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路桥梁 专利正文
十字路口双卡口扳手形状二层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十字路口双卡口扳手形状二层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交桥,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有别于现有立交桥的、十字路口双卡口扳手形状二层立交桥。


背景技术:

2.我国国内十字路口立交桥的四条左拐弯车道大多数带有匝道,带有匝道的立交桥,在左拐弯时,上下坡道要和拐弯同时并举。这种同时并举的立交桥,容易带来坠桥事故。例如:2010年5月11日18时左右,下班高峰时段,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八里台立交桥上西南拐角处,一辆白色夏利车在行驶中突然从桥上掉落。2010年5月24日早晨8点20左右,天津八里台立交桥发生坠桥事故,一辆黑色桑塔纳轿车从桥上坠下。司机当场死亡。2013年5月13日凌晨1时许,八里台立交桥上一辆大货车与一辆马自达轿车相撞后,大货车失控坠桥,车内人员及时逃生。这里提出的十字路口双卡口扳手形状二层立交桥,没有匝道,只有一个双卡口扳手形状的二层桥面,各条拐弯车道的拐弯部位均设置在一层地面,这样就彻底消除了因拐弯和上下坡道同时并举带来的坠桥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述立交桥是十字路口双卡口扳手形状二立交桥,立交桥有六个技术方案。图1至图6。立交桥有一个二层桥面。立交桥有十六条车道。为了实现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之间互通,为了避免立交桥发生坠桥事故,把所有拐弯车道的拐弯部位均设置在一层地面。这样就把坠桥事故彻底消灭了。因此,不用担心坠桥事故了。立交桥没有匝道。过往立交桥的司机不用担心,因为上下坡和拐弯同时并举带来的坠桥事故。下面分为九个部分,详细叙述本发明内容。
4.第一部分:图1图案——第一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图1图案是立交桥十六条车道走向图。所述立交桥位于十字路口,立交桥只有两层,立交桥只有一个桥面。立交桥拥有十六条车道,包括:四条右拐弯车道,四条左拐弯车道,四条直行车道,四条调头车道。二层桥面轮廓是一个双卡口扳手形状。是由二十条线段围成的二十边形。扳手的两个卡口是两个匚形豁口,13、9、16号车道经由开口朝东的匚形豁口,并且是上坡车道。15、10、14号车道经由的开口是朝西的匚形豁口,并且是上坡车道。立交桥的1、2号车道、四条右拐弯车道全程在一层地面。立交桥的3、4号车道,全程在二层桥面。由南向西左拐弯车道9,先穿过12、14、10、15、4、3号六条车道下面的桥洞,然后左拐弯,拐弯之后通过坡道,由东向西上升至二层桥面,在二层桥面,跨过15、10、14、13、11、2,六条车道,然后通过坡道下桥。下桥之后,继续由东向西运行。由北向东左拐弯车道10,开始时,由北向南运行,先穿过11、13、9、16、3、4,六条车道下面的桥洞,然后左拐弯,拐弯之后,由西向东运行,经过坡道,上升至二层桥面,在二层桥面,跨越桥面下面的16、9、13、14、12、1号六条车道。然后通过坡道,下桥。下桥之后继续由西向东运行。由东向南左拐弯车道11。开始时,由东向西运行,然后通过坡道上升至二层桥面,在二层桥面,跨越二层桥面下面的1、12、
14、15、10、14,六条车道。然后通过坡道下桥。下桥之后,左拐弯,拐弯之后,由北向南穿过上面有9、16、3、4、12、16,六条车道的桥洞。穿过桥洞之后,继续由北向南运行。由西向北左拐弯车道12。开始时,在一层地面,由西向东运行,然后通过坡道上升至二层桥面,在二层桥面,跨越二层桥面下面的2、11、13、16、9、13,六条车道。然后通过坡道下桥。下桥之后,左拐弯,拐弯之后,由南向北穿过上面有10、15、4、3、11、15,六条车道的桥洞。穿过桥洞之后,继续由南向北运行。四条调头车道是:南向来车调头车道13、北向来车调头车道14、东向来车调头车道15、西向来车调头车道16。南向来车调头车道13,开始时在一层地面,由南向北运行,然后穿过12、14、10、15、4、3,六条车道下面的桥洞,之后,左拐弯,拐弯之后,通过坡道上升至二层桥面,在二层桥面,跨越15、10、14号车道,然后,通过坡道下至一层地面,然后左拐弯,拐弯之后由北向南运行,穿过9、16、3、4、12、16,六条车道下面的桥洞,继续由北向南运行。北向来车调头车道14,开始时在一层地面,由北向南运行,然后穿过11、13、9、16、3、4,六条车道下面的桥洞,之后,左拐弯,拐弯之后,由西向东运行,通过坡道上升至二层桥面,在二层桥面,跨越16、9、13,三条车道,然后,通过坡道下桥,下桥之后,左拐弯,拐弯之后,由南向北运行,穿过10、15、4、3、11、15,六条车道下面的桥洞,继续由南向北运行。东向来车调头车道15,开始时在一层地面,由东向西运行,然后通过坡道上升至二层桥面,在二层桥面,跨越1、12、14,三条车道,跨越之后,通过坡道下至一层地面,然后左拐弯,拐弯之后,由北向南穿越11、13、9、16、3、4,六条车道下面的桥洞,穿越桥洞之后,左拐弯,拐弯之后,由西向东运行,通过坡道上升至二层桥面,然后跨越16、9、13、14、12、1,六条车道,跨越之后,通过坡道下至一层地面,然后由西向东继续运行。