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户装配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后视镜的自动户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2.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为了驾驶员操作方便,防止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各国均规定了汽车上必须安装后视镜,且所有后视镜都必须能调整方向。
3.现有市面上大多后视镜在组装时,镜片和后视镜边框需要用无影胶粘贴连接,然而人工肉眼对齐粘贴容易出现偏差或粘贴不均匀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后视镜的自动户装配装置,通过在电动导轨设置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对后视镜边框与镜片进行夹持对齐,避免了在粘贴时人为对齐出现偏差或产品不一致,从而提升了自动户装配装置的准确性,在第一夹持块两侧设置压力板,镜片与后视镜边框对齐后压力板对镜片进行按压,可以使镜片粘贴更加牢固均匀,从而提升了自动户装配装置的实用性,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适用于后视镜的自动户装配装置,包括第一夹持块;
7.第一夹持块的一侧开设有两第一槽道,第一槽道的一侧滑动配合有齿板,第一槽道内转动配合有齿轮,齿轮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周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力板;
8.第一夹持块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电动导轨,电动导轨的周侧滑动配合有滑块,滑块的上侧装设有第二夹持块。
9.可选的,滑块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第二夹持块的下侧转动配合有两螺杆,螺杆的周侧螺纹配合有固定块,第二夹持块的中部开设有两第二槽道,第二槽道内设有推块、限位块,限位块与第二槽道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10.可选的,齿板与齿轮啮合,连接杆为弧形结构块。
11.可选的,第一槽道与通孔相贯通。
12.可选的,固定块与推块相对应,推块与限位块相对应,限位块与限位槽相对应。
13.可选的,固定块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且螺杆螺纹配合在螺纹孔内。
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在电动导轨设置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对后视镜边框与镜片进行夹持对齐,避免了在粘贴时人为对齐出现偏差或产品不一致,从而提升了自动户装配装置的准确性,在第一夹持块两侧设置压力板,镜片
与后视镜边框对齐后压力板对镜片进行按压,可以使镜片粘贴更加牢固均匀,从而提升了自动户装配装置的实用性。
16.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夹持块与电动导轨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装配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接杆与压力板装配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4中a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夹持块与滑块装配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图6中b处结构示意图。
25.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6.第一夹持块1、第二夹持块2、电动导轨3、齿板4、连接杆5、压力板6、滑块7、齿轮8、转轴9、第一槽道10、通孔11、限位槽12、限位块13、第二槽道14、推块15、固定块16、螺杆17、弹簧18。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28.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29.请参阅图1-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后视镜的自动户装配装置,包括:第一夹持块1;
30.第一夹持块1的一侧开设有两第一槽道10,第一槽道10的一侧滑动配合有齿板4,第一槽道10内转动配合有齿轮8,齿轮8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转轴9,转轴9的周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力板6;
31.第一夹持块1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电动导轨3,电动导轨3的周侧滑动配合有滑块7,滑块7的上侧装设有第二夹持块2。
32.本实施例一个方面的应用为:在使用自动户装配装置时,先将第一夹持块1对后视镜边框进行夹持,在将第二夹持块2对镜片进行夹持,然后启动电动导轨3,电动导轨3带动滑块7与第二夹持块2向靠近第一夹持块1的一侧运动,然后第二夹持块2推动齿板4,使齿板4滑进第一槽道10内,然后齿板4与齿轮8啮合带动转轴9转动,转轴9带动连接杆5与压力板6运动,使压力板6对镜片进行按压,将镜片与后视镜边框均匀粘贴。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中
所涉及的电动导轨3可通过蓄电池供电或外接电源。
33.通过在电动导轨3设置第一夹持块1、第二夹持块2,第一夹持块1与第二夹持块2对后视镜边框与镜片进行夹持对齐,避免了在粘贴时人为对齐出现偏差或产品不一致,从而提升了自动户装配装置的准确性,在第一夹持块1两侧设置压力板6,镜片与后视镜边框对齐后压力板6对镜片进行按压,可以使镜片粘贴更加牢固均匀,从而提升了自动户装配装置的实用性。
34.本实施例的滑块7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2,第二夹持块2的下侧转动配合有两螺杆17,螺杆17的周侧螺纹配合有固定块16,第二夹持块2的中部开设有两第二槽道14,第二槽道14内设有推块15、限位块13,限位块13与第二槽道14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8。
35.本实施例的齿板4与齿轮8啮合,连接杆5为弧形结构块。后视镜反应出来的视野内的对象物必须无变形、易于辨认,影像的大小要合适,且在夜间受到后车的前照灯照射时,后视镜的反射光进入驾驶员的眼帘,易于造成炫目状态,所以开发出防炫目内后视镜。
36.本实施例的第一槽道10与通孔11相贯通。后视镜有一个视界的问题,也就是指镜面所能够反映到的范围。业界有视界三要素的提法,即驾驶者眼睛与后视镜的距离;后视镜的尺寸大小和后视镜的曲率半径。这三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当后视镜的距离和尺寸相同时,镜面的曲率半径越小,镜面反映的视界越大。当镜面的曲率半径相同时,镜面的尺寸越大,镜面反映的视界越大。
37.本实施例的固定块16与推块15相对应,推块15与限位块13相对应,限位块13与限位槽12相对应。限位块13与限位槽12产生或取消限位关系可以对第二夹持块2进行拆装更换,从而提升了自动户装配装置的便捷性。
38.本实施例的固定块16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且螺杆17螺纹配合在螺纹孔内。后视镜应安装在车身上下振动最小的位置上。
39.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
4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