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技术 专利正文
一种梯田式的矿山地貌恢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梯田式的矿山地貌恢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地貌修复装置领域,涉及矿山边坡表面地貌植被修复、雨水废水的引导、收集、排水以及对边坡土壤和山体的加固结构,属于矿山边坡修复基础建筑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梯田式的矿山地貌恢复结构。


背景技术:

2.矿山修复即对矿业废弃地污染进行地貌修复,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再次利用或者景观再造。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非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又称矿业废弃地,废弃地存在因生产导致的各种污染。采矿生产对环境的危害:水土流失、矿坑造成的地面沉降、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以及采矿过程中含化学物的废水对地下水的污染等。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山体的稳定,导致岩体变形诱发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矿山排放的废石常堆积于山坡或沟谷在暴雨发生下极易引起泥石流。目前主要通过种植作物来对矿山进行修复,由于矿山的土壤遭到极大的破坏。对矿山废弃地的地貌修复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3.传统的矿山地貌修复存在简单粗暴但复绿度低或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寿命短、维护繁琐等问题。矿山地貌修复未针对性考虑滑体的稳定新,整体结构易失效,矿山形体样貌发生改变,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大,导致不良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梯田式的矿山地貌恢复结构,具有排对矿山边坡有良好的固定效果,复绿度高,具有施工方式简单、排水效果好、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梯田式的矿山地貌恢复结构,包括梯田式结构的矿山,其特征在于,所述梯田式矿山的各层表面均为靠近矿山的内侧低而外侧高的反坡式坡面,反坡式坡面为三层结构且其上层为植被层、中层为第一土壤层而下层为第二土壤层,反坡式坡面上设置有导水管;所述梯田式矿山的各层前壁设置有挡土墙,挡土墙底部设置有导水槽,导水槽与所述导水管的一端连通,导水管另一端延伸至反坡式坡面外侧;所述梯田式矿山的各层内部均设置有防滑桩,防滑桩为竖直设置且底部刺入矿山底部的坚实土体内;所述梯田式矿山的最底部开设有积淤池,积淤池一旁设置有淤地坝。
7.进一步的,所述反坡式坡面的植被层采用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群落及速生乔木及本地乔木密植混种。
8.进一步的,所述反坡式坡面的第一土壤层为河湖底泥与本地土壤的混合。
9.进一步的,所述反坡式坡面的第二土壤层为矿山尾矿矿渣与本地土壤的混合。
10.进一步的,所述防滑桩设于反坡式坡面从外到内的2/3位置处。
11.进一步的,所述防滑桩包括筒体及筒体底部防滑钢爪,所述筒体为纵筋、横筋配合捆筋通过模板铸造成的空心筒结构;筒体底部分两层预留若干钢爪孔将防滑钢爪进行安
装,所述防滑钢爪包括钢爪片及受力圆盘,筒体浇筑完成后放入防滑钢爪并通过打桩机冲击受力圆盘带动连接杆及钢爪片张开。
12.进一步的,所述钢爪片背部设有滑动槽与连接杆下端的滚轮嵌合,当钢爪片达到水平位置时,滚轮被钢爪片上的限位钢片阻挡,保持水平状态刺入矿山底部的坚实土体;所述筒体内浇筑水泥使防滑桩整体形成实心结构。
13.进一步的,所述淤地坝的坝体由矿山地貌修复后剩余土方堆砌铸成,并在表层浇筑生物混凝土,生物混凝土上播撒有草籽形成生物层,坝体的表面铺设有防水布。
14.进一步的,所述淤地坝的且坝体的中上部设置有水管,水管一端与所述积淤池连通而另一端延伸于淤地坝的坝体外侧,所述水管位于积淤池处一端的管口设置有栅格网。
15.进一步的,所述积淤池上部种植水生植物形成小微湿地景观。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将农业领域蓄水保土效果优良的梯田构造与矿山地貌修复相结合,依据地势改造成数阶反坡式梯田结构。不仅能达到坡面加固的目的还具有良好的蓄水保土特性,同时还具有梯田的观赏特性。
18.2.本实用新型对挡土墙墙趾做了特殊造型,在挡土墙墙趾处设有导水槽,雨水冲刷反斜坡面后因坡面地势被导向坡基处的导水槽最后由连接上上下部挡水墙的水管导流至底部小微湿地。
