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路桥梁 专利正文
一种高速公路安全驾驶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高速公路安全驾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智慧公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公路安全驾驶系统。


背景技术:

2.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长,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排放的不断增加,致使高速公路及周边区域的大气污染日益加剧,交通运营环境日益恶化。
3.据权威部门统计,近几年来,全国高速公路每年发生交通事故约43257起,死亡6269人,受伤18867人,根据对交通事故因素的分析,恶劣天气造成事故约占总数的50%,其中,因雾、霾天气导致的交通事故比例高达30.8%。除此之外,雾、霾天气还造成高速公路封闭、通行能力下降、车辆拥堵等现象,严重威胁着交通的安全运营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4.雾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霾是由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其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之为气溶胶颗粒。雾霾的形成需具备3个基本条件:一是空气湿度,二是环境温度,三是微颗粒含量。雾、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从而导致驾驶员的视距急剧变短,使驾驶员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下降,无法做出正确判断,高速公路车辆行驶速度降低,严重时高速公路封闭,通行能力降低,导致高速公路的运营效益和服务水平下降。雾天还导致高速公路的附着系数减小,使车辆制动距离增长,易造成高速公路连环追尾或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5.现有雾霾的处理措施,国内外均从“控制行车”的角度提出相应措施。美国犹他州在公路配置除雾车流动除雾,运用液态二氧化碳使雾凝结成水滴,以达到了除雾的目的。但水滴在路面沉积,造成路面湿滑,冬季水滴结冰还需要在路面喷洒防冻剂。华东师范大学张洋设计出超声波除雾装置。此装置成本较高,共振条件难以满足。兰州大学高根树提出一种新型离心除雾机,该设备在道路上的适用性不大。上述方法虽然降低了雾天交通事故的发生,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雾天行车安全问题,车速降低、通行能力下降、运营效益降低以及投资过高等问题依然存在。除此之外,还有控制车辆尾气排放或多植树造林等方法,均需要长期缓慢的作用。
6.上述方法均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雾、霾天气下的高速公路行车安全问题,且存在投资高、成效低、水滴在路面沉积造成湿滑和冬季喷洒防冻剂解冻等问题。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雾、霾天气对道路的影响范围在进一步扩大。因此,在道路基础建设的同时,研究雾、霾天气条件下保证道路安全、高效运营的先进技术,是道路科研人员的迫切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公路安全驾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雾、霾天气对高速公路视线影响所带来的安全和运营问题,实现提高雾霾天气下高速公路的行车
安全性的目的。
8.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9.一种高速公路安全驾驶系统,包括:
10.吸气单元,用于吸入路面空气;
11.净化单元,用于对吸气单元吸入的空气进行净化,并排走污染物;
12.风幕单元,用于将经过净化单元净化的空气在路面上方形成第一风幕;
13.照明单元,用于投射一组照明光线和一组黄光,所述照明光线投向路面,所述黄光自下而上投向所述第一风幕。
14.针对现有技术中因雾、霾天气对高速公路视线影响所带来的行车安全和运营受限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高速公路安全驾驶系统,本系统在雾霾天气时启动,通过吸气单元吸入路面上方的空气,经过净化单元对吸入空气中的雾、霾进行净化处理,并将处理后的雾水及微小颗粒等污染物排走。经过净化单元处理后的空气,进入风幕单元,至少形成第一风幕,第一风幕位于路面上方,通过第一风幕的设置,能够阻止雾、霾气体的下沉,为高速公路表面构造一个安全驾驶空间,提高高速公路在雾、霾天气下的能见度要求,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降低交通事故率。
