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影电影 专利正文
一种光学孔控制开启关闭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光学孔控制开启关闭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相机调焦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孔控制开启关闭结构。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光学孔开合结构可参见图1,其通过一中心可转动的摇杆同时控制两组叶片,令两组叶片实现相互远离打开或相互靠近关闭;
3.然而采用此种结构存在一定的弊端;第一,摇杆结构占用空间体积较大,最终使得整个产品显得大而笨重;第二,摇杆式结构摇杆半径大,在作用时摆动也相对较大,导致叶片的运动幅度以及叶片窗口的开闭范围大,且在开合过程中难以控制窗口大小而导致通光量难以实现精准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孔控制开启关闭结构,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学孔控制开启关闭结构占用体积空间较大,产品整体显得笨重,且调节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控制开启关闭结构,包括机箱主体;
6.叶片组,包括叠置于机箱主体上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围绕形成通孔,且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可相对滑动于所述机箱主体上令所述通孔扩大或缩小;
7.传动组,包括主动齿轮以及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传动齿轮组,所述传动齿轮组与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连接并令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相对滑动;
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主动齿轮提供动力带动传动齿轮组转动,传动齿轮组与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连接从而被带动形成相对滑动,当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相互靠拢时,其之间围成的通孔(窗口)变小,当其相互远离时,通孔(窗口)变大,以此来实现通孔(窗口)大小的调节;采用该方式较现有的摇杆驱动方式而言,本技术提供的方案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无需太大的空间来装载零配件,从而可有效的控制产品整体大小,令其更加紧凑小巧;另外,采用齿轮来带动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移动较摇杆的方式其控制精度更高,令通孔(窗口)的大小可实现更加精准的控制。
9.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侧壁上沿其移动方向形成有齿条;
10.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组以及第二传动齿轮组;
11.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与所述第一叶片的齿条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与所述第二叶片的齿条啮合;
1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传动齿轮组合第二传动齿轮组分别带动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移动,通过齿轮与齿条的啮合带动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相对滑动。
13.优选的,其中一组所述传动齿轮组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另一所述传动齿轮组通
过一惰性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1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惰性齿轮令主动齿轮在驱动时可同时带动两组传动齿轮组转动,从而令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在移动时的动作一致性好,通孔(窗口)大小调节稳定。
15.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上沿其滑动方向开设有限位孔;
16.在所述机箱主体上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贯穿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限位孔,并限制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偏移其滑动方向移动;
1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导柱可限制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移动路径,令二者之间的移动过程更加平稳可控。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采用齿轮带动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相对滑动,零配件之间设置紧凑,从而令产品整体显得更加小巧,有效解决传动摇杆驱动方式导致的产品大而笨重的技术问题,同时传动精度精密,叶片打开关闭动作更加精准;另外采用惰性齿轮进行配合令一个主动齿轮可同时带动两组传动齿轮组,从而令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动作一致性更好,通孔(窗口)的开合关闭动作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现有传统的光学孔控制开启关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4.其中:10、机箱主体;11、导柱;20、叶片组;21、第一叶片;22、第二叶片;23、齿条;24、限位孔;30、传动组;31、主动齿轮;32、第一传动齿轮组;33、第二传动齿轮组;40、惰性齿轮;50、驱动组;60、摇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6.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7.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
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8.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29.实施例
30.传统的光学孔开合结构可参见图1,其通过一中心可转动的摇杆同时控制两组叶片,令两组叶片实现相互远离打开或相互靠近关闭;
31.然而采用此种结构存在一定的弊端;第一,摇杆结构占用空间体积较大,最终使得整个产品显得大而笨重;第二,摇杆式结构摇杆半径大,在作用时摆动也相对较大,导致叶片的运动幅度以及叶片窗口的开闭范围大,且在开合过程中难以控制窗口大小而导致通光量难以实现精准控制;
3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3.具体的,请参见图2-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孔控制开启关闭结构,包括机箱主体10、叶片组20以及传动组30;
34.具体的,叶片组20包括叠置于机箱主体10上的第一叶片21和第二叶片22,第一叶片21和第二叶片22围绕形成通孔,且第一叶片21和第二叶片22可相对滑动于机箱主体10上令通孔扩大或缩小;
35.具体的,传动组30包括主动齿轮31以及与主动齿轮31啮合的传动齿轮组,传动齿轮组与第一叶片21和第二叶片22连接并令第一叶片21和第二叶片22相对滑动。
36.在上述方案中,主动齿轮31提供动力带动传动齿轮组转动,传动齿轮组与第一叶片21和第二叶片22连接从而被带动形成相对滑动,当第一叶片21和第二叶片22相互靠拢时,其之间围成的通孔(窗口)变小,当其相互远离时,通孔(窗口)变大,以此来实现通孔(窗口)大小的调节;采用该方式较现有的摇杆60驱动方式而言,本技术提供的方案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无需太大的空间来装载零配件,从而可有效的控制产品整体大小,令其更加紧凑小巧;另外,采用齿轮来带动第一叶片21和第二叶片22的移动较摇杆60的方式其控制精度更高,令通孔(窗口)的大小可实现更加精准的控制。
37.进一步的,请参见图4,还包括与主动齿轮31同轴设置的驱动组50,驱动组50可为步进电机,并带动主动齿轮31转动。
38.进一步的,在第一叶片21和第二叶片22侧壁上沿其移动方向形成有齿条23;
39.具体的,传动齿轮组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组32以及第二传动齿轮组33;
40.其中,第一传动齿轮组32与第一叶片21的齿条23啮合,第二传动齿轮组33与第二叶片22的齿条23啮合;
41.在上述方案中,第一传动齿轮组32合第二传动齿轮组33分别带动第一叶片21和第二叶片22移动,通过齿轮与齿条23的啮合带动第一叶片21和第二叶片22相对滑动。
42.具体的,其中一组传动齿轮组与所述主动齿轮31啮合,另一传动齿轮组通过一惰性齿轮40与主动齿轮31啮合;通过设置惰性齿轮40令主动齿轮31在驱动时可同时带动两组传动齿轮组转动,从而令第一叶片21和第二叶片22在移动时的动作一致性好,通孔(窗口)
大小调节稳定。
43.进一步的,传动齿轮组采用单边双排齿轮结构,采用该方式可在实现传动的前提下进一步节约齿轮的占用空间。
44.具体的,在第一叶片21和第二叶片22上沿其滑动方向开设有限位孔24;
45.进一步的在机箱主体10上设置有导柱11,导柱11贯穿第一叶片21和第二叶片22的限位孔24,并限制第一叶片21和所述第二叶片22偏移其滑动方向移动;
46.在上述方案中,导柱11可限制第一叶片21和第二叶片22的移动路径,令二者之间的移动过程更加平稳可控。
4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48.以上所述仅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