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油煤气 专利正文
一种超净焦炉气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超净焦炉气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一种超净焦炉气脱硫装置属于焦炉气脱硫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焦炉气脱硫的流程中,往往采用液相氧化还原法,在吸收塔中,吸收液对焦炉气的硫化氢进行吸收,然后进入再生塔对吸收液进行氧化再生,为了保证系统再生液中硫磺含量,部分再生液在压滤机对硫磺进行回收,净化后的吸收液进入催化剂储罐,然后返回至吸收塔继续吸收,但焦炉气中大量的胶质和二氧化碳,对于实现脱硫后的焦炉气硫含量低于5ppm,难度较大。
3.现有技术中的超净焦炉气脱硫装置在使用时,不可对吸收塔脱硫后的焦炉气进一步脱硫,且无法对分子筛吸附脱硫罐的内部分子筛吸附的硫化物进行脱除,进而无法对分子筛进行再生,缩短整体使用寿命,且不够节能,同时分子筛不可实现快速拆装,进而不便于对分子筛进行更换,影响使用便捷性,同时焦炉气通过分子筛的效率低下,从而影响脱硫效率,实用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超净焦炉气脱硫装置,使用方便且寿命长,实用环保。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超净焦炉气脱硫装置,包括吸收塔、分子筛吸附脱硫罐和过滤器,两个分子筛吸附脱硫罐底部的进入端通过管道一与吸收塔顶部相连通,所述管道一的主支和两个分支的汇集端安装有三通阀一,两个所述分子筛吸附脱硫罐上部的排出端通过管道二连通有过滤器,所述管道二的主支和两个分支的汇集端安装有三通阀二,所述管道二与与分子筛吸附脱硫罐之间设有再生机构;
6.所述再生机构包括三通阀三、支管一、支管二、蒸汽装置、支管三和截止阀,所述三通阀三的三端分别与支管一、支管二、蒸汽装置输出端相连通,所述支管一和支管二分别与两个分子筛吸附脱硫罐的顶部相连通,所述蒸汽装置的输入端通过支管三与管道二主支相连通,所述支管三上安装有截止阀。
7.所述分子筛吸附脱硫罐的内腔安装有框体,所述框体的内端抵紧嵌合有分子筛,所述分子筛吸附脱硫罐与分子筛之间设有连接机构;
8.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扣板、转杆、套环、卡杆、卡套、齿轮和弹簧,所述扣板扣合于分子筛吸附脱硫罐的侧壁开口内,且扣板的内端与分子筛固定连接,所述扣板的外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壁固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外壁两侧均啮合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滑动连接于套环的内部,所述套环固接于扣板的外端上下两侧,下方的所述卡杆的外壁套设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下方卡杆的台阶面和下方套环固定连接。
9.所述分子筛吸附脱硫罐的内部设有导流机构;
10.所述导流机构包括支板、扇叶组、圆杆、槽轮、皮带、齿轮和电机,所述支板固接于
分子筛吸附脱硫罐的内腔侧壁上,所述支板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扇叶组,所述扇叶组的另一侧设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外壁通过轴承与框体转动连接,所述圆杆的两侧和扇叶组的转轴上均固接有槽轮,所述槽轮通过皮带转动连接,所述圆杆的底部和电机的输出端均固接有齿轮,且齿轮的内端啮合连接,所述电机安装于分子筛吸附脱硫罐的侧壁上。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吸收塔、分子筛吸附脱硫罐、过滤器、三通阀一、管路一和再生机构之间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管路一和三通阀一、管路二和三通阀的设置,可对吸收塔脱硫后的焦炉气进一步脱硫,且分子筛吸附脱硫罐可切换使用,并通过三通阀三和截止阀的设置,以及蒸汽装置、支管一和支管二的连通,可对脱硫后的焦炉气进行加热并对不使用的分子筛吸附脱硫罐的内部分子筛进行蒸汽加热后的净化焦炉气对于分子筛吸附的硫化物进行脱除,进而对分子筛进行再生,延长使用寿命,且更加节能;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吸收塔、分子筛吸附脱硫罐、过滤器、三通阀一、管路一和连接机构之间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卡杆与卡套的卡接相连,以及齿轮与卡杆的啮合连接,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得扣板与分子筛吸附脱硫罐可实现快速拆装,进而便于对分子筛进行更换,提升使用便捷性;