15.此外,本技术中的照明单元,用于投射一组照明光线和一组黄光,所述照明光线投向路面,所述黄光自下而上投向所述第一风幕。其中的黄光投向第一风幕,通过第一风幕上含雾霾空气的折射,由雾的微小水滴或霾颗粒折射回路面,与直接投向路面的照明光线一起,共同形成混光照明,构成高速公路的安全驾驶空间。本技术的照明单元与传统的通过路灯照明方式相比:由于黄光具有散射作用,能够让光束尽可能向前方散布成面积较大的光簇,使驾驶员既能看清目标又减少了光污染,避免了照明光束过强而导致对驾驶员的炫光干扰,保证了路面光线的充分散射和均匀分布,满足了高速公路在雾、霾等特殊天气下,甚至是夜间照明的照度要求,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降低交通事故率,确保了道路上方驾驶员的视线安全,改善了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环境,实现了雾、霾天气以及夜间条件下高速公路安全、高效运行的目的。
16.需要说明是,本技术能够正常实现的原理是在于:由于高速公路上行车所需要的视线空间具有局限性,所以无需将空中的雾、霾全部消除,只要能保证高速公路上驾驶员安全视线空间内有较好的能见度,就能高速安全的正常行驶。
17.进一步的,所述吸气单元包括沿路面长度方向布置的进风管、与所述进风管连通的风机、分布在进风管上的若干吸风筒,所述吸风筒的吸入端朝向路面方向倾斜向上。本方案中进风管沿路面长度方向布置,可以布置在路面两侧作为护栏使用,也可以布置在道路中间作为双向车道的分隔使用,因此能够替代传统的护栏等设备,或作为增设的设备,在正常天气时也具有极强的功能性。
18.进一步的,所述净化单元包括连通在进风管两端的中空立柱、位于所述中空立柱内的空气净化设备,所述中空立柱底部连通地下排污管线。本技术在进风管的两端连接中空立柱,使中空立柱内部与进风管内部连通,被吸入的空气通过进风管进入两侧的中空立柱内,再通过中空立柱内的空气净化设备净化,净化后的空气进入风幕单元向外排出,而被过滤出的杂物则进入低下排污管线排走。本方案的中空立柱可作为传统护栏的立柱使用,兼具净化过程的气流通道、废弃物的排污通道的作用。
19.进一步的,所述风幕单元包括与所述中空立柱连通的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上设置排出端朝向路面方向倾斜向上的第一出风口。本方案在中空立柱上设置若干出风管,被净化后的空气通过出风管,朝向路面上方倾斜向上的排出,从而稳定的形成第一风幕。
20.进一步的,所述出风管与所述进风管平行,且出风管位于进风管上方,第一出风口高于吸风筒。出风管与进风管平行,两者能够共同组成双层结构,作为更为稳定的护栏使用。第一出风口高于吸风筒,使得吸风筒从第一风幕下方吸收空气,进而保证吸收的是靠近路面方向的空气,进而保证对驾驶员安全视线范围内的空气进行处理。
21.进一步的,所述风幕单元还包括设置在出风管上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排出端朝向路面外侧倾斜向下;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将经过净化单元净化的空气在路面外侧形成第二风幕。第二风幕能够在道路两侧形成向外的风幕,降低雾霾从侧面侵入路面上方空间可能性,更加提高对驾驶员安全视线范围内的能见度的保护能力。
22.进一步的,所述净化单元还包括位于空气净化设备下游的加热干燥设备。加热干燥设备用于对净化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干扰,使得形成风幕的气体是通过加热处理后的,热气会向上流动阻止雾、霾气体的下沉,进一步构成安全驾驶空间,满足高速公路雾、霾天气下的能见度要求,进而更加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更加降低交通事故率。
23.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25
°
~135
°
;所述第一出风口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25
°
~135
°
,且第一出风口的离地高度为4米~5米;所述第二出风口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5
°
~45
°
,且第二出风口的离地高度为0.2米~0.4米;所述进风管的离地高度,位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通过严格计算和实验结果显示,本技术在本方案的参数下,可以满足安全行车要求,除雾、霾的效果最优,能见度最好,最节省能源。
