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微动开关的车用拉手总成。
背景技术:2.车用拉手就是车用扳手,汽车内开扳手是汽车门锁系统的关键部位之一,它的作用是让乘驾人员能够从汽车内部开启车门。
3.现有的一些车用内开扳手,既能够通过机械结构来开启车门,也可以通过电控开锁的方案开启车门,其一般情况下,采用电控开锁为主,机械开锁的方式用于应急备份,例如申请号为cn201810562241.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车门拉手机构,包括:拉手转轴;拉手本体,所述拉手本体与所述拉手转轴转动连接;电控开关,所述电控开关具有常开触点、以及在所述常开触点闭合时输出车门开锁信号的信号端;拉线卡子,所述拉线卡子连接车门开锁拉线;推压摆块,所述推压摆块与所述拉手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推压摆块具有在所述拉手本体绕所述拉手转轴摆动至预设角度时挤压所述常开触点闭合的开关挤压部、以及随所述拉手本体绕所述拉手转轴摆动至大于所述预设角度的行程推动所述拉线卡子拉动所述车门开锁拉线的卡子推动部。
4.上述的这种车用拉手,虽然公开了电控开关,通过拉手本体的转动来触发电控开关,但是其整体布局不合理,机械解锁拉丝只是简单的与拉手连接在一起,导致其在机械解锁时不够流畅,所以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微动开关的车用拉手总成。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微动开关的车用拉手总成,包括:
7.基座,其设置有安装部、铰接架、连接架以及侧壁,所述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部连通的卡槽;
8.拉手,其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拉手具有活动端,所述活动端设置于所述安装部内并可转动的与所述铰接架连接;
9.微动开关,其嵌设于所述卡槽内并且朝向所述安装部,所述拉手转动时可触发所述微动开关;
10.拉线座,其与所述连接架连接,并且所述拉线座与所述拉手呈上下对应设置,所述拉线座设置有进线孔,所述进线孔对准所述拉手。
11.较佳的,所述基座还设置有辅助孔、辅助转轴以及扭簧,所述侧壁位于所述辅助孔与所述安装部之间,并且所述侧壁设置有第一弧形槽,所述辅助转轴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辅助孔内,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辅助转轴,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基座抵触连接并且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弧形槽与所述拉手抵触连接。
12.较佳的,所述拉线座包括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位于所述安装部的两侧,所述侧板设置有第二弧形槽。
13.较佳的,所述拉线座还包括底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与所述底板的两侧连接,所述底板设置有供所述活动端通过的条形槽。
14.较佳的,所述连接架包括第一架体以及第二架体,所述底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架体以及所述第二架体可拆卸连接。
15.较佳的,所述微动开关设置有触片以及触点,所述活动端具有触动部,当所述活动端转动时通过所述触动部推动所述触片接触所述触点。
16.较佳的,所述活动端还具有嵌设槽。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8.1、整体布局非常合理,特地设置了用于引导拉线运动的拉线座,所以该拉手具备电子解锁的功能,还具有流畅的机械解锁的功能。
19.2、由于拉线座能够引导并约束拉线运动,所以拉手在拉动拉线时更加的平稳流畅,使得拉线解锁的灵敏度更高,可靠的保证了拉手在转动到一定角度后必定会触发机械解锁的功能,避免了同时发生微动开关解锁与机械解锁。
20.3、基座采用了新的复位结构,其采用扭簧与拉手分离的布局实现了拉手的复位,这样就能够避免了在拉手上装配扭簧,极大的优化了拉手总成的结构,且大大降低了装配的难度,且让拉手附近的结构更加的紧凑巧妙。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拉手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拉线座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拉手总成的结构分解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与拉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00、基座;110、安装部;120、铰接架;130、连接架;131、第一架体;132、第二架体;140、侧壁;141、第一弧形槽;150、辅助孔;160、辅助转轴;170、扭簧;200、拉手;210、活动端;211、触动部;212、嵌设槽;300、微动开关;400、拉线座;410、进线孔;420、侧板;421、第二弧形槽;430、底板;431、条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7.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具有微动开关的车用拉手总成,包括:基座100、拉手200、微动开关300以及拉线座400,其中,拉线座400固定在基座100上,且拉手200位于基座100与拉线座400之间,拉线或者拉伸穿过拉线座400与拉手200连接,且在拉手200转动时,拉手200座能够辅助拉线运动,使得机械解锁时更加的流程可靠。
28.基座100,其设置有安装部110、铰接架120、连接架130以及侧壁140,所述侧壁140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部110连通的卡槽(图中未标出)。
29.优选的,基座100实际上就是面板,基座100的后表面凹陷并形成一个腔体结构的
安装部110,且安装部110的底部具有开口,拉手200能够穿过该开口并位于安装部110内。
