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路桥梁 专利正文
一种市政工程用的安全限高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市政工程用的安全限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公共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工程用的安全限高装置。


背景技术:

2.为了保护道路上的桥梁、涵洞、隧道,或者一些其他原因需要在指定的道路位置设置限高装置。现有的限高装置通常情况下包括两个左右布置的立柱,立柱顶部设置有固定横梁。我们经常能看到一起汽车因不熟悉路况或对汽车的高度判断错误等原因,导致汽车在通过限高装置时会与限高装置发生碰撞,由于固定横梁与立柱之间固定连接,导致汽车与限高杆之间的碰撞比较剧烈,严重的情况下会使汽车发生严重的损伤,甚至还会伤及车上的人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工程用的安全限高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与限高装置发生碰撞时比较剧烈导致车辆损伤严重甚至会伤及车上人员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市政工程用的安全限高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市政工程用的安全限高装置,包括:
6.立柱:左右间隔设置至少两根,立柱的底部用于固定在地面,立柱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横梁,相邻两根立柱之间形成车辆通道;
7.相邻立柱的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开口相对设置,凹槽包括前槽壁、后槽壁和设置在前槽壁与后槽壁之间的槽底;
8.限高杆:设置在横梁下方,限高杆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限高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在立柱的凹槽中;
9.凹槽的前槽壁与后槽壁分别设置有缓冲装置;
10.在限高杆的左右两端,缓冲装置分别设置在限高杆的前后两侧。
11.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市政工程用的安全限高装置,立柱与固定在立柱顶部的横梁形成固定框架,在相邻的立柱的相对一侧分别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开口相对设置,在横梁的下方设置有限高杆,限高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在立柱的凹槽中,凹槽的前槽壁与后槽壁上分别设置有缓冲装置,在限高杆的左右两端,缓冲装置分别设置在限高杆的前后两侧,这样,当车辆与限高装置的限高杆发生碰撞时,缓冲装置的设置能够对车辆与限高杆碰撞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尽量减小车辆与限高杆发生碰撞时的剧烈程度,既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车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车上的人员安全。
12.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板和设置在缓冲板与槽壁之间的缓冲弹簧。
13.有益效果:在未发生碰撞时,缓冲板能够在前后方向对限高杆起到一定程度的限位作用,这样,比如在有风的天气,避免限高杆相对于立柱在前后方向发生摆动。
14.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板的朝向限高杆的一侧固定有缓冲层。
15.有益效果:缓冲层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缓冲装置具有较佳的缓冲效果。
16.所述横梁上设置有驱动电机和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卷扬机,卷扬机卷绕有钢丝绳,钢丝绳的下端与限高杆固定连接,卷扬机收放钢丝绳以实现限高杆相对于横梁的上下移动。
17.有益效果:驱动电机与卷扬机的设置能够实现限高杆相对于立柱上下移动,不仅使限高装置能够根据具体设限条件来适应性的调节限高,而且当车辆卡在限高杆下时也能方便实现限高杆的调整,增加了限高装置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18.进一步的,所述限高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定滑轮,定滑轮与凹槽槽底滚动适配。
19.有益效果:使限高杆相对立柱的移动更加方便。
20.进一步的,所述立柱上设置有高度刻线。
21.有益效果:在调整限高杆的限高时能够方便、准确。
22.所述立柱的下方设置有预埋在地面以下的预埋件,预埋件包括与立柱下端固定连接的固定面和设置在固定面下方的固定脚,固定脚的下端设置有倒钩。
23.有益效果:使立柱更加稳定的固定在地面。
24.所述横梁设置有电子屏幕。
25.有益效果:方便播放实时路况以及不同天气的行车注意事项。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市政工程用的安全限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图1中一种市政工程用的安全限高装置的局部横剖示意图;
28.图3是图1中一种市政工程用的安全限高装置的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立柱;2-横梁;3-限高杆;4-钢丝绳;5-驱动电机;6-高度刻线;7-预埋件;8-电子屏幕;9-凹槽;10-定滑轮;11-缓冲弹簧;12-缓冲板;13-固定面;14-固定脚。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市政工程用的安全限高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市政工程用的安全限高装置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立柱1,立柱1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立柱1的底部通过预埋件7固定在地面,立柱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横梁2,横梁2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相邻两根立柱1之间形成车辆通道。本实施例中,立柱1设置有两根,其他实施例中,当限高路面较宽时,立柱还可以间隔设置三个,此时,三个立柱形成两个车辆通道。定义车辆通道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