24.进一步的,所述吸风筒内设隔板,所述隔板将吸风筒内部分隔为具有所述吸风口的第一腔体、具有所述排风口的第二腔体;吸风筒内壁设置第一滑槽、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的轴线均平行于吸风口与排风口的连线,所述隔板与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均滑动配合,且隔板从靠近第一滑槽至靠近第二滑槽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滑槽内的弹性件、开设在第二滑槽内的排渣口、设置在隔板上的若干透气孔;所述排渣口连通至吸风筒外侧;当隔板上无荷载时,所述弹性件使隔板滑动至行程顶端,此时排渣口位于隔板下方。
25.此外,由于本技术中吸风筒倾斜向上布置,大气中的大颗粒杂物容易通过吸风筒进入后端设置导致其受损,特别是遭遇沙尘天气时,由于沙尘在短时间内的大量沉降,更是容易大量进入导致堵塞或损坏。基于此,本方案对吸风筒的内部结构进行改进:
26.吸风筒通过排风口与进风管相连,并从吸风口吸入空气。本方案在吸风筒内设置隔板,通过隔板将吸风筒内部分为两部分,其中朝向吸风口的一侧为第一腔体,朝向排风口的一侧为第二腔体。本方案中隔板与吸风筒内壁滑动配合,滑动方向沿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轴线方向,即沿着吸风口与排风口的连线方向。并且隔板从靠近第一滑槽至靠近第二滑槽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此处的向下倾斜即是在竖直方向上,隔板靠近第二滑槽的一端的高度,低于隔板靠近第一滑槽的一端的高度,使得落在隔板上的杂物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动的向第二滑槽方向滑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在隔板上,用于在常态下推动隔板向上运动或具有向上的趋势。本方案具体使用时,首先弹性件驱使隔板在吸风筒内部滑动至行程顶端,此时隔板上表面与排渣口不连通;当逐渐有杂物进入吸风筒堆积在隔板上,或当遭遇
沙尘天气大量沙尘快速进入吸风筒堆积在隔板上,当隔板上的荷载较大后,其重力克服弹性件的弹力驱动隔板逐渐向下滑动,当隔板滑动至与排渣口等高或位于排渣口下方时,由于隔板上的重物在倾斜的隔板上会向第二滑槽方向滑动,因此能够自动的从排渣口向外排出;当排出一定杂物后,隔板上的荷载减小,弹性件再次驱动隔板上行,重复上述过程。本方案中空气从透气孔进入第二腔体,空气的扰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杂物的向外排出。当然,本方案中由于需要使用透气孔让空气通过隔板,因此一些小颗粒的杂物如pm2.5等不可避免的会进入第二腔体,但这并不影响本方案对沙尘等大颗粒杂物的处理,并且本方案的设置也只是为了降低杂物干扰,适当提高抵抗沙尘等恶劣天气的能力,而非是为了完全消除该干扰。
2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若干交错分布的挡板,所述挡板包括固定在吸风筒内壁的固定端、悬空于吸风筒内部的悬空端;其中悬空端顾名思义不与吸风筒内壁有接触,其端部与吸风筒内壁之间必然具有可供气流通过的间隙。本方案中若干挡板在第一腔体内交错分布,首先是所有挡板均位于隔板上方,其次交错分布的挡板能够为吸入的气流提供近似“之”字型的流动通道,使得夹带颗粒杂物的气流不断拍打在各挡板上,有利于将颗粒杂物从气流的裹挟中分离出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随气流快速流动而挤压至透气孔内造成堵塞的风险。
28.所述固定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悬空端;且挡板从固定端至悬空端,逐渐向所述排风口方向倾斜;使得落在各挡板上的颗粒杂物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落,最终掉落至隔板上。
29.对于任意两块相邻挡板而言,沿吸风口与排风口的连线方向上,位于上方的挡板的悬空端投影,落在位于下方的挡板表面;使得从上方挡板上滑落的颗粒杂物,能够掉落至下方挡板表面,使得颗粒杂物依次滑落,降低其因下坠距离过大再次被气流裹挟的可能性。
30.所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分布在吸风筒内壁的相对两侧;所述隔板的相对两端设置分别与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相匹配的第一滑块、第二滑块;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第一滑槽底端与第一滑块底端的弹簧;当第二滑块位于行程底端时,所述排渣口位于隔板上方,以保证大颗粒杂物的有效自动排出;
31.所述隔板包括靠近第一滑槽的本体部、靠近第二滑槽的下沉部;所述本体部与下沉部之间具有台阶面;隔板靠近第二滑槽的部位下沉,即朝向排风口方向凹陷,使得堆积在隔板上的大颗粒杂物滑动至靠近第二滑槽的一侧后,进入下沉部进行临时储存,有利于暂存更多的大颗粒杂物;此外,台阶面的存在也能够保证在隔板下滑至排渣口下方之前,下沉部上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储物空间,该空间由下沉部的上表面、吸风筒内壁或第二滑槽内壁、和所述台阶面共同组成。