西向来车调头车道16,开始时在一层地面,由西向东运行,然后通过坡道上升至二层桥面,在二层桥面,跨越2、11、13,三条车道,跨越之后,通过坡道下至一层地面,然后左拐弯,拐弯之后,由南向北运行,穿越12、14、10、15、4、3,六条车道下面的桥洞,穿越桥洞之后,左拐弯,拐弯之后,进入匚形结构内,在匚形结构内,由东向西运行,然后通过坡道上升至二层桥面,然后跨越15、10、14、13、11、2,六条车道,跨越之后通过坡道下至一层地面,然后由东向西继续运行。立交桥由西向北左拐弯车道12的下坡和左拐弯、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4的下坡及第二个左拐弯,是通过在立交桥右下角挖去一个小的长方形

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西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6第一个拐弯的下坡及左拐弯是通过在立交桥右下角挖去一个小的长方形

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由东向南左拐弯车道11的下坡和左拐弯、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3的下坡及第二个左拐弯是通过在立交桥左上角挖去一个小的长方形

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由东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5第一个拐弯的下坡及左拐弯是通过在立交桥左上角挖去一个小的长方形

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4第一个拐弯的左拐弯及上坡、由北向东左拐弯车道的左拐弯及上坡、东向来车的调头车道第二个拐弯及上坡是通过在立交桥左下部挖去一个匚形长方形

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第一个拐弯及上坡、由南向西左拐弯车道9的拐弯及上坡、西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6的第二个拐弯及上坡是通过通过在立交桥右上部挖去一个匚形长方形

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15、16号车道“两上两下”二层桥面。立交桥的四条左拐弯车道、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两条东西向直行车道“一上一下”二层桥面。所有拐弯车道的拐弯部位均在一层地面,二层桥面上没有拐弯车道的拐弯部位。立交桥的二层桥面上经由六条由东向西车道和六条由西向东车道。从北往南数,依次排序是:东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5、由东向南左拐弯车道11、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3、由南向西左
拐弯车道9、西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6、由东向西直行车道3、由西向东直行车道4、东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5、由北向的左拐弯车道10、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4、由西向北左拐弯车道12、西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6。由东往西数,立交桥的竖向车道排列顺序是:1、12、14、13、9、16、15、10、14、13、11、2。立交桥没有匝道。
5.四条左拐弯车道,采用三段线方式实现左拐弯。即两段直线和一段圆弧线方式。四条调头车道是采用五段线方式实现调头的。即采用三段直线和两段圆弧线方式实现调头的。二层桥面轮廓是一个双卡口的扳手形状。立交桥的1、2号车道、四条右拐弯车道全程在一层地面。立交桥的3、4号车道,全程在二层桥面。立交桥有两个匚形豁口,16、9、13号车道经由开口朝东的匚形豁口,并且是上坡车道,14、10、15号车道经由开口朝西的匚形豁口,并且是上坡车道。
6.在立交桥的一层地面设置四条人行通道 。并在直行车道来车进口处的上方设置道路交通信号灯 。来往行人、来往车辆根据道路交通信号灯的显示,等候或通行。
7.第二部分:图2——第二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图2是立交桥第二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图2与图1的不同之处是: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3全程在一层地面,未上二层桥面。图1中的13号车道,不仅经由二层桥面,而且还跨越桥面下面的14、10、15三条车道。其次,图2的11、13号车道穿过14、10、15号车道所在桥面下面的桥洞。而图1中的11、13号车道都是跨越14、10、15号三条车道。
