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金工具 专利正文
一种钢丝绳自驱动动力轮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钢丝绳自驱动动力轮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丝绳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丝绳自驱动动力轮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2.钢丝绳检测仪是矿用、港口、石油等行业提升机吊车钢丝绳检测的主要工具,钢丝绳检测设备能够对内外部断丝、磨损、锈蚀、疲劳等各种损伤导致的实际承载金属有效截面积损失率进行定量检测,以正确评估被测钢丝绳的剩余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钢丝绳检测能确保钢丝绳的正常运行,因此钢丝绳检测仪被广泛应用,检测设备的驱动结构主要是环绕钢丝绳设置的多组压轮。
3.本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所使用的检测设备驱动结构为多组彼此分离的压轮,需要调整压轮位置以夹紧不同粗细尺寸的钢丝绳时,需要依次对上下侧的八组压轮进行调整,操作繁琐,且不同位置的压轮调整量难以保证统一,不利于检测设备的稳定行进,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钢丝绳自驱动动力轮夹紧装置,设置同步齿环将多组传动组件进行连接,可同步对一组驱动部的四组压辊位置进行调整,确保检测设备对不同粗细尺寸的钢丝绳均可稳定夹紧,同时可单独调整其中一组压轮位置,以便于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夹持精准稳定性,降低人员劳动量,使用便捷,详见下文阐述。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丝绳自驱动动力轮夹紧装置,包括两组驱动部和四组支柱,所述支柱设置于两组所述驱动部之间,所述驱动部包括基座和设置于所述基座外侧的防护罩,所述基座为圆环状结构,所述基座与所述支柱端部固定连接,该基座远离支柱一侧设置有容纳同步齿环转动的环状容置槽,所述基座外侧环绕设置有四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伸入所述基座中部一侧设置有夹持组件;
7.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外侧的滑动座,所述滑动座顶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滑轨,两组所述滑轨之间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外侧端部固定有沿所述滑轨滑动的滑块,所述滑杆中部外侧螺纹配合有转动套,转动套中部外侧固定有啮合所述同步齿环的传动齿轮,所述滑杆穿出所述转动套一端与所述夹持组件相接,多组所述转动套外侧的所述基座顶部均设置有两组约束传动齿轮的转动座,所述防护罩顶部设置有驱动传动齿轮旋转的驱动组件。
8.采用上述一种钢丝绳自驱动动力轮夹紧装置,需要对穿入多组压辊之间的钢丝绳进行夹紧时,通过驱动组件的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旋转,从而通过驱动齿轮带动传动齿轮和同步齿环旋转,通过同步齿轮带动其他位置的三组传动齿轮同步旋转,同步齿轮带动
转动套旋转,所述转动套在转动座的转动支撑下驱动滑杆以及滑块沿滑轨滑移,利用滑杆支撑夹持组件沿基座径向平移,从而实现多组压辊的同步移动,以对钢丝绳外圆周侧进行同步夹紧;需要调整其中一组压辊对钢丝绳的夹紧程度时,转动所需调整压辊位置的辅助环,通过辅助环与滑杆端部的螺纹配合作用,以在滑杆的支撑下调整辅助环的位置,通过辅助环与安装板的转动配合作用,以支撑安装板跟随辅助环移动,通过安装板底侧固定的导向杆在导向耳内滑动,从而通过导向杆对安装板进行滑移导向,确保安装板及其内侧的压辊在导向杆的支撑下平移,实现该组压辊的位置单独调整过程。
9.作为优选,所述防护罩顶部对应驱动组件设置有贯通槽,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防护罩顶部的电机座,所述电机座顶部固定有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输出端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底侧贯穿所述贯通槽且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
10.作为优选,所述转动套与所述转动座通过止推轴承转动配合,所述基座底侧对应多组夹持组件设置有多组导向耳。
11.作为优选,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竖向延伸的矩形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中部通过止推轴承转动配合有辅助环,所述辅助环套设于所述滑杆端部,且所述辅助环与所述滑杆螺纹配合。
12.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滑杆一侧设置有承压座,所述承压座另一侧转动设置有压辊,所述承压座一侧设置有驱动压辊旋转的电动机。
