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切换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
背景技术:2.自然界存在着各种波长的光线,人的眼睛可以通过折射反应看到不同颜色的光线,这就是光线的波长不同所导致的。其实还有许多光线是人的眼睛看不到的,人的眼睛能够识别波长范围在320nm-760nm之间的光线,波长超过760nm的光线通过人的眼睛就无法看见,比如红外光(波长一般在850nm的光线)等。
3.但是cmos传感器芯片可以看到绝大部分波长的光线,这样就造成了传感器“看”见的与人眼看见的图像不一样的情形。图像处理算法只针对传感器“看见”的图像处理,因为有一部分光人眼是看不见的,这样处理完的图像人眼看起来就会偏色,比如黑色偏灰,绿色偏紫等。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很有必要研发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克服上述缺陷,解决上述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包括:用于承载和支撑器件的镜头载座、用于转换滤光片的转换片、对转换片起到导向作用的导杆和驱动转换片进行转换的马达电机,所述转换片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镜头载座内,所述马达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镜头载座的顶部,所述转换片的顶部与所述马达电机连接,所述导杆固定设置在所述镜头载座的底部,所述转换片的底部与所述导杆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换片包括转换支架、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所述转换支架内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滤光片和所述第二滤光片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滤光片和所述第二滤光片共面。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换支架还包括导向孔,所述导向孔设置在所述转换支架的底部,所述导向孔与所述转换支架为一体结构,所述导杆穿设在所述导向孔内。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换支架还包括驱动片,所述驱动片设置在所述转换支架的顶部,所述驱动片与所述转换支架为一体结构,所述马达电机与所述驱动片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马达电机包括电机本体、输出轴和电源接口,所述电机本体固定设置在所述镜头载座内,所述电源接口与所述电机本体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接口延伸至所述镜头载座外,所述输出轴穿设在所述电机本体的输出端,所述驱动片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驱动片与所述输出轴螺纹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双滤光片切换器还包括外罩,所述外罩罩设在所述镜头载座上,所述镜头载座的两侧镜像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外罩的两侧对应设置有固定孔。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罩自内表面向外表面延伸设置有突台,所述突台为外端开放,内端封堵的空心柱体。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突台封堵端开设有进光口,所述进光口与所述转换片贴合。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其优点为:
15.1、本实用新型双滤光片切换器由电机马达、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构成, 其中,第一滤光片为红外截止滤光片,第二滤光片为全光谱光学玻璃,当白天的光线充分时由电机马达进行切换为适合白天使用的第一滤光片,有助于过滤自然光线中的红外线;
16.2、本实用新型由马达电机、导杆、转换片、第一滤光片、第二滤光片和镜头载座组成,马达电机机械驱动驱动轴进行转动,使得转换片沿着导杆进行前后移动,完成红外截止滤光片和全光谱光学玻璃场景切换,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马达电机驱动轴的转动方向,进而实现转换片的前后移动,根据需求而选择适合的滤光片;镜头载座两侧设置有定位孔,外罩两侧对应设置有固定孔,使得双滤光片切换器结构稳定,连接强度更好。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的外罩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的转换支架结构示意图。
23.其中:
24.1为镜头载座、11为定位孔、2为转换片、21为转换支架、22为安装孔、221为第一滤光片、222为第二滤光片、23为导向孔、24为驱动片、3为导杆、4为马达电机、41为电机本体、42为驱动轴、43为电源接口、5为外罩、51为固定孔、52为突台、53为进光口。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6.首先,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27.其次,本实用新型利用结构示意图等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
为便于说明,表示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的示意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
28.实施例1