8.第三部分:图3——第三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图3是立交桥第三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图3与图1的不同之处是:图3中的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4全程在一层地面,未上二层桥面。图1中的14、12号车道,由西向东部分在二层桥面,其桥面下面的桥洞中有16、9、13三条车道穿过。图3中,12、14号车道由西并没有车道从桥面下面穿过。
9.第四部分:图4——第四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图4是第四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图4与图1的不同之处是:图4朝西匚形豁口结构内只有两条车道。而图1朝西匚形豁口结构内却有三条车道。图4朝东匚形豁口结构内只有两条车道。而图1朝东匚形豁口结构内却有三条车道。图4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3全程在一层地面。未上二层桥面。而图1的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3,经由了二层桥面,并且跨越了14、10、15号三条车道。图4的3、4号车道之间有9、16、15、10号车道,而图1、2、3的3、4号两条车道是紧贴在一起的。
10.第五部分:图5——第五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图5是立交桥第五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图5与图1的不同之处是: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4全程在一层地面,未上二层桥面。图1中的14号车道,不仅经由二层桥面,而且还跨越桥面下面的16、9、13三条车道。其次,图5的14号车道包围了12、16号车道的一层地面和其上下坡道部分。而图1中的14号车道包围的是16、10、9、13号车道的上坡部分、15号车道的上下坡部分。图5的3、4号车道之间有11、15、16、12号车道,而图1、2、3的3、4号两条车道是紧贴在一起的。
11.第六部分:图6——第六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图6是立交桥第五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图6与图1的不同之处是:图6中,1号车道排列位置在13号车道及14号车道之间。图1的1号车道排列在12号车道的右边。图6
中,2号车道排列位置在13号车道及14号车道之间。而图1中的2号车道排列在11号车道的左边。
12.第七部分:本发明的图形特征和技术特征本发明的图形特征和技术特征是:所述立交桥位于十字路口,立交桥只有两层,立交桥只有一个桥面。二层桥面轮廓是一个双卡口扳手形状。图1中,立交桥的1、2号车道、四条右拐弯车道全程在一层地面。立交桥的3、4号车道,全程在二层桥面。立交桥的15、16号车道“两上两下”二层桥面。立交桥的四条左拐弯车道、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均“一上一下”二层桥面。所有拐弯车道的拐弯部位均在一层地面,二层桥面上没有拐弯车道的拐弯部位。立交桥的二层桥面上有六条由东向西车道和六条由西向东车道。图2、4中,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3全程在一层地面。图3、5中,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4全程在一层地面。
13.立交桥拥有十六条车道,包括:四条右拐弯车道,四条左拐弯车道,四条直行车道,四条调头车道。
14.图1中,立交桥有两个匚形豁口,16、9、13号车道经由开口朝东的匚形豁口,并且是上坡车道,14、10、15号车道经由开口朝西的匚形豁口,并且是上坡车道。
15.立交桥由西向北左拐弯车道12的下坡和左拐弯、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4的下坡及第二个左拐弯,是通过在立交桥右下角挖去一个小的长方形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西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6第一个拐弯的下坡及左拐弯是通过在立交桥右下角挖去一个小的长方形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由东向南左拐弯车道11的下坡和左拐弯、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的下坡及第二个左拐弯是通过在立交桥左上角挖去一个小的长方形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由东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5第一个拐弯的下坡及左拐弯是通过在立交桥左上角挖去一个小的长方形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4第一个拐弯的左拐弯及上坡、由北向东左拐弯车道的左拐弯及上坡、东向来车的调头车道第二个拐弯及上坡是通过在立交桥左下部挖去一个匚形长方形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第一个拐弯及上坡、由南向西左拐弯车道9的拐弯及上坡、西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6的第二个拐弯及上坡是通过通过在立交桥右上部挖去一个匚形长方形的方法实现的。
