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路桥梁 专利正文
湿接缝模板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湿接缝模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湿接缝模板。


背景技术:

2.目前,桥梁梁板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式主要为现浇梁和预制梁。在进行预制梁时候时,两个箱梁之间缝隙需要进行浇筑;需要将湿接缝模板固定在缝隙的下端,现在一般采用支撑架支撑在湿接缝模板的下端;当桥梁过高的时候,支撑架一般固定在桥墩上;当湿接缝浇筑完成以后,才进行拆除支撑架,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湿接缝模板,以解决现在湿接缝浇筑的时候,模板需要搭设支撑进行支撑,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湿接缝模板,包括模板主体和固定组件,在所述模板主体上设置有穿孔;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下支撑架和上固定架,所述下支撑架具有能够从所述模板主体下端穿入穿孔的调节杆;所述上固定架可拆卸设置在所述调节杆上,且能够沿所述调节杆的长度方向移动并固定。
5.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撑架包括下支撑板和固接在所述下支撑板上的调节杆;且所述调节杆具有螺纹。
6.进一步地,所述上固定架包括上支撑板和调节固定件;
7.所述上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套设在所述调节杆上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固定件螺接在调节杆上并位于所述上支撑板的上端。
8.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固定件包括调节板和调节螺母。
9.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上套设有防护套。
10.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套上设置有充气孔。
11.进一步地,所述模板主体上设置有多个穿孔,且多个所述穿孔沿所述模板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12.其中,所述模板主体的长度方向与湿接缝的宽度方向同向。
13.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穿孔成两行多列设置。
14.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撑板上设置有两个调节杆,且两个所述调节杆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穿孔的行间距相等。
15.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所述穿孔列数相等的下支撑架。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湿接缝模板的上固定架能够固定在湿接缝的上端,这样与上固定架连接的下支撑架,能够使模板主体固定在湿接缝的下端;这样在对湿接缝浇筑的时候,不需要在桥梁的下端再搭设支撑架,大大降低了施工的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湿接缝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所示湿接缝模板的模板主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1所示湿接缝模板的固定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1所示湿接缝模板的固定组件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22.图标:100-模板主体;200-穿孔;300-固定组件;400-防护套;500-下支撑板;600-调节杆;700-上支撑板;800-调节板;900-调节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
25.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湿接缝模板,包括模板主体100 和固定组件300,在所述模板主体100上设置有穿孔200;所述固定组件300 包括下支撑架和上固定架,所述下支撑架具有能够从所述模板主体100下端穿入穿孔200的调节杆600;所述上固定架可拆卸设置在所述调节杆600 上,且能够沿所述调节杆600的长度方向移动并固定。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湿接缝模板的模板主体100能够设置在湿接缝的下端,下支撑架设置在模板主体100的下端,模板主体100利用下支撑架的支撑,使模板主体100固定在湿接缝的下端,上固定架能够卡在湿接缝上端并与下支撑架连接,这样就能够牢固的使模板主体100固定在湿接缝下端,再浇筑湿接缝的时候,模板主体100也不会脱落。
27.这样固定湿接缝模板,就不需要在桥梁下端设置支撑架,大大降低了工作的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8.可选地,所述下支撑架包括下支撑板500和固接在所述下支撑板500 上的调节杆600;且所述调节杆600具有螺纹。
2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固定架包括上支撑板700和调节固定件;
30.所述上支撑板700上设置有用于套设在所述调节杆600上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固定件螺接在调节杆600上并位于所述上支撑板700的上端。
