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桥梁预制拼装技术领域,涉及盖梁构造,具体为一种采用双主梁预制拼装方法的盖梁构造。
背景技术:2.桥梁预制拼装技术近几年发展迅速,预制拼装技术包括工厂预制、预制构件的运输吊装、现场连接技术等环节。其中预制构件的运输吊装,受沿线道路运输和现场吊装条件限制,需控制预制构件的重量。
3.高架桥盖梁具有受力集中、尺寸大、重量大的特点。作为桥梁上部结构、下部结构之间的传力构件,其构造尺寸与桥梁宽度、跨径和桥墩立柱的位置等有关。对于常规30m跨径的高架桥,双向6车道的盖梁重量约240~250t;城市高架和立交在匝道分合流点、跨路口等位置,跨径、桥宽加大,盖梁重量超过250t。而一般既有中小桥可承载的运输构件重量≤180t。因此,大量高架桥盖梁需分段或分片预制、安装。
4.现有双主梁预制拼装施工方法的盖梁构造,均为将盖梁沿长度方向分段的方式。
5.cn 105780663 a提供大跨径盖梁预制拼装方法及其大跨径盖梁,采用分阶段预制浇筑并在各阶段逐步张拉钢束的方式来进行大跨径盖梁的整体无支架施工,预制u型梁构件作为底模,吊装u型梁构件到位后,现浇u型槽的中空部分。
6.cn106638313a提供一种大型盖梁半预制施工技术方法,该方法在cn 105780663 a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取在预制u型槽的槽内安装防涨拉杆、外壳底部采用纤维混凝土等措施,解决第二次浇筑砼过程中涨模变形和预制外壳混凝土容易开裂等问题。
7.cn 109183629 a提供了一种大悬臂盖梁预制拼装方法,将盖梁沿长度方向分为三段,盖梁悬臂节段的拼接面之间通过粘结剂密贴;将预应力筋依次穿过预制段管道后张拉。属于胶接法的节段预制拼装方法。
8.cn 208533353 u提供一种预制型盖梁,将盖梁沿长度方向分为多个预制件,多个预制件中包括一个槽形件和若干条形件。条形件与槽形件之间通过凝固后的混凝土浆料进行连接,拼合后形成完整的盖梁。
9.部分已建工程将盖梁沿长度方向分段后,现场进行纵向钢筋连接,浇筑湿接缝、张拉预应力,完成接头的连接施工。分段方式类似专利cn 109183629 a,只是接缝处由节段干接法改为常规的湿接缝。
10.现有方案满足预制拼装设计施工要求,但存在现场施工复杂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
均需设临时支架,托住预制构件;
②
湿接缝方案需设现浇模板;
③
后穿预应力钢束。以上工艺流程,增加了现场施工的工作量和施工风险,降低了预制拼装的效率和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11.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双主梁预制拼装施工方法的桥墩盖梁
构造,以达到减少现场施工量,施工速度快、可操作性强、提高结构整体性和耐久性的目的。
12.本发明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提供一种采用双主梁预制拼装方法的盖梁构造,技术方案如下:
13.一种采用双主梁预制拼装方法的盖梁构造,盖梁的横断面由左侧预制段、右侧预制段和中间的梯形后浇段组成,左侧预制段及右侧预制段在上部预留槽口,拼装后组成梯形后浇段连接构造。
14.进一步地,所述梯形后浇段为上口开放式构造,便于后浇段钢筋笼一次性整体安装到位。
15.进一步地,所述左侧预制段及右侧预制段的预留横向钢筋、后浇段钢筋笼的横向钢筋之间,平面位置错开,无须焊接连接。后浇段材料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或超高性能混凝土,通过钢筋的交错搭接长度实现传力锚固。
16.进一步地,现场施工时,预制段盖梁直接在桥墩顶部安装就位,无须设置盖梁预制段的临时支撑结构。
17.进一步地,左侧预制段及右侧预制段预留的槽口兼作后浇段模板,现场无须设置模板。
18.本发明提供的采用双主梁预制拼装方法的盖梁构造的现场施工方法,其步骤为:
19.1.在工厂施工预制左侧预制段及右侧预制段,并预留槽口和横向钢筋;
20.2.预制节段运输至现场,将左、右预制梁分别独立吊装搁置在桥墩上;
21.3.施工盖梁与桥墩的接头,接头技术可采用灌浆套筒连接、灌浆金属波纹管连接或高性能混凝土作为湿接缝材料;
22.4.在左、右预制梁中间预留的梯形槽口内,整体安装后浇段钢筋笼;
23.5.浇筑梯形后浇段混凝土,完成盖梁安装施工。
24.本发明采用位于盖梁顶部梯形的后浇段构造方式,使得后浇段钢筋笼可一次性安装到位,预留钢筋和后浇段钢筋无须焊接连接;上部开槽口的预制段兼作模板,现场无须另设后浇段模板;预制段安装时直接吊装搁置在桥墩立柱顶,无须采取临时支架或固定措施。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6.1.两侧预制段在上部预留槽口,拼装后组成梯形后浇段构造。梯形后浇段为上口开放式构造,便于后浇段钢筋笼一次性整体安装到位。
