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影电影 专利正文
一种带按键的跟焦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带按键的跟焦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跟焦拨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按键的跟焦轮。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用于摄影摄像辅助领域尤其是拍摄辅助稳定器的跟焦控制结构,常见的是拨轮形式,其主要原理为通过转动拨轮带动环形磁铁同步转动,使环形磁铁周围的磁场发生变化,磁编码器感应这种变化而发出相应的信号进行调焦或跟焦。但上述结构中,由于提高跟焦或调教的准确性能,拨轮一般具有一定的径向尺寸,占据拍摄辅助设备的空间较大,而随着拍摄辅助稳定器附加功能的日益增多,用于安装这些附加功能的按键、开关等部件的空间有限。此外,在拍摄辅助设备内部的磁编码器与上述部件的元器件安装位置常发生冲突。
3.现有技术中,跟焦轮均为单一的跟焦或调焦功能,例如中国专利cn107438728a公开了拨轮机构及使用该拨轮机构的控制装置,其拨轮机构包括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定位件和转动件,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部及设置于所述定位部上的弹性臂;所述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转动件设有多个能够与所述定位部相卡合的定位槽;所述转动件在外力作用下能够相对所述支架转动以使所述弹性臂抵靠于所述支架并产生弹性形变,且所述定位部选择性地与其中一个所述定位槽相卡合。上述现有技术的拨轮机构只有单一的功能,且具有一定的尺寸占据设备的空间较大,与其相配合的磁编码器在安装过程中易与其他按键等结构的元器件安装位置冲突。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按键的跟焦轮,旨在解决现有的跟焦轮只有单一的跟焦或调焦功能,其磁编码器在安装过程中易与其他按键等结构的元器件安装位置冲突等问题。
5.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6.一种带按键的跟焦轮,包括pcba板、跟焦轮主体、按键连杆、安装于pcba板第一端面的按键、安装于pcba板第二端面的磁编码器、与pcba板固定连接的跟焦轮支架;所述跟焦轮支架设有与pcba板第一端面相通的第一轴孔;所述跟焦轮主体包括与第一轴孔转动连接的转动轴、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的拨轮;所述转动轴靠近pcba板第一端面的一端固设有与磁编码器相配合的环形磁铁;所述拨轮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轴孔的外部;所述转动轴设有与pcba板第一端面相通的第二轴孔;所述按键连杆与第二轴孔滑动连接,所述按键连杆的一端与按键相配合、另一端设有按压部。
7.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当操作跟焦轮主体转动时,带动其端部的环形磁铁相对pcba板转动,即相对磁编码器转动,环形磁铁周围的磁场发生变化,磁编码器感应这种变化后发出相应的调焦或跟焦信号;其中,环形磁铁的中空部能够容纳按键连杆滑动,当操作按压部时,按压部带动按键连杆沿第二轴孔及环形磁铁的中空部滑动,使按键连杆的端部
与pcba板上的按键配合,来实现按键的功能,在拍摄辅助稳定器中,按键可以是电源键、扳机键、模式切换等按键,按键连杆的端部与pcba板上按键的配合方式可以为触点配合、按键连杆的端部挤压带金属弹片的按键等。通过本技术方案的结构,采用一个跟焦轮的尺寸空间,实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功能,将磁编码器与按键分别安装在pcba板的两个端面,解决了元件安装位置冲突的问题,同时节约了操作部件的占用空间。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跟焦轮主体的转动轴包括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的外转轴和内转轴,所述外转轴的外环通过轴承与第一轴孔的内环转动连接;所述外转轴的内环通过螺纹结构与内转轴的外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孔贯穿内转轴的两端。本技术方案中,转动轴的套接结构能够方便零部件的装配和维护,尤其是环形磁铁的装配,可在pcba板安装前,在该端安装带有环形磁铁的外转轴,使外转轴与轴承相配合,再通过螺纹结构安装内转轴及拨轮等部件,无需在跟焦轮支架端部有限的空间中安装环形磁铁;相对于从pcba板相对的一端插装带有环形磁铁的转动轴方案,由于转动轴的外环与轴承紧配合,安装后环形磁铁的位置不易把控,通过螺纹连接的内外转轴结构,其内转轴固定连接的拨轮与轴承相抵接,调节内、外转轴的螺纹时,内转轴相对轴承及跟焦轮支架的轴向位置不变,外转轴沿跟焦轮支架的轴向运动,可以通过调节螺纹来精确调整外转轴端部(即环形磁铁)与pcba板之间的间距。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环形磁铁固定安装于外转轴靠近pcba板第一端面的端部。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外转轴与第一轴孔设有相配合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限制外转轴向远离pcba板的方向运动。本技术方案的第一限位结构能够提高跟焦轮主体转动的稳定性,同时能够固定环形磁铁与磁编码器的间距,保证跟焦或调焦的准确性。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突出外转轴外环的第一凸台及突出第一轴孔内环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相配合的端面之间设有o型柔性圈。本技术方案,通过软胶的o型柔性圈,能够增强跟焦轮主体转动的使用手感和稳定性。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按键连杆的按压部为与按键连杆固定连接按钮。本技术方案能够方便使用者操作按键连杆。
