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技术 专利正文
一种板栗黄化皱缩病综合防控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板栗黄化皱缩病综合防控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板栗黄化皱缩病防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板栗黄化皱缩病综合防控方法。


背景技术:

2.板栗黄化皱缩病(chinese chestnut yellow crinkle,cnyc),是由于植原体寄生于植物寄主的韧皮部筛管分子内引起的,主要由刺吸式口器昆虫吸食汁液传播,对刺吸式口器的昆虫进行鉴定,共鉴定出叶蝉、蜷科类及栗斑蚜共9类刺吸式昆虫中含有植原体。cnyc病害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发病初期、发病盛期、滞留期、稳定期和落叶期。cnyc对板栗的种植业影响较大,可造成板栗叶片皱缩、果实质量下降、产量降低,影响板栗的经济价值。
3.目前,当板栗植株出现“小叶”症状时,栗农们很难判断是缺素引起的还是植原体引起的;cnyc被当做生理性病害“缺素症”进行防治是北方板栗产区(尤其是在冀东和冀北板栗主产区)栗农的普遍做法,这不仅浪费了财力、物力和人力,还造成疫情的快速传播以及病情的不断扩大,严重威胁着板栗产业的健康发展。即便明确“板栗小叶病”是侵染性植原体病害—cnyc之后,通过春季展叶期打孔滴注四环素类药物的预实验发现:春季展叶期打孔滴注盐酸四环素确实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然而却存在明显药害、整体树势弱、产量低、病情反复以及潜在药物残留等弊端。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集诊断、防治为一体,且有效提高cnyc防治率和治愈率的cnyc防治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板栗黄化皱缩病综合防控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准确判断cnyc,并以秋治、去腐生肌、春养、昆虫防治的方案达到综合防控cnyc的目的,降低了cnyc的病情指数,提高了cnyc的治愈率。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板栗黄化皱缩病综合防控方法,过程包括:
8.1)诊断:于板栗成熟前后,采集发病叶片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判断是否患cnyc;
9.2)秋治、施肥浇水:若确定为cnyc病害,则于落叶前,对患病板栗植物输10g/l盐酸四环素溶液,施用生物有机肥并浇水;
10.3)修剪(“去腐”):落叶后、封冻前,遵循“多病枝、剪主枝”的原则对患病植株进行修剪;
11.4)春养:在展叶期,对叶片喷施由芸苔素内酯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成的叶面肥;根据天气情况,在展叶期或板栗开花前后蚜虫或叶螨量出现时,喷施防治刺吸式昆虫的药剂。
12.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在成熟前后,对具有cnyc典型症状的枝叶进行检测,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输盐酸四环素溶液,可以有效抑制或者杀灭植原体;落叶后封
冻前,施用生物有机肥并浇一次封冻水,促进根系的生长和树体营养积累,提高树体抗寒能力;修剪是去除无法或不易防控的发病主枝和顶端优势,有效增强树势,提高树体免疫力,祛除板栗植原体,达到“老树发新芽,枯木又逢春”的目的;在春季展叶期,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和低浓度磷酸二氢钾混合成的叶面肥,缓解滴注盐酸四环素导致的暂时药害,促进枝叶的健康生长;生长期刺吸式昆虫防治技术目的是切断板栗植原体通过刺吸式昆虫传播板栗植原体的途径。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春养之后,还包括:
14.6)二次防治、修剪:对于未治愈的植株,在采收后落叶前,输2.5g/l盐酸四环素溶液,并遵循“小病枝、剪大枝”的原则进行修剪。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中,所述施肥为先在树冠滴水线处挖长、宽、深为1m
×
0.2-0.3m
×
0.2-0.3m的深沟2-3个,并按照肥果比2:1的施肥量沟施生物有机肥。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中,对患病板栗植物输10g/l盐酸四环素溶液的具体过程为:
