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影电影 专利正文
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和车载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和车载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和车载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现代汽车发展速度非常快,内饰变化更是日新月异,车内显示屏的花样也越来越多,但大多汽车的车内显示屏都是平面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tv显示器行业曲面屏的创意和推广,曲面显示屏会是下一代显示的一个发展方向。但由于常规曲面显示屏的曲面屏背光源一般尺寸较大,因此,曲面屏背光源的导光板多采用物理压弯导光板中框的工艺制作,其压弯工艺不适合中小尺寸制造,可靠性也不能满足车规要求;同时,光学膜片一般采用双面胶直接粘附在导光板上,由于双面胶具有一定的厚度,容易造成光学膜片贴附不平整,且光学膜片贴附在压弯后的导光板上容易出现异常松动或拱膜问题,以及双面胶粘合处会产生亮边问题,降低了产品的品质,影响视觉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不仅显示亮度更均匀,还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视觉体验效果。
4.一种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包括导光板、扩散膜、增光膜和增亮膜,扩散膜设置在导光板上,增光膜设置在扩散膜上,增亮膜设置在增光膜上,导光板上设有胶槽、第一粘胶台和第二粘胶台,扩散膜通过设置在胶槽内的粘胶与导光板固定连接,增光膜通过设置在第一粘胶台上的粘胶与导光板固定连接,增亮膜通过设置在第二粘胶台上的粘胶与导光板固定连接。
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导光板具有承载面,所述扩散膜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所述胶槽是由所述承载面凹陷形成,所述第一粘胶台和所述第二粘胶台凸出于所述承载面。
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扩散膜的侧边设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一缺口,所述第一固定部覆盖所述胶槽,所述第一粘胶台和所述第二粘胶台对应所述第一缺口设置。
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增光膜的侧边设有第二固定部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二固定部覆盖所述第一粘胶台,所述第二粘胶台对应所述第二缺口设置。
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粘胶台相对所述承载面的高度小于所述增光膜的上表面至所述承载面的高度。
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粘胶台相对所述承载面的高度小于所述增亮膜的上表面至所述承载面的高度。
1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导光板包括入光侧面和与所述入光侧面相对设置的非入光侧面,所述胶槽、所述第一粘胶台和所述第二粘胶台靠近所述非入光侧面设置。
1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导光板还设有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所述扩
散膜、所述增光膜和所述增亮膜均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块和所述第二定位块对应的第一对位缺口和第二对位缺口,所述第一定位块设置在各所述第一对位缺口内,所述第二定位块设置在各所述第二对位缺口内。
1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还包括底框以及与所述底框连接的中框架,所述导光板、所述底框和所述中框架均呈曲面状态。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
14.本实用新型的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的扩散膜通过设置在胶槽内的粘胶与导光板固定连接,能够提高扩散膜在导光板上的平整度,且不会出现拱膜问题;同时,增光膜通过设置在第一粘胶台上的粘胶与导光板固定连接,增亮膜通过设置在第二粘胶台上的粘胶与导光板固定连接,能够防止增光膜和增亮膜异常松动等问题,使得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的显示亮度更均匀,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视觉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胶槽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粘胶台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粘胶台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
2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本技术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胶槽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粘胶台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粘胶台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至图5,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包括导光板11、扩散膜12、增光膜13和增亮膜14,扩散膜12设置在导光板11上,增光膜13设置在扩散膜12上,增亮膜14设置在增光膜13上,导光板11上设有胶槽101、第一粘胶台111和第二粘胶台112,扩散膜12通过设置在胶槽101内的粘胶与导光板11固定连接,增光膜13通过设置在第一粘胶台111上的粘胶与导光板11固定连接,增亮膜14通过设置在第二粘胶台112上的粘胶与导光板1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扩散膜12、增光膜13和增亮膜14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加和减少。
24.本实用新型的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的扩散膜12通过设置在胶槽101内的粘胶
与导光板11固定连接,能够提高扩散膜12在导光板11上的平整度,且不会出现拱膜问题;同时,增光膜13通过设置在第一粘胶台111上的粘胶与导光板11固定连接,增亮膜14通过设置在第二粘胶台112上的粘胶与导光板11固定连接,能够防止增光膜13和增亮膜14异常松动等问题,使得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的显示亮度更均匀,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视觉体验效果。