16.南向来车调头车道的第一个拐弯部位、由南向西左拐弯车道的左拐弯部位、西向来车调头车道的第2个拐弯部位集中于一处,通过朝东的匚形豁口,实现集体拐弯和集体上坡。北向来车调头车道的第一个拐弯部位、由北向东左拐弯车道的左拐弯部位、东向来车调头车道的第2个拐弯部位集中于一处,通过朝西的匚形豁口,实现集体拐弯和集体上坡。
17.立交桥的四条左拐弯车道,拐弯部位均在一层地面。立交桥的四条调头车道的拐弯部位均在一层地面,四条左拐弯车道,采用三段线方式实现左拐弯。即两段直线和一段圆弧线方式,并按逆时针方向运行。四条调头车道是采用五段线方式实现调头的。即采用三段直线和两段圆弧线方式实现调头的,并按逆时针方向运行。
18.在立交桥的一层地面设置四条人行通道 。并在直行车道来车进口处的上方设置道路交通信号灯 。来往行人、来往车辆根据道路交通信号灯的显示,等候或通行。
19.第八部分:本发明的创造性:图1中,立交桥由西向北左拐弯车道12的下坡和左拐弯、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4的下坡及第二个左拐弯,是通过在立交桥右下角挖去一个小的长方形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
的西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6第一个拐弯的下坡及左拐弯是通过在立交桥右下角挖去一个小的长方形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由东向南左拐弯车道11的下坡和左拐弯、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的下坡及第二个左拐弯是通过在立交桥左上角挖去一个小的长方形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由东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5第一个拐弯的下坡及左拐弯是通过在立交桥左上角挖去一个小的长方形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4第一个拐弯的左拐弯及上坡、由北向东左拐弯车道的左拐弯及上坡、东向来车的调头车道第二个拐弯及上坡是通过在立交桥左下部挖去一个匚形长方形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第一个拐弯及上坡、由南向西左拐弯车道9的拐弯及上坡、西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6的第二个拐弯及上坡是通过通过在立交桥右上部挖去一个匚形长方形的方法实现的。
20.立交桥只有一个二层桥面,解决了十二条车道(四条右拐弯车道除外)之间的交织。桥上六条由东向西车道安排得恰到好处。六条车道,由北往南数,依次是:东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5,由东向南左拐弯车道11,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3,由南向西左拐弯车道9,西向来车调头车道16,由东向西直行车道3。桥上六条由西向东车道安排得恰到好处,六条车道由北往南数,依次是:由西向东直行车道4,东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5,由北向东左拐弯车道10,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4,由西向北左拐弯车道12,西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6。巧妙地安排四条调头车道,并且以五段线方式使得四条调头车道实现了调头。巧妙地安排四条左拐弯车道,并且以三段线方式使得四条左拐弯车道实现了左拐弯。巧妙地安排四条直行车道,使得两条南北向直行车道全程在一层地面,两条东西向直行车道全程在二层桥面。因此,本发明只用一个二层桥面,就解决了十二条车道(四条右拐弯除外)之间互相交织这个难题。这就是本发明的创造性。
21.第九部分:本发明所述立交桥的有益效果(1)立交桥只有一个二层桥面。二层桥面高度不太高,与二层桥面相连接所有车道的坡道都比较短,节省投资。立交桥的整体结构比较紧凑。占地面积小,节省土地。
22.(2)过往立交桥的车辆在二层桥面上所走路线是直线,无拐弯,不会发生车辆坠桥事故。立交桥的四条左拐弯车道和四条调头车道的拐弯部位均在一层地面,二层桥面上没有拐弯车道的拐弯部位,因此,不用担心发生坠桥事故,行车安全。
