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影电影 专利正文
闪光灯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闪光灯的制作方法
闪光灯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交通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闪光灯。


背景技术:

2.目前道路上的违章抓拍摄像机都需要与补光灯进行配合使用,补光灯主要有led光源灯和气体放电闪光灯(氙气闪光灯)等。通常情况下,不同种灯具有不同的产品形态和应用场景,比如说在夜晚条件下,补光灯的亮度不能太高,但是在白天条件下,补光灯需要很高的亮度才能拍清车内细节。因此,现有的违章抓拍摄像机都需要至少安装两种补光灯,来满足全天的抓拍需求,安装成本和占用空间都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闪光灯,解决闪光灯低光照和高光照两种需求之间的切换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闪光灯,包括:
6.壳体,具有出光侧;
7.反光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反光件具有一焦点,光线可由所述焦点射向所述反光件,并由所述反光件反射后经所述出光侧射出所述壳体;
8.光源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光源组件分别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焦点处的第一光源,和至少一个非位于所述焦点处的第二光源;
9.导光棒,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光棒具有光输入端和光输出端,所述光输入端位于所述第二光源处,所述光输出端位于所述焦点处。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11.遮光罩,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光棒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遮光罩内。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罩一端与所述第二光源连接,另一端为敞口,所述光输入端位于所述遮光罩和第二光源围设形成的腔体内,所述光输出端由所述敞口延伸出所述遮光罩。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14.控制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并控制所述光源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同时有且仅有一个开启。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16.光感应传感器,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光感应传感器连接,所述光感应传感器根据白天或夜晚不同的光亮度向所述控制电路板反馈不同信号,所述控制电路板根据不同所述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光源或第二光源开启。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为氙气灯,所述第二光源为led灯。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19.光学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壳体内;
20.导光棒支架,与所述导光棒固定;
21.其中,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和导光棒支架固定在所述光学固定支架上。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后盖和可绕后盖一侧转动开合的前盖,所述光学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后盖上。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盖上固定有位于所述出光侧的蜂窝格栅和视窗玻璃。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盖与后盖的转动连接端设有销轴,所述前盖与后盖的开合端设有搭扣和卡合搭扣的钩槽,所述搭扣和钩槽分别设于所述前盖和后盖、或者后盖和前盖上。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闪光灯,通过合理设计,使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共用了一套光学路径,减少了闪光灯的零件数量,提高零件利用率,降低了系统和产品成本,解决闪光灯低光照和高光照两种需求之间的切换问题,在作为违章抓拍摄像机补光灯等应用中,仅需单个闪光灯就可满足全天的抓拍需求,安装成本和占用空间得到节约。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闪光灯立体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闪光灯剖视图之一;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闪光灯剖视图之二;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闪光灯局部分解示意图。
30.图中的相关元件对应编号如下:
31.10、壳体,
32.11、前盖,
33.12、后盖,
34.13、蜂窝格栅,
35.14、视窗玻璃,
36.15、销轴,
37.16、搭扣,
38.20、反光件,
39.21、反光件支架,
40.30、光源组件,
41.31、第一光源,
42.32、第二光源,
43.33、氙气灯电路板,
44.40、导光棒,
45.41、光输入端,
46.42、光输出端,
47.50、遮光罩,
48.51、腔体,
49.52、敞口,
50.60、控制电路板,
51.70、光学固定支架,
52.80、导光棒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5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6.请参考图1-4,闪光灯,包括壳体10、反光件20、光源组件30和导光棒40。壳体10内部中空可供收纳若干闪光灯的零部件,如上述反光件20、光源组件30和导光棒40等。此外,壳体10的其中一侧为出光侧,光线由壳体10内部的光源组件30产生,经出光侧从壳体10内部向外部发射出,照射到目标物体上,实现闪光灯的补光功能。反光件20具有一焦点,该焦点设置为:光线可由焦点射向反光件20,并由反光件20反射后经出光侧射出壳体10。焦点位置由反光件20结构决定,如半圆型的反光件20,其焦点位置为反光件20的圆心处,并可根据需要通过改变反光件20的结构和位置改变焦点在壳体10内的位置。反光件20可通过反光件支架21固定在壳体10中。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反光件20具有用以反射所述光源组件所发出的光的弧形凹面,如反光件20为反光碗。