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跟焦轮主体还设有与按钮相配合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按钮向远离pcba板的方向运动。本技术方案的第二限位结构能够防止按键连杆脱出第二轴孔。
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拨轮的端部还设有盖板,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盖板上的限位通孔,所述限位通孔的内径小于按钮的外径。
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拨轮的外环固设有硅胶圈。
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施加按键连杆向远离pcba板方向运动的弹力。本技术方案中弹性件可以为设置在按键内部的弹片、与按键连杆配合的弹簧、拉簧、柔性弹性块等;在操作按键连杆与按键完成一次配合后,弹性件的回弹力能够使按键连杆的端部向远离按键的方向运动。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按键的跟焦轮,采用一个跟焦轮的尺寸空间,实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功能,将磁编码器与按键分别安装在pcba板的两个端面,解决了元件安装位
置冲突的问题,同时节约了操作部件的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按键的跟焦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按键的跟焦轮的分体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按键的跟焦轮的正面立体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按键的跟焦轮的后面立体图。
23.图中:
24.1、pcba板;11、按键;12、磁编码器;21、转动轴;211、外转轴;212、内转轴;210、第二轴孔;22、拨轮;23、盖板;230、限位通孔;24、硅胶圈;3、按键连杆;31、按钮;4、跟焦轮支架;40、第一轴孔;5、环形磁铁;6、轴承;7、o型柔性圈;81、第一凸台;82、第二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4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6.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带按键的跟焦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pcba板1、跟焦轮主体、按键连杆3、安装于pcba板1第一端面的按键11、安装于pcba板1第二端面的磁编码器12、与pcba板1固定连接的跟焦轮支架4;所述跟焦轮支架4设有与pcba板1第一端面相通的第一轴孔40;所述跟焦轮主体包括与第一轴孔40转动连接的转动轴21、与转动轴21固定连接的拨轮22;所述转动轴21靠近pcba板1第一端面的一端固设有与磁编码器12相配合的环形磁铁5;所述拨轮22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轴孔40的外部;所述转动轴21设有与pcba板1第一端面相通的第二轴孔210;所述按键连杆3与第二轴孔210滑动连接,所述按键连杆3的一端与按键11相配合、另一端设有按压部;
27.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跟焦轮支架4与pcba板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转动轴21包括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的外转轴211和内转轴212,外转轴211的外环通过轴承6与第一轴孔40的内环转动连接,外转轴211的内环设有内螺纹,与内转轴212外环的外螺纹配合固定连接,内转轴211的一端延伸至外转轴211的内部,另一端与拨轮22固定连接,环形磁铁5通过紧配合、胶粘、卡扣等方式与外转轴211靠近pcba板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轴孔210贯穿内转轴212的两端,按键连杆3插入第二轴孔210内部,且两者间隙配合,使按键连杆3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沿第二轴孔210滑动,按键连杆3的一端贯穿第二轴孔210,另一端与按钮31固定连接;其中,拨轮22位于第一轴孔40的外部、按钮31位于第二轴孔210的外部,方便使用者拨动拨轮22及按压按钮31;
28.其工作原理为:当操作跟焦轮主体转动时,即拨动拨轮22时,带动转动轴21端部的环形磁铁5相对pcba板1转动,即相对磁编码器12转动,环形磁铁5周围的磁场发生变化,磁编码器12感应这种变化后发出相应的调焦或跟焦信号;其中,环形磁铁5的中空部能够容纳按键连杆3滑动,当按压按钮31时,按钮31带动按键连杆3沿第二轴孔210及环形磁铁5的中空部滑动,使按键连杆3的端部与pcba板1上的按键11配合,来实现按键11的功能,在拍摄辅助稳定器中,按键11可以是电源键、扳机键、模式切换等按键,按键连杆3的端部挤压带金属弹片的按键11,在取消按键连杆3的按压外力时,按键连杆3在金属弹片的回弹力作用下沿