17.先在距地面30cm以上的主干处打孔,并将孔内木屑清理干净,然后将10g/l盐酸四环素药液挂在树干上1.4-1.5m处进行输液;输液速度为40-60滴/min。用量为主干直径5-10cm,用药150-300ml;主干直径10-20cm,用药300-600ml;主干直径20-40ml,用药600-1000ml。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打孔为用直径为4.2mm钻头倾斜45
°
角打孔,孔深3.5-4.0cm;所述输液为将输液器针头入孔2-2.5cm。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中所述浇水量为浸透土层20-30cm为宜: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3)中,所述修剪的具体过程为:对发病3年以上的严重郁闭树,疏除发病的过高、过粗、过密多年生且通过输液药液无法或不易到达的1-2个主枝,以及其它发病小枝1-2个。
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4)中,0.01%芸苔素内酯稀释1500-3000倍、磷酸二氢钾稀释3000-3500倍;所述药剂为5%尼索朗乳油2000倍、15%哒螨灵乳油3000倍、1.8%阿维菌素乳油3000~5000倍或10%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
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5)中,所述修剪为保留健康主枝,剪除存在小病枝的2-3个大枝。
23.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成熟期和落叶前板栗黄化皱缩病病害诊断技术、“秋治春养”治疗技术、落叶后“去腐生肌”高效修剪技术、开花前水肥管理技术以及生长期刺吸式昆虫防治技术,从病害诊断、防病虫以及壮树三个方面集成了板栗黄化皱缩病三位一体综合防控技术,明确了“板栗小叶病”病原菌为candidatus phytoplasma castaneae,属16srxix-a亚组,该病为板栗黄化皱缩病。利用巢式pcr技术检测落叶前期的发病叶片及枝条树皮检出率分别为66.27%和52.28%,采收后落叶前期检出率在整个生长期最高。将成熟期和落叶前病害典型症状和巢式pcr分子检测技术相结合形成板栗黄化皱缩病病害诊断技术。通过综合防治,当年处理组防治效果为86.36%和治愈率为40.00%,饱果率、栗蓬和叶片大小等栽培性状和产量均显著好于空白对照和常规对照,
且未检出盐酸四环素残留。第二年,处理组的治愈率高达82.22%,叶片光滑平整、颜色深绿、大小均一,枝条舒展,栗蓬多而饱满,适时开裂,板栗壳光滑有光泽,栗仁饱满,整体树势和产量与健康无显著差异,达到了防效好、治愈率高且不易复发的目的。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附图为板栗发病叶片提取的基因组dna电泳图;
26.图2附图为板栗发病叶片提取的16srdna序列pcr扩增产物凝胶电泳图;其中,m:dl2000marker;1:成熟期发病叶片;2:成熟期发病枝条树皮;3:落叶前发病叶片;4:落叶后发病枝条树皮;5:健康植株(阴性对照);
27.图3附图为16s rdna序列克隆的电泳检测图;m:dl2000 marker;1:成熟期发病叶片;2:成熟期发病枝条;3:落叶前发病叶片;4:落叶后发病枝条;
28.图4附图为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图;
29.图5附图为16s rdna f2n/r2区段计算机模拟的rflp图谱及相似系数表;
30.图6附图为发病组织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图;其中,a发病叶片;b发病枝条;c健康叶片;d健康枝条;e发病枝条横切图;f发病枝条纵切图;
31.图7附图为三种防效好的处理与对照组(ck)栗蓬对比图;a盐酸四环素b多肽四环素c罗红霉素dck;
32.图8附图为不同处理组在板栗成熟期叶片、栗蓬的性状对比图;
33.图9附图为滴注盐酸四环素导致的暂时性药害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板栗黄化皱缩病的诊断方法、综合防治方法。
36.实施例1板栗黄化皱缩病的诊断
37.(1)所用引物
38.所用植原体基因的特异引物序列见表1。
39.表1 pcr扩增所用引物
[0040][0041]
(2)田间病害调查及样品采集
[0042]
唐山市迁西县3个自然村分别在萌芽期、展叶期、花期和成熟期进行田间症状调查及样品采集。
[0043]
采集具有“板栗小叶病”典型症状的枝叶作为发病样品,健康样品(阴性对照)采自远离“板栗小叶病”发病区域且未在当地发现病害症状的健康植株枝叶(迁安市byc和青龙县cys)。
[0044]
(3)基于16s rdna的分子鉴定
[0045]
