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技术 专利正文
一种农业温室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农业温室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农业温室。


背景技术:

2.农业温室可分为温室大棚和养殖大棚,其中温室大棚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养殖大棚主要用来养殖动物,通过保证舒适的环境,来使得动物能健康成长,降低死亡率,提高产量。
3.但是现在的温室内的环境的调节主要是通过通风来降温或者是利用炕洞的形式进行加热升温,整体温度很难控制,同时使用起来也是非常的麻烦,而且会占用温室内的面积,减少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农业温室,通过将发热构件埋设在介质下方,来对介质进行加热,来提高温室内的温度,通过温控构件来监测环境数据,以便及时调整,解决现有技术中会占用温室内面积,使用麻烦,不方便控制温度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农业温室,包括:
7.温室主体,其固定在地面上,将部分地面围成一个温室区域;
8.该温室区域内具有介质,介质用于种植植物或养殖动物;
9.至少一个发热构件,其安装在介质下方或周侧,用于在低温环境下散发热量;
10.电源构件,用于给发热构件提供电源;以及
11.温控构件,其安装在温室主体内部,并与电源构件和发热构件连接,用于检测温室主体内部的环境数据并显示。
12.优选地,所述介质为土壤,用于种植植物。
13.优选地,所述介质为硬质材料,铺设于所述地面上,用于在介质表面养殖动物。
14.优选地,所述温控构件至少具有:
15.感应组件,其端部置于介质内;以及
16.显示器,其与感应组件连接;
17.其中,所述感应组件具有:
18.感应探头,其用于感应环境数据;
19.连接导线,其端部连接所述感应探头,用于传输数据;
20.接线端子,安装在链接导线的另一端,其用于连接显示器和电源构件。
21.优选地,所述感应组件还具有:
22.风速传感器,其置于温室主体内部,并与显示器连接,用于监测温室主体内的风速,并传递给显示器进行显示记录。
23.优选地,所述电源构件至少具有:主线路,用于外接电源;
24.连接组件,与所述主线路电性连接;
25.所述主线路具有主电缆和与所述主电缆电性连接的插座;以及
26.所述连接组件具有:
27.插头,其与所述插座电性连接;
28.正、负电源线,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插头和发热构件电性连接。
29.优选地,所述发热构件包括:
30.发热件,其与连接组件连接,用于散发热量;
31.保温件,其覆盖在所述发热件的下方,用于减少热量散失。
32.优选地,所述发热构件还包括:
33.绝缘膜,其整体包裹发热件,用于隔绝电流。
34.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至少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不同的发热件上。
35.优选地,所述发热构件是柔性的可弯折件。
36.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37.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是将发热构件安装在介质下方,之后利用电源构件来对发热介质进行通电,使发热介质来散热热量,来保证温室主体内的温度,在同时利用温控构件来监测温室主体内的环境数据并显示,这样能时刻记录环境数据,方便调节,本技术使用简单方便,能准确监测数据。
附图说明
3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农业温室结构示意图。
39.图2为图1的a区域放大图。
4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感应组件结构示意图。
4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源构件和温控构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42.图5为图4的b区域放大图。
43.附图标记:1、温室主体;2、介质;3、发热构件;4、电源构件;5、温控构件;6、感应组件;7、风速传感器;8、显示器;9、感应探头;10、连接导线;11、接线端子;12、主电缆;13、插座;14、插头;15、正、负电源线;16、发热件;17、保温件。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5.【实施例1】
46.如图1所示,一种农业温室,包括温室主体1,其扣设在地面上,将部分地面圈出一个温室区域,在温室区域内铺设介质2,本实施例的介质2可以是土壤或者是培养介质2,介质2用来栽种植物。
47.在温室区域内设置有发热构件3、电源构件4和温控构件5;
48.在介质2的下方可以设置若干个所述发热构件3,发热构件3间整体排列,发热构件3均与电源构件4连接,通过电源构件4来为发热构件3提供电源,使得发热构件3产生热量,来提升温室区域的温度。
49.如图2所示,所述温控构件5连接电源构件4和发热构件3;该温控构件5包括感应组件6,其端部置于介质2内;显示器8,其与感应组件6连接;通过电源构件4提供的电源,使得温控构件5工作,感应组件6来采集环境数据,并发送给显示器8,显示器8可以具有处理功能,将数据显示出来,并记录,后期需要时可以导出,这样就可以归纳整理全天候的环境数据情况,这样有助于分析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方便后期解决,达到提升产能的效果。
