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雪崩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2.雪崩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广泛分布于中、高纬度、高海拔的多雪山区,我国高寒山区面积有42万平方公里,东北、西北及西南部分区域积雪丰富,年平均积雪日大于150天,雪崩灾害经常阻塞山区道路、中断交通、破环森林和矿山的生产建设,造成人畜的生命危险。
3.在雪崩防治中,目前采用的主要工程治理措施为稳雪工程,例如设置稳雪栅栏、雪耙、雪网、稳雪墙等;专利文献cn211922351u,公开了一种稳雪栅栏,包括至少四个混凝土基础、两主立柱、两倾斜柱、两个斜支撑、两根拉筋、两根地锚栓、若干连接方管以及若干稳雪板,所述主立柱和斜支撑各自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四个基础上,倾斜柱固定在主立柱的自由端上,所述稳雪板从上至下依次固定在主立柱和倾斜柱之间,每块稳雪板都沿山体水平方向布置,稳雪栅栏呈长条形,相邻两块稳雪板之间有间隙,所述的两根主立柱沿山体垂直方向且左右平行设置,斜支撑的上端与主立柱的上部固定在一起,所述的两根主立柱上各设有一根拉筋,拉筋的一端挂在主立柱自由端上而另一端挂在钉入山坡面的地锚栓上,并用花篮螺栓固定;所述的主立柱和倾斜柱的底部、中部和上部分别用连接方管连接。
4.该方案利用每块稳雪板阻挡雪体顺着山坡方向向下运动,抵抗滑雪的冲击主要依靠拉筋和两个斜撑,然而在雪崩外形设置受限,致使栅栏在阻雪时吸收了滑雪的冲击势能,而并非引导卸力,存在施工相对复杂,抗滑雪冲击能力差,加固方式稳定性较弱,耐久性差、可移动性不强、摆放位置需满足山坡坡度为200—300之间地段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雪崩防护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雪崩防护装置,包含立柱,该立柱为柱状体,其一端设有用于固定在山体上的第一销座,另一端设有三棱柱,该三棱柱相邻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孔,在立柱上至少设有两个第一固定孔。
7.两个支柱:该支柱为柱状体,其一端设有第二销座,另一端设有可连接至所述连接孔的第一销孔,在支柱上至少设有一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立柱和两个支柱连接成三棱锥形。
8.翼板:所述翼板为一板体,板体通过紧固件分别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固定。
9.固定件:包含基盘和尖钉,其中尖钉连接在基盘底部,在基盘上部设有可连接至所述第二销座的第二销孔。
10.进一步,上述的雪崩防护装置,所述翼板呈梯形状,且其上均布有过物孔。
11.进一步,上述的雪崩防护装置,所述过物孔的设置数量满足翼板透风度25%~35%。
12.进一步,上述的雪崩防护装置,所述立柱上设有四个第一固定孔,支柱上设有两个
第二固定孔。
13.进一步,上述的雪崩防护装置,所述翼板固定在立柱和支柱后,其下边缘底部距离第二销座5~15cm,下边缘上部距离地面20~50cm。
14.进一步,上述的雪崩防护装置,所述翼板高度50~80cm,厚度0.5~1cm,过物孔直径为3~4cm。
15.进一步,上述的雪崩防护装置,所述基盘直径大于立柱和支柱的直径,所述尖钉的长度不小于5cm。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立柱、两个支柱和翼板连接构成的三棱锥形雪崩防护装置,提高了防护装置抗冲击性能,通过第一销座将立柱连接在山体上预设的混凝土块上,通过第二销座连接固定件,将两个支柱通过尖钉固定在山体上,具有施工简易,三棱锥形防护装置与山体的混凝土块和尖钉固定件连接使得加固稳定性得以提升,整个防护装置由少数的部件组装构成,因而还方便进行移动更换场地。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雪崩防护装置组装状态示意图。
18.图2为立柱与混凝土块连接示意图。
19.图3为图2爆炸视图。
20.图4为立柱和支柱连接示意图。
21.图5为固定件立体图。