13.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底部中心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底端横向延伸且沿所述基座径向延伸,所述导向杆底端贯穿所述导向耳且与该导向耳滑动配合,所述导向杆穿出所述导向耳一端固定有限位块。
14.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同步齿环将多组传动组件进行连接,可同步对一组驱动部的四组压辊位置进行调整,确保检测设备对不同粗细尺寸的钢丝绳均可稳定夹紧,同时可单独调整其中一组压轮位置,以便于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夹持精准稳定性,降低人员劳动量,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基座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护罩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传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3.1、基座;101、容置槽;102、转动座;103、导向耳;2、防护罩;201、贯通槽;3、同步齿环;4、夹持组件;401、安装板;402、辅助环;403、承压座;404、压辊;405、导向杆;405a、限位
块;406、电动机;5、传动组件;501、滑动座;502、滑轨;503、滑杆;503a、滑块;504、转动套;504a、传动齿轮;6、驱动组件;601、电机座;602、驱动电机;603、驱动齿轮;7、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5.参见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丝绳自驱动动力轮夹紧装置,包括两组驱动部和四组支柱7,支柱7设置于两组驱动部之间,驱动部包括基座1和设置于基座1外侧的防护罩2,基座1为圆环状结构,基座1与支柱7端部固定连接,该基座1远离支柱7一侧设置有容纳同步齿环3转动的环状容置槽101,基座1外侧环绕设置有四组传动组件5,传动组件5伸入基座1中部一侧设置有夹持组件4,夹持组件4用以抵紧钢丝绳以支撑检测设备沿钢丝绳移动;
26.传动组件5包括固定于基座1外侧的滑动座501,滑动座501顶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滑轨502,两组滑轨502之间设置有滑杆503,滑杆503外侧端部固定有沿滑轨502滑动的滑块503a,利用滑轨502支撑滑块503a以及滑杆503进行滑移,滑杆503中部外侧螺纹配合有转动套504,转动套504中部外侧固定有啮合同步齿环3的传动齿轮504a,滑杆503穿出转动套504一端与夹持组件4相接,多组转动套504外侧的基座1顶部均设置有两组约束传动齿轮504a的转动座102,防护罩2顶部设置有驱动传动齿轮504a旋转的驱动组件6,防护罩2顶部对应驱动组件6设置有贯通槽201,驱动组件6包括固定于防护罩2顶部的电机座601,电机座601顶部固定有驱动电机602,该驱动电机602输出端设置有驱动齿轮603,驱动齿轮603底侧贯穿贯通槽201且与传动齿轮504a相啮合。
27.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转动套504与转动座102通过止推轴承转动配合,基座1底侧对应多组夹持组件4设置有多组导向耳103,夹持组件4包括竖向延伸的矩形安装板401,安装板401中部通过止推轴承转动配合有辅助环402,辅助环402套设于滑杆503端部,且辅助环402与滑杆503螺纹配合,安装板401远离滑杆503一侧设置有承压座403,承压座403另一侧转动设置有压辊404,承压座403一侧设置有驱动压辊404旋转的电动机406,安装板401底部中心设置有导向杆405,导向杆405底端横向延伸且沿基座1径向延伸,导向杆405底端贯穿导向耳103且与该导向耳103滑动配合,导向杆405穿出导向耳103一端固定有限位块405a。
28.采用上述结构,需要对穿入多组压辊404之间的钢丝绳进行夹紧时,通过驱动组件6的驱动电机602带动驱动齿轮603旋转,从而通过驱动齿轮603带动传动齿轮504a和同步齿环3旋转,通过同步齿轮带动其他位置的三组传动齿轮504a同步旋转,同步齿轮带动转动套504旋转,转动套504在转动座102的转动支撑下驱动滑杆503以及滑块503a沿滑轨502滑移,利用滑杆503支撑夹持组件4沿基座1径向平移,从而实现多组压辊404的同步移动,以对钢丝绳外圆周侧进行同步夹紧;需要调整其中一组压辊404对钢丝绳的夹紧程度时,转动所需调整压辊404位置的辅助环402,通过辅助环402与滑杆503端部的螺纹配合作用,以在滑杆503的支撑下调整辅助环402的位置,通过辅助环402与安装板401的转动配合作用,以支撑
安装板401跟随辅助环402移动,通过安装板401底侧固定的导向杆405在导向耳103内滑动,从而通过导向杆405对安装板401进行滑移导向,确保安装板401及其内侧的压辊404在导向杆405的支撑下平移,实现该组压辊404的位置单独调整过程;
29.通过设置同步齿环3将多组传动组件5进行连接,可同步对一组驱动部的四组压辊404位置进行调整,确保检测设备对不同粗细尺寸的钢丝绳均可稳定夹紧,同时可单独调整其中一组压轮位置,以便于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夹持精准稳定性,降低人员劳动量,使用便捷。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