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路面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桥隧路段复合式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道路与桥梁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现有技术中,随着我国基础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交通流量日益增长,道路桥隧路段中的路面在长时间的高温或者车辆的碾压,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的交通使用下,路面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影响交通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道路桥隧路段复合式路面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道路桥隧路段复合式路面结构,包括混凝土层和两个排水渠,所述混凝土层位于两个排水渠之间,所述混凝土层的上侧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上侧设有第二沥青层,所述第二沥青层的上侧设有应力吸收层,所述应力吸收层的上侧设有第一沥青层,所述第一沥青层上设有散热装置。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吸热板,所述吸热板位于第一沥青层内部,所述吸热板的两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导热柱,每侧多个所述导热柱贯穿排水渠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散热板。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吸热板、导热柱和散热板均采用铜制材料。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二沥青层内部设有钢筋网。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沥青层采用细粒式ac-13sbs改性沥青混凝土层。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二沥青层采用中粒式ac-16sbs改性沥青混凝土层。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应力吸收层采用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防水层采用沥青防水卷材。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当阳光热量照射在第一沥青层上后,吸热板可将第一沥青层热量吸收,然后通过多个导热柱连接到散热板上,吸热板、导热柱和散热板均采用铜制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热性,散热板位于排水渠中,水流可将散热板的高温快速带走,进而可将第一沥青层内的高温快速排走,避免高温蓄积在第一沥青层中,造成第一沥青层损伤,同时设置有应力吸收层,应力吸收层可吸收第一沥青层受到的应力,可减少路面疲劳,位于第二沥青层中的钢筋网
可抑制第二沥青层产生反射裂缝与降低不同路面差异沉降,提高了使用寿命,该装置设计合理,构思巧妙,不仅可吸收路面的高温,防止路面结构被高温损伤,而且不易出现开裂。变形等危害,实用性高。
15.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道路桥隧路段复合式路面结构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道路桥隧路段复合式路面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0.1第一沥青层、2吸热板、3应力吸收层、4导热柱、5散热板、6排水渠、7第二沥青层、8防水层、9混凝土层、10钢筋网。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22.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4.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道路桥隧路段复合式路面结构,包括混凝土层9和两个排水渠6,混凝土层9位于两个排水渠6之间,混凝土层9的上侧设有防水层8,防水层8的上侧设有第二沥青层7,第二沥青层7的上侧设有应力吸收层3,应力吸收层3的上侧设有第一沥青层1,第一沥青层1上设有散热装置。
25.请参阅图1和图2,散热装置包括吸热板2,吸热板2位于第一沥青层1内部,吸热板2的两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导热柱4,每侧多个导热柱4贯穿排水渠6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
散热板5,当阳光热量照射在第一沥青层1上后,吸热板2可将第一沥青层1热量吸收,然后通过多个导热柱4连接到散热板5上,吸热板2、导热柱4和散热板5均采用铜制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热性,散热板5位于排水渠6中,水流可将散热板5的高温快速带走,进而可将第一沥青层1内的高温快速排走,避免高温蓄积在第一沥青层1中,造成第一沥青层1损伤。
26.请参阅图1,吸热板2、导热柱4和散热板5均采用铜制材料,铜制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热性,可快速将吸热板2中的热量通过导热柱4导入散热板5中。
27.请参阅图1,第二沥青层7内部设有钢筋网10,位于第二沥青层7中的钢筋网10可抑制第二沥青层7产生反射裂缝与降低不同路面差异沉降,提高了使用寿命。
28.请参阅图1,第一沥青层1采用细粒式ac-13sbs改性沥青混凝土层。
29.请参阅图1,第二沥青层7采用中粒式ac-16sbs改性沥青混凝土层。
30.请参阅图1,应力吸收层3采用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应力吸收层3可吸收第一沥青层1受到的应力,可减少路面疲劳。
31.请参阅图1,防水层8采用沥青防水卷材,防水层8可防止水进入到混凝土层9,使得混凝土层9被水流渗透,损伤混凝土层9。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33.当阳光热量照射在第一沥青层1上后,吸热板2可将第一沥青层1热量吸收,然后通过多个导热柱4连接到散热板5上,吸热板2、导热柱4和散热板5均采用铜制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热性,散热板5位于排水渠6中,水流可将散热板5的高温快速带走,进而可将第一沥青层1内的高温快速排走,避免高温蓄积在第一沥青层1中,造成第一沥青层1损伤,同时设置有应力吸收层3,应力吸收层3可吸收第一沥青层1受到的应力,可减少路面疲劳,位于第二沥青层7中的钢筋网10可抑制第二沥青层7产生反射裂缝与降低不同路面差异沉降,提高了使用寿命。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