16s rdna的pcr扩增
[0046]
用采集的板栗叶片作为样品提取植株总dna,以总dna为模板,用16s rdna通用引物r16mf2/r16mr1为引物进行直接pcr扩增,反应体系为25μl体系,分别为ddh2o9.5μl,r16mf2 1μl,r16mr1 1μl,2
×
mix12.5μl,dna模板1μl,总计25μl。直接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4min,94℃变性45s,55℃退火45s,72℃延伸1min,35个循环,72℃延伸10min,4℃保存。
[0047]
dna的质量检测
[0048]
利用植物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发病板栗叶片和枝条韧皮部的基因组dna,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显示大部分提取基因组dna压缩成带,基本无降解(图1)。同时,利用紫外
分光光度计检测显示所提取基因组dna浓度在100-300μg/ml,a
260
/a
280
在1.7-2.2,可以进行巢式pcr检测。这表明所提取基因组dna的质量可以满足pcr要求。
[0049]
将直接pcr产物用双蒸水(ddh2o)按1:19的比例稀释20倍作为第二轮pcr的模板,第二轮pcr用通用引物r16f2n/r16r2以稀释的第一轮产物为模板进行巢式pcr,反应体系和第一轮pcr相同,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4min,94℃变性45s,53℃退火45s,72℃延伸1min,35个循环,72℃延伸10min,4℃保存。将巢式pcr扩增产物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是否获得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的单一条带,得到约1.2kb的扩增片段,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图2)。而阴性对照未扩增出特异性片段。将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得的基因片段进行回收,与pmd19-t连接,转入大肠杆菌感受态dh5α中,涂布培养,进行蓝白斑筛选,挑取白色单菌落进行菌落pcr,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图3),将阳性克隆菌液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测序,克隆片段大小为1247bp,将所得序列提交genbank,获得基因登陆号mw264918。
[0050]
序列分析
[0051]
利用dnaman完成序列拼接,然后登录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 otechnology information),利用ncbi中的blantn进行对比,冀东和冀北地区“板栗小叶病”病原菌与北京怀柔区板栗植原体ca.p.castaneaecnyc(基因登录号eu599362)和韩国板栗植原体ca.p.castaneae(基因登录号ab054986)的相似度分别为99.44%和99.60%。利用mega5.0软件中的最大似然法构建基于16s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图4),结果显示:“板栗小叶病”病原菌与北京怀柔区植原体和韩国板栗植原体聚在同一支上。因此,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冀东和冀北地区发生的“板栗小叶病”为板栗黄化皱缩病(chinese chestnut yellow crinkle,cnyc),“板栗小叶病”病原菌菌株编号cnyc-hebei。
[0052]
16s rdna的虚拟rflp分析
[0053]
为了确定植原体的分类地位,利用iphyclassifier分析获得其16srdna基因的r16f2n/r16r2片段的虚拟rflp图谱,明确“板栗小叶病”病原菌植原体的分组及分类地位。计算机虚拟rflp分析表明cnyc-hebei的16srdna序列与16srxix-a亚组的北京怀柔区板栗植原体(eu599362)和韩国板栗植原体(ab054986)相似系数为1.00(>0.97)。植原体16srdna基因f2n/r2区段图谱与其所属组现有株系rflp图谱的相似系>0.97,那么该菌株就与现有菌株属于同一个亚组,因此,cnyc-hebei属于16srxix-a亚组(图5)。
[0054]
(4)病原菌的形态鉴定
[0055]
采集发病叶片和枝条韧皮部组织(1mm
×
1mm)放入戊二醛中固定。取分子检测呈阳性的样品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在发病植株叶片和枝条树皮中发现近圆形的无细胞壁但具单位膜的结构,细胞大小约为0.1-0.7μm(如图6)。该结构与植原体相似,而健康样品中未发现,这进一步表明发病板栗植株中存在植原体。