第二轴孔210向远离pcba板的方向滑动,即脱离按键,完成一次按键操作,通过本实施方式的跟焦轮结构,能够使跟焦轮实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功能,将磁编码器12与按键11分别安装在pcba板1的两个端面,解决了元件安装位置冲突的问题,同时节约了操作部件的占用空间;转动轴的套接结构能够方便零部件的装配和维护,尤其是环形磁铁5的装配,可在pcba板1安装前,在该端安装带有环形磁铁5的外转轴211,使外转轴211与轴承6相配合,再通过螺纹结构安装内转轴212及拨轮22等部件,无需在跟焦轮支架4端部有限的空间中安装环形磁铁5;相对于从pcba板1相对的一端插装带有环形磁铁5的转动轴21方案,由于转动轴21的外环与轴承6紧配合,安装后环形磁铁5的位置不易把控,通过螺纹连接的内外转轴结构,其内转轴212固定连接的拨轮22与轴承6相抵接,调节内、外转轴的螺纹时,内转轴212相对轴承6及跟焦轮支架4的轴向位置不变,外转轴211沿轴承6及跟焦轮支架4的轴向运动,可以通过调节螺纹来精确调整外转轴211端部(即环形磁铁5)与pcba板1之间的间距。
29.在其他按键11结构的实施方式中,例如,按键连杆3与pcba板1上按键11的配合方式可以为刚性接触,上述实施方式的跟焦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施加按键连杆3向远离pcba板1方向运动的弹力;弹性件具体可以为与按键连杆3配合的弹簧、拉簧、柔性弹性块等现有按键的弹性件配合方式,在此不进行赘述,在操作按键连杆与按键完成一次配合后,弹性件的回弹力能够使按键连杆的端部向远离按键的方向运动;还可以通过拉拔的外力操作方式,使按键连杆3脱离按键11。此外,跟焦轮支架4与pcba板1的连接方式还可以通过焊接、胶粘、卡扣等方式实现,还可以通过中间件实现间接的固定连接,例如应用在手持稳定器的实施方式中,pcba板1与跟焦轮支架4分别与手持稳定器的手持部内壁固定连接,从而实现pcba板1与跟焦轮支架4固定连接。
30.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优选方案为,按键连杆3与第二轴孔210、转动轴21与第一轴孔40同轴布设,在一些其他不同轴或存在偏差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调节按键11与按键连杆3配合部分的尺寸来补偿。
31.在其他实施方式或实际应用中,转动轴21的具体结构、环形磁铁5的具体安装位置、按压部的具体结构、按键连杆3与第二轴孔210的具体滑动连接方式、转动轴21与第一轴孔40的具体转动连接方式等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或连接方式替代,例如:
32.1、转动轴21的具体结构还可以为整体式的柱状结构,其一端延伸至第一轴孔40的内部且固定安装环形磁铁5,另一端与拨轮22固定连接;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外转轴211通过螺母替换,轴承6与内转轴212的外环配合,实现内转轴212与第一轴孔40转动连接。
33.2、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环形磁铁5还可以安装在内转轴212靠近pcba板的端部。
34.3、按压部具体还可以是按键连杆3远离pcba板的一端,该端部位于第二轴孔210的外部,视为按压部,用于使用者按压操作,使按键连杆3的另一端与按键配合。
35.4、按键连杆3与第二轴孔210的具体滑动连接方式还可以为,按键连杆3的外环与第二轴孔210的内环设有相配合的滑轨与滑槽,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按键连杆3的稳定性。
36.5、转动轴21与第一轴孔40的具体转动连接方式还可以为,转动轴21与第一轴孔40间隙配合,并在间隙内部涂抹润滑剂,或转动轴21外环与第一轴孔40内环之间增设滚珠等方式实现转动连接。
37.另一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外转轴211与第一轴孔40设有相配合的
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具体为突出外转轴211外环的第一凸台81及突出第一轴孔40内环的第二凸台82,所述第一凸台81与pcba板1的间距小于第二凸台82与pcba板1的间距,即第一凸台81与第二凸台82的配合能够限制外转轴211向远离pcba板1的方向运动;能够提高跟焦轮主体转动的稳定性,同时安装过程中,通过扭紧内转轴212与外转轴211的螺纹结构,使第一凸台81与第二凸台82相配合,能够固定环形磁铁5与磁编码器12的间距,保证跟焦或调焦的准确性。此外,为了进一步的增强跟焦轮主体转动的使用手感和稳定性,第一凸台81与第二凸台82相配合的端面之间设有o型柔性圈7,第二凸台82的端面设有容纳o型柔性圈7的环形卡槽。
38.另一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为了防止按键连杆3脱出第二轴孔210,跟焦轮主体还设有与按钮31相配合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按钮31向远离pcba板1的方向运动;具体的拨轮22的端部还设有盖板23,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盖板23上的限位通孔230,限位通孔230的内径小于按钮31的外径。
39.另一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基础上,拨轮22的外环固设有硅胶圈24。
4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按键的跟焦轮,采用一个跟焦轮的尺寸空间,实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功能,将磁编码器12与按键11分别安装在pcba板1的两个端面,解决了元件安装位置冲突的问题,同时节约了操作部件的占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