19.3.本实用新型对防滑桩进行了改造,在防滑桩底部添加了参考膨胀螺丝原理制成的防滑爪,先浇筑空心防滑筒,之后放入防滑爪,防滑爪在顶部受力盘收到冲击后连接钢爪和钢柱的的活动支架受力张开,滚轮沿钢爪片上的滑槽滚动至限位器后停止,钢爪片插入周围岩体或土体,加强防滑桩效果。
20.4.本实用新型在坡底设置有淤地坝,进一步加强修复系统整体的保土蓄水能力,系统经雨水冲刷后,多余的雨水与泥沙通过导水槽与水管导流进入淤地坝,泥沙在淤地坝前部积淤池聚集,并在积淤池种植湿地植物,顶部雨水冲刷下来的有机物可以为湿地提供营养物质。坝体上部有排水管,过量的雨水可经排水管排出,排水管近积淤池侧设置有栅格网,拦截枯枝、落叶。坝体表明浇筑有生物水泥,通过播撒草籽形成植被层增加复绿度。
21.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桩空心筒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爪孔的位置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钢爪结构的示意图。
26.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反坡式坡面;2、挡土墙;3、导水管;4、第一土壤层;5、第二土壤层;6、植被层;7、防滑桩;8、防滑钢爪;9、导水槽;10、坚实土体;11、淤地坝;12、水管;13、栅格网;14、积淤池;15、纵筋;16、横筋;17、捆筋;18、钢爪孔;19、筒体;20、受力圆盘;21、连接杆;22、滑动槽;23、滚轮;24、限位钢片;25、钢爪片。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28.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梯田式的矿山地貌恢复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一种梯田式的矿山地貌恢复结构,包括梯田式结构的矿山,所述梯田式矿山的各层表面均为靠近矿山的内侧低而外侧高的反坡式坡面1,反坡式坡面1为三层结构且其上层为植被层6、中层为第一土壤层4而下层为第二土壤层5,反坡式坡面1上设置有导水管3;所述梯田式矿山的各层前壁设置有挡土墙2,挡土墙2底部设置有导水槽9,导水槽9与所述导水管3的一端连通,,导水管3另一端延伸至反坡式坡面1外侧;所述梯田式矿山的各层内部均设置有防滑桩7,防滑桩7为竖直设置且底部刺入矿山底部的坚实土体10内;所述梯田式矿山的最底部开设有积淤池14,积淤池14一旁设置有淤地坝11。
30.挡土墙2主要起到防止坡体变形失稳的作用,为保证挡土墙2在工程中的安全性,挡土墙2可采用c35及以上强度水泥或同强度其它材质制成;防滑桩7主要用于对抗滑体造成的剪应力,防止坡体变形,防滑桩7可采用c35及以上强度水泥或其他同强度材质制成;积淤池14主要用于承接上部雨水及雨水冲刷下来的土壤、有机物等,并在积淤池14上部种植水生植物形成小微湿地景观。
31.优选的,请参照图1所示,所述反坡式坡面1的植被层6采用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群落及速生乔木及本地乔木密植混种。植被层6需抚育1-3年,之后任由其自然竞争形成稳定群落。所述反坡式坡面1的第一土壤层4为河湖底泥与本地土壤的混合以提升土壤肥力。第一土壤层4厚度约30cm。所述反坡式坡面1的第二土壤层5为矿山尾矿矿渣与本地土壤的混合以提升土壤孔隙度。第二土壤层5厚度约40cm。
32.优选的,请参照图1、2、3、4所示,所述防滑桩7设于反坡式坡面1从外到内的2/3位置处。所述防滑桩7包括筒体19及筒体19底部防滑钢爪8,所述筒体19为纵筋15、横筋16配合捆筋17通过模板铸造成的空心筒结构;筒体19底部分两层预留若干钢爪孔18将防滑钢爪8进行安装,所述防滑钢爪8包括钢爪片25及受力圆盘20,筒体19浇筑完成后放入防滑钢爪8并通过打桩机冲击受力圆盘20带动连接杆21及钢爪片25张开。所述钢爪片25背部设有滑动槽22与连接杆21下端的滚轮23嵌合,当钢爪片25达到水平位置时,滚轮23被钢爪片25上的限位钢片24阻挡,保持水平状态刺入矿山底部的坚实土体10;所述筒体19内浇筑水泥使防滑桩7整体形成实心结构。
33.优选的,请参照图1所示,所述淤地坝11的坝体由矿山地貌修复后剩余土方堆砌铸成,并在表层浇筑生物混凝土,生物混凝土上播撒有草籽形成生物层,坝体的表面铺设有防水布。所述淤地坝11的且坝体的中上部设置有水管12,水管12一端与所述积淤池14连通而另一端延伸于淤地坝11的坝体外侧,所述水管12位于积淤池14处一端的管口设置有栅格网13。
34.优选的,请参照图1所示,所述积淤池14上部种植水生植物形成小微湿地景观,提高整体的观赏特性。
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
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6.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