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影电影 专利正文
一种通讯工程光纤交换箱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通讯工程光纤交换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交换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讯工程光纤交换箱。


背景技术:

2.光纤交换箱,通常又称为街边柜,一般放置在主干光纤上,用于光纤分歧,它是一个无源设备,通过光纤交换箱后,分为不同方向的几个小对数光纤,光纤交换箱可以实现光纤的跳接,也可以用于测试和维护,一般光纤交换箱是主线光纤和配线光纤的划分点,分光器是用于将一根纤芯中的光束,通过物理通道,传播到多个纤芯中,目的是为了提高主干光纤的利用效率,减少主干光纤的对数,通讯工程光纤交换箱在光纤安装时有着重要的应用。
3.现今市场上的此类光纤交换箱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现有的此类光纤交换箱在使用时一般不便于快速的散热,大大的影响了光纤交换箱使用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讯工程光纤交换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光纤交换箱不便于快速的散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讯工程光纤交换箱,包括小型光纤交换箱、支撑架、第一风扇和连接螺栓,所述小型光纤交换箱的内部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安装有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一侧的支撑架顶端安装有光纤输入端,且光纤输入端的底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远离光纤输入端的一端安装有等间距的多组分组光纤架,所述分组光纤架的外壁上皆安装有分组输出端,所述小型光纤交换箱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一风扇。
6.优选的,所述控制芯片一侧的小型光纤交换箱内部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二风扇。
7.优选的,所述小型光纤交换箱顶端设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下方的小型光纤交换箱内部设有四组螺母柱。
8.优选的,所述螺母柱上方的防护盖内部设有四组螺栓腔,所述螺栓腔的内部皆设有加长螺栓,且加长螺栓的底端延伸至螺母柱的内部。
9.优选的,所述小型光纤交换箱的底端安装有四组地脚,且地脚的顶端皆延伸至小型光纤交换箱的内部。
10.优选的,所述地脚的内部皆设有连接螺栓,且地脚通过连接螺栓与小型光纤交换箱相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光纤交换箱不仅实现了通讯工程光纤交换箱快速的散热,加快了通讯工程光纤交换箱内部气体流动的速度,而且方便了光纤交换箱后期的拆卸维护;
12.(1)通过将第二风扇安装在第二支架的内部,将第一风扇安装在第一支架的内部,
第一风扇对控制芯片进行抽风,来加快小型光纤交换箱内部的气体流动,实现了通讯工程光纤交换箱快速的散热,加快了通讯工程光纤交换箱内部气体流动的速度;
13.(2)通过加长螺栓底端进入螺母柱的内部,在加长螺栓的配合下将防护盖与小型光纤交换箱固定一起,来方便通讯工程光纤交换箱进行打开,实现了通讯工程光纤交换箱便捷的打开,方便了光纤交换箱后期的拆卸维护;