[0056]
(5)基于其它基因的分子检测
[0057]
tuf基因等其它基因的分子检测采用巢式pcr技术进行,均未获得目的序列。
[0058]
(6)不同区域及板栗不同生长期发病样品的检测
[0059]
于萌芽期、展叶期、花期、成熟期和落叶前期采集唐山市迁西县3个自然村的发病板栗植株叶片及枝条树皮进行基于16s rdna基因的检测。
[0060]
利用植原体16s rdna基因特异序列对不同生长期表现板cnyc的板栗叶片进行巢
式pcr扩增检测(表2),结果显示:发病叶片在花期、成熟期和落叶前期的检出率分别为20.04%、47.52%和66.27%,而萌芽期和展叶期未能检出;发病叶片中植原体检出率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而增高。
[0061]
表2发病叶片植原体检出情况
[0062][0063]
利用植原体16s rdna基因特异序列对不同生长期表现cnyc的板栗枝条树皮dna进行巢式pcr扩增检测(表3)。结果显示:发病枝条树皮在成熟期和落叶前期的检出率分别为33.18%和52.28%,在萌芽期未检测出植原体,展叶期和花期未采集发病纸条,发病枝条树皮内植原体的检出率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而增高。
[0064]
表3发病枝条树皮植原体检出情况
[0065][0066]
注:/为该地区该时期未采集样品。
[0067]
发病叶片和枝条树皮各时期的检出率均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而增高,且在检出期叶片的检出率均高于枝条树皮的检出率,推测可能是由于枝条树皮dna提取质量不如叶片提取质量高。
[0068]
实施例2板栗黄化皱缩病防控方法
[0069]
(1)试验材料
[0070]
选取上洪寨村(shz)和西张庄村(xzz)板栗树作为供试植物,供试药剂及处理浓度见表4。
[0071]
表4供试药剂
[0072][0073][0074]
(2)药剂筛选试验
[0075]
在唐山市迁西县上shz和xzz发病板栗树于板栗采收后落叶前注药一次,采用树干
打孔后用一次性输液袋输送药剂的方式进行药剂施用,选择树龄在20到35年的发病板栗植株作为防治对象,每株发病植株注药液500ml。注药后调查注药板栗树和未注药板栗树发病情况,并分级记载,计算出防治效果。
[0076]
利用7种药剂通过打孔吊袋输液的方法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见表5):使用7种药剂处理后的病情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氟苯尼考71.00、井冈霉素49.00、氯霉素46.33、土霉素42.00、罗红霉素33.33、多肽四环素33.33和盐酸四环素13.33。除氟苯尼考外,井冈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罗红霉素、多肽四环素和盐酸四环素6种药剂处理组的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未处理组(p<0.05),这表明六种药剂显著降低了发病植株的病情指数。
[0077]
表5抗生素药剂处理后防治效果及栽培性状统计结果
[0078][0079][0080]
使用7种药剂处理后的防治效果从大到小排列为盐酸四环素84.96%、罗红霉素62.41%、多肽四环素62.40%、土霉素52.63%、氯霉素47.75%、井冈霉素44.74%和氟苯尼考19.93%。盐酸四环素处理组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氟苯尼考、井冈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种药剂处理组(p<0.05),罗红霉素、多肽四环素处理的防治效果均高于氟苯尼考、井冈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种药剂处理组,是防治效果方面仅次于盐酸四环素处理组。结果表明:使用盐酸四环素、多肽四环素和罗红霉素3种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较好。
[0081]
使用7种药剂处理后的单果重从大到小排列为盐酸四环素7.35g、多肽四环素7.19g、罗红霉素7.07g、氟苯尼考6.34g、井冈霉素6.07g、土霉素5.82g和氯霉素5.76g。盐酸四环素、罗红霉素、多肽四环素、氟苯尼考、井冈霉素、氯霉素和土霉素七种药剂处理组的单果重显著重于未处理组(p<0.05)。且盐酸四环素、罗红霉素、多肽四环素处理组的单果重显著重于氯霉素和土霉素处理组(p<0.05)。结果表明盐酸四环素、罗红霉素、多肽四环素对cnyc的防控效果较好。
[0082]
