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影电影 专利正文
一种亮度均匀型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亮度均匀型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亮度均匀型导光板。


背景技术:

2.导光板为一种将入射后的光线导引并形成均匀面光源的光学产品,其主要设计方向为如何尽量使射出的光线保持一定的均匀度,避免使所呈现的画面具有明显瑕疵或亮暗不均等问题。一般来说,导光板于出光均匀度方面较常遇到的问题是,在导光板出光表面邻近其两侧边的区域,会产生明显暗区或亮区的现象。产生暗区的情况大多发生在大尺寸导光板上,其原因在于导光板尺寸过大,使得入射至导光板内的光线能量不足以让整个出光表面形成均匀的出光表现。为解决此问题,一般会在导光板侧面设置反射层或反射片等,以让部分自该处散出的光线被反射回导光板内部续以使用,进而提升整体出光均匀度。相反地,亮区的产生则是会发生于小尺寸的导光板,由于其标尺较小,当光线进入后即会在出光表面邻近两侧边的区域产生如亮线等过亮出光表现。
3.基于此,公告号为cn21072079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出光均匀度的导光板,导光板的两个侧面相对设置且与入光面垂直邻接,各侧面以其与入光面邻接的处为起点,依序区隔为长度递增、粗糙度递减的第一调光区及第二调光区。由此可提升导光板的整体出光性能及均匀度。
4.但是上述导光板中,需要对导光板的两个侧面进行精加工,保证侧面上第一调光区与第二调光区的粗糙度不同,且对第一调光区和第二调光区的长度有着要求限制,增加了加工难度,并且在装配过程中,由于导光板为矩形结构,极易将导光板的位置安装错误,导致第二调光区与光源相邻,而第一调光区偏离光源,大幅度降低导光性能;不仅如此,该导光板结构单一,无法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节出光亮度。
5.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导光板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易于加工生产、保证装配正确且具有调节功能的亮度均匀型导光板。
7.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亮度均匀型导光板,包括矩形的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其中一面为出光面,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周向侧壁包括两个相平行的入光面,两个所述入光面均正对设置有与其长度方向相平行的长条状光源,两个所述光源和所述导光板本体之间均设置有透光件,所述透光件为长条形,沿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长度方向延伸。
8.优选的,为了便于调节导光面的出光亮度,所述光源为圆柱形,所述透光件为套设于所述光源外的透光管,所述透光管绕所述光源的轴心线转动设置且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透光管沿所述光源的径向具有不同的厚度。
9.优选的,为了方便透光管的生产,所述透光管的周向外缘和周向内壁中,至少有一
个为圆柱面。
10.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方便透光管的生产,所述透光管的周向外缘和周向内壁为轴心线相平行的圆柱面。
11.优选的,为了减小透光管转动时所占用的空间,所述透光管周向外缘和周向内壁之一的轴心线与所述光源的轴心线重合。
12.优选的,为了驱动两个透光管同步转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同步带和设置于所述同步带内侧两端且分别与两个所述光源同轴心线连接的同步轮,两个所述同步轮之一连接有电机。
13.优选的,为了便于设备的安装,所述光源背对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沿平行于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型材,所述型材的横截面为u 形,所述光源和与其对应的入光面均位于所述型材的u形截面内侧。
14.优选的,为了保证导光板出光面的亮度,所述导光板本体背对所述出光面的一面设置有反射板。
15.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出光均匀度,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出光面上设置有扩散板。
16.优选的,为了保证导光板的结构紧凑稳固,所述型材的两个内侧壁分别与所述扩散板和所述反射板相贴合。
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亮度均匀型导光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导光板本体上设置两个入光面,并通过与入光面正对设置的光源,保证出光均匀度,无需刻意调整导光板本体的粗糙度,易于加工生产,由于导光板的结构对称,保证装配准确。
附图说明
18.图1是实施例1的俯视图;