32.所述下沉部的上表面,从靠近本体部的一端至靠近第二滑槽的一端,逐渐向所述排风口方向倾斜;即下沉部的上表面也是朝向排风口向下倾斜的表面,有利于下沉部上的大颗粒杂物自动滑动至排风口方向。
3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34.1、本发明一种高速公路安全驾驶系统,通过第一风幕的设置,能够阻止雾、霾气体的下沉,为高速公路表面构造一个安全驾驶空间,提高高速公路在雾、霾天气下的能见度要求,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降低交通事故率。
35.2、本发明一种高速公路安全驾驶系统,照明单元与风幕单元配合作用,其中的黄光投向第一风幕,通过第一风幕上含雾霾空气的折射,由雾的微小水滴或霾颗粒折射回路面,与直接投向路面的照明光线一起,共同形成混光照明,构成高速公路的安全驾驶空间,能够让光束尽可能向前方散布成面积较大的光簇,使驾驶员既能看清目标又减少了光污染,避免了照明光束过强而导致对驾驶员的炫光干扰,保证了路面光线的充分散射和均匀分布,满足了高速公路在雾、霾等特殊天气下,甚至是夜间照明的照度要求,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降低交通事故率,确保了道路上方驾驶员的视线安全,改善了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环境,实现了雾、霾天气以及夜间条件下高速公路安全、高效运行的目的。
36.3、本发明一种高速公路安全驾驶系统,采用防护栏一体化结构的管道和立柱构成,兼备防撞功能和空气喷、吸、导流等作用,不会额外占用空间,实现了多用途多功能的效果。
37.4、本发明一种高速公路安全驾驶系统,路照单元可直接安装于各气管上,不需昂贵的灯柱和高照度的光源,制作成本可节省90%以上,安装、维护更方便。而且灯光只需经过5-10米即可到达被照地面,与分别需要经过30米或100米才到达被照物体的普通路灯和汽车车灯相比,照明效率更高,可节省约90%电费和汽车用于照明约10%汽油费,大大减少资源浪费,减少对大自然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38.5、本发明一种高速公路安全驾驶系统,在雾霾天气启动时,照明单元不会照亮第一风幕以上的空间,因此可设置第一风幕高度在0.85m左右,一般驾驶员的眼睛和汽车两侧后视镜距离地面高度均在0.9米左右,因此只须看清由地面以上至0.85米高的路况即可,不会被照明灯的炫光所困扰,驾驶更专心、更安全。
39.6、本发明一种高速公路安全驾驶系统,将雾、霾的处理空间控制在道路上空驾驶员安全视线范围内,从而减少雾气的处理总量,降低能源消耗,且充分考虑对原有道路设施进行改造,以减少新增设施建设,实现雾、霾净化、道路照明和降低资金投入的双重目的。
40.7、本发明一种高速公路安全驾驶系统,还提出了一种专用的吸风筒内部结构,克服了本系统在极端天气下容易受沙尘等干扰的问题,提高了本系统抵抗沙尘等恶劣天气的能力。
附图说明
4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42.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43.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气流和光线走向示意图;
44.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吸风筒的剖视图;
45.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吸风筒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46.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47.1-吸风筒,101-第一腔体,102-第二腔体,103-第一滑槽,104-第二滑槽,2-隔板,201-第一滑块,202-第二滑块,203-本体部,204-下沉部,3-弹性件,4-排渣口,5-透气孔,6-挡板,7-进风管,8-风机,9-中空立柱,10-出风管,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49.实施例1:
50.如图1与图2所示的一种高速公路安全驾驶系统,包括:
51.吸气单元,用于吸入路面空气;
52.净化单元,用于对吸气单元吸入的空气进行净化,并排走污染物;
53.风幕单元,用于将经过净化单元净化的空气在路面上方形成第一风幕;
54.照明单元,用于投射一组照明光线和一组黄光,所述照明光线投向路面,所述黄光自下而上投向所述第一风幕。
55.其中:
56.所述吸气单元包括沿路面长度方向布置的进风管7、与所述进风管7连通的风机8、分布在进风管7上的若干吸风筒1,所述吸风筒1的吸入端朝向路面方向倾斜向上。