使用多肽四环素和盐酸四环素处理后在饱果率、栗蓬大小和叶片大小等方面均表现最好,分别为97.67%、88.00%、42.44
×
36.55mm、39.36
×
35.14mm、16.15
×
6.40cm、15.45
×
6.84cm。使用罗红霉素、多肽四环素和盐酸四环素3种药剂处理后的栗蓬较饱满,显著好于对照组(图7)。植原体16srdna基因检测显示:盐酸四环素、多肽四环素和罗红霉素处理后植株的植原体检出率分别为0%、22.2%和22.2%。同时农残检测结果表明使用盐酸四环素、多肽四环素和罗红霉素处理后的板栗果仁中未出现对应药剂残留的现象。综合来看,盐酸四环素对cnyc的防治效果最好。
[0083]
(3)三位一体综合防控技术示范
[0084]
采用成熟期和落叶前板栗黄化皱缩病病害诊断技术、“秋治春养”治疗技术、落叶后“去腐生肌”高效修剪技术、开花前水肥管理技术以及生长期刺吸式昆虫防治技术,从病害诊断、防病虫以及壮树三个方面进行三位一体综合防控示范。
[0085]
示范基地位于唐山市迁西县shz,主栽板栗品种为

燕山早丰’。经检测,该基地板栗树罹患严重的cnyc,2014-2018年连续5年产量很低。示范面积为20亩。采用5点取样法,对研究示范基地进行抽样检测,每点2个单株,调查整株发病情况、饱果和瘪果栗蓬数以及叶片变化情况,计算病情指数、防治效果、饱果率和叶片大小。板栗采收后,检测植株叶片植原体情况及板栗果仁的盐酸四环素残留情况。
[0086]
成熟期和落叶前cnyc诊断技术:在成熟期和落叶前期,具有cnyc典型症状,同时枝叶的分子检测为阳性,表明罹患cnyc。cnyc发生区不能取接穗用于嫁接。对于来源不明的接穗需做植原体分子检测,一旦检出cnyc阳性接穗,需舍弃。
[0087]“秋治春养”治疗技术:在秋季收获后落叶前,10g/l盐酸四环素打孔吊袋输液杀灭板栗植原体;在春季展叶期,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以及低浓度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混合成的叶面肥,缓解滴注盐酸四环素导致的暂时药害,促进枝叶的健康生长。盐酸四环素打孔吊袋输液具体方法:于主枝下方在距地面30cm以上的主干处,用直径为4.2mm钻头倾斜45
°
角打孔,孔深3.5cm左右,将孔内木屑清理干净,将适量10g/l盐酸四环素药液(见表6)灌入1000ml两针头输液器避光输液袋,挂在树干上1.5m左右(尽量挂在背阴面),将输液器针头入孔约3cm,旋紧针头以防漏液,输液速度一般40-60滴/min,以24h输完500ml为宜。药液滴完后将针头及时拔出。当年没有治愈的病树,于秋季收获后落叶前,2.5g/l盐酸四环素打孔吊袋输液进行二次药剂防治。
[0088]
表6盐酸四环素打孔吊袋输液治疗不同栗树黄化皱缩病用量
[0089]
主干直径(cm)输液量(ml)5-10150-30010-20300-60020-40600-1000
[0090]
落叶后“去腐生肌”高效修剪技术: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抓大放小”高效修剪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更适合板栗黄化皱缩病防控。第一年秋季,10g/l盐酸四环素打孔吊袋输液且落叶后,遵循原则为“多病枝,剪主枝”,对板栗黄化皱缩病发病严重的郁闭树,保持主干的地位不动摇,疏除发病的过高、过粗、过密多年生且通过输液药液无法或不易到达的1-2个主枝(大枝,或枝组),其它小枝少修剪或者不修剪。目的是去除无法或不易防控的发病主枝和顶端优势,有效增强树势,提高树体免疫力,祛除板栗植原体,达到“老树发新芽,
枯木又逢春”的目的。对于未治愈的病树,第二年秋季2.5g/l盐酸四环素打孔吊袋输液且落叶后,遵循原则为“小病枝,剪大枝”,保留健康主枝,剪除存在小病枝的2-3个大枝(直立枝、重叠枝、交叉枝等),避免病害复发。
[0091]
开花前水肥管理技术:在板栗采收后至落叶前按肥果比2:1的施肥量沟施有机肥,在树冠外缘挖长宽深约1.0m
×
0.2-0.3m
×
0.2-0.3m深沟2-3个,且落叶后封冻前,浇一次封冻水,促进根系的生长和树体营养积累,提高树体抗寒能力;在板栗萌芽前,在树冠外缘范围内撒施氮磷钾复合肥,视土壤墒情,浇萌芽水1次,以满足树体萌芽展叶的需要。
[0092]
生长期刺吸式昆虫防治技术:根据天气情况,在展叶期或板栗开花前后蚜虫或叶螨量出现时喷药,可以喷施5%尼索朗乳油2000倍,或15%哒螨灵乳油3000倍,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5000倍,或10%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等药剂。特别注意药剂防治时间一定掌握在大发生之前进行。目的是切断板栗植原体通过刺吸式昆虫传播板栗植原体的途径。
[0093]
常规对照(春季用药):春季展叶期,10g/l盐酸四环素打孔吊袋输液,常规修剪,水肥及防虫管理与三位一体综合防控技术一致。当年没有治愈的病树,于秋季收获后落叶前,2.5g/l盐酸四环素打孔吊袋输液进行二次药剂防治。