32.如图3所示,为了增加立柱1的稳定性,在立柱1的下方设置有预埋在地面以下的预埋件7,预埋件7包括与立柱1下端焊接连接的固定面13和设置在固定面13下方的固定脚14,固定脚14的下端设置有倒钩。本实施例中,固定面13呈矩形,固定脚14设置有四个,四个固定脚14分别设置在固定面13的四角位置。固定面13与立柱1之间焊接有加强肋。
33.立柱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在两立柱1的相对的侧面分别开设有凹槽9,本实施例
中,为了保证立柱1的结构强度,凹槽9设置在立柱1的上部,且凹槽9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凹槽9的开口相对设置,也即左立柱1的凹槽9开口朝有右,有立柱1上的凹槽9开口朝左,具体的,凹槽9包括前槽壁、后槽壁和设置在前槽壁与后槽壁之间的槽底。
34.在横梁2下方设置有限高杆3,限高杆3为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桁架结构,限高杆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在立柱1的凹槽9中,具体的,限高杆3通过钢丝上吊装在横梁2下方,具体的,横梁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驱动电机5和与驱动电机5传动连接的卷扬机,钢丝绳4缠绕在卷扬机上,钢丝绳4的下端与限高杆3固定连接,限高杆3上设置有固定钢丝绳4的吊耳,驱动电机5驱卷扬机转动时,能够通过收放钢丝绳4实现限高杆3相对于横梁2上下移动,以保证限高装置的适用性和灵活性。为了方便观察限高装置的具体限高高度,在限高杆3上固定设置有限高高度标牌。
35.为了防止限高杆3卡在凹槽9中,在限高杆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定滑轮10,定滑轮10与凹槽9槽底贴紧,在钢丝绳4收卷的时候,定滑轮10能够沿着凹槽9槽底上下滚动,以使限高杆3在上下方向的移动更加顺利。为了保证限高杆3限高调整的准确性,在立柱1上设置有高度刻线6。
36.为了减缓车辆与限高装置的限高杆3发生碰撞时剧烈程度,本实施例中,在凹槽9的前槽壁与后槽壁分别设置有缓冲装置,在限高杆3的左右两端,缓冲装置分别设置在限高杆3的前后两侧。本实施例中,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板12和设置在缓冲板12与槽壁之间的缓冲弹簧11,为了进一步缓冲装置的缓冲效果,缓冲板12的朝向限高杆3的一侧固定有缓冲层(图中未显示)。
37.在横梁2上固定设置有电子屏幕8,方便在电子屏幕8上播放实时路况、天气以及行车注意事项。为了对车辆司机起到警示作用,在立柱1、横梁2、限高杆3上分别设置有黄黑相间的警示条(图中未显示)。
38.在具体使用时,能够根据公路等级的不同来设定限高,通过调节限高装置的限高杆3的高度实现允许车辆通过的高度。当车辆被限高杆3卡住时,可以通过卷扬机收卷钢丝绳4使限高杆3上升以方便车辆通过。当车辆由于高于限高杆3且与限高杆3发生碰撞时,由于限高杆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在立柱1的凹槽9中,且立柱1凹槽9的前槽壁与后槽壁上均设置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的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缓冲限高装置对车辆造成的冲击,减小了限高装置为车辆造成的损伤,也尽可能的避免车辆上的人员受伤。
39.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板和设置在缓冲板与槽壁之间的缓冲弹簧;其他实施例中,缓冲装置还可以为固定在凹槽前槽壁和后槽壁上的缓冲条,缓冲条为弹性结构。
40.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板的朝向限高杆的一侧固定有缓冲层;其他实施例中,缓冲层还可以不设置。
41.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横梁上设置有驱动电机和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卷扬机,卷扬机卷绕有钢丝绳,钢丝绳的下端与限高杆固定连接,卷扬机收放钢丝绳以实现限高杆相对于横梁的上下移动;其他实施例中,限高杆还可以通过吊杆设置在横梁的下方,此时,限高杆在上下方向不能够相对于横梁进行高度调节。
42.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限高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定滑轮,定滑轮与凹槽槽底滚动适配,其他实施例,定滑轮还可以不设置,此时,限高杆的左右两端采用圆滑过渡,以减小
限高杆左右两端与凹槽之间的摩擦,保证限高杆在上下方向移动的顺利。
43.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立柱上设置有高度刻线;其他实施例中,高度刻线还可以不设置,此时每调整限高杆一次,进行一次测量。
44.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立柱的下方设置有预埋在地面以下的预埋件,预埋件包括与立柱下端固定连接的固定面和设置在固定面下方的固定脚,固定脚的下端设置有倒钩;其他实施例中,预埋件还可以不设置,此时需要将立柱的下端埋设在地面以下。
45.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横梁设置有电子屏幕;其他实施例中,电子屏幕还可以不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