23.(3)立交桥没有匝道。
附图说明
24.图1:第一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
25.图2:第二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
26.图3:第三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
27.图4:第四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
28.图5:第五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
29.图6:第六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在图1至图6及摘要附图中,所标数字含意如下:1:一号车道,由南向北直行车道。
31.2:二号车道,由北向南直行车道。
32.3:三号车道,由东向西直行车道。
33.4:四号车道,由西向东直行车道。
34.5:五号车道,由南向东右拐弯车道 。
35.6:六号车道,由北向西右拐弯车道 。
36.7:七号车道,由东向北右拐弯车道 。
37.8:八号车道,由西向南右拐弯车道。
38.9:九号车道,由南向西左拐弯车道。
39.10:十号车道,由北向东左拐弯车道。
40.11:十一号车道,由东向南左拐弯车道。
41.12:十二号车道,由西向北左拐弯车道。
42.13:十三号车道,南向来车调头车道。
43.14:十四号车道,北向来车调头车道。
44.15:十五号车道,东向来车调头车道。
45.16:十六号车道,西向来车调头车道。
46.在图1至图6及摘要附图中:1,粗实线,是二层桥面上的车道。
47.2,细实线是二层桥面轮廓线。
48.3,黑白比为一比一的斑马线是一层地面的车道。
49.4,黑白比为三比一的斑马线是介于一层地面与二层桥面之间的上坡道或下坡道。
50.5,细点组成的虚线是桥下看不到的一层地面车道。
51.下面分为九个部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部分:图1图案——第一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图1图案是立交桥十六条车道走向图。所述立交桥位于十字路口,立交桥只有两层,立交桥只有一个桥面。立交桥拥有十六条车道,包括:四条右拐弯车道,四条左拐弯车道,四条直行车道,四条调头车道。二层桥面轮廓是一个双卡口扳手形状。是由二十条线段围成的二十边形。扳手的两个卡口是两个匚形豁口,13、9、16号车道经由开口朝东的匚形豁口,并且是上坡车道。15、10、14号车道经由的开口是朝西的匚形豁口,并且是上坡车道。立交桥的1、2号车道、四条右拐弯车道全程在一层地面。立交桥的3、4号车道,全程在二层桥面。由南向西左拐弯车道9,先穿过12、14、10、15、4、3号六条车道下面的桥洞,然后左拐弯,拐弯之后通过坡道,由东向西上升至二层桥面,在二层桥面,跨过15、10、14、13、11、2,六条车道,然后通过坡道下桥。下桥之后,继续由东向西运行。由北向东左拐弯车道10,开始时,由北向南运行,先穿过11、13、9、16、3、4,六条车道下面的桥洞,然后左拐弯,拐弯之后,由西向东运行,经过坡道,上升至二层桥面,在二层桥面,跨越桥面下面的16、9、13、14、12、1号六条车道。然后通过坡道,下桥。下桥之后继续由西向东运行。由东向南左拐弯车道11。开始时,由东向西运行,然后通过坡道上升至二层桥面,在二层桥面,跨越二层桥面下面的1、12、14、15、10、14,六条车道。然后通过坡道下桥。下桥之后,左拐弯,拐弯之后,由北向南穿过上面有9、16、3、4、12、16,六条车道的桥洞。穿过桥洞之后,继续由北向南运行。由西向北左拐弯车道12。开始时,在一层地面,由西向东运行,然后通过坡道上升至二层桥面,在二层桥
面,跨越二层桥面下面的2、11、13、16、9、13,六条车道。然后通过坡道下桥。下桥之后,左拐弯,拐弯之后,由南向北穿过上面有10、15、4、3、11、15,六条车道的桥洞。穿过桥洞之后,继续由南向北运行。四条调头车道是:南向来车调头车道13、北向来车调头车道14、东向来车调头车道15、西向来车调头车道16。南向来车调头车道13,开始时在一层地面,由南向北运行,然后穿过12、14、10、15、4、3,六条车道下面的桥洞,之后,左拐弯,拐弯之后,通过坡道上升至二层桥面,在二层桥面,跨越15、10、14号车道,然后,通过坡道下至一层地面,然后左拐弯,拐弯之后由北向南运行,穿过9、16、3、4、12、16,六条车道下面的桥洞,继续由北向南运行。北向来车调头车道14,开始时在一层地面,由北向南运行,然后穿过11、13、9、16、3、4,六条车道下面的桥洞,之后,左拐弯,拐弯之后,由西向东运行,通过坡道上升至二层桥面,在二层桥面,跨越16、9、13,三条车道,然后,通过坡道下桥,下桥之后,左拐弯,拐弯之后,由南向北运行,穿过10、15、4、3、11、15,六条车道下面的桥洞,继续由南向北运行。东向来车调头车道15,开始时在一层地面,由东向西运行,然后通过坡道上升至二层桥面,在二层桥面,跨越1、12、14,三条车道,跨越之后,通过坡道下至一层地面,然后左拐弯,拐弯之后,由北向南穿越11、13、9、16、3、4,六条车道下面的桥洞,穿越桥洞之后,左拐弯,拐弯之后,由西向东运行,通过坡道上升至二层桥面,然后跨越16、9、13、14、12、1,六条车道,跨越之后,通过坡道下至一层地面,然后由西向东继续运行。