29.请参阅图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包括:镜头载座1、转换片2、马达电机4、导杆3和外罩5这五个主要部分,镜头载座1作为双滤光片切换器的载体,起到承载和支撑所需器件的作用,使得透转换片2、马达电机4和导杆3固定设置在镜头载座1上,保证双滤光片切换器的可靠性,外罩5与镜头载座1相卡接,实现外罩5与镜头载座1之间的密封,以及对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内的器件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同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发生跌落后,内部器件发生脱落甚至损坏;马达电机4驱动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内的转换片2在进行切换滤光片过程时,通过导杆3的导向作用,同时控制马达电机4的转动方向可实现驱动片24前进和复原归位,回到原始位置,进而保证双滤光片切换器的可靠性。
30.请继续参阅图2,如图2所示,镜头载座1呈矩形,将镜头载座1的上表面视为第一表面,镜头载座1的下表面视为第二表面,自镜头载座1的第二表面向第一表面延伸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板,支撑板将镜头载座1的内部分隔成3个区域,从上至下分别为马达电机4区域、驱动板区域和导杆3区域,马达电机4区域内固定设置有一个马达电机4,驱动板区域内活动设置有一个驱动板,导杆3区域内固定设置有一个导杆3,马达电机4固定设置在镜头载座1的顶部,转换片2的顶部与马达电机4连接,导杆3固定设置在镜头载座1的底部,转换片2的底部与导杆3连接,实现了通过马达电机4驱动转换片2进行沿着导杆3的方向进行移动,进而实现对滤光片的切换。
31.请继续参阅图2,如图2所示,电机马达包括电机本体41、输出轴42和电源接口43,电机本体41固定设置在镜头载座1内,固定在镜头载座1的右上角,电源接口43与电机本体41的外侧电性连接,电源接口43延伸至镜头载座1外,电源接口43可实现延长设置,使得电源接口43可以进行长距离通电,保证了任何环节马达电机4均可以获得电能,保证马达电机4稳定运行,输出轴42穿设在电机本体41的输出端,驱动片24与输出轴42连接,输出轴42延伸至镜头载座1的左上角,输出轴42上设置有外螺纹,驱动片24上对应设置有卡接部,卡接部与输出轴42螺纹连接,可实现在马达电机4进行工作时,输出轴42开设沿一个方向转动,根据环境需求可对马达电机4的转动方向进行调节,继而实现对转换片2的切换。
32.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的转换支架21结构示意图,转换片2包括转换片2包括转换支架21、第一滤光片221和第二滤光片222,转换支架21内开设有安装孔22,第一滤光片221和第二滤光片222固定设置在安装孔22内,第一滤光片221和第二滤光片222共面,其中,第一滤光片221为红外截止滤光片,第二滤光片222为全光谱光学玻璃,当白天的光线充分时由电机马达进行切换为适合白天使用的第一滤光片221,有助于过滤自然光线中的红外线;转换支架21还包括导向孔23,导向孔23设置在转换支架21的底部,导向孔23与转换支架21为一体结构,导杆3穿设在导向孔23内;转换支架21还包括驱动片24,驱动片24设置在转换支架21的顶部,驱动片24与转换支架21为一体结构,马达电机4与驱动片24连接,由于输出轴42上设置有外螺纹,驱动片24上对应设置有卡接
部,卡接部与输出轴42螺纹连接,可实现在马达电机4进行工作时,输出轴42开设沿一个方向转动,由于驱动片24的导向孔23内穿设有导杆3,因此,实现了马达电机4的转动带动驱动沿着螺纹前进或后退,进而使得转换片2进行前进或后退,实现滤光片之间的切换;马达电机4机械驱动输出轴42进行转动,使得转换片2沿着导杆3进行前后移动,完成红外截止滤光片和全光谱光学玻璃场景切换,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33.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的外罩5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还包括外罩5,外罩5呈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立方体,外罩5的开口端与镜头载座1相卡接,开口端与镜头载座1实现密封,外罩5罩设在镜头载座1上,镜头载座1的两侧镜像开设有定位孔11,外罩5的两侧对应设置有固定孔51;外罩5的固定孔51与镜头载座1的定位孔11对齐,将螺钉沿着固定孔51向下移动,当螺钉螺纹连接到定位孔11时,此时,外罩5与镜头载座1实现完全固定;镜头载座1两侧设置有定位孔11,外罩5两侧对应设置有固定孔51,结构稳定,连接强度更好;外罩5自内表面向外表面延伸设置有突台52,突台52为外端开放,内端封堵的空心柱体,突台52封堵端开设有进光口53,进光口53与转换片2贴合,进光口53与转换片2贴合,进而完成红外截止滤光片和全光谱光学玻璃场景切换,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34.工作原理:当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需要切换滤光片时,启动马达电机4,根据环境要求,改变马达电机4的转动方向,马达电机4的转动带动输出轴42转动,输出轴42上的外螺纹沿着固定方向转动,此时,驱动片24沿着导杆3的方向的同时跟随输出轴42的外螺纹进行移动,实现光线从进光口53进入,与所需的滤光片进行绿滤光反应,完成红外截止滤光片和全光谱光学玻璃场景切换,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有助于过滤自然光线中的红外线。
35.上述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的部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提到的种类。
36.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有助于过滤自然光线中的红外线。
37.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