图标识:1-池体,2-固定柱,3-网片,4-网笼,5-插槽,6-v型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4.实施例1:
25.一种鱼虾贝混养养殖池,包括池体1,还包括围网、若干网笼4和增氧机;所述池体1的底部自边缘向中央倾斜;所述的池体1的中央底部设置排水口;所述的围网以排水口为中心,设置于池体1内的中央区域;所述的围网外的四周设有水车式推水增氧机,能推动池水围绕池体中央旋转流动;所述的池体1内、围网外设有网笼4;
26.所述的围网包括若干固定柱2和若干网片3;所述的固定柱2和网片3组装成封闭结构。
27.所述的固定柱2的轴向上设有两组插槽5;所述的插槽5的宽度与网片3的厚度相匹配。网片3通过插槽5插入固定柱2后组装成围网,可根据鱼虾的实际规格或网片3的使用情况,选择适宜的网片3进行安装或者更换。
28.每组插槽5包括两条且相邻的插槽5。当需要更换网片3时,可先将新网片3插入旧网片3相邻的插槽5内,再取出旧网片3,实现原地更换,不影响鱼虾的隔离效果。
29.所述的围网的形状为方形。
30.所述的围网的上端高出池塘最高水位线25-30cm;所述的围网的面积占池体1面积的1/6-1/5。
31.所述的网片3的网目大小为2.5cm~3.0cm。
32.选择合适的网片3与固定柱2组合围成围网,先在围网外放养南美白对虾虾苗,然后在围网内放养罗非鱼,最后在围网外的网笼4里吊养牡蛎,形成鱼虾贝多品种池塘分区混养;在养殖过程中,围网外的增氧机对池塘进行增氧,同时池水围绕池体中央旋转流动,将水体中的残余饵料、有机碎屑等汇集到池体1中部,既给围网内的罗非鱼带来了饵料,又大大降低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
33.实施例2:
34.一种鱼虾贝混养养殖池,包括池体1,还包括围网、若干网笼4和增氧机;所述池体1的底部自边缘向中央倾斜;所述的池体1的中央底部设置排水口;所述的围网以排水口为中心,设置于池体1内的中央区域;所述的围网外的四周设有射流式推水增氧机,能推动池水围绕池体中央旋转流动;所述的池体1内、围网外设有网笼4;
35.所述的围网包括若干固定柱2和若干网片3;所述的固定柱2和网片3组装成封闭结构。
36.所述的固定柱2的轴向上设有三组插槽5;所述的插槽5的宽度与网片3的厚度相匹配。网片3通过插槽5插入固定柱2后组装成围网,可根据鱼虾的实际规格或网片3的使用情况,选择适宜的网片3进行安装或者更换。
37.每组插槽5包括两条且相邻的插槽5。当需要更换网片3时,可先将新网片3插入旧网片3相邻的插槽5内,再取出旧网片3,实现原地更换,不影响鱼虾的隔离效果。
38.所述的围网的形状为圆形。
39.所述的围网的上端高出池塘最高水位线25-30cm;所述的围网的面积占池体1面积的1/6-1/5。
40.所述的网片3的网目大小为3.0cm~3.5cm。
41.所述的网片3的底部设有v型块6。网片3插入固定柱2至池体1底部后,v型块6有利于将网片3插入池体1底泥中,安装简单稳固,且隔离有效。
42.该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43.实施例3:
44.一种鱼虾贝混养养殖池,包括池体1,还包括围网、若干网笼4和增氧机;所述池体1的底部自边缘向中央倾斜;所述的池体1的中央底部设置排水口;所述的围网以排水口为中心,设置于池体1内的中央区域;所述的围网外的四周设有气提式推水增氧机,能推动池水围绕池体中央旋转流动;所述的池体1内、围网外设有网笼4;
45.所述的围网包括若干固定柱2和若干网片3;所述的固定柱2和网片3组装成封闭结构。
46.所述的固定柱2的轴向上设有三组插槽5;所述的插槽5的宽度与网片3的厚度相匹配。网片3通过插槽5插入固定柱2后组装成围网,可根据鱼虾的实际规格或网片3的使用情况,选择适宜的网片3进行安装或者更换。
47.每组插槽5包括两条且相邻的插槽5。当需要更换网片3时,可先将新网片3插入旧网片3相邻的插槽5内,再取出旧网片3,实现原地更换,不影响鱼虾的隔离效果。
48.所述的围网的形状为圆形。
49.所述的围网的上端高出池塘最高水位线25-30cm;所述的围网的面积占池体1面积
的1/6-1/5。
50.所述的网片3的网目大小为3.5 cm~4.0cm。
51.所述的网片3的底部设有v型块6。网片3插入固定柱2至池体1底部后,v型块6有利于将网片3插入池体1底泥中,安装简单稳固,且隔离有效。
52.该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5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