27.2.左、右两侧预制段之间通过上部的梯形后浇段连接,底部不连接。通过梯形后浇段的横向连接,盖梁的预制段和后浇段共同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作用。
28.3.采用抗剪型湿接缝,简化接缝钢筋布置。两片预制梁之间的缝宽仅20mm左右,后浇湿接缝的缝宽与缝高比值非常小,横向湿接缝的受力以抗剪力主。两片预制梁的预留横向钢筋、后浇横向钢筋之间,平面位置错开,无须焊接连接。后浇横梁槽口为上口开放式构造,便于插入式后浇横梁钢筋网片快速安装到位。接缝钢筋采用钢筋网片、环形钢筋等形式,通过钢筋的交错搭接长度实现传力锚固。
29.4.现场施工时,预制段盖梁直接在桥墩顶部安装就位,无须设置盖梁预制段的临时支撑结构。
30.5.左、右侧预制段预留的槽口兼作后浇段模板,现场无须设置模板。
31.6.本发明具有现场施工工作量小,可操作性强、施工速度快、结构整体性好、耐久
性好等优点。适用于重量较大、需要分段运输的盖梁。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发明的盖梁构造示意图;
33.图2为本发明的盖梁施工顺序示意图;图中:(a)安装盖梁节段3、(b)安装盖梁节段4、 (c)盖梁节段安装就位、(d)安装后浇段钢筋笼、(e)钢筋笼安装就位、g)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34.图3为本发明的槽口钢筋布置平面示意图;
35.图中:
36.盖梁1、桥墩立柱2、预制段3、预制段4、梯形后浇段5、环形钢筋6、竖向钢筋7、槽口底部纵向钢筋8、闭合钢筋9、环形钢筋10、竖向钢筋11和顶部纵向钢筋12、桥墩预留钢筋13、套筒14。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内容结合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38.实施例
39.本发明的具体构造及施工方法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40.本实施例采用双主梁预制拼装方法的盖梁构造,如附图1~4所示,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41.如图1所示,盖梁1安装在桥墩立柱2顶部,盖梁1的横断面由左侧预制段3、右侧预制段4和中间的梯形后浇段5组成,左侧预制段3及右侧预制段4在上部预留槽口,拼装后组成梯形后浇段连接构造。
42.本实施例采用双主梁预制拼装方法的盖梁构造的施工步骤为:
43.1.在工厂施工预制左侧预制段3及右侧预制段4,并预留槽口和横向钢筋;
44.2.预制节段运输至现场,将左、右预制梁分别独立吊装搁置在桥墩上;
45.3.施工盖梁1与桥墩的接头,接头技术可采用灌浆套筒连接、灌浆金属波纹管连接或高性能混凝土作为湿接缝材料;
46.4.在左、右预制梁中间预留的梯形槽口内,整体安装后浇段钢筋笼;
47.5.浇筑梯形后浇段混凝土,完成盖梁安装施工。
48.下面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49.盖梁安装施工顺序如图2所示:
50.(a)安装盖梁节段3
→
(b)安装盖梁节段4
→
(c)盖梁节段安装就位
→
(d)安装后浇段钢筋笼
→
(e)钢筋笼安装就位
→
(g)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完成盖梁施工。
51.如图2(a)、图2(b)所示,预制段3、预制段4通过预埋在盖梁内的套筒14及桥墩预留钢筋13连接(立柱与盖梁连接形式仅为示意,不限于此形式,可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或灌浆金属波纹管等形式)。
52.如图2(a)、图2(b),梯形后浇段5范围内的钢筋,包括预制段预留钢筋、后浇段钢筋
笼。其中预制主梁3和4预留钢筋环形钢筋6、竖向钢筋7、底部纵向钢筋8;如图2(d) 所示,后浇段钢筋笼闭合钢筋9、环形钢筋10、竖向钢筋11和顶部纵向钢筋12。
53.如图2所示,梯形后浇段为上口开放式构造,梯形后浇段构造尺寸,根据盖梁总体构造及后浇段混凝土材料确定,满足钢筋交错搭接的传力长度要求。
54.如图3所示,梯形后浇段钢筋布置原则:预制主梁的预留钢筋6、7,与后浇段钢筋笼的钢筋9、10、11,在平面上错开布置;后浇段材料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或超高性能混凝土,通过钢筋的交错搭接长度实现传力锚固。槽口底部的纵向钢筋8为预留钢筋、顶部的纵向钢筋 12随后浇段钢筋笼安装。
55.图1-图3中所示后浇带布置、钢筋布置仅为示意,权利保护不限于图中所示构造。采用预制双主梁、后浇湿接缝连接为整体截面的预制拼装盖梁构造,均属于本专利保护范围。
56.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