西向来车调头车道16,开始时在一层地面,由西向东运行,然后通过坡道上升至二层桥面,在二层桥面,跨越2、11、13,三条车道,跨越之后,通过坡道下至一层地面,然后左拐弯,拐弯之后,由南向北运行,穿越12、14、10、15、4、3,六条车道下面的桥洞,穿越桥洞之后,左拐弯,拐弯之后,进入匚形结构内,在匚形结构内,由东向西运行,然后通过坡道上升至二层桥面,然后跨越15、10、14、13、11、2,六条车道,跨越之后通过坡道下至一层地面,然后由东向西继续运行。立交桥由西向北左拐弯车道12的下坡和左拐弯、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4的下坡及第二个左拐弯,是通过在立交桥右下角挖去一个小的长方形

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西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6第一个拐弯的下坡及左拐弯是通过在立交桥右下角挖去一个小的长方形

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由东向南左拐弯车道11的下坡和左拐弯、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3的下坡及第二个左拐弯是通过在立交桥左上角挖去一个小的长方形

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由东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5第一个拐弯的下坡及左拐弯是通过在立交桥左上角挖去一个小的长方形

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4第一个拐弯的左拐弯及上坡、由北向东左拐弯车道的左拐弯及上坡、东向来车的调头车道第二个拐弯及上坡是通过在立交桥左下部挖去一个匚形长方形

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第一个拐弯及上坡、由南向西左拐弯车道9的拐弯及上坡、西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6的第二个拐弯及上坡是通过通过在立交桥右上部挖去一个匚形长方形

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15、16号车道“两上两下”二层桥面。立交桥的四条左拐弯车道、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两条东西向直行车道“一上一下”二层桥面。所有拐弯车道的拐弯部位均在一层地面,二层桥面上没有拐弯车道的拐弯部位。立交桥的二层桥面上经由六条由东向西车道和六条由西向东车道。从北往南数,依次排序是:东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5、由东向南左拐弯车道11、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3、由南向西左拐弯车道9、西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6、由东向西直行车道3、由西向东直行车道4、东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5、由北向的左拐弯车道10、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4、由西向北左拐弯车道12、西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6。由东往西数,立交桥的竖向车道排列顺序是:1、12、14、13、9、16、15、
10、14、13、11、2。立交桥没有匝道。
52.四条左拐弯车道,采用三段线方式实现左拐弯。即两段直线和一段圆弧线方式。四条调头车道是采用五段线方式实现调头的。即采用三段直线和两段圆弧线方式实现调头的。二层桥面轮廓是一个双卡口的扳手形状。立交桥的1、2号车道、四条右拐弯车道全程在一层地面。立交桥的3、4号车道,全程在二层桥面。立交桥有两个匚形豁口,16、9、13号车道经由开口朝东的匚形豁口,并且是上坡车道,14、10、15号车道经由开口朝西的匚形豁口,并且是上坡车道。
53.在立交桥的一层地面设置四条人行通道 。并在直行车道来车进口处的上方设置道路交通信号灯 。来往行人、来往车辆根据道路交通信号灯的显示,等候或通行。
54.第二部分:图2——第二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图2是立交桥第二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图2与图1的不同之处是: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3全程在一层地面,未上二层桥面。图1中的13号车道,不仅经由二层桥面,而且还跨越桥面下面的14、10、15三条车道。其次,图2的11、13号车道穿过14、10、15号车道所在桥面下面的桥洞。而图1中的11、13号车道都是跨越14、10、15号三条车道。