14.3、本实用新型通过吸收塔、分子筛吸附脱硫罐、过滤器、三通阀一、管路一和导流机构之间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槽轮与皮带的转动连接,以及齿轮的啮合连接,使得扇叶组可与电机联动,进而可加快焦炉气通过分子筛的效率,从而加快脱硫效率,实用性更佳。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分子筛吸附脱硫罐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3中扣板、转杆和套环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3中电机、齿轮和圆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吸收塔,2、分子筛吸附脱硫罐,3、过滤器,4、三通阀一,5、管路一,6、再生机构,601、三通阀三,602、支管一,603、支管二,604、蒸汽装置,605、支管三,606、截止阀,7、连接机构,701、扣板,702、转杆,703、套环,704、卡杆,705、卡套,706、齿轮,707、弹簧,8、导流机构,801、支板,802、扇叶组,803、圆杆,804、槽轮,805、皮带,806、齿轮,807、电机,9、管路二,10、三通阀二,11、框体,12、分子筛。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净焦炉气脱硫装置,包括吸收塔1、分子筛吸附脱
硫罐2和过滤器3,两个分子筛吸附脱硫罐2底部的进入端通过管道一5与吸收塔1顶部相连通,所述管道一5的主支和两个分支的汇集端安装有三通阀一4,两个所述分子筛吸附脱硫罐2上部的排出端通过管道二9连通有过滤器3,所述管道二9的主支和两个分支的汇集端安装有三通阀二10,三通阀一4和三通阀二10可切换管道一5和管道二9的流通方向,所述管道二9与与分子筛吸附脱硫罐2之间设有再生机构6;
23.所述再生机构6包括三通阀三601、支管一602、支管二603、蒸汽装置604、支管三605和截止阀606,所述三通阀三601的三端分别与支管一602、支管二603、蒸汽装置604输出端相连通,所述支管一602和支管二603分别与两个分子筛吸附脱硫罐2的顶部相连通,所述蒸汽装置604的输入端通过支管三605与管道二9主支相连通,所述支管三605上安装有截止阀606,三通阀三601可切换蒸汽装置604与支管一602和支管二603的流通方向,蒸汽装置604可对脱硫后的焦炉气进行加热。
24.所述分子筛吸附脱硫罐2的内腔安装有框体11,所述框体11的内端抵紧嵌合有分子筛12,分子筛12可对焦炉气进一步脱硫,所述分子筛吸附脱硫罐2与分子筛12之间设有连接机构7;
25.所述连接机构7包括扣板701、转杆702、套环703、卡杆704、卡套705、齿轮706和弹簧707,所述扣板701扣合于分子筛吸附脱硫罐2的侧壁开口内,且扣板701的内端与分子筛12固定连接,所述扣板701的外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702,所述转杆702的外壁固接有齿轮706,所述齿轮706的外壁两侧均啮合连接有卡杆704,齿轮706转动可带动两个卡杆704同时反向滑动,所述卡杆704滑动连接于套环703的内部,所述套环703固接于扣板701的外端上下两侧,下方的所述卡杆704的外壁套设安装有弹簧707,所述弹簧707的两端分别与下方卡杆704的台阶面和下方套环705固定连接,弹簧707给予卡杆704与卡套705卡紧的力。
26.所述分子筛吸附脱硫罐2的内部设有导流机构8;
27.所述导流机构8包括支板801、扇叶组802、圆杆803、槽轮804、皮带805、齿轮806和电机807,所述支板801固接于分子筛吸附脱硫罐2的内腔侧壁上,所述支板801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扇叶组802,所述扇叶组802的另一侧设有圆杆803,所述圆杆803的外壁通过轴承与框体11转动连接,所述圆杆803的两侧和扇叶组802的转轴上均固接有槽轮804,所述槽轮804通过皮带805转动连接,皮带805使得槽轮804可同时转动,进而带动扇叶组802高速旋转,所述圆杆803的底部和电机807的输出端均固接有齿轮806,且齿轮806的内端啮合连接,齿轮806使得圆杆803与电机807可同时转动,所述电机807安装于分子筛吸附脱硫罐2的侧壁上。
28.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通过管路一5和三通阀一4、管路二9和三通阀10的设置,可对吸收塔脱硫后的焦炉气进一步脱硫,且分子筛吸附脱硫罐2可切换使用,同时,通过三通阀三601和截止阀606的设置,以及蒸汽装置604、支管一602和支管二603的连通,可对脱硫后的焦炉气进行加热并对不使用的分子筛吸附脱硫罐2的内部分子筛12进行蒸汽加热后的净化焦炉气对于分子筛吸附的硫化物进行脱除,进而对分子筛12进行再生,延长使用寿命,且更加节能,通过卡杆704与卡套705的卡接相连,以及齿轮706与卡杆704的啮合连接,在弹簧707的作用下,使得扣板701与分子筛吸附脱硫罐2可实现快速拆装,进而便于对分子筛12进行更换,提升使用便捷性,同时,通过槽轮804与皮带805的转动连接,以及齿轮806的啮合连接,使得扇叶组802可与电机807联动,进而可加快焦炉气通过分子筛的效率,从而加快脱
硫效率,实用性更佳。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