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耦合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功率锥形能量光纤耦合装置。
背景技术:2.目前大部分的光纤耦合设备都是对应于普通的光纤来进行耦合作用,但市面上有一种高功率锥形能量光纤,其纤芯直径不能与目前大部分的光纤耦合设备所匹配,使其兼容效果不佳,无法完全发挥此光纤的最大效果,因此我们需要提出高功率锥形能量光纤耦合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功率锥形能量光纤耦合装置,其内部锥形纤芯的出射口与入射口,与这种高功率锥形能量光纤的入射端与出射端,内部纤芯的直径呈相同设置,使口径完全匹配,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高功率锥形能量光纤耦合装置,包括外壳结构,所述外壳结构内设置有接口结构与防尘结构,所述接口结构内设置有入射端锥形光纤与出射端锥形光纤;
6.所述接口结构包括耦合接口壳,所述耦合接口壳内固定安装有纤芯固定壳,所述纤芯固定壳内设置有锥形纤芯,所述锥形纤芯一端一体化设置有纤芯入射口,所述纤芯入射口的直径为5mm
±
0.5mm,所述锥形纤芯另一端一体化设置有纤芯出射口,所述纤芯出射口的直径为0.6mm
±
0.1mm;
7.所述纤芯固定壳的一端设置有入射端插槽,所述入射端插槽连通于纤芯入射口,所述纤芯固定壳的另一端设置有出射端插槽,所述出射端插槽连通于纤芯出射口,所述入射端插槽与出射端插槽设置在耦合接口壳内。
8.优选的,所述入射端锥形光纤的端口处设置有入射端陶瓷插芯,所述入射端锥形光纤通过入射端陶瓷插芯插接于入射端插槽内。
9.优选的,所述入射端陶瓷插芯内的纤芯直径为5mm
±
0.5mm,所述入射端陶瓷插芯内的纤芯连通于纤芯入射口。
10.优选的,所述出射端锥形光纤的端口处设置有出射端陶瓷插芯,所述出射端锥形光纤通过出射端陶瓷插芯插接于出射端插槽内。
11.优选的,所述出射端陶瓷插芯内的纤芯直径为0.6mm
±
0.1mm,所述出射端陶瓷插芯内的纤芯连通于纤芯出射口。
12.优选的,所述耦合接口壳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接口壳固定板,所述接口壳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接口壳卡扣板。
13.优选的,所述外壳结构包括光纤耦合器外壳,所述光纤耦合器外壳内开设有耦合器内腔,所述光纤耦合器外壳内壁一体化设置有耦合器卡扣槽。
14.优选的,所述接口结构设置于耦合器内腔内,所述接口结构通过接口壳固定板插接于耦合器卡扣槽内。
15.优选的,所述防尘结构包括防尘帽外壳,所述防尘帽外壳内开设有防尘帽内槽,所述防尘帽外壳外侧一体化设置有防尘帽凸出壳。
16.优选的,所述耦合接口壳插接于防尘帽内槽内,所述防尘帽凸出壳设置于接口壳卡扣板内。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接口结构内部锥形纤芯的出射口与入射口,与高功率锥形能量光纤的入射端与出射端,内部纤芯的直径呈相同设置,来使得本实用新型与这种光纤完全匹配,以解决不兼容的问题。
18.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耦合接口壳与光纤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口结构三维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口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尘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尘结构与接口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接口结构;2、防尘结构;3、外壳结构;4、入射端锥形光纤;5、出射端锥形光纤;10、耦合接口壳;11、纤芯固定壳;12、锥形纤芯;13、纤芯入射口;14、纤芯出射口;15、入射端插槽;16、出射端插槽;17、接口壳固定板;18、接口壳卡扣板;20、防尘帽外壳;21、防尘帽内槽;22、防尘帽凸出壳;30、光纤耦合器外壳;31、耦合器卡扣槽;32、耦合器内腔;41、入射端陶瓷插芯;51、出射端陶瓷插芯。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功率锥形能量光纤耦合装置,包括外壳结构3,外壳结构3内设置有接口结构1与防尘结构2,接口结构1内设置有入射端锥形光纤4与出射端锥形光纤5;
29.如图1所示,接口结构1包括耦合接口壳10,耦合接口壳10内固定安装有纤芯固定壳11,纤芯固定壳11内设置有锥形纤芯12,锥形纤芯12一端一体化设置有纤芯入射口13,纤芯入射口13的直径为5mm
±
0.5mm,锥形纤芯12另一端一体化设置有纤芯出射口14,纤芯出射口14的直径为0.6mm
±
0.1mm;以此为接口内锥形纤芯12的详细直径设置。
30.其中,在纤芯固定壳11的一端设置有入射端插槽15,入射端插槽15连通于纤芯入射口13,纤芯固定壳1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射端插槽16,出射端插槽16连通于纤芯出射口14,入射端插槽15与出射端插槽16设置在耦合接口壳10内;以此为接口结构内的插槽设置。
31.并且,本实用新型在入射端锥形光纤4的端口处设置有入射端陶瓷插芯41,并且,入射端陶瓷插芯41内的纤芯直径为5mm
±
0.5mm,入射端锥形光纤4通过入射端陶瓷插芯41插接于入射端插槽15之后,入射端陶瓷插芯41内的纤芯则与纤芯入射口13相连通。
32.如图1所示,出射端锥形光纤5的端口处设置有出射端陶瓷插芯51,并且,出射端陶瓷插芯51内的纤芯直径为0.6mm
±
0.1mm,出射端锥形光纤5通过出射端陶瓷插芯51插接于出射端插槽16之后,出射端陶瓷插芯51内的纤芯则与纤芯出射口14相连通。
33.如图3-4所示,耦合接口壳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接口壳固定板17,接口壳固定板17上固定连接有接口壳卡扣板18,以此设置可方便其他结构与接口结构1相连接。
34.如图5所示,外壳结构3包括光纤耦合器外壳30,光纤耦合器外壳30内开设有耦合器内腔32,光纤耦合器外壳30内壁一体化设置有耦合器卡扣槽31;通过以上设置,可以使接口结构1设置于耦合器内腔32内,并且接口结构1通过接口壳固定板17插接于耦合器卡扣槽31内,此处可参阅图1,以此来完成接口结构1与外壳结构3的连接设置。
35.如图6所示,防尘结构2包括防尘帽外壳20,防尘帽外壳20内开设有防尘帽内槽21,防尘帽外壳20外侧一体化设置有防尘帽凸出壳22;如图7所示,通过以上设置,可以使耦合接口壳10插接于防尘帽内槽21内,并且防尘帽凸出壳22穿入并插进接口壳卡扣板18内,以此来完成接口结构1与防尘结构2的连接设置。
36.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先将入射端锥形光纤4端口处的入射端陶瓷插芯41插接于入射端插槽15内,使得入射端陶瓷插芯41内的纤芯与纤芯入射口13相连接;
37.然后将出射端锥形光纤5端口处的出射端陶瓷插芯51插接于出射端插槽16内,使得出射端陶瓷插芯51内的纤芯与纤芯出射口14相连接,以此来完成本实用新型与入射端锥形光纤4与出射端锥形光纤5的连接,以便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光纤进行耦合作用。
38.非使用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将防尘结构2的防尘帽内槽21插入耦合接口壳10,并使防尘帽凸出壳22穿入并插进接口壳卡扣板18内,使得防尘结构2卡接于接口结构1上,以此来避免灰尘等杂物进入耦合接口壳10内。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