19.图2是实施例1的剖面图;
20.图3是实施例2的俯视图;
21.图4是实施例2的剖面图;。
22.图中:1.导光板本体,1a.出光面,1b.入光面,2.光源,3.透光件,3a.外缘,3b.内壁,4.同步带,5.同步轮,6.电机,7.型材,8. 反射板,9.扩散板,10.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实施例1
25.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1的亮度均匀型导光板,包括矩形的导光板本体1,导光板本体1的其中一面为出光面1a,另一面为反射面,出光面1a上设置有扩散板9,反射面上设置有反射板8;导光板本体1 的周向侧壁包括两个相平行的入光面1b和两个相平行的固定面,入光面1b与固定面垂直连接,固定面上固定设置有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夹板10;两个入光面1b均正对设置有与其长度方向相平行的长条状光源 2,光源2为圆柱状;光源2和导光板本体1之间设置有透光件3,透光件3为长条形,沿平行于入光面1b的长度方向延伸;透光件3
为套设于光源2外的透光管,透光管绕光源2的轴心线转动设置于两个夹板10 之间且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组件,透光管沿光源2的径向具有不同的厚度,透光管3的周向外缘3a和周向内壁3b为轴心线相平行的圆柱面,且透光管3周向外缘3a的轴心线与光源2的轴心线重合;驱动组件包括同步带4和设置于同步带4内侧两端且分别与两个光源2同轴线连接的同步轮5,两个同步轮5通过同步带3驱动连接且其中一个连接有驱动其绕自身轴心线转动的电机6。
26.该实施例的导光板中,导光板本体1具有两个相平行的入光面1b,且入光面1b正对设置有光源2,利用两个光源2向入光板本体1照射光线,从而避免了由于导光板本体1的尺寸过大,导致在导光板本体1 出光面1a远离入光面1b一端由于光路过长导致光线能量不足,出现过暗情况,利用两个光源2同时照射光线,使得整个出光面1a出光度均匀。
27.在光源2外套设有管状的透光件3,光线从光源2发出后进入导光板本体1前,首先通过透光件3,光线从透光件3的内壁3b进入在透光件3内部传播后,从外缘3a照射出,在此过程中,部分光线能量被消耗,从而避免了导光板本体1尺寸过小后,在出光面1a上靠近入光面 1b的端部光线能量过大,导致出现过亮情况。
28.光线通过入光面1b后,在导光板本体1内传播,利用反射板8能够反射照向其的光线,改变光线传播方向,使其向出光面1a传播;而出光面1a上设置的扩散板9能够使光线均匀扩散,进一步提高出光的均匀度,并抑制光斑的形成,提高导光均匀度。
29.由于透光管沿光源2的径向具有不同的厚度,因此透光管绕光源2 的轴心线转动后,光源2与入光面1b之间,即光线从内缘3b传播到外壁3a之间所通过的路程不同,因此光线所消耗的能量也有所差异,从而能够在透光件3转动后,能够调节导光板的出光亮度。
30.在进行调节时,电机6启动,驱动其中一个同步轮5转动,利用同步带4带动另一个同步轮5转动,如此使得两个透光件3同时转动,改变导光板本体1两个入光面1b的入光亮度,进而改变出光面1a的出光亮度。
31.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导光板中,通过在导光板本体1上设置两个入光面1b,并在入光面1b处正对设置光源2,从而使得整个导光板本体1b的出光面1a光线均匀被导出,避免出现过暗的情况,且无需在导光板本体的固定面上调整粗糙度,易于加工生产;此外,导光板整体结构对阵,避免安装出错;不仅如此,利用透光件 3消耗部分光能,避免出光面1a过亮,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透光件3 转动,调整光线在透光件3内部传播的光路长度,从而调整光线的损耗能量,进而能够控制出光面1a的出光亮度。
32.需要说明的是,透光件3采用管状,并绕光源2轴心线转动,使得导光板整体结构紧凑,减小透光件3的活动空间,调整出光亮度;透光件3的周向外缘3a和周向内壁3b为轴心线相平行的圆柱面,使得透光件3更易于生产;透光管3的周向外缘3a轴心线与光源2的轴心线重合,使得透光管3转动过程中,不会改变其位置,使得导光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33.实施例2
34.如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2的亮度均匀型导光板,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光源2背对导光板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沿平行于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型材7,型材7的横截面为u形,光源2和与其对应的入光面1b 均位于型材7的u形截面内侧;型材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夹板10固定连接;型材7的两个内侧壁分别与扩散板9和反射板8相贴合。
35.采用上述设计后,利用型材7能够将导光板本体1、反射板8和扩散板9夹持固定,保
证导光板整体结构的稳固性,并且光源2发出的光学能够被型材7的内底壁反射,从而照向导光板本体1,避免光能的损失。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