25.进一步地,导光板11具有承载面11a,扩散膜12设置在承载面11a上,胶槽101是由承载面11a凹陷形成,第一粘胶台111和第二粘胶台112凸出于承载面11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粘胶台111相对承载面11a的高度小于第二粘胶台112相对承载面11a的高度,进而第一粘胶台111和第二粘胶台112形成阶梯结构。
26.进一步地,扩散膜12的侧边设有第一固定部121和第一缺口102,第一固定部121覆盖胶槽101,第一粘胶台111和第二粘胶台112对应第一缺口102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缺口102紧邻第一固定部121设置,第一粘胶台111和第二粘胶台112从第一缺口102露出。
27.进一步地,增光膜13的侧边设有第二固定部131和第二缺口103,第二固定部131覆盖第一粘胶台111,第二粘胶台112对应第二缺口103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缺口103紧邻第二固定部131设置,第二粘胶台112从第二缺口103露出。
28.进一步地,第一粘胶台111相对承载面11a的高度小于增光膜13的上表面至承载面11a的高度。
29.进一步地,第二粘胶台112相对承载面11a的高度小于增亮膜14的上表面至承载面11a的高度。
30.进一步地,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胶槽101的粘胶厚度等于胶槽101的深度,第一粘胶台111相对承载面11a的高度小于扩散膜12设置在导光板11上后扩散膜12上表面相对承载面11a的高度,第一粘胶台111设置粘胶后的高度等于扩散膜12设置在导光板11上后扩散膜12上表面相对承载面11a的高度,此时,增光膜13通过设置在第一粘胶台111上的粘胶与导光板11固定连接后,增光膜13上表面到扩散膜12上表面的距离处处相等;第二粘胶台112相对承载面11a的高度小于增光膜13设置在导光板11上后增光膜13上表面相对承载面11a的高度,第二粘胶台112设置粘胶后的高度等于增光膜13设置在导光板11上后增光膜13上表面相对承载面11a的高度,此时,增亮膜14通过设置在第二粘胶台112上的粘胶与导光板11固定连接后,增亮膜14上表面到增光膜13上表面的距离处处相等。因此,前述扩散膜12、增光膜13和增亮膜14设置在导光板11的方法能够使得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的显示亮度更均匀。
31.进一步地,导光板11包括入光侧面11b和与入光侧面11b相对设置的非入光侧面11c,胶槽101、第一粘胶台111和第二粘胶台112靠近非入光侧面11c设置。
32.进一步地,在导光板11上制作导光网点时,导光网点的加工方式选用激光镭射制作,再通过模具注塑成型出来,其中导光板11厚度设定为2mm-2.5mm。
33.进一步地,导光板11还设有第一定位块113和第二定位块114,扩散膜12、增光膜13和增亮膜14均设有与第一定位块113和第二定位块114对应的第一对位缺口和第二对位缺口,各第一对位缺口与各第二对位缺左右设置在扩散膜12、增光膜13和增亮膜14的两端,第一定位块113设置在各第一对位缺口内,第二定位块114设置在各第二对位缺口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块113和第二定位块114靠近非入光侧面11c。
34.进一步地,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还包括底框15以及与底框15连接的中框架16,导光板11、底框15和中框架16均呈曲面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1、底框15和中框架16均采用模具注塑和五金冲压成曲面,使得导光板11、底框15和中框架16本身呈曲面状态,不用再通过曲面背板强行将导光板11、底框15和中框架16压弯成曲面,提高了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可靠性,也降低了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的生产难度,最终成品满足车载环境要求的高亮度和高可靠性,亮度可以达到13000nits以上,均匀性达到80%以上。
35.进一步地,导光板11、底框15和中框架16的曲率相同。导光板的曲率为800r-2000r。
36.进一步地,底框15材质选择铝合金5052材质,厚度为1mm或大于1mm,防止强度不够和增加稳定性。
37.进一步地,中框架16采用黑色pc+玻纤的材料制成,中框架16的侧边设有卡槽,底框15的外侧边设有卡块,中框架16通过侧边的卡槽与底框15的相应卡块卡扣住,其中中框架16的作用主要是使扩散膜12、增光膜13和增亮膜14跟随导光板11及中框架16的同曲率弯曲,并压住不会松脱掉出;中框架16的正上面还设有fog承载面,fog承载面贴附有泡棉胶19,泡棉胶19用于缓冲和承载fog显示屏。
38.进一步地,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还包括电路板17,电路板17上电性连接有光源(图未示),电路板17固定在底框15的侧壁上,光源与导光板11的入光侧面11b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7包括软板,例如fpc,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电路板17还包括硬板,例如pcb或陶瓷板等。
39.进一步地,光源例如为发光二极管。
40.进一步地,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还包括导热胶18,电路板17通过导热胶18粘贴固定在底框15的侧壁上。
41.进一步地,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还包括多个用于固定导光板11的柔性块(图未示),多个柔性块绕着导光板11的周向设置并露出入光侧面11b,各柔性块抵靠于导光板11与底框15的侧壁之间。柔性块包括硅胶、橡胶和塑胶等,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块优选为硅胶,采用硅胶抵靠于导光板11与底框15的侧壁之间能够防止导光板11左右晃动,同时也使导光板11在底框15上下翻转时不会发生位移。
42.进一步地,导光板11的入光侧面11b的两端还设有第一限位凸块115和第二限位凸块116,光源位于第一限位凸块115和第二限位凸块116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块115和第二限位凸块116能够使得导光板11的入光侧面11b与光源保持间隔设置,进而防止导光板11碰撞到光源。
43.进一步地,扩散膜12、增光膜13和增亮膜14均还与第一限位凸块115和第二限位凸块116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扩散膜12、增光膜13和增亮膜14与第一限位凸块115和第二限位凸块116固定连接的方式例如:第一限位凸块115朝向扩散膜12、增光膜13和增亮膜14的表面设有第一定位槽(图未示),扩散膜12、增光膜13和增亮膜14均设有与第一定位槽对应的第一凸耳,第一凸耳卡设于第一定位槽中;第二限位凸块116朝向扩散膜12、增光膜13和增亮膜14的表面设有第二定位槽(图未示),扩散膜12、增光膜13和增亮膜14均设有与第二定位槽对应的第二凸耳,第二凸耳卡设于第二定位槽中。
44.进一步地,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还包括反射膜21,反射膜21贴附在导光板11
上并露出入光侧面11b和承载面11a。进而提高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的光线的利用率。
45.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曲面车载显示背光源模组。在本实施例中,车载显示装置包括汽车显示屏,车载中控、车载仪表显示等。
46.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