57.本实施例中的光源组件30包括至少一个位于上述焦点处的第一光源31,第一光源31发出的光线可直接由焦点处射向反光件20,并由反光件20反射后经出光侧射出壳体10。光源组件30还包括至少一个非位于焦点处的第二光源32,为闪光灯低光照和高光照两种需求之间的切换提供第二种补光光源。为使第二光源32也可经出光侧射出,闪光灯还具有导光棒40。导光棒40分别具有射入光线的光输入端41和射出光线的光输出端42,其中,光输入端41位于第二光源32处,光输出端42位于焦点处,则第二光源32发出的光线可经导光棒40引导传输至反光件20的焦点处,进而可由焦点处射向反光件20,并由反光件20反射后经出光侧射出壳体10。第一光源31和第二光源32共用了一套光学路径,减少了闪光灯的零件数
量,提高零件利用率,降低了系统和产品成本。
58.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第一光源31与第二光源32的数量而言,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在此不作限制。多个第一光源31或第二光源32可同时开启或分别启动,光源的数量越多,亮度越大。
5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闪光灯还包括遮光罩50,用于为导光棒40屏蔽干扰并防止光线逸散。具体的,遮光罩50设于壳体10内,上述导光棒40至少部分位于遮光罩50内,干扰光线无法经遮光罩50向该部分导光棒40射入,导光棒40传导的光线也无法逃逸,从而减少导光棒40传导光线所受的干扰和产生的光线逸散,提高闪光灯补光效果。在不同实施例中,导光棒40可全部位于遮光罩50内,仅外露有输入和输出光线的端部。
6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上述遮光罩50的一端与第二光源32连接,另一端为敞口52。其中,导光棒40的光输入端41位于遮光罩50和第二光源32围设形成的腔体51内,第二光源32发出的光不会由腔体51内逃逸,从而经光输入端41进入导光棒40。导光棒40另一端的光输出端42由遮光罩50的敞口52延伸出遮光罩50,已知光输出端42位于反光件20的焦点处,则延伸出遮光罩50的光输出端42不受遮光罩50影响,进而向反光件20的内侧壁面发射光线。作为优选,遮光罩50的一端插接在第二光源32的支撑结构部分上,从而使遮光罩50和第二光源32相连,使二者相对固定。
6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闪光灯还包括控制电路板60,用于控制闪光灯的运行。其中,控制电路板60设于壳体10内,至少用于连接并控制光源组件30。其中,控制电路板60根据白天或夜晚等不同环境的补光需要,控制上述第一光源31和第二光源32同时有且仅有一个开启。当然,本实施例并不意味着闪光灯仅可同时开启一种光源,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光源31和第二光源32可同时开启或关闭。此外,在不同实施例中,闪光灯可具有传感器组件、声音信号组件、太阳能组件等,控制电路板60可分别连接并控制上述组件。
6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闪光灯还包括光感应传感器,用于感测环境光强度,帮助判断第一光源31或第二光源32是否需要开启。其中,光感应传感器设于壳体10上,控制电路板60与光感应传感器连接,光感应传感器根据白天或夜晚不同的光亮度向控制电路板60反馈不同信号,控制电路板60根据不同信号控制第一光源31或第二光源32开启。例如,第一光源31的亮度大于第二光源32,闪光灯在白天需开启第一光源31,关闭第二光源32;在夜晚需开启第二光源32,关闭第一光源31。此时,控制电路板60根据光感应传感器感测并反馈的光亮度信号,判断为日间或夜间,进而控制在白天开启第一光源31,或在夜晚开启第二光源32。优选地,上述第一光源31为氙气灯,第二光源32为led灯。
6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闪光灯还包括光学固定支架70和导光棒支架80,用于固定光源和导光棒40。其中,光学固定支架70固定在壳体10内,导光棒支架80与导光棒40固定连接,第一光源31、第二光源32和导光棒支架80固定在光学固定支架70上。通过设置光学固定支架70,同时固定第一光源31、第二光源32和导光棒支架80,节约了零件尤其是固定件的数量,提高了零件利用率。作为优选,第一光源31、第二光源32、导光棒支架80和光学固定支架70之间通过螺丝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光源31为氙气灯时,氙气灯的灯管是固定在氙气灯电路板33上的,则光学固定支架70通过与氙气灯电路板33螺丝连接,实现与氙气灯的连接。
6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后盖12和可绕后盖12一侧转动开合的前盖11,
前盖11可相对后盖12开合,从而打开和封闭壳体10,便于检查、维护和拆装壳体10内的零部件。其中,上述光学固定支架70固定在后盖12上。
6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前盖11上固定有位于出光侧的蜂窝格栅13和视窗玻璃14。视窗玻璃14可供出光侧无障碍出光,蜂窝格栅13可设于视窗玻璃14内侧,用于过滤掉反光件20反射后的非平行杂光,使目标物体所照射的光线为平行光。
6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前盖11与后盖12的转动连接端设有销轴15,销轴15作用于前盖11与后盖12的连接处,构成两者的铰链连接,使前盖11与后盖12可相对转动。前盖11与后盖12的开合端位于壳体10中相对于转动连接端的另一侧,开合端处设有搭扣16和卡合搭扣16的钩槽,通过搭扣16卡合在钩槽中,或脱离钩槽,实现前盖11与后盖12的合拢锁定或解锁打开。其中,搭扣16可设于前盖11上,则钩槽设于后盖12相应位置;或者,钩槽可设于前盖11上,则搭扣16设于后盖12相应位置。
6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闪光灯,通过合理设计,使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共用了一套光学路径,减少了闪光灯的零件数量,提高零件利用率,降低了系统和产品成本,解决闪光灯低光照和高光照两种需求之间的切换问题,在作为违章抓拍摄像机补光灯等应用中,仅需单个闪光灯就可满足全天的抓拍需求,安装成本和占用空间得到节约。
68.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申请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申请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