55.第三部分:图3——第三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图3是立交桥第三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图3与图1的不同之处是:图3中的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4全程在一层地面,未上二层桥面。图1中的14、12号车道,由西向东部分在二层桥面,其桥面下面的桥洞中有16、9、13三条车道穿过。图3中,12、14号车道由西并没有车道从桥面下面穿过。
56.第四部分:图4——第四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图4是第四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图4与图1的不同之处是:图4朝西匚形豁口结构内只有两条车道。而图1朝西匚形豁口结构内却有三条车道。图4朝东匚形豁口结构内只有两条车道。而图1朝东匚形豁口结构内却有三条车道。图4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3全程在一层地面。未上二层桥面。而图1的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3,经由了二层桥面,并且跨越了14、10、15号三条车道。图4的3、4号车道之间有9、16、15、10号车道,而图1、2、3的3、4号两条车道是紧贴在一起的。
57.第五部分:图5——第五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图5是立交桥第五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图5与图1的不同之处是: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4全程在一层地面,未上二层桥面。图1中的14号车道,不仅经由二层桥面,而且还跨越桥面下面的16、9、13三条车道。其次,图5的14号车道包围了12、16号车道的一层地面和其上下坡道部分。而图1中的14号车道包围的是16、10、9、13号车道的上坡部分、15号车道的上下坡部分。图5的3、4号车道之间有11、15、16、12号车道,而图1、2、3的3、4号两条车道是紧贴在一起的。
58.第六部分:图6——第六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图6是立交桥第五技术方案十六条车道走向图。图6与图1的不同之处是:图6中,1号车道排列位置在13号车道及14号车道之间。图1的1号车道排列在12号车道的右边。图6中,2号车道排列位置在13号车道及14号车道之间。而图1中的2号车道排列在11号车道的左边。
59.第七部分:本发明的图形特征和技术特征
本发明的图形特征和技术特征是:所述立交桥位于十字路口,立交桥只有两层,立交桥只有一个桥面。二层桥面轮廓是一个双卡口扳手形状。图1中,立交桥的1、2号车道、四条右拐弯车道全程在一层地面。立交桥的3、4号车道,全程在二层桥面。立交桥的15、16号车道“两上两下”二层桥面。立交桥的四条左拐弯车道、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均“一上一下”二层桥面。所有拐弯车道的拐弯部位均在一层地面,二层桥面上没有拐弯车道的拐弯部位。立交桥的二层桥面上有六条由东向西车道和六条由西向东车道。图2、4中,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3全程在一层地面。图3、5中,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4全程在一层地面。
60.立交桥拥有十六条车道,包括:四条右拐弯车道,四条左拐弯车道,四条直行车道,四条调头车道。
61.图1中,立交桥有两个匚形豁口,16、9、13号车道经由开口朝东的匚形豁口,并且是上坡车道,14、10、15号车道经由开口朝西的匚形豁口,并且是上坡车道。
62.立交桥由西向北左拐弯车道12的下坡和左拐弯、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4的下坡及第二个左拐弯,是通过在立交桥右下角挖去一个小的长方形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西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6第一个拐弯的下坡及左拐弯是通过在立交桥右下角挖去一个小的长方形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由东向南左拐弯车道11的下坡和左拐弯、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的下坡及第二个左拐弯是通过在立交桥左上角挖去一个小的长方形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由东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5第一个拐弯的下坡及左拐弯是通过在立交桥左上角挖去一个小的长方形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4第一个拐弯的左拐弯及上坡、由北向东左拐弯车道的左拐弯及上坡、东向来车的调头车道第二个拐弯及上坡是通过在立交桥左下部挖去一个匚形长方形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第一个拐弯及上坡、由南向西左拐弯车道9的拐弯及上坡、西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6的第二个拐弯及上坡是通过通过在立交桥右上部挖去一个匚形长方形的方法实现的。