50.同时本技术能时刻记录环境数据,方便调节,且使用简单方便,能准确监测数据。
51.发热构件3还可以安装在介质2的周围,例如温室主体的内壁上,这样也能起到加热升温的目的。
52.进一步设置,如图3所示,所述感应组件6具有:
53.感应探头9,其用于感应上述的环境数据;
54.连接导线10,其端部连接所述感应探头9,用于传输数据;
55.接线端子11,安装在连接导线10的另一端,其用于连接显示器8和电源构件4。
56.通过感应探头9来采集数据,之后传递给显示器8,显示器8将数据显示出来,这样方便记录和分析,同时测量的也更准确。
57.还可以设置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设定数值,控制系统来判断,使温室区域内的环境数据处于设定范围内。
58.这样达到精准控制的目的,更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59.感应探头9可以是温度探头或湿度探头。
60.同时还具有风速传感器7,将其置于温室主体1内部,并与显示器8连接,用于监测温室主体1内的风速,并传递给显示器8进行显示记录。
61.将感应探头9安装发热件16的上方,并由介质包围,这样能更准确的检测土壤内的温度,方便调节。
62.或者是将感应探头9置于保温件的上方,发热件的侧面,这样也能起到检测温度的作用。
63.上述的环境数据可以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光照等因素,只需配备对应的探头,即可配合本技术的设计进行数据采集,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且快捷。
64.本发明中,如图4所示,所述发热构件3至少具有:
65.发热件16,用于外接电源后散发热量;以及
66.保温件17,其覆盖在所述发热件16的下方,用于减少热量从下方散失。
67.保证热量是从上方溢散的,这样能达到快速提升温室内温度的情况。
68.其中所述发热件16的热量来源即可是通过用电能的形式转化成热能来散热,也可以是通过将发热件16设计成管道,然后在管道内通热气的形式来实现散热,雷同于北方供暖原理。
69.针对保温件17可以使用柔性的保温棉材料,也可以使用其他具有保温效果的材料,例如eva或者是珍珠发泡棉。
70.为了使用的安全性,避免漏电和触电情况的发生,故在发热件16的外表面包裹一层绝缘膜,避免发热件16与外界物质发生接触,从而隔绝电流,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71.而此时在本实施例中,发热构件3本身柔性可弯折,关于发热件16,既可以是利用发热丝,也可以整个片状的发热片。但是不管发热丝还是发热片都是通过电能转化成热能,
另外都采用柔性的材质用于匹配介质2。所述的柔性是指能变形的,能够被折弯的。
72.发热件16还可以直接采用发热电缆,这样省去其他的麻烦,直接将发热电缆插入介质2,即可实现对介质的加热。
73.使用简单方便,且安全。
74.如图5所示,所述电源构件4至少具有:
75.主线路,用于外接电源;以及
76.连接组件,与所述主线路电性连接。
77.如图所示,所述主线路具有主电缆12和与所述主电缆12电性连接的插座13;以及
78.所述连接组件具有:
79.插头14,其与所述插座13电性连接;
80.正、负电源线15,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插头14和所述发热件16电性连接。
81.先将发热构件3埋设在介质2下方,然后预先将发热件16与正、负电源线15电性连接,然后正、负电源线15再与插头14连接。另外一边预先将主电缆1241和插座13电性连接;
82.之后再将感应组件6埋设在介质2与发热件16之间,感应组件6与显示器8和正、负电源线15连接。
83.最终将正、负电源线15接通电源即可,使用非常方便,而且易于加工特别是标准化施工作业的要求,避免需要现场接线等问题。
84.因此对应的在实际使用中,所述连接组件至少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不同的发热件16上。
85.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主线路并联连接。从而整个发热构件3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管理的线路,降低管理成本,方便统一控制。
86.相邻的发热构件3通过并联电性连接。这样结构更简单,发热构件3的安装也更方便。
87.【实施例2】
8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具有如下不同点:介质2采用硬质材料,如硬质板或水泥板等,将其铺设在温室区域的地面上,形成硬质的地面,这样就可以形成养殖温室,在介质2表面来养殖动物。
89.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90.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9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92.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93.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9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95.故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