57.所述净化单元包括连通在进风管7两端的中空立柱9、位于所述中空立柱9内的空气净化设备,所述中空立柱9底部连通地下排污管线。
58.所述风幕单元包括与所述中空立柱9连通的出风管10,所述出风管10上设置排出端朝向路面方向倾斜向上的第一出风口11。所述出风管10与所述进风管7平行,且出风管10位于进风管7上方,第一出风口11高于吸风筒1。
59.优选的,所述风幕单元还包括设置在出风管10上的第二出风口12,所述第二出风口12的排出端朝向路面外侧倾斜向下;所述第二出风口12用于将经过净化单元净化的空气在路面外侧形成第二风幕。
60.优选的,所述净化单元还包括位于空气净化设备下游的加热干燥设备。
61.优选的,还在中空立柱9上设置环境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当前空气污染情况,进而根据空气污染情况自动启动本系统。
62.优选的,各风幕的喷气口和吸气口角度是控制雾、霾净化范围(即满足道路行车安全的视线范围)的重要指标,气流运动需考虑气、液、固3相运动的耦合作用,需利用气溶胶粒子运动理论建立数学模型,综合空气流动、车速及车道宽度、气流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确定路上风幕喷气口和吸气口端部角度、孔口、高度等指标,以控制气流运动轨迹,形成的风幕保障道路安全行车所需的消雾空间。以道路横截面与防护栏轴线交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上述原理确定风幕喷气口喷出热气轨迹方程,再利用导数和正切函数的性质,求得风幕喷气口和吸气口角度。本实施例通过严格计算和实验,得出如下结果:所述进风管7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25
°
~135
°
;所述第一出风口1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25
°
~135
°
,且第一出风口11的离地高度为4米~5米;所述第二出风口1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5
°
~45
°
,且第二出风口12的离地高度为0.2米~0.4米;所述进风管7的离地高度,位于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之间。
63.优选的,还可在进风管7和/或出风管10上增设太阳能发电和储能装置,实现了能源自给,节能减排、环保绿色。另太阳能发电装置在雾霾处理过程中构成安全驾驶空间的屏障,有效阻止了外部雾霾气体流入,还减少了汽车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64.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雾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的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霾又称灰霾(烟霞),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雾与霾的区别如下:
65.1、能见度范围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
66.2、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67.3、厚度不同;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1-3公里左右。
68.4、边界特征不同;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69.5、颜色不同;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
70.6、日变化不同;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
71.由于高速公路上行车所需要的视线空间具有局限性,所以无需将空中的雾、霾全部消除,只要能保证高速公路上驾驶员安全视线空间内有良好的能见度,就能高速安全的正常行驶。
72.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势:
73.1、本发明对防护栏及边坡防护设施等道路原有附属设施进行改进,在现原有功能基础上实现系统吸、喷气和太阳能的发电功能;利用储能装置储满电后,会把多余的电能传送给沿线的供电设施使用。通过上述两方面的设计,减少新增设施的投入和能源的消耗,降低系统资金投入,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和经济性。
