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路桥梁 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沉降抬升和纠偏无砟轨道的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用于沉降抬升和纠偏无砟轨道的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轨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沉降抬升和纠偏无砟轨道的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2.高速铁路沿线所经复杂地质条件和差异巨大自然环境使得路基经常面临着各种不利因素,路基土体材料的复杂性容易受外界作用,可能会出现沉降的高程变化。而无砟轨道对基础平顺性十分敏感,自身调节能力有限,由路基变形引起无砟轨道不平顺将会影响铁路运营。
3.无砟轨道沉降病害的主要原因:(1)沉降病害段位于桥梁引道高填方路基段(高填方路基本身就具有很大沉降量);(2)路基位于深水稻田淤泥区,路基长期在水中浸泡;(3)由于前期存在稻田淤泥换填不彻底、路基填筑压实度不足等施工原因;(4)桥头路基与桥梁间不均匀沉降;(5)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几年引起高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轨道沉降值大、位移量大等病害,采用化学注浆、轨道精调等常规方法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4.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10258189a)在2019年公开了一种整治无砟轨道路基高程病害的方法,在整治范围内,通过暗挖方式在支承层的下方设置调整槽;调整轨道至目标高程,向调整槽内灌注以填充调整槽,该方法虽然能够在天窗时间进行施工,但是仍然存在整体抬升的同步性和限位措施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沉降抬升和纠偏无砟轨道的施工结构。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用于沉降抬升和纠偏无砟轨道的施工结构,包括道床板,所述道床板下方设有底板和/或仰拱回填层,所述道床板的两侧向外挖设有工作槽,所述工作槽露出所述道床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接缝;所述道床板的两侧还间隔的设有若干抬升槽,所述抬升槽用于道床板的抬升施工,所述抬升槽的一端伸入所述道床板的下方并设置顶升装置;所述道床板的两侧还设有若干临时限位装置,所述临时限位装置临时固定所述道床板的侧壁和上表面;所述道床板与所述底板或者所述仰拱回填层之间还通过绳锯切割有切缝,所述切缝内设有砂浆袋。
8.本施工结构设置合理,方便道床板的同步抬升和同步横向纠偏的施工,有利于施工操作和施工准确性的提高;结合本施工结构进行施工能够解决轨道沉降值大、位移量大等病害缺陷。
9.所述道床板和所述底板的坚向采用所述顶升装置进行同步整体抬升;横向采用圆形平面千斤顶进行同步整体纠偏;底座板脱空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灌注填充。
10.仰拱回填层采用水泥浆进行注浆固化;固化剂(水泥浆)沿路基软弱部位渗透充
填、压密固结、劈裂置换、胶结固化,消除地质缺陷,改善路基受力性状,提高承载力,减少不均匀沉陷。
11.其中,所述道床板和所述底板是位于路基段内,所述道床板和所述仰拱回填层时位于隧道段内,不论是在路基段还是在隧道段均能够运用本施工结构。
12.而且本施工结构是基于地基基础加固稳定后基础上,利用天窗点时段进行施工使其恢复线路的平顺性的,能够避免列车停车,不会造成线路中断。
13.进一步的,所述工作槽设置在所述道床板横向两侧施工区段内,所述工作槽的宽为80-120cm、深度为40-60cm、纵向长度与施工区段等长,所述工作槽的底部低于所述接缝6cm。
14.这样设置所述工作槽,便于在纠偏地段进行施工,方便所述抬升槽的准确设置;露出所述接缝后方便通过绳锯对所述道床板下方进行切割,分离所述道床板后就能够开展后续的抬升和纠偏操作。
15.进一步的,所述抬升槽成对的设置在所述道床板的横向两侧,所述抬升槽的槽长40
±
5cm、槽宽30
±
5cm,所述抬升槽伸入所述道床板下15
±
2cm。