30.铰接架120、连接架130以及侧壁140围绕安装部110设置,所以在实际的结构中,在安装部110的周围围绕有框架结构,且铰接架120位于安装部110的两侧,侧壁140位于安装部110的侧部,连接架130位于安装部110的前后方。
31.拉手200,其设置于所述基座100,所述拉手200具有活动端210,所述活动端210设置于所述安装部110内并可转动的与所述铰接架120连接。
32.优选的,拉手200穿过安装部110的开口,拉手200在拉动时,活动端210会转动,并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拉手200只需要轻轻一拉就能够触发微动开关300,而卡手继续拉动或者拉到底的话,就能够通过拉线来机械解锁。
33.微动开关300,其嵌设于所述卡槽内并且朝向所述安装部110,所述拉手200转动时可触发所述微动开关300;优选的,微动开关300能够通过拉手200来触发,微动开关300的工作逻辑为:当拉手200没有触动微动开关300时,相应的电路处于通电状态,此时车门被锁住,当拉手200触动微动开关300时,相应的电路处于断电状态,此时车门可以打开。
34.拉线座400,其与所述连接架130连接,并且所述拉线座400与所述拉手200呈上下对应设置,所述拉线座400设置有进线孔410,所述进线孔410对准所述拉手200。
35.优选的,拉线座400为支架或者座体结构,其盖住安装部110,且拉线能够通过进线孔410穿入至安装部110内,然后使拉线的端部与拉手200连接在一起,由于拉线座400能够引导并约束拉线运动,所以拉手200在拉动拉线时更加的平稳流畅,使得拉线解锁的灵敏度更高,可靠的保证了拉手200在转动到一定角度后必定会触发机械解锁的功能。
36.此处值得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存在这种同时具微动开关300解锁以及机械拉线解锁的车门拉手200,并且也是通过拉手200来触发微动开关300以及拉线的,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拉线座400,所以拉线缺乏进线孔410的引导,导致拉线不能很好的实现机械解锁的功能。
37.更具体的说,如果没有拉线座400来引导以及约束拉线的话,一旦微动开关300解锁失灵时,作为应急手段的机械解锁方案中,如果拉线直接连接在拉手200上,那么在拉线缺乏约束和引导的情况下,拉手200可能拉动至一定位置时无法顺利的机械解锁,或者拉手200在拉动至触发微动开关300的同时也拉动了拉线,导致微动开关300解锁与机械解锁同时发生,这样就会对车门的锁止机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38.为了克服上述的问题,特地设置了用于引导拉线运动的拉线座400,且还优化了整体布局,所以该拉手200具备电子解锁的功能,还具有流畅的机械解锁的功能。
39.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基座100还设置有辅助孔150、辅助转轴160以及扭簧170,优选的,基座100采用了新的复位结构,其采用扭簧170与拉手200分离的布局实现了拉手200的复位,这样就能够避免了在拉手200上装配扭簧170,极大的优化了拉手200总成的结构,且大大降低了装配的难度,且让拉手200附近的结构更加的紧凑巧妙。
40.所述侧壁140位于所述辅助孔150与所述安装部110之间,优选的,在实际的结构中,侧壁140隔开了辅助孔150与安装部110。
41.并且所述侧壁140设置有第一弧形槽141,所述辅助转轴160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辅助孔150内,所述扭簧170套设于所述辅助转轴160,所述扭簧170的一端与所述基座100抵触连接并且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弧形槽141与所述拉手200抵触连接。
42.优选的,当拉手200转动时,活动端210带动扭簧170的端部沿着第一弧形槽141移动,并且扭簧170能够带动拉手200复位,在这个结构中,巧妙的将扭簧170单独的放置在辅助孔150内,避免拉手200处太过拥挤。
43.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拉线座400包括两个侧板420,两个所述侧板420分别位于所述安装部110的两侧,所述侧板420设置有第二弧形槽421。
44.优选的,在实际的结构中,拉线的端部具有卡块,卡块的两端位于两个第二弧形槽421内,使得活动端210在转动时,两个弧形槽能够引导拉线运动,从而使机械解锁时更加的流畅。
45.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拉线座400还包括底板430,两个所述侧板420分别与所述底板430的两侧连接,所述底板430设置有供所述活动端210通过的条形槽431。
46.优选的,在拉手200转动时,活动端210可能会与底板430产生干涉,所以特地设置了条形槽431,使得拉手200能够顺利的转动。
47.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连接架130包括第一架体131以及第二架体132,所述底板430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架体131以及所述第二架体132可拆卸连接。
48.优选的,第一架体131以及第二架体132均设置有卡扣,底板430的前后两端通过卡扣分别与第一架体131以及第二架体132连接,这样能够使拉线座400正好对应拉手200。
49.如图1、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微动开关300设置有触片(图中未标出)以及触点(图中未标出),所述活动端210具有触动部211,当所述活动端210转动时通过所述触动部211推动所述触片接触所述触点。
50.优选的,微动开关300主要通过活动端210的触动部211进行触发,在实际拉动过程中,拉手200拉开到一定位置后,触动部211能够推动触片接触到触点。
51.如图1、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活动端210还具有嵌设槽212。优选的,嵌设槽212用于嵌设拉线末端的卡块,使得拉手200能够拉动拉线。
52.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53.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5.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