74.2、本发明的控制与检测装置能够实时检测气象数据,在第一时间反应出天气的变化情况,适时开启系统进行雾、霾净化处理;吸入道路上空的潮湿雾、霾气体,通过除湿器、深效过滤器处理后喷出干燥洁净气体,使道路雾、霾区内快速实现气体交换,与传统的雾、霾处理技术相比,雾、霾的消散更加及时、高效。
75.3、本发明是由多个相互独立的结构单元组成,每个结构单元负责相应的路段,各部分构造连接拆装灵活方便,以便系统的后期维护和更新。因此本发明具有良好的可控性。
76.4、本发明中除雾、霾产生的水和微尘通过管道直接排入地下排水管道中,和现有除雾方法相比,本发明不会导致水在路面沉积,避免了因积水导致的路面附着系数减小,而使车速降低、冬天路面结冰使车辆制动距离增加等问题,增加了行车安全性。
77.5、本发中明照明系统,采用led无级调光和顺向照明技术,将一组暖光投向路面,另一组黄光投向上道路上空的风幕,黄光再通过雾的微小水滴或冰晶折射回路面形成混光照明构成高速公路安全驾驶空间。由于黄光具有散射作用,让光束尽可能向前方散布成面积较大的光簇,使驾驶员既能看清目标又减少了光污染。满足高速公路雾、霾天气下和夜间照明的照度要求,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降低交通事故率。
78.本实施例中路照明灯直接安装于气管上,不需昂贵的灯柱和高照度的光源,制作成本可节省90%以上,安装、维护更方便。而且灯光只需经过5-10米到达被照物体后,与分别需要经过30米或100米才到达被照物体的普通照明灯和汽车车灯相比,照明效率更高,可节省约90%电费和汽车用于照明约10%汽油费,大大减少资源浪费,减少对大自然的环境
污染和破坏,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且照明灯不会照亮0.85米以上的空间,一般驾驶员的眼睛和汽车两侧后视镜距离地面高度均在0.9米左右,因此只须看清由地面以上至0.85米高的路况即可,不会被照明灯的炫光所困扰,驾驶更专心、更安全。另外,照明灯的侧余光形成多条引道线,指引前行,即使在大雨、大雪、大雾的环境下,驾驶员也可清楚地了解两侧路肩和分道线的位置,驾驶更安全。
79.实施例2:
80.基于实施例1的一种高速公路安全驾驶系统,本实施例对吸风筒1进行改进优化:
81.如图3所示,吸风筒1包括上下分布的吸风口、排风口,吸风筒1内设隔板2,隔板2将吸风筒1内部分隔为具有吸风口的第一腔体101、具有排风口的第二腔体102;吸风筒1内壁设置第一滑槽103、第二滑槽104,第一滑槽103与第二滑槽104的轴线均平行于吸风口与排风口的连线,隔板2与第一滑槽103、第二滑槽104均滑动配合,且隔板2从靠近第一滑槽103至靠近第二滑槽104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滑槽103内的弹性件3、开设在第二滑槽104内的排渣口4、设置在隔板2上的若干透气孔5;排渣口4连通至吸风筒1外侧;当隔板2上无荷载时,弹性件3使隔板2滑动至行程顶端,此时排渣口4位于隔板2下方。
8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与图4所示,第一腔体101内设置若干交错分布的挡板6,挡板6包括固定在吸风筒1内壁的固定端、悬空于吸风筒1内部的悬空端。固定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悬空端;且挡板6从固定端至悬空端,逐渐向排风口方向倾斜。对于任意两块相邻挡板6而言,沿吸风口与排风口的连线方向上,位于上方的挡板6的悬空端投影,落在位于下方的挡板6表面。
83.第一滑槽103、第二滑槽104分布在吸风筒1内壁的相对两侧;隔板2的相对两端设置分别与第一滑槽103、第二滑槽104相匹配的第一滑块201、第二滑块202。弹性件3为设置在第一滑槽103底端与第一滑块104底端的弹簧;当第二滑块202位于行程底端时,排渣口4位于隔板2上方。隔板2包括靠近第一滑槽103的本体部203、靠近第二滑槽104的下沉部204;本体部203与下沉部204之间具有台阶面。
84.下沉部204的上表面,从靠近本体部203的一端至靠近第二滑槽104的一端,逐渐向排风口方向倾斜。透气孔5全部位于本体部203上。
85.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滑槽103的长度大于第二滑槽104的长度,使得第二滑块滑动到行程底端时,第一滑块仍然有滑动余量,保证了对弹簧的安装和有效压缩。
86.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透气孔5的孔径在1~2mm之间。
8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此外,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连接”在不进行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经由其他部件间接相连。
88.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
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