16.开设这种尺寸的抬升槽,挖槽工作量较为适宜,而且刚好能够满足顶升装置的设置;成对等间距的设置,有利于同步抬升,避免受力不均。
17.进一步的,所述顶升装置为薄圆形平面千斤顶,单个薄圆形平面千斤顶承载力不低于100t,所述薄圆形平面千斤顶的两端分别设有钢板垫块,所述钢板垫块的尺寸大于薄圆形平面千斤顶的端部尺寸。
18.采用薄圆形平面千斤顶和钢板垫块的配合设置,能够避免应力集中现象,而且钢板垫块的尺寸大于千斤顶的端部尺寸,有利于分散应力,形成平稳支撑。
19.进一步的,所述临时限位装置每隔5m设置一对,每个所述临时限位装置采用不少于四个m16膨胀螺栓进行固定。所述临时限位装置的设置在轨道板分离后能够起到临时限位作用,方便后续施工。
20.进一步的,所述临时限位装置为上水平板、下水平板和竖直板组成的z字形结构,所述上水平板和所述竖直板均通过限位螺杆与所述道床板的外壁顶紧,所述竖直板和所述下水平板之间还设有斜肋板。
21.这种结构的临时限位装置结构简单,支撑稳定易于调节,能够根据所述道床板的实际位置进行调整。
22.进一步的,在路基段施工区段内,在所述道床板的横向两侧还设有永久限位,所述永久限位为横向固定墩,所述横向固定墩与所述底板之间预留有沥青隔离层和横移空间。
23.进一步的,在隧道段施工区段内,在所述道床板的横向两侧设有永久限位,所述永久限位为锚固筋,所述锚固筋的下端竖直的设置在所述仰拱回填层中,所述锚固筋与所述道床板之间预留有横移空间。
24.所述永久限位的设置能够防止既有道床板横移整体抬升、横移时横向位移超位,在固定墩与底座板采用沥青隔离层能够减少同步抬升时摩阻力。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施工结构设置合理,方便道床板的同步抬升和同步横向纠偏的施工,有利于施工操作和施工准确性的提高;结合本施工结构进行施工能够解决轨道沉降值大、位移量大等病害缺陷;2、本施工结构是基于地基基础
加固稳定后基础上,利用天窗点时段进行施工使其恢复线路的平顺性的,能够避免列车停车,不会造成线路中断,而且不论是在路基段还是在隧道段均能够运用本施工结构;3、这样设置所述工作槽,便于在纠偏地段进行施工,方便所述抬升槽的准确设置;开设这种尺寸的抬升槽,挖槽工作量较为适宜,而且刚好能够满足顶升装置的设置,成对等间距的设置,有利于同步抬升,避免受力不均。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沉降抬升和纠偏无砟轨道的施工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道床板两侧的工作槽和抬升槽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道床板两侧的顶升装置的布置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道床板两侧的临时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位于路基段内道床板两侧永久限位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位于隧道段内道床板两侧永久限位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道床板;2、底板;3、仰拱回填层;4、工作槽;5、抬升槽;6、临时限位装置;601、上水平板;602、竖直板;603、下水平板;604、限位螺杆;605、防护垫;606、斜肋板;7、切缝;8、砂浆袋;9、横向固定墩;10、沥青隔离层;11、横移空间;12、锚固筋;13、薄圆形平面千斤顶;14、钢板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间”、“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实施例一:
36.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沉降抬升和纠偏无砟轨道的施工结构,包括道床板1,所述道床板1下方设有底板2(路基段内)和/或仰拱回填层3(隧道段内),所述道床板1的两侧向外挖设有工作槽4,所述工作槽4露出所述道床板1和所述底板2(或者仰拱回填层3)之间的接缝;所述道床板1的两侧还间隔的设有若干抬升槽5,所述抬升槽5用于道床板1的抬升施工,所述抬升槽5的一端伸入所述道床板1的下方并设置顶升装置;所述道床板的两侧还设有若干临时限位装置6,所述临时限位装置6临时固定所述道床板1的侧壁和上表面;所述道床板1与所述底板2或者所述仰拱回填层3之间还通过绳锯切割有切缝7,所述切缝7内设有砂浆袋8,所述砂浆袋8可以用于后续注浆操作。