63.南向来车调头车道的第一个拐弯部位、由南向西左拐弯车道的左拐弯部位、西向来车调头车道的第2个拐弯部位集中于一处,通过朝东的匚形豁口,实现集体拐弯和集体上坡。北向来车调头车道的第一个拐弯部位、由北向东左拐弯车道的左拐弯部位、东向来车调头车道的第2个拐弯部位集中于一处,通过朝西的匚形豁口,实现集体拐弯和集体上坡。
64.立交桥的四条左拐弯车道,拐弯部位均在一层地面。立交桥的四条调头车道的拐弯部位均在一层地面,四条左拐弯车道,采用三段线方式实现左拐弯。即两段直线和一段圆弧线方式,并按逆时针方向运行。四条调头车道是采用五段线方式实现调头的。即采用三段直线和两段圆弧线方式实现调头的,并按逆时针方向运行。
65.在立交桥的一层地面设置四条人行通道 。并在直行车道来车进口处的上方设置道路交通信号灯 。来往行人、来往车辆根据道路交通信号灯的显示,等候或通行。
66.第八部分:本发明的创造性:图1中,立交桥由西向北左拐弯车道12的下坡和左拐弯、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4的下坡及第二个左拐弯,是通过在立交桥右下角挖去一个小的长方形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西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6第一个拐弯的下坡及左拐弯是通过在立交桥右下角挖去一个小的长方形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由东向南左拐弯车道11的下坡和左拐弯、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的下坡及第二个左拐弯是通过在立交桥左上角挖去一个小的长方形的方法实现的。
立交桥的由东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5第一个拐弯的下坡及左拐弯是通过在立交桥左上角挖去一个小的长方形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4第一个拐弯的左拐弯及上坡、由北向东左拐弯车道的左拐弯及上坡、东向来车的调头车道第二个拐弯及上坡是通过在立交桥左下部挖去一个匚形长方形的方法实现的。立交桥的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第一个拐弯及上坡、由南向西左拐弯车道9的拐弯及上坡、西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6的第二个拐弯及上坡是通过通过在立交桥右上部挖去一个匚形长方形的方法实现的。
67.立交桥只有一个二层桥面,解决了十二条车道(四条右拐弯车道除外)之间的交织。桥上六条由东向西车道安排得恰到好处。六条车道,由北往南数,依次是:东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5,由东向南左拐弯车道11,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3,由南向西左拐弯车道9,西向来车调头车道16,由东向西直行车道3。桥上六条由西向东车道安排得恰到好处,六条车道由北往南数,依次是:由西向东直行车道4,东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5,由北向东左拐弯车道10,北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4,由西向北左拐弯车道12,西向来车的调头车道16。巧妙地安排四条调头车道,并且以五段线方式使得四条调头车道实现了调头。巧妙地安排四条左拐弯车道,并且以三段线方式使得四条左拐弯车道实现了左拐弯。巧妙地安排四条直行车道,使得两条南北向直行车道全程在一层地面,两条东西向直行车道全程在二层桥面。因此,本发明只用一个二层桥面,就解决了十二条车道(四条右拐弯除外)之间互相交织这个难题。这就是本发明的创造性。
68.第九部分:本发明所述立交桥的有益效果(1)立交桥只有一个二层桥面。二层桥面高度不太高,与二层桥面相连接所有车道的坡道都比较短,节省投资。立交桥的整体结构比较紧凑。占地面积小,节省土地。
69.(2)过往立交桥的车辆在二层桥面上所走路线是直线,无拐弯,不会发生车辆坠桥事故。立交桥的四条左拐弯车道和四条调头车道的拐弯部位均在一层地面,二层桥面上没有拐弯车道的拐弯部位,因此,不用担心发生坠桥事故,行车安全。
70.(3)立交桥没有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