3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固定件包括调节板800和调节螺母 900。
32.下支撑架具有下支撑板500,在下支撑板500上焊接调节杆600;下支撑板500具有一个平面,这样下支撑板500能够更好的与模板主体100的下端贴合。
33.调节杆600能够穿过模板主体100的穿孔200后与上固定架连接,上固定架的两端分别卡在箱梁上,当模板主体100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的时候,上固定架通过下支撑板500使模板主体100保持固定。
34.上支撑板700套设在调节杆600上,为了避免上支撑板700从调节杆 600上脱离,在调节杆600上设置有调节板800和调节螺母900;调节螺母 900使调节板800固定在上支撑板700上,调节板800能够是调节螺母900 施加的力进行分散,避免调节螺母900直接作用在上支撑板700上,使上支撑板700局部受力过大。
35.当需要使模板主体100与湿接缝紧密连接的时候,通过旋转调节螺母 900。使调节杆600相对上支撑板700向上移动,进而调节杆600通过下支撑板500使模板主体100向上移动,进而模板主体100与湿接缝下端的桥梁紧密连接,确保在浇筑湿接缝的时候,模板主体100与桥梁直接的缝隙不会泄漏混凝土。
36.参照图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杆600上套设有防护套 400。
3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套400上设置有充气孔。
38.湿接缝浇筑以后,为了避免调节杆600与混凝土不易分离,在调节杆 600上套设有防护套400;当混凝土凝固符合要求以后,将调节杆600从防护套400中抽出。
39.这样方便了下支撑架与混凝土的而分离,当调节杆600从防护套400 中抽出以后,防护套400可以直接舍弃在混凝土中。
40.防护套400一般内有气体,当调节杆600需要抽出的时候,刺破防护套400,使防护套400内的气体排出,防护套400与调节杆600之间的缝隙变大,这样方便了调节杆600的抽出。
41.为了使防护套400能够反复的使用,防护套400上设置有充气孔;当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要求以后,将防护套400内的气体放出,防护套400与调节杆600之间的缝隙变大,调节杆600能够抽出。防护套400表面比较光滑,当调节杆600抽出以后,防护套400也能够容易从混凝土中抽出。
42.由于防护套400内有气体,且防护套400在混凝土的挤压下发生形变;导致混凝土凝固以后,混凝土与防护套400接触的面坑洼;充气的防护套 400直接抽出,防护套400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较大,防护套400易损坏。
43.当防护套400内的气体放出以后,防护套400收缩,防护套400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变小,使防护套400更容易与混凝土分离。
44.参照图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地,所述模板主体100上设置有多个穿孔200,且多个所述穿孔200沿所述模板主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
45.其中,所述模板主体100的长度方向与湿接缝的宽度方向同向。
4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穿孔200成两行多列设置。
4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支撑板500上设置有两个调节杆600,且两个所述调节杆600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穿孔200的行间距相等。
48.参照图3和图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 300包括与所述穿孔200列数相等的下支撑架。
49.根据模板主体100长度设置固定组件300的个数,一般模板主体100 上设置有两个固定组件300。
50.在模板主体100上设置有两个穿孔200,每一个固定组件300的下支撑架的下支撑板500上的调节杆600插入模板主体100的穿孔200中。
51.为了下支撑板500在使用的时候,下支撑板500的长度方向与模板主体100的宽度
方向同向,在模板主体100上至少设置有两个穿孔200与一个下支撑架配合使用。
52.模板主体100上可以沿着模板主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一行穿孔 200,也可以沿模板主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行穿孔200。
53.当模板主体100需要与两个固定组件300配合使用的时候,每行穿孔 200具有两个穿孔200,当下支撑板500上设置有两个调节杆600的时候,模板主体100对应设置有两行穿孔200。
54.一般模板主体100的宽度大于湿接缝的宽度,且下支撑板500的长度不小于湿接缝的宽度,这样下支撑板500在向模板主体100施加外力的时候,模板主体100能够将外力传递到箱梁上。
55.当下支撑板500的长度小于湿接缝的宽度的时候,下支撑板500直接作用在模板主体100上,模板主体100同时受到箱梁提供的与下支撑板500 给予的力相反的力,两个施力相反的力,容易使模板主体100损坏。
5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湿接缝模板的上固定架能够固定在湿接缝的上端,这样与上固定架连接的下支撑架,能够使模板主体100固定在湿接缝的下端;这样在对湿接缝浇筑的时候,不需要在桥梁的下端再搭设支撑架,大大降低了施工的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5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