37.本施工结构设置合理,方便道床板1的同步抬升和同步横向纠偏的施工,有利于施工操作和施工准确性的提高;结合本施工结构进行施工能够解决轨道沉降值大、位移量大等病害缺陷。
38.所述道床板1和所述底板2的坚向采用所述顶升装置进行同步整体抬升;横向采用圆形平面千斤顶进行同步整体纠偏;底板2脱空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灌注填充。
39.仰拱回填层3采用水泥浆进行注浆固化;固化剂(水泥浆)沿路基软弱部位渗透充填、压密固结、劈裂置换、胶结固化,消除地质缺陷,改善路基受力性状,提高承载力,减少不均匀沉陷。
40.其中,所述道床板1和所述底板2是位于路基段内,所述道床板1和所述仰拱回填层3时位于隧道段内,不论是在路基段还是在隧道段均能够运用本施工结构。
41.而且本施工结构是基于地基基础加固稳定后基础上,利用天窗点时段进行施工使其恢复线路的平顺性的,能够避免列车停车,不会造成线路中断。
42.进一步的,所述工作槽4设置在所述道床板1横向两侧施工区段内,所述工作槽4的宽为100cm、深度为50cm、纵向长度与施工区段等长,所述工作槽的底部低于所述接缝6cm左右。
43.这样设置所述工作槽4,便于在纠偏地段进行施工,方便所述抬升槽5的准确设置;露出所述接缝后方便通过绳锯对所述道床板下方进行切割,分离所述道床板后就能够开展后续的抬升和纠偏操作。
44.进一步的,所述抬升槽5成对的设置在所述道床板1的横向两侧,所述抬升槽5的槽长40cm、槽宽30cm,所述抬升槽5伸入所述道床板下15cm。
45.开设这种尺寸的抬升槽5,挖槽工作量较为适宜,而且刚好能够满足顶升装置的设置;成对等间距的设置,有利于同步抬升,避免受力不均。
46.进一步的,所述顶升装置为薄圆形平面千斤顶13,单个薄圆形平面千斤顶13承载力不低于100t,所述薄圆形平面千斤顶13的两端分别设有尺寸为300*300*20mm的钢板垫块14,所述钢板垫块14的尺寸大于薄圆形平面千斤顶的端部尺寸。
47.采用薄圆形平面千斤顶13和钢板垫块14的配合设置,能够避免应力集中现象,而且钢板垫块14的尺寸大于千斤顶的端部尺寸,有利于分散应力,形成平稳支撑。
48.进一步的,所述临时限位装置6每隔5m设置一对,每个所述临时限位装置6采用不少于四个m16膨胀螺栓进行固定。所述临时限位装置6的设置在道床板分离后能够起到临时限位作用,方便后续施工。
49.进一步的,所述临时限位装置6为上水平板601、下水平板603和竖直板602组成的z字形结构,所述上水平板601和所述竖直板602均通过限位螺杆604与所述道床板1的外壁顶紧,所述限位螺杆604的端部还设有防护垫605,所述竖直板602和所述下水平板603之间还设有斜肋板606。
50.这种结构的临时限位装置结构简单,支撑稳定易于调节,能够根据所述道床板的实际位置进行调整。
51.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在路基段施工区段内,在所述道床板1的横向两侧还设有永久限位,所述永久限位为横向固定墩9,所述横向固定墩9与所述底板2之间预留有沥青隔离层10和横移空间11。
52.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在隧道段施工区段内,在所述道床板1的横向两侧设有永久限位,所述永久限位为锚固筋12,所述锚固筋12的下端竖直的设置在所述仰拱回填层3中,所述锚固筋12与所述道床板1之间预留有横移空间11。
53.所述永久限位的设置能够防止既有道床板横移整体抬升、横移时横向位移超位,在固定墩与底座板采用沥青隔离层能够减少同步抬升时摩阻力。
54.道床板抬升的过程为:千斤顶安装完毕,即可开始试顶,试顶主要是为了千斤顶达到同步的状态,在道床板及支承层还没有正式顶起时即可停止,并停放一定时间进行观察无任何变化后才能开始整体抬升。试抬升时,检查各点受力情况,同时检查计算机控制器单点抬升量;试抬升0.5mm,检查各点误差情况,塞放临时支撑,计算机自动锁定液控阀,保持油缸压力不变,并持荷观察。试顶完毕,开始正式起顶,按照每级1mm的顺序进行抬升。并随时进行临时支撑,在调高垫板和特殊轨距块不更换的情况下,每个天窗点同步抬升8-12mm(确定每个同步抬升控制点下沉数值,每次每级接近该数值时,取消该千斤顶加压),上行线分4次,下行线分3次,如此直至抬升到位。在调高垫板和特殊轨距块不更换的情况下,坚向采用圆形平面千斤顶进行道床板及底座板同步整体抬升。
55.施工完成后,清理工作糟4、抬升槽5松散浮土/混凝土;按比例配制并现场搅拌混凝土(标号不低于原设计),灌注至这些槽内。混凝土用插入式振捣棒捣固密实后按原设计设置2%的横向排水坡并收光,喷涂养护剂养护。为避免出现大体积混凝土病害,减少同一天窗点混凝土回填量。
5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