22.图6为支柱与固定件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23.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含:立柱1、第一销座10、三棱柱11、连接孔110、第一固定孔12、支柱2、第二销座20、第一销孔21、第二固定孔22、翼板3、过物孔30、固定件4、基盘40、尖钉41、第二销孔42、螺栓5、混凝土块6。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5.实施例1:参照图1至图6,本方案提供的一种雪崩防护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立柱1,为柱状体,其一端设有用于固定在山体上的第一销座10,另一端设有三棱柱11,该三棱柱11相邻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孔110,在立柱1上至少设有两个第一固定孔12,附图中具体示意出四个第一固定孔12;具体的在山体上预设混凝土块6,该混凝土块6上预留连接第一销座10的销孔,然后利用螺栓5或者销子将立柱1和混凝土块6连接在一起,即实现立柱1和山体的连接。
26.如图1和图4所示,两个支柱2均为柱状体,其一端设有第二销座20,另一端设有可连接至连接孔110的第一销孔21,在支柱2上至少设有一个第二固定孔22,附图中具体示意出两个第二固定孔22,所述立柱1和两个支柱2连接成三棱锥形,具体的两个支柱2的第一销孔21分别通过螺栓5或者销子与三棱柱11相邻侧的连接孔110连接;立柱1和支柱2组装后的垂直高度需大于雪崩的锋面高度。
27.如图1所示,翼板3,其通过紧固件分别与第一固定孔12和第二固定孔22固定,这里紧固件可以采用螺钉或者螺栓5。
28.图1、图5和图6所示,固定件4,包含基盘40和尖钉41,其中尖钉41焊接在基盘40底部,在基盘40上部设有可连接至第二销座20的第二销孔42;具体的基盘40上的第二销孔42与支柱2上的第二销座20通过螺栓5或者销连接,然后将尖钉41稳定的插入山体即完成整个雪崩防护装置的组装;选材时立柱1、支柱2、翼板3。固定件4均采用刚才制成,满足足够强度,具体型号和尺寸依据雪崩防护设计要求进行确定。
29.该雪崩防护装置由立柱1、两个支柱2和翼板3连接构成的三棱锥形雪崩防护装置,三棱锥形相对四方形可提高防护装置抗冲击性能,通过第一销座10将立柱1连接在山体上预设的混凝土块6上,通过第二销座20连接固定件4,将两个支柱2通过尖钉41固定在山体上,具有施工简易,三棱锥形防护装置与山体的定位块和尖钉41固定件4连接使得加固稳定性得以提升,整个防护装置由少数的部件组装构成,因而还方便进行移动更换场地。
30.当发生雪崩灾害时,从山体上部滑动的雪和处于静止状态的雪崩防护装置发生碰撞,由于碰撞时间短,惯性较大,翼板3阻挡雪时引导雪能量释放,由于组成该防护装置的立柱1固定在山体上,支柱2通过尖钉41稳定的固定在山体上,又构成的三棱锥形,强度足够大,雪崩被阻挡减速降能,而且防护装置的翼板3可部分分散雪崩雪,进一步削弱了雪崩部分能量,使雪崩在远离公路处就停下来,实现了保护公路不被雪崩掩埋的效果。
31.实施例2:参照图1,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是翼板3设置成梯形状,且其上均布有过物孔30,过物孔30的设置数量满足翼板3透风度25%~35%,梯形的翼板3可优化发生雪崩时分散雪体的作用,过物孔30的设置即满足阻挡雪体用以消能的作用,又增加了雪体透过率,从而可降低单位时间内翼板3承受雪崩雪体的能量,有益于提升整个防护装置在发生雪崩时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防冲击性能;而且在夏季时,过物孔30可透风,减小翼板3迎风面的受风阻力,保证在大风天气时防护装置的稳定性。
32.实施例3:参照图1,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是翼板3的高度50~80cm,厚度0.5~1cm,过物孔30直径为3~4cm,该参数下翼板3消除雪体势能以及透风效果均较佳;基盘40直径大于立柱1和支柱2的直径,尖钉41的长度不小于5cm;混凝土块6预埋于勘察确定的缓冲雪崩区域,第一销座10的部分预埋于混凝土块6上面中心处。
33.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