14.(3)通过将四组地脚与小型光纤交换箱安装一起,地脚通过连接螺栓与小型光纤交换箱进行连接固定,实现了通讯工程光纤交换箱便捷的支撑,方便了对光纤交换箱进行位置的摆放。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盖三维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小型光纤交换箱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组输出端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小型光纤交换箱;2、支撑架;3、第一风扇;4、第一支架;5、分组光纤架;6、分组输出端;7、防护盖;8、加长螺栓;9、螺栓腔;10、控制芯片;11、第二支架;12、第二风扇;13、光纤输入端;14、螺母柱;15、地脚;16、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通讯工程光纤交换箱,包括小型光纤交换箱1、支撑架2、第一风扇3和连接螺栓16,小型光纤交换箱1的内部安装有支撑架2,支撑架2的顶端安装有控制芯片10,控制芯片10一侧的支撑架2顶端安装有光纤输入端13,且光纤输入端13的底端与支撑架2固定连接,光纤输入端13来方便光纤信号引入小型光纤交换箱1内部,支撑架2远离光纤输入端13的一端安装有等间距的多组分组光纤架5,分组光纤架5的外壁上皆安装有分组输出端6,分组输出端6来方便多组光纤信号输出,小型光纤交换箱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支架4,第一支架4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一风扇3,第一风扇3来加快气体流动,控制芯片10一侧的小型光纤交换箱1内部设有第二支架11,第二支架11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二风扇12,第二风扇12来加快气体流动;
22.使用时通过光纤由光纤输入端13进入小型光纤交换箱1的内部,在支撑架2对控制芯片10的支撑下,控制芯片10将光纤分组输送至分组光纤架5的内部,再由分组输出端6进行输出,来使通讯工程光纤交换箱进行光纤交换作业,将第二风扇12安装在第二支架11的内部,第二支架11对控制芯片10进行鼓风,来加快气体流动,将第一风扇3安装在第一支架4的内部,第一风扇3对控制芯片10进行抽风,来加快小型光纤交换箱1内部的气体流动,实现了通讯工程光纤交换箱快速的散热,加快了通讯工程光纤交换箱内部气体流动的速度
23.小型光纤交换箱1顶端设有防护盖7,防护盖7起到遮挡防护的作用,防护盖7下方的小型光纤交换箱1内部设有四组螺母柱14,螺母柱14上方的防护盖7内部设有四组螺栓腔
9,螺栓腔9的内部皆设有加长螺栓8,且加长螺栓8的底端延伸至螺母柱14的内部,加长螺栓8来方便进行连接固定;
24.使用时通过将防护盖7放置在小型光纤交换箱1的表面,将四组加长螺栓8分别插入螺栓腔9的内部,加长螺栓8底端进入螺母柱14的内部,在加长螺栓8的配合下将防护盖7与小型光纤交换箱1固定一起,来方便通讯工程光纤交换箱进行打开,实现了通讯工程光纤交换箱便捷的打开,方便了光纤交换箱后期的拆卸维护;
25.小型光纤交换箱1的底端安装有四组地脚15,且地脚15的顶端皆延伸至小型光纤交换箱1的内部,地脚15起到结构连接支撑的作用,地脚15的内部皆设有连接螺栓16,且地脚15通过连接螺栓16与小型光纤交换箱1相连接,连接螺栓16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
26.使用时通过将四组地脚15与小型光纤交换箱1安装一起,将四组连接螺栓16分别插入地脚15的内部,地脚15通过连接螺栓16与小型光纤交换箱1进行连接固定,地脚15对小型光纤交换箱1起到支撑的作用,实现了通讯工程光纤交换箱便捷的支撑,方便了对光纤交换箱进行位置的摆放。
27.本技术实施例在使用时:外接电源,首先通过光纤由光纤输入端13进入小型光纤交换箱1的内部,在支撑架2对控制芯片10的支撑下,控制芯片10将光纤分组输送至分组光纤架5的内部,再由分组输出端6进行输出,来使通讯工程光纤交换箱进行光纤交换作业,将第二风扇12安装在第二支架11的内部,第二支架11对控制芯片10进行鼓风,来加快气体流动,将第一风扇3安装在第一支架4的内部,第一风扇3对控制芯片10进行抽风,来加快小型光纤交换箱1内部的气体流动,之后通过将防护盖7放置在小型光纤交换箱1的表面,将四组加长螺栓8分别插入螺栓腔9的内部,加长螺栓8底端进入螺母柱14的内部,在加长螺栓8的配合下将防护盖7与小型光纤交换箱1固定一起,来方便通讯工程光纤交换箱进行打开,再通过将四组地脚15与小型光纤交换箱1安装一起,将四组连接螺栓16分别插入地脚15的内部,地脚15通过连接螺栓16与小型光纤交换箱1进行连接固定,地脚15对小型光纤交换箱1起到支撑的作用,来完成光纤交换箱的使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