[0094]
(4)数据统计与分析
[0095]
板栗植原体黄化皱缩病调查分级方法为计算发病叶片占总叶片的百分比(如一个枝梢上发病叶片占这整个枝梢总叶片的百分比)。具体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病;1级:发病叶片占总叶片的1/4以下;2级:发病叶片占总叶片的1/4-1/2;3级:发病叶片占总叶片的1/2-3/4;4级:发病叶片占总叶片的3/4以上;5级:所有叶片全发病。计算方法为:
[0096]
病情指数=σ[病级株(叶、果等)数
×
该级代表数值]/[调查总株(叶、果数)数
×
发病最高级的代表数值]
×
100
[0097]
防治效果=(对照组平均病情指数-处理组病情指数)/对照组平均病情指数
×
100%
[0098]
治愈率(%)=(治愈病株数/防治病树总株数)
×
100
[0099]
饱果率=饱满栗蓬数/单株总栗蓬数
×
100%
[0100]
栗蓬大小用横径
×
纵径来表示
[0101]
在收获后测量板栗果仁的单果重和百果重。
[0102]
叶片大小一般用叶面积来表示,然而叶长宽乘积与叶面积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叶片大小叶长
×
叶宽表示,利用叶长宽乘积进行显著性分析。
[0103]
试验数据采用dps7.0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最小显著差数(lsd)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0104]
当年板栗成熟期调查结果显示(见表7):从病情指数方面看,经过综合防治技术处理的病情指数为12.00,空白对照(ck)的病情指数为88.00,常规对照(春季展叶期盐酸四环素打孔输液)的病情指数为28.00,经过综合防治技术处理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和常规对照(p<0.05)。从防治效果方面看,常规对照的防治效果和治愈率分别为68.18%和30.30%,而经过综合防治技术处理的防治效果和治愈率分别为86.36%和40.00%,综合防治技术处理的防治效果和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对照(p<0.05),这表明综合防治技术对于cnyc的防治效果和治愈率显著。从各项栽培现状看,经过综合防治技术处理的单果重、饱果率、栗蓬大小和叶片大小分别为8.09g、91.85%、48.51
×
41.95mm和18.12
×
7.54cm,空白
对照组(ck)的单果重、饱果率、栗蓬大小和叶片大小分别为4.23g、23.36%、34.39
×
28.17mm和14.43
×
5.34cm,常规对照的饱果率和单果重分别为65.95%和6.51g,这表明综合防治技术处理的各项栽培性状均显著好于空白对照和常规对照,并且综合防治技术处理的收获板栗果仁中未检测到盐酸四环素残留。第二年,综合防治技术处理组的治愈率为82.22%,叶片光滑平整、颜色深绿、大小均一,枝条舒展,栗蓬多而饱满,适时开裂,板栗壳光滑有光泽,栗仁饱满,整体树势和产量与健康无显著差异,达到了防效好、治愈率高且不易复发的目的。
[0105]
表7综合防治处理当年的防治效果及栽培性状统计结果
[0106][0107][0108]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数
±
标准差。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经lsd法检验在p《0.05水平差异显著
“‑”
表示未测定。
[0109]
如图8所示,由于罹患cnyc,在板栗成熟期叶片变小、皱缩、发黄,表现出簇生、丛生的症状,枝条节间变短,栗蓬小而少,且不易开裂,板栗壳皱缩,具条纹,栗仁干瘪,基本无商品性状,整体树势羸弱。三位一体综合防治技术对罹患cnyc植株进行处理后,板栗叶片光滑平整、颜色深绿、大小均一,枝条舒展,栗蓬多而饱满,适时开裂,板栗壳光滑有光泽,栗仁饱满,在整体树势和产量方面显著好于对照组。
[0110]
此外,如图9所示,三位一体综合防治技术处理的板栗植株会在当年春季展叶初期出现叶片轻度黄化等轻微暂时性药害,采用“秋治春养”治疗技术后,要还很快消失,不影响树势和产量。然而,常规对照容易出现叶片中度失绿、叶片畸形、叶缘枯萎等中轻度药害现象,并且直至6月下旬的初果期才能恢复,药害缓解时间长或不能恢复正常,导致整体树势弱,影响了产量,种植户不易接受。同时,由于用药距离收获只有3个月的时间,还存在盐酸四环素残留的风险。
[0111]
不同处理组防治效果如表8所示;
[0112]
表8综合防治处理后第二年的防治效果及栽培